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绿蒂:吉狄马加诗歌的海外传播及影响,为理解当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照 | 纯粹现场

2024-04-16 12: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明月共此时:海峡两岸诗歌朗诵演唱分享会”现场

4月14日,由诗意中国组委会主办、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Pura协办的“明月共此时:海峡两岸诗歌朗诵演唱会”在京举行。来自台湾的诗人、艺术家绿蒂、孙晓珍、王婷、吴佩芳、陈姵绫和李德庄等与大陆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评论家唐晓渡、陈东捷、石一宁、尹汉胤、陈宏、敬文东等,以及朗诵艺术家董浩、许文广、郭凯敏、齐克健、邓小鸥、非也、张宏等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两岸诗人通过朗诵、演唱等形式,向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致敬,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此次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岸诗人、艺术家的友谊,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也为两岸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活动现场,著名诗人绿蒂为诗人吉狄马加颁发了中国(台湾)文艺协会·文艺奖章诗歌类终身成就奖。绿蒂在颁奖词中说,吉狄马加先生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译成40多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出版100余种版本的翻译诗集。吉狄马加诗歌的海外传播及影响,为理解当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照。吉狄马加不仅让彝人发出了自已的声音,更从现代诗的独创性与探索性的角度向世界发出了独属于汉语诗人的声音。

在诗歌运动上,吉狄马加致力于世界诗人之间的交流与共通,对推动人类和平做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的巨大成就,在诗坛上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他,中国当代诗歌与世界诗歌的更为广泛的交流成为了一种新的可能。

据悉,中国(台湾)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已成功举办65届,曾荣获中国(台湾)文艺协会·文艺奖章诗歌类终身成就奖的有诗人余光中、洛夫、郑愁予、席慕容、痖弦等。艺术类终身成就奖的艺术家有欧豪年、刘国松、沈鹏等。文化类终身成就奖的有星云法师、圣严法师等。有鉴于此,本活动借此机会将2024年中国(台湾)文艺协会·文艺奖章诗歌类终身成就奖颁发给著名诗人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在致答词表示:“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它不仅在为新的语言的创造提供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奉献的将永远是世界不同语言中最迷人的部分。也正因为此,有人说诗歌可能是智能时代,被最后攻克的堡垒,但是我不相信有这一天,我的理由很简单,人类的继续存在或许有若干的前提,但诗歌在任何时候,都将是检测人类精神存在的试剂。只要人还是这个世界自然和精神的组成部分,诗歌就将与我们并肩同行,而诗人当然会与大家一道,继续默然而坚定地走在通往明天的路上。”

整场活动始终洋溢着诗意和诗谊气氛,充分展现了两岸诗人、艺术家的创作成就和同胞情谊。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学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

延伸阅读

颁奖词

吉狄马加先生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译成40多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出版100余种版本的翻译诗集。吉狄马加诗歌的海外传播及影响,为理解当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照。吉狄马加不仅让彝人发出了自已的声音,更从现代诗的独创性与探索性的角度向世界发出了独属于汉语诗人的声音。

在诗歌运动上,吉狄马加致力于世界诗人之间的交流与共通,对推动人类和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的巨大成就,在诗坛上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他,中国当代诗歌与世界诗歌的更为广泛的交流才成为了一种新的可能。

中国(台湾)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已成功举办65届,荣获中国(台湾)文艺协会·文艺奖章诗歌类终身成就奖的有诗人余光中、洛夫、郑愁予、席慕容、痖弦等人。艺术类终身成就奖的艺术家有欧豪年、刘国松、沈鹏等。文化类终身成就奖的还有星云法师、圣严法师等。有鉴于此,本会藉此机会将2024年荣誉中国(台湾)文艺协会·文艺奖章诗歌类终身成就奖颁发给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

中国(台湾)文艺协会·文艺奖章评委会

2024年4月14日

中国(台湾)文艺协会·文艺奖章诗歌类终身成就奖颁奖现场

诗人永远是新的语言的创造者(致答词)

文/吉狄马加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

诗歌还是被过去无数次地定义过的那种古老的文体吗?今天的诗歌是否还会在人类的现实和精神生活中,继续发挥着它的应有作用?对这样的问题,总会有人充满着疑虑,甚至那些关于诗歌将要消亡的论调,也从未在一些人的口中停止过。但是诗歌却以它强大的生命力,不会因为社会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而最终变成一种没落的消遣,它固执而顽强地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或许今天对于诗歌而言,并非是一个惬意的时代,当消费主义和技术逻辑成为一种主导,诗歌就已经从大众普遍关注的视野里渐渐淡出。哪怕网络上有关诗歌的热点,其实与诗歌本身也没有太多的关系,诗歌依然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而存在。令人庆幸的是,正是由于一部分诗人的存在,他们对这份尊严和信仰的守护,仍然是他们面对这个世界从未改变过的、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确定的立场。

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它不仅在为新的语言的创造提供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奉献的将永远是世界不同语言中最迷人的部分。也正因为此,有人说诗歌可能是智能时代,被最后攻克的堡垒,但是我不相信有这一天,我的理由很简单,人类的继续存在或许有若干的前提,但诗歌在任何时候,都将是检测人类精神存在的试剂。只要人还是这个世界自然和精神的组成部分,诗歌就将与我们并肩同行,而诗人当然会与大家一道,继续默然而坚定地走在通往明天的路上。

谢谢诸位。

2024年4月14日

应许之地

作者:吉狄马加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10

深度阅读

拯救现代性:逆商、诗性、语言魔幻力

——吉狄马加《应许之地》解析

文/李犁

逆熵拯救

应许之地——并非吉狄马加生造出来的概念,它最早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说的是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由于虔敬上帝,上帝与之立约,应许其后裔将拥有“流奶与蜜之地”——迦南。因此犹太人认为迦南就是神允诺给他们的应许之地。但他们后来背弃了神,所以神便让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现在基督徒们相信,旧约中的“应许之地”就是今天的三教圣城耶路撒冷(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不过耶路撒冷近千年来战事不断,圣城的和平还没有完全降临。究其原因是人没有了敬畏之心,没了秩序,造成了混乱。

这种将稳定有序变得混乱无序的过程,被命名为“熵增定律”。“熵”指体系混乱程度的指标,如果没有外界干预,任其发展,当熵达到最大值时,系统会出现严重混乱,由确定性变成不确定性,最后走向寂灭,所以也被称为死亡定律。这个定律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有人曾把我们过去的三年,比喻成“熵增的平方”:新冠病毒肆虐整个地球,还有大火席卷澳大利亚丛林;菲律宾火山爆发,引发火山地震,宛如世界末日降临;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片低洼陆地将被淹没;还有俄乌战争、霸权主义,以及欲望膨胀、科技的无序发展,导致社会混乱人心不安,以及金融风暴等。人类在熵增越来越旺的大火中被炙烤得喘不上气。于是很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熵减理论,科学家用实验来寻找破解熵增的方法,哲学和社会学家倡导减少欲望崇尚信仰和自然,追求有序的极简主义生活来减熵甚至负熵,让人类精神有方向,生活和谐美好起来。

吉狄马加《应许之地》封面平面图

吉狄马加用这部长诗为当下人类的精神困境寻找出口,为一路狂飙的现代性带来的熵增现象提供一个疗治方案,这也是《应许之地》的写作意图和精神意旨。在我看来熵增现象就是现代性带来的副产品,那么减熵就是拯救现代性以及发热的地球和人类的未来。这种大格局让吉狄马加从众多的天才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超越种族和人类的有着全球视野和高度的诗人,《应许之地》也成为继他的《撕裂的地球》之后,又一首关怀人类命运和前途的长诗。而且这首《应许之地》提出了人类走出精神困境和熵增火坑的方法,那就是要找到人类与生俱来的胎记和护身符,即:尊严、善意、火焰、情歌、母语,婴儿的眸子和白色袅袅的炊烟,就像他诗里写的:

群山,赤脚,铠甲,苦荞,

石磨,金色的皮碗,月琴,马布,

宝刀,鹰爪杯,锅庄石,

英雄结,蜜蜡,送魂经,白色的毡子,

山风,谱牒,谚语,史诗,

护身符,习惯法,超度,火焰,枪,

父子连名,酒,表妹,血亲,婚配,神鹰,

智者,马鞍,服饰,

传统,火把节,勇士,火葬地,

自由的迁徙,尊严,死者,

可以赴死的,崇尚黑色的,内心的,热情的,

万物有灵的,盟誓的,亲近骨血的,

身份,认同,庄重,格局,英勇。

显然这都是与彝族人血肉相连的元素,是他们居住的古老诺苏社区里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事物,而且这些美好的事物织成一个整体,彼此相连又自由自在,构成了一块不可分割的锦缎。不论是被不断熵增的现代性本身还是被它切割得四处飘零的灵魂开始拼合——这是吉狄马加心中理想的应许之地,看得出来他是向往回归的,用大自然的神力以及人类最原始的生命力和状态来给现代性补充氧气和血液,他的理由和设计就是:

只有当人类的种族在火把的引领下再次返回旷野,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古铜色的油彩,

朵洛荷的舞步踏着大地隐秘的节拍,牛头上的红布

宣告了自然力与人的原始欲念重逢于颤栗的蜂巢。

回到大地的婚床吧!让人的生殖力成为重量的一部分,

这是生命的节日,当然也是人的节日。

吉狄马加是以回归的方式来减熵,但返回不是复辟,他要给一直升温的熵和冒烟的欲望釜底抽薪。在方向错了的时候,退缩也是前行。而且这不是一般意义的还乡,而是精神的涅槃,是让不断熵增的现代性冷却下来,并得到医治。他的这首《应许之地》也成为2022年迷茫的精神境况的逆熵指南,是人类拯救和自救之路。

吉狄马加《应许之地》内页

诗性拯救

其实还乡只是一个隐喻,包括应许之地的概念都是精神象征,它只是给现代性规划一个方向,别让它因失控的熵增而跑偏和加速寂灭,因为现实中身体已经无法回到家乡。回家只是文学和哲学上的一个理念,或者把这种回家的理念植入诗歌和艺术中成为一种呼吁,让渐成机器的都市人在精神上努力保持回家的感觉,保持自然人的属性。这符合海德格尔在美学上提出的用回忆返乡的理念。他的返乡也是一种暗示,并细化为三部分,即返回古希腊初期,返回内心,返回自然。吉狄马加在这首长诗中将群山环抱的彝族社区定为《应许之地》,也不是真的要回到那儿,而是把它作为一个镜像世界,一个召唤。让我们在现代性突飞猛进即社会熵增过程中,把丢掉的那些曾经美好和照耀并哺育过我们的品质找回并保留下来。所以逆熵之旅也就是诗中的还乡首先就是要返回自然、返回人心、返回神性,返回微小而有活力的生命现场。而美、秩序、抒情性一直伴随返回者,成为这四个返回目标的目标,并诗化它们使其更动人和具有审美价值。这就是吉狄马加用诗性来减缓并柔化熵增的现代性以及物质化了的现实,实现诗中的计划和预言:“让古老的语言在最新的法律上/变成这个世界的文本!”

所以,如果熵增和现代性是当下是此在,那诗中的还乡和应许之地就是彼在,即未来和彼岸,于是返回成了奔赴和跨越。也说明自然、人心、神性和微小而有活力的生命现场现在正在或已经远离我们,成为我们的一种理想和仰望。熵增的结果就是让万能的科技和现代化上天入地,除了毁掉了大自然,人的心灵系统也几近崩溃。人类没有闲暇在落日的余晖下感叹和遐想,更没有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盼和想念,失去了在风吹草动中发现诗情和寄托心情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科技和现代性让千差万别的人变成同一个人,并把人的心灵掏空,让人成为只会移动的物。正如诗中所言:

这里标准的街区经过科学的规划,

就连每天的基本食物也大同小异。

这不是卡夫卡的城堡,但对人的性质一样。

建筑材料像一块块透明的晶体,

没有泥土和四季的呼吸留下的味道。

他们的生活被网络完全的支配,

不需要真相,穿越任何一个障碍物

都能在穹顶目睹到闪烁的电子眼。

所以不能让熵增将人的心灵也物化了,心灵是有情感有温度的,它像宇宙一样丰富和深邃,必须将心灵重新按回人的身体里,有心就是有爱,有爱万物才有颜色,世界才意思,活着才有滋味。想想这世界没有人,人没有心,心没有爱,科技再发达,生活也是一片死寂。正如诗人所说“这是科学的胜利,这是技术的胜利/但这绝不是人的全部的胜利,因为我们/失去了最后一个能完整吟唱摇篮曲的人”。所以,回归心灵就是回归人和人性,让人有人味,让世界有情色。所以返回心灵就是用有情对抗无情,让熵增在心灵面前退缩。

吉狄马加《应许之地》书籍展示

而重返神性,更是让心灵和人性更彰显更完整。神性有宗教感,我说的这种神性可以理解成爱因斯坦说的宇宙宗教感,即对宇宙中那种尚不可知的或已知的尚不可解的秩序怀有一种崇敬和激赏的心情,是一种冥冥中广泛意义的信仰。让人对宇宙万物的神秘和神圣自觉生成一种不可侵犯的敬仰、爱慕和畏惧。它构成对人的心灵和行为的统摄力,让人自觉地遵守并审慎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这非常适合诗人和艺术家,因为他们都自觉地对那些大自然中崇高的庄严和不可思议的秩序深深地敬畏着。神性使他们的内心有了方向和归属感。从而精神就有了支撑点,并进而达到心灵的平衡宁静安详的境界。吉狄马加的很多诗歌就是写对这种神性的膜拜和尊重,这来自他们民族的哺育和教养,也来自他对万物的虔敬。譬如他原来有首诗写他们民族最常用的三种颜色,每一个颜色都有自己的暗示,都带有对一种神秘的力量的崇拜和敬畏:“……我梦见过黑色/我梦见过黑色的披毡被人高高地扬起/黑色的祭品独自走向祖先的魂灵/黑色的英雄结上爬满了不落的星/但我不会不知道/这个甜蜜而又悲哀的种族/从什么时候起就自称为诺苏……”神性某种时候就是当下人内心的秩序,有了他人就不迷茫。所以神性除了冥冥中一种神圣的力量,它还是人自身带有的灵性和创造性,保持人性的自由和旺盛的生命力就是保持了神性。所以施勒格尔在《思想集》中说:“神我们是看不见的,然而,我们处处都看见神一样的东西,而且最先、最重要的,是在一个明智的人的心中,在一个活生生的人为作品的深处见出它。”有了神性我们才能“从这网格编织的城堡”看见“久违的穿斗结构的天宇/以及神话中巨人的木勺”。然后“面对滚滚而来的太阳/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向万物致敬”。

有心有神,就要回到有活力的生命现场,同样因为有活跃的生命力那些微小的生活现场才有意思和意味。所以,在这首长诗中到处都是迸溅的生活火花,蹦跳着原始的生殖力和野性的激情:

他们还是要回到原野,寻找万物新婚的毡子。

要从陡峭的低处爬到最高的地方,

摔跤、格斗、骑马、那些古老的竞技,

或许只有返回到金黄体格的器官中,

人类的儿子才能高扬雄性和创造的旗帜。

更多的是这些微小的生活现场,透视出人是万物的主宰,并鲜活有味:

肩上搭着披毡在山路上唱着

情歌的穿小裤脚的月琴手!

被雌野鸡的叫声召唤到山梁羽毛闪闪发光的雄鸡!

剪羊毛节堆放在敞坝上比雪还要白的羊毛!

啊每一个男孩童年养的金色的大公鸡!

以及

每一个火光照亮老人和孩子的夜晚,

少女的羞涩、掩着嘴的窃笑、含着梦境的眼睛,

啊在口弦和月琴之间的鸟翼,准备飞翔!

接纳新的生命,火焰的影子第一次

在婴儿的眸子留下对光的惊奇。

于是,返乡成为召唤,提示我们在享受现代性红利的时候,不能欠下心灵的债务。我们不能再让心灵哭泣,现代性必须将人和人的心灵作为核心,用心灵的正负考核现代性的成败。

吉狄马加《应许之地》书籍展示

为了逆熵,科学家也在行动,向宇宙进发,他们从月球上拿回两公斤土壤,仔细地研究看是否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诗歌向人的内心进发,心灵也是宇宙,比宇宙还浩瀚。那心灵即是现代性的保护符,又是现代性的度量衡。《应许之地》就是以心对抗物,以微小有限但鲜活的生命现象对抗无限的抽象,以有情、多情对抗无情和数字化,以信仰对抗无序和混乱,以敬畏对抗放肆和任性,从而让世界充满秩序和情感,这就是逆商的诗性拯救。

语言拯救

熵增的无限扩张,导致一切符号化数字化机械化,不仅将丧失心灵、语言的灵性和活力,创造力也将随之枯萎。必须恢复和开发出语言的千姿百态,让焕发的母语激活诗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除了整体的减熵,还需要启动人自身潜在的能量,它类似嵌在电脑芯片中的自动恢复系统,有了它电脑死机也能恢复和重启。虽然现在现代性利大于弊,还没有到推倒重来的地步,但敏感的诗人已经有了这种警觉,这也是《应许之地》成诗的原因和动力。但不是每个诗人都具有这种语言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吉狄马加得益于他远离现代生活中心的族群,那一直保存着原始体验的彝族性格和精神中的英雄气质、图腾崇拜、神话巫术和谣曲,经过一代代的积淀和渗透,已经根植成吉狄马加的潜意识,进而形成了他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源泉,让他具有了超人的灵觉,还有前面说到的原始能力学包含的灵气、体力、魔力、繁殖力,甚至上帝等等。所有这些,散发成《应许之地》中神秘莫测的回忆、幻觉、冥想和刹那生成的语言之奇幻和诡谲,让阅读者在心醉神迷的瞬间又冥冥中感觉已经与遥远的神灵有了感应与交汇。诗像豹子一样在词汇与意象构成的峡谷与丛林中闪挪跳跃,让人想到量子时代电子的跃迁与叠加,其语言便有了现代科技与古老神话中的双重感受。

火焰上的辩词:吉狄马加诗文集

作者: 吉狄马加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1-11

譬如长诗的开头他写到“现代性/在传统的笛子与球体之间/构筑的玻璃和模制品的世界/那里星星与头的距离没有改变/但它与我们的灵魂却若即若离”。笛子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是清晰、有序、有情的喻体,而构成无数闪烁球体的玻璃和模制品,让人想到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实虚变幻的几何图形。结合后两句,是说现代性所带来的扑朔迷离,虽然从表面上看一切似乎没有变化,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人的灵魂和初衷。还有“峡谷的倒影投向断裂的天空/河流被切成数字的香肠”。现代性使传统破碎化,而能呈现出这样的语言,光凭想象力是不够的,我们只能把它归结为灵觉、天意和上帝的旨意。到这句:“在现实未经加工的两个弧形之间/为什么不让局部凹陷于整体的肚脐”,这完全是几何学与身体和生理学的交汇,意象本身是一个图形,似乎可视,但又有点抽象,仅凭目光是无法拼全的。结合上下文,诗人写的是在现代性让一切都规范化模式化同一化的过程中,强调求同存异,起码在微小的细节上要有差异性和自主性。还有“北极的冰水滴满了你的额头/撒哈拉沙漠的月光在一只手提箱里怀孕/而那一天正好是迎送祖灵的时间”。时空的来回穿梭,实与虚的互相转化,“月光在手提箱里怀孕”这样的比喻已经超出了我们认知范畴中修辞学边界。所有这些,归结于吉狄马加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能出现这样的视觉变幻,绝非冥思苦想的成果,是神赐的突如其来的灵感瞬间的爆发。法国美学家雅克•马利坦称这种非人力所为的意象呈现为智性的创造性直觉。直觉就是直接悟到,创造性就是开天辟地,从无中生出有。但前面冠以“智性”,除了说明智力高于常人之外, 还是加入了思的成分——不是反复琢磨,而是一种被沉思笼罩的状态,就是说诗人写诗时是一种沉浸其中的状态,但具体喻句的出现却是不请自来,直接突然的刹那间显现,像闪电一样。而且这种沉思状态对吉狄马加来说是一种常态,甚至是与生俱来的,它赋予了崇尚神灵的吉狄马加特异的思维方式,让他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这种对万物的沉思默想,并格物致诗。看似是思维的突然脱轨,其实是那些涌动在大脑中的万千个念头中的一缕奇思,在一瞬间的脱颖而出。

吉狄马加在加西亚·洛尔迦故居

这些迥异于其他诗人的禀赋,让吉狄马加敢于用其他人忌讳的词语直接成诗,并把意义不相干的词语和意象混搭到一起,让作品有了科幻电影中的魔法和奇幻。一句诗融入了若干所指,多层意思,让诗有了意料之外的感觉,比如“一支高腔的民谣被反复乘方荡气回肠/那些远离传统的游子,为时下的生存/已遗忘了词根所积蓄的全部意义”,显然每个句子都是容纳了各种兵种的队伍,意义在叠加,并涉及音乐、数学、语言学、金融学等,也应了韦勒克•沃伦说的:“诗是一种强加给日常语言的‘有组织的破坏’”。再比如“逻辑的马铃薯的王国,在饥饿的年代/苦荞原子的构造救活过一个种族的婴儿”,把毫不搭嘎的领域里的术语勾兑到一起,让人大吃一惊,像清炖的筋头巴脑,柔韧耐嚼而味道醇厚;而“他们带回了积攒的金钱就是异乡的方言/在戏谑之后母语的问候哽咽于喉咙”,跟前面几句一样,本体与喻体拉远,超越了读者想象力的宽度,而且语句翻卷,剔去了事物的表皮,让因辛酸而嶙峋的生存内核露出来,确实有点让人哽咽;最后“谚语不可更改的根据/当智慧的传诵敲击奥秘之门/还是火焰用辩词的方式告诉了大家/那些隐藏于语言中的非理性的巨砾”,“非理性的巨砾”正好准确地概括了《应许之地》的本质和结构,而且每一句都是由几个甚至无数个砾石砌成,很坚硬,未经打磨,粗粝且不滑溜顺畅,常常将读者的思维绊倒,挑战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深度。有时这些石头又跃起来砸向他们后脑里的思维盲区,那些休眠的神经一旦苏醒,就等于悟出了他诗中的奇妙,就身处黑暗中的闷罐突然被拆去了四面的墙壁,彻底地豁然开朗,甚至大呼:诗竟然可以这样写!

吉狄马加《应许之地》内文展示

这也说明《应许之地》绝不是行货,而是属于吉狄马加个人记忆和生命独特体验的曝光,它有着永远不被同化的异质性和无法模仿的个体化特征。最突出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将不同词语搅拌到一句话里,让诗的含量和意义成幂的n次方递加,这就是语言的加速度,刮带的意象翻滚,奇像丛生,实虚交替,不可能的变可能,确定的变不确定,单一的语言有了多向性,可见驱动它们的气脉非常充盈。显然吉狄马加写诗就是一气呵成,不事先布局,听凭激情狂奔,那气脉留下的辙印就是诗的结构。所以《应许之地》没有按意义化为成区域,而是采取复调法,不同的旋律同时开始,又相互呼应,且螺旋似的演进,让《应许之地》形成一个偌大的磁场和星云,将人的灵魂吸进去,接受洗礼,淬炼重生,诗的魔幻性与精神的归一性得到了统一。

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这本书中谈道:人类应以负熵为食。吉狄马加的《应许之地》就是在为负熵提供食品,具体就是自然、传统和创造性的语言开发,他是以诗歌的方式加入了对陷入熵增麻烦的现代性的拯救中,即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对人类生存贡献了一大步。

(本文原题为《李犁:拯救现代性——吉狄马加<应许之地>解析》,作者:李犁,本文发表于2023年《延河》杂志11期文学观察)

《应许之地》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穿越历史与现实,对当下人类每天所要面对的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等诸种发展元素和现实,以诗歌艺术的多元手段进行结构和解构,一反诗人所擅长的现代抒情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个具有充分现代意象和调动各种现代手段的诗歌文本。《应许之地》既保持了诗人的初心和纯真,又融合了诗人的辩证思考及历尽沧桑的悲悯。该作品精神架构宏伟,视野开阔,同其他长诗一样,气韵与语词,既具有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又具有高度复杂的现代表达手段,以诗的语言,揭示人类所面临的境遇。

本书是中国杰出诗人吉狄马加的主要诗歌作品合集,也收录了作者在全球文化领域发表的致敬感言和文化宣言。作为作者的代表性文本,本书为其国际译介外推范本。全书分为两部分。辑是诗歌,精选了作者近200首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其诗歌创作的全貌,诗人多以故乡彝族的人、物、风俗等为主题,意蕴深刻,奔放自由,独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第二辑是诗人在国际诗歌活动中的文学演讲与随笔精华,展现了中国当代具有强烈辨识度的诗人——吉狄马加所具有的诗歌高度、国际视野、精神意识和文化底蕴。

吉狄马加,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国际性影响的诗人。其诗歌已被翻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近百种版本的翻译诗文集。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主要作品:诗集《初恋的歌》《鹰翅与太阳》《身份》《火焰与词语》《我,雪豹……》《从雪豹到马雅可夫斯基》《献给妈妈的二十首十四行诗》《吉狄马加的诗》《火焰上的辩词:吉狄马加诗文集》《大河》(多语种长诗)等。曾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郭沫若文学奖荣誉奖、庄重文文学奖、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柔刚诗歌荣誉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十月诗歌奖、国际华人诗人笔会中国诗魂奖、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罗马尼亚《当代人》杂志卓越诗歌奖、布加勒斯特城市诗歌奖、波兰雅尼茨基文学奖、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银柳叶诗歌终身成就奖、波兰塔德乌什·米钦斯基表现主义凤凰奖、齐格蒙特·克拉辛斯基奖章、瓜亚基尔国际诗歌奖、委内瑞拉“弗朗西斯科·米兰达”一级勋章等奖项及荣誉。曾创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凉山西昌邛海国际诗歌周以及成都国际诗歌周等。

原标题:《绿蒂:吉狄马加诗歌的海外传播及影响,为理解当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照 | 纯粹现场》

阅读原文

    两个鬼故事台湾立委选举结果关于桥的作文预产期查询学习七一讲话南京理财男孩金姓起名国家使命电视剧三十而已在线免费观看黑魂3攻略2018公司起名三字新垣平全明星什么时候开始中野美树李姓娃娃起名公司让起花名电信号段公司起名测吉凶减肥排行榜幼儿园班级起名噗嗤噗嗤谦逊的意思斗破苍穹特别篇3三年之约操氏起名大全团队 起名拼拼团起名诗经好听饭店的起名大全啦啦啦德玛西亚第四季男孩高姓取名起名大全等待韩磊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