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约恩·福瑟:我不再出门了,一种不安已经降临在我身上,我不再出门了|纯粹大家

2023-11-02 12: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约恩•福瑟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揭晓获奖者时说,福瑟获奖是“因为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喻的事物发出了声音”。(“for his innovative plays and prose which give voice to the unsayable.”)

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说,福瑟用尼诺斯克语(又称新挪威语)创作了丰富的戏剧、小说、诗集、散文、儿童读物和翻译作品。他将挪威当地特色用现代主义技巧展现出来,作品充满温情和幽默感。福瑟是当今世界作品被演出次数最多的剧作家之一,同时他的散文也越来越受到认可。马尔姆表示已与福瑟电话联系并告知了获奖消息:这位作家正在乡村道路上开车,并承诺会小心开车回家。福瑟回应表示,“我不知所措,而且有点害怕”“我认为这是对文学的奖励,首先是文学,而不是其他考虑”。

约恩•福瑟,诗人、小说家、剧作家。1959年9月29日,出生于北欧国家挪威西海岸文化名城卑尔根以南的小镇豪格松德。1983年,24岁的福瑟以长篇小说《红与黑》(Raudt, svart)问世。1987年,福瑟在卑尔根大学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这一年他出版了第四部重要的文学作品——中篇小说《血石》。1994年出版了首部戏剧《不离不弃》。他创作了包括长篇、短篇小说、儿童文学、散文和戏剧在内的大量作品,作品被翻译为超过40种语言。2002年获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戏剧奖。2003年获挪威艺术理事会荣誉奖。2007年获法国国家功勋奖章。2010年获国际易卜生奖。2015年凭借中篇小说三部曲《警醒》、《奥拉夫之梦》和《困乏》获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有人将至》《秋之梦》等剧作已被译为中文。

约恩·福瑟:书写、声音与差异

文/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ChatGPT 译

我最近几天一直在重读约恩·福瑟的文章。所有这些文章都是在1983年到2000年之间写的,也就是说在他多变但奇妙地不断持续的作品体系的前半部分,尽管这些作品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呈现——小说、诗歌、短篇散文和戏剧——但它们始终具有同样明显的特点。从福瑟1983年的首部小说《红与黑》(Raudt, svart)到他十年后写的第一部剧作《我们永远不会分开》(Og aldri skal vi skiljast),再到他2014年发表的最新中篇小说《疲倦》(Weariness),叙述的东西并没有那么不同。

这个不可置疑的特质出现在约恩·福瑟所写的一切里,它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它不仅仅是他的风格、重复、曲折、思维层次,也不仅仅是他的主题,那些峡湾、那些划船、那些雨水、那些兄弟姐妹、那些音乐,而更多地体现在所有这些事物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

那是什么呢?

米歇尔·维勒贝克的小说《屈服》中,主人公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反思,他认为文学并不难定义。他说,像文学一样,音乐可以用突然的情感淹没我们,绘画可以让我们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但只有文学可以让我们与另一个人的精神接触,包括它的所有弱点和伟大之处,而这种另一个人的存在,他认为,正是文学的本质。他还惊讶地指出,哲学家们竟然对这样一个简单的观察关注如此之少。

有人将至

作者: [挪威]约恩·福瑟 著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0

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使他们的作品成为文学的特质,正如维勒贝克在《屈服》中以如此引人注目而简单的方式提出的那样:作品中存在着人的精神。这不是风格或形式、主题或内容的问题,而是特定个体的写作在我们内心共鸣的问题,无论我们是在阅读一部写于19世纪末的俄罗斯小说还是阅读1990年代的瑞典诗歌。作品越贴近作者,越具有作者个人特色和表达作者自己的特质,文学的重要性就越大,因为另一个人的精神存在就是其本质特征。广告的语言,教科书的语言,报纸和媒体的语言,都是通用语言,是被接受的真理和固定习语的表达方式。用这种社会世界的语言写成的书籍充满了其所处时代的精神,而当时间流逝,除了这些已经消逝的过去社会的黑话,几乎没有东西留存下来。

例如,大多数上世纪60年代的书籍只是表达了它们所写的时代,就像一张照片会告诉我们当时的时尚潮流一样。因此,那些能够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从来都不是典型的,从来不是用社会的通用语言书写的,而是挑战常规。我们不是因为想了解战后奥地利的社会和文化,也不是因为想了解失去父母意味着什么,才阅读托马斯·伯恩哈德的《灭绝》(Extinction),而是为了沉浸在托马斯·伯恩哈德的文章中。这种文章将我们从自己身上拉出,将我们迅速推向完全不同的东西,某种独特和异常的东西。正是这种独特性和异常性是我们所有人共同拥有的,这种独特性和异常性才是世界和我们现实的真相,而文学的合法性就在于这种悖论。

有人或许会争辩说,声称文学的本质在于作品中存在另一个人是不合理的简化。它剥夺了文学的社会结构(societal)、政治和社会(social)方面,回归到浪漫时代的天才崇拜。那时重要的是独异的个体,同时,这种立场声称文学是作品中存在另一个人。除了托马斯·伯恩哈德的书是由托马斯·伯恩哈德写的这一点之外,没有提供任何信息,没有引导我们获得特定的洞见,也没有理解文学作品。这可能会使整个文学研究学科变得多余,或者至少让考试变得更容易通过。因为那时唯一相关的问题可能是:“谁写了托马斯·伯恩哈德的《灭绝》?”或者同样地:“谁写了约恩·福瑟的《船屋》(Boathouse)?”

约恩·福瑟

约恩·福瑟写了《船屋》。这本小说以一句话开篇:“我不再出门了,一种不安已经降临在我身上,我不再出门了。”它与那个时代的其他小说——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小说——并不相似,但很像约恩·福瑟在那之前和之后写的许多作品。读者从第一句话开始感受到的就是约恩·福瑟的存在。但这种存在并不是他生平的存在,唤起他当时的形象(对我来说,这可能相对容易,因为约恩·福瑟曾是我在写作学院学习时的导师,而《船屋》正是在我就读的同一年出版的),对我们阅读这部小说的意义不大,就像我们对写作的时间和社会环境的考虑一样。相反,我们感受到的存在与某种感受性、警觉性、某种气质有关,以及这种存在在文本中为我们打开的东西。写作的奇怪之处,在于自我似乎会被释放,通常在我们自我的构想中维系“我”的东西会被溶解,内在的存在以新的、陌生的方式重新配置。

当我们阅读时,同样的情况也发生了,我们跟随字词往下读,自我随之释放。一时间,我们将自己投入到一个不同的“我”中,全新而开放,却又清晰可见,它有一定的节奏、一定的形式、一定的意愿。在这场相遇中,在无私的作家和无私的读者之间,文学得以塑造。如果这部文学作品很好,它会唤起一种始终存在,但通常在日常世界的噪音中,或在“我”和我们的自我认知的铁腕控制下听不到的情绪和语调中。这些情感和语调唤起了我们对现实的另一种同样真实的体验,因为它们都与情感联系在一起,在小说、诗歌或戏剧中,情感是传达世界的媒介。在文学中,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构想会溶解,就像我们阅读时自己会溶解一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接近了他者或世界。

(*约恩·福瑟Boathouse和From Telling via Showing to Writing的引文由May-Brit Akerholm翻译并出版——英译者注)

约恩·福瑟的文章几乎都是关于文学和艺术的。它们不涉及文学和艺术的生平、社会学或历史方面的问题,而始终围绕着它们的本质,围绕着什么使文学成为文学,什么使艺术成为艺术。由于这始终存在于独特性之中,在于它们自身的特性,也就是说,使文学成为文学,使艺术成为艺术的东西只存在于文学和艺术自身,以那种独异的方式,约恩·福瑟的文章是关于不可归约的、无法翻译的、神秘的东西。

在他的第一本文章集《从讲述到展示到写作》(Frå telling via showing til writing)中,这些神秘和无法翻译的特质与写作本身联系在一起。福瑟似乎认为,“讲述”(telling)与社会世界、叙事情境本身相连接,而且还包括某种娱乐元素;而“写作”(writing)与其他一些东西连接,与我们语言中只传达自身的部分连接,就像石头或墙上的裂缝。神秘是自主的,在这一点上,人们可以感觉到福瑟的语言和思想受到1980年代文学理论的塑造。在他十年后出版的下一部文章集《诺斯替派文集》(Gnostiske essays)中,这种神秘的特质仍然是核心,尽管现在与完全不同的东西相连接:神圣。从文学理论中构想的写作和作家,到神圣的宗教概念,可能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事实未必如此。在某种程度上,福瑟在这两种情况下写的都是同样的文学特质,尽管现在是从不同角度切入。他在标题文章中暗示了两者的联系:

叙述者是修辞学家,写作者是反修辞学家。角色,即文学形象,被困在一种或另一种修辞形式中。只有缺乏语言的角色才是自由的。没有语言意味着没有差异。这意味着上帝。在某种意义上,积极的写作必须不断恢复对那些缺乏差异事物的渴望,对上帝的渴望,在优秀的小说中,你或许会注意到类似的东西。

秋之梦

作者: [挪威]约恩·福瑟 著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04

同样,福瑟的散文(essay)和他的虚构作品(fiction)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散文站在艺术之外审视艺术,探索和调查、思考艺术的本质,思考它如何与我、你、我们相关,并由此与社会世界相连接,以这种方式转变。他在1980年代的散文具有1980年代的特点,1990年代的散文具有1990年代的特点。而福瑟的虚构作品却恰恰相反,它不是从外部审视,而是从内部审视世界和读者。

无论福瑟写什么,他的声音都是不可忽视的,而且从未缺席。尽管散文的声音是同时代的存在,福瑟虚构作品的声音却是与福瑟的时代无关,而与其他东西相关联的存在,散文试图根据其写作时代以各种方式隔离这种存在。然而,谜团从未改变。没有人比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更能洞察福瑟的文学,特别是主人公安德烈王子在听音乐时感动得流泪并试图理解原因的那一段文字。他在自己内心的无限和世俗物质的局限之间找到了理由。这种我们内在无限与外在局限之间的对比推动着福瑟所写的一切。

约恩·福瑟(Jon Fosse,1959年9月25日-),出生于挪威海于格松,挪威小说家、剧作家,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83年发表个人首部长篇小说《红,黑》。1994年出版了首部戏剧《不离不弃》。他创作了包括长篇、短篇小说、儿童文学、散文和戏剧在内的大量作品,作品被翻译为超过40种语言。2002年获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戏剧奖。2003年获挪威艺术理事会荣誉奖。2007年获法国国家功勋奖章。2010年获国际易卜生奖。2015年凭借中篇小说三部曲《警醒》《奥拉夫之梦》和《困乏》获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北京时间2023年10月5日,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约恩·福瑟,“表彰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难以言喻的事物发声”。

(本文原题为《克瑙斯高|约恩·福瑟:书写、声音与差异》,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暴风骤雨)

原标题:《约恩·福瑟:我不再出门了,一种不安已经降临在我身上,我不再出门了|纯粹大家》

阅读原文

    两个鬼故事藤浦惠建设劳务公司起名字三国志曹操传攻略停车场类公司起名伊波拉闪婚厚爱跳舞草图片自己家烧香怎么看香火打女人屁股2021免费起名给牧羊犬起名字大全alexa排名如何给男孩起个英文名字吊装公司免费起名大全瑾名轩周易起名馆妖狐御魂行吊起重机厂家国内排名八味坊咨询公司起甚么名字好安全技术服务公司起名籽字起名2016年1月14日600497股票起名网免费取名女神的贴身高手r2v32见兔顾犬是什么生肖2月1日梦幻西游伏魔录姓名高起名分数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