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林国华 |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研讨课

2020-06-05 20: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阿刻隆河学者 阿提卡野话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2020年春季学期

每周一上午10-12点

阿刻隆河学者

今天是我们的第9次课,我们开始慢慢接近罗马的衰落阶段了。与罗马衰落进程同步的是,我们这门课的签到人数似乎也越来越少了,换言之,我们这门课也开始步入老年,走向凋零,最后归于无。大家看,这就是尘世的逻辑,这就是自然秩序,the law of nature,没有恒定,只有coming into being和passing away。——请允许我借用亚里士多德这两个概念,也请你们在亚里士多德的话语体系里体会这两个词。吴寿彭先生把它们翻译成生和灭,选词精妙,透出一种黯然感伤,同时更有一种泰然坚忍,这种思想支配过爱德华·吉本去撰写他的罗马史不朽名著,这种思想就是“无常”。

今天我们要谈谈“无常”的反题,——“恒定”,“constancy”,及其溃散。恒定,这是斯多亚哲学的首要德性,拉丁文“constantia”,我们今天课程的议题之一。恒定,一贯性的持守,坚忍,这是斯多亚道德的特质,这种对一贯性的持守背后是对宇宙的某种恒定性的信仰。追求恒定性,意味着拒绝权变,这将引发非常严肃和严重的后果,我指的是自杀。以上是我们今天议题的“哲学”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直接引入议题——罗马晚期共和派的自杀。《原因论》第12章,最后4节,大家先看一下文本,三分钟,我截图贴出来。——

我再贴一段奥勒留皇帝的话,他是著名的斯多亚皇帝,斯多亚经典《沉思录》的作者——

看到了吗?“一贯性”。

清源

孟德斯鸠对于那些因共和国沉沦而无奈自杀的人的评价很低啊,“以自杀体现英雄主义非常方便,谁都可以在他愿意的时刻结束在众人面前演的那出戏”,我又想到上节课老师您提到的公共修辞议题了。不过老师,我其实不太理解,孟德斯鸠说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这样“轻率抛弃了共和国”是“不可原谅”,但他们那个情形着实也没别的办法?

阿刻隆河学者

容我慢慢道来,灰常复杂,先推荐两本书,新斯多亚方面的,Neostoics,现场截图给你们——

阿刻隆河学者

斯多亚道德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仍有流行,顺便一提,与之相伴的是“塔西佗主义”——Tacitism,罗马风骨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回光,这是两种罗马品质很浓的思潮,分别强调了罗马共和的的斯多亚德性和罗马帝国的“国家理由”学说。

清源

塔西佗主义是什么?这个词好像有些陌生。

阿刻隆河学者

塔西佗主义就是“国家理由”的理论先声,本质上也是对奥古斯都元首制的理论解释。回到自杀议题,孟德斯鸠提出了自己的批判,非常无情。

凯硕

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溫和版——塔西佗主義。@林

阿刻隆河学者

是的

凯硕

自殺問題的話,這裡也牽涉到奧古斯丁等教父對於這些異教徒行為的貶損。

阿刻隆河学者

当然,后面我会和大家一起讨论一段希波大主教的文字——《上帝城》第一卷第24章,我们慢慢来,慢慢进入罗马精神的暗面,the nightside。

凯硕

從「上帝之城」的眼光來看,自杀絕不足為取。

阿刻隆河学者

对的,而且,不光从基督教观点看,而且异教也有反对自杀的漫长传统,格劳秀斯《论战争法权和和平法权》第二卷第19章举证了大概二十多条古文献来作为反对自杀的异教理据。至于《圣经》传统就更不胜枚举了,所以,这里是有某种通行于万民之间的自然法或万民法习俗定规的,这是很朴素的一个道理。

我相信地球上各个民族都会拒斥这个东西的,但是,在罗马晚期,却出现了斯多亚式的自杀风潮,而且规模很大,都是精英阶级,并且他们还歌颂这个东西,把它作为一个好的东西、善的东西去追求、认可,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斯多亚主义者,他们眼中的世界图景肯定发生了巨大的扭曲,这是一个秩序晚期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只有他们的这个世界图景、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看到的东西,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者是甚至这个世界本身,发生巨大的、重大的扭曲之后,才会生催生出这样的东西,他们这种非常扭曲的理论才会得到最终的一个辩护,明白吗?这里头有一个因果之间的非常微妙的进程,大家注意一下。

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一个非常纯粹的、非常纯朴的、非常健康的自然秩序当中,一个没有扭曲的生存状态、一切都是有规律的状态,这么一个非常良好、非常完美,完善的状态当中,自杀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人只会自然地去死亡,不会有暴死。这种自杀就是一种人自己针对自己的暴死,明白吗?所以,我这么讲的话,你们当中肯定有人会想到霍布斯,没错,我就是想试着把霍布斯的一些理论引进来,大家一起看一下。——

我们知道霍布斯是反对暴死的,violent death,对吧,霍布斯的全部理论都建立在这一点上,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他的背后是一套什么样的运转机制,我们不妨开动我们的逻辑机器往前走一步,他反对暴死,厌恶暴死,视暴死为至恶,那么他肯定对斯多亚的这个自杀道德有保留意见的,明白吗?而且他在《利维坦》里面明白宣布说,在战场上,如果对方势力太大,你恐惧了,你是可以当逃兵逃掉的,没有问题,这一点不都耻辱。你们看,再开动逻辑机器往前走一步,这里涉及到他的关键思想,他要把一些威胁到他的“利维坦”的可疑的共和异教道德解构掉,具体讲就是“荣誉”,“honor”,他说那是虚荣,你们看,在这里,霍布斯和圣奥古斯丁会师了。

这就是霍布斯的理论,他背后呢,不是说是凭空而来的这么一个理论主张,他背后有一套世界观或世界图景。像奥勒留呢,他也是,背后也有一套自己的世界图景,非常不一样的世界图景。

但是,如果可以的话,如果所有人能够还原到自然层面,我相信所有民族都会拒绝自杀。所以有很多民族针对自杀而规定的禁忌,他们把某些屈辱性的价值赋予自杀者,比方说不能给他们一个正当的、荣誉的一个葬礼。我想你们可能都知道电影《天国王朝》的开头,那个深蓝色调的感伤画面。在异教传统里面,比如古希腊悲剧呈现的,自杀的人不能埋在城邦里面,要把他扔到城邦外面、界限外面的荒野当中。

反对自杀,尤其是反对因为尘世的理由而自杀,这在基督教传统里面是得到了极大的一个认定的,为了这个,发展出很多很复杂的神学理论,简单地说,就是背后是一种对人的血气的珍视,就是说,这东西非常珍贵,你不能随意挥洒,不能随意为了一个世俗的理由——比如“国家理由”——就把珍贵的生命终结掉。你应该把生命、把血气保留下来,留给一个更崇高的目的,留给天国、留给“civitas dei”,奥古斯丁就是这个意思,霍布斯未尝不是,——我们知道“上帝国”观念对霍布斯的支配是几乎压倒性的,他对血气横流的污浊的异教场面极端恐惧和厌恶,他始终葆有一种惊人的精神洁癖,这个癖好最终使他与共和派及其反叛理论为敌。

我从格劳修斯《论战争权与和平法权》这本书里面截了几张图,大家看一下,他关于自杀者的葬礼、埋葬权的问题,就是要不要给自杀者一个合适的埋藏权。——

凯硕

斯多亚也是否定死後靈魂不滅之類說法的,以及死後審判等等。

阿刻隆河学者

其实这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灵魂这个东西,或者说灵魂不死这种理论,抑或来世审判理论,这些其实是一种后发的理论,second thought,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应对自杀而设计的理论,就是说,为了不允许轻易自杀这个原因,然后事后发明出来一些神学理论,这里有一个逻辑先后的问题。

我的意思就是说,在最开始有一个自然的触发、一个自然的本能,就是人不能自杀,人不能自已杀死自己,那么,为了阻止自杀,就会出现出一些理论,后发的理论,像死后审判,灵魂不死,轮回等等,甚至复活,给他展示另外一种生命,让他去慎重对待此世的这个生命。

大家看一下我贴的格劳修斯这几段话。

可以看到,异教传统也是存在反对自杀的定规,他们赋予自杀者一个不太名誉的地位和评价。但是,到了斯多亚的这个传统,似乎就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了对自杀的重新评价,刚才我们在奥勒留皇帝那段话里看到了非常典范的重新评价,这背后其实就是说明,古代道德,异教传统,这里面的道德史也发生了一些变迁。

换言之,就是说,当古代秩序尚且完好的时候,那么对自杀这个东西的评价呢,就不会太高。而当这个秩序坍塌的时候、溃散的时候呢,那么自杀这种东西,这种相应的比较消极的一些生活道德,就会得到某种肯定,明白吗?这跟背后的秩序演化——从盛到衰的演化——是同步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一再提醒大家,斯多亚道德是一种阴暗的、溃散的道德,或者说它是为了对付溃散世界或世界晚期(注意这里我用了奥古斯丁的概念)的最后挣扎。这里大家不妨提前翻到《原因论》第16章,开篇第一段,看看孟德斯鸠是怎么再一次评价斯多亚的,看到了吗?这一学派好像是从“大地上日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生长出来的一株奇葩。但是它的这种努力方式是非常奇怪的,是以一种激进剧烈的瓦解来应对这种秩序的缓慢瓦解,用生命的终结应对世界的老龄化。这是斯多亚道德的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孟德斯鸠那句话也讲了这个意思,我们看一下孟德斯鸠的那个非常棒的一句comment,《原因论》第12章的最后一段,看我的截图。——

凯硕

用後世一個術語,正常自然狀態下,人類生活呈現出「預定和諧」。

阿刻隆河学者

是的,“预定和谐”理论,似乎就是异教宿命论的基督教翻版?这些理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意图,任何一种理论,它的提出都不是平白无故的,我们在解剖任何一种理论的时候,都要看到背后这个意图,这是它的驱动,像这种前定和谐也好,或者异教的命运观念,——我经常强调命运这个东西——,或者是“providential order”之类的,它背后其实都是有一个肯定现世,肯定我们当前所在的这个自然世界的意图,这是正典的初心,而与正典的这种爱世界相对的,就是要贬低它,离开它,通过各种方式,通过灵魂学说也好,或者通过某秘仪,或者灵知论的“光学启蒙”,甚至通过斯多亚的自杀,它们都是对世界的否弃、逃离。所以,斯多亚是一种……怎么说呢?它的自杀理论,显示了它背后有某种负典性的或者近似于负典性的元素。

阿刻隆河学者

在离开世界这个意义上,斯多亚道德,有一种与各大负典类似的基因。

阿刻隆河学者

但是,我必须马上做个补充——斯多亚并不是负典,相反,它是一套纯粹的正典,只不过,它所处的时代位置非常尴尬,我的意思是,它虽然是一套正典,但却身处一个正典晚期的时代,也就是世界老龄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典秩序的溃散,必然赋予斯多亚学说某种溃散式的负典元素。

凯硕

孟德斯鸠對斯多亚的讚譽實在沒有重視其思想的潛在負典性。

阿刻隆河学者

孟德斯鸠应该感受到斯多亚这个特质了,但他的表述不够彻底和精准,他没有读过《灵知沉沦编年史》。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斯多亚道德只是正典的溃散状态,它很容易给人一种负典的印象。

凯硕

殊不知斯多亚派中一些作家也曾寬縱亂倫,這是後世有證據的。

阿刻隆河学者

是吗?

凯硕

是的,学说创始者Zeno以「自然法」的名義有此主張,這事件在sextus Empircus的論述中有報導。

阿刻隆河学者

自然,nature,这个东西非常ambiguous,从它的逻辑主干能延伸出来很多稀奇古怪的主张,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它并不是有些人想当然以为是恒定不变的,相反,自然的秩序是极其不稳定的。……凯硕,你是说Sextus Empiricus?他不是怀疑论吗?他是在攻击斯多亚的时候“揭发”了后者的这个理论对吧?

凯硕

對的。一旦脫離古老習俗,會得出怎樣奇葩結論。

阿刻隆河学者

其实呢,所有这些,包括攻击斯多亚的那些竞争学说,比如怀疑论之类的的,他们都可以追溯到关于某种关于自然的学说,甚至“习俗”(nomos)也是如此,它们是同源的,这个源头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理论演化路径,往那条路径演化取决于它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也就是是斯宾格勒说的“世界感”,惬意的世界感催生出乐观的正典路径,暗淡的世界感则会激发出非常消极的路径。

凯硕

阿刻隆河学者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就是凯硕贴的这个。Empiricus的书有个中文版,刚刚翻译过来。

凯硕

感覺在啟蒙時代關於斯多亚的評價,消极负典這一面相給遮蔽了,一味高唱其「理性维度。

阿刻隆河学者

这个不难理解的,毕竟启蒙运动的世界感是进步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再说了,到启蒙运动这个节点,又有1000年过去了,这期间,东方希伯来传统发展出了更彻底的负典学说和道德,这套学说和道德对古代正典残留展开了更有意义的颠覆和重组,相比之下,斯多亚的那点“准负典”元素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慢慢地,它留给世人的印象只剩下某种苍白无力的正典理性或者世界灵魂、世界公民这些含混可疑的东西了,后来连这些东西也逐渐贬值,反而它的老对头——伊壁鸠鲁主义——有能力实质性地参与了后来的历史与思想演化进程,尤其是在霍布斯那个环节。顺便一提,在霍布斯学术研究史中,似乎没几个人能够针对伊壁鸠鲁对霍布斯的至高意义贡献出公正的描述。

凯硕

是的,啟示宗教崛起之後,原先異教文明之內的許多大爭論淡出視野。

阿刻隆河学者

对,包括“nomos” 和“ physis”的古老冲突,都不足道了,世界出现了规模更大的争战、危机和演化路径。

阿刻隆河学者

好了,我们回到罗马斯多亚派共和精英的“自杀”议题,这相当于斯多亚道德大厦内部的一个自毁装置。为什么要自毁?这是真正意义的毁灭吗?还是某种重生的触发?这是今天课程的最后一个子议题。

阿刻隆河学者

我谈到毁灭,我们知道,毁灭,彻底的毁灭,终结,这是一个负典状态,而且,众所周知,这个东西是希伯来传统和个别灵知派传统的典范学说,末世论。我们要看看斯多亚讲的毁灭是不是这么一种意义上的毁灭,我们需要深入到斯多亚传统中的宇宙论。

要怎么说呢,相应的文献很多,因为我们的课程时间太短,我就在剩下的这段时间简单讲一下斯多亚宇宙论的一个环节,——大火,宇宙大火。

我推荐大家一篇文章,就是徐健老师编辑的斯多亚文献集,里面有一本书叫《廊下派的神和宇宙》,廊下派就是斯多亚派,这本书里面有几篇文章谈到了宇宙大火这个议题。——

凯硕

宇宙不滅,eternity of the world。

阿刻隆河学者

看到第五章了吗?第五章,就是斯多亚派主张的宇宙大火和宇宙的不灭性,你们看这个表述,似乎有点矛盾对吗?宇宙大火并没有导致宇宙的寂灭,这个矛盾和悖论将指引我们深入到斯多亚学说的深层奥秘区域。斯多亚作为古代正典传统的顶峰,它肯定是坚持这个传统的最核心主张的,那就是宇宙不会死去,它是永恒的,永恒的流转。我们来看看它的大火理论,看看它是怎么表达宇宙的这种永恒性的。

因为时间原因,我只能用非常粗糙的语言来讲这个高度精致的学说,那就是,这个世界由我们熟知的那几种元素组成,其中最崇高的就是火,也最轻盈。然后,这些元素开始一系列转化,这是斯多亚的理论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它们从轻盈,到滞重,从上到下,从上界的火转化成下界的水和土,越来越重,越来越低落,慢慢就生成了这么一个世界,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好了,你们看,世界的成长是一个逐渐堕落的过程。

也就是说,元素从轻盈、纯净、崇高,慢慢变得沉重、混合、污秽,这就是我们的物质世界,它还会继续转化,重归至高的纯净和轻盈,也就是说,这个世界需要一场净化,这场净化就是宇宙大火,它烧毁了水和土,一切都回归火元素。好了,可以看到,宇宙并没有毁灭,并没有陷于虚无,而是回到了它最好的状态,即火的状态。

这就是斯多亚的宇宙大火,原谅我讲得很粗糙。这里的关键环节就是宇宙没有死灭,反而得到了净化,大火是宇宙的自净机制,它让这个宇宙回到最纯净的那种状态,然后从头开始另一个轮回,你们看,这是非常典范的古代正典的世界图景,世界永恒轮回,没有毁灭,没有“新天新地”,没有重生与复活,只有周期性的衰败和凋零。

在这个背景下,再来看罗马斯多亚精英的自杀问题,这些人通种自毁,试图回到某种意义上的原初状态,某种意义上的道德进化和甦生,他们认为,在他们死亡的时候,某种更重要的东西会呈现出来。你们不妨回想一下马基雅维利《李维罗马史论》第三卷第1章,他用共和主义语言说,“小教派、小集团和共和国若想长久生存,需要经常回到自己的源头”,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后面那几章的内容:要么诛杀暴君,要么阴谋篡逆,后者往往招致灭顶之灾,你们看,这就是非常典范的两种共和选项,都指向某种暴死,某种旨在净化的毁灭,这就是斯多亚宇宙大火,这就是共和主义方案的极致,共和主义方案就是暴死方案。顺便一提,马基雅维利当然不是一个斯多亚主义者,因此,他也不是一个忠诚的共和主义者,在他的道德清单上,忠诚和牺牲已经下架,马基雅维利是一个佛罗伦萨版的霍布斯主义者,与暴死为敌,但同时他也会抽出一点闲暇与暴死共舞为戏,这一点将指引我们进入此人渊深灵魂的戏谑(comic)维度,也就是我常说的“不正经”维度。——某种普遍的的“不正经”从古代晚期就开始主宰着我们这个尘世了。这里我想提一下沃格林,他的《天下时代》,里面有一章“征服与逃离”,提到了斯多亚的宇宙大火,他的讨论很有启示意义,我截图给大家看看,注意我的批注。

阿刻隆河学者

沃格林的这段话,是对柏拉图《法律篇》的大洪水神话的解读,我读到的时候是非常兴奋的,想当锐利的洞见,当时在我们的地瓜读书小组里面,有一些讨论,我没时间整理,原图截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斌璐

叹为观止,太漂亮了!

阿刻隆河学者

谢谢斌璐的认同,其实你应该多说点儿,这个论题,你是有最权威的发言权的。其实所有问题都可以浓缩成柏拉图《法律篇》第三卷的那个问题,还有《蒂迈欧》的那个问题,就是宇宙的持续性问题。宇宙是中断的,还是持续的?斯多亚的宇宙大火,它只是通过有限度的中断,来达成一种无限的持续性,这就是斯多亚,它的这把宇宙大火貌似激进革命,但其实恰恰相反,是纯正的保守和反动,它之所以显露出激进革命的面相,仅仅是因为它处在世界的老年期,它随着世界一起变老,那把火是最后的挣扎所发出的强光,最后的牺牲。

也就是说,它通过自毁来保全一种更根本的东西,这就是斯多亚道德的牺牲精神。

这两天备课时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给斯多亚这种道德找一个对应的类比,我想到了,你们猜猜是什么东西?我找到了一个类比,可以用来完美图示斯多亚的自我牺牲道德。……大家知道不知道有一个森林火灾的扑救办法?想象一下,如果你置身森林,此时远方大火烧过来,你该怎么做才能保住狗命?

清源

把周围的引燃物全部拔掉?

阿刻隆河学者

差不多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点起一把火,把身边的森林烧掉。——这就是斯多亚,这就是斯多亚的宇宙大火。因此,斯多亚宇宙大火及其道德层面的对应物(牺牲),并非彻底的毁灭,反而是对那种彻底的毁灭势力的阻挡,这就是“katechon”。

凯硕

冷酷至極。

阿刻隆河学者

没错,是这样的。这就是斯多亚作为正典道德的最后展现,也是斯多亚的正典性的最极致的表达,不能再极致了,再往前跨出一步,就是希伯来负典了。你们明白吗?斯多亚在在这个地步,在最危急的,最如履薄冰的那个地方,爆发了它最高的正典性。

清源

噢,将自己置身之处先毁一遍,就轮不到更坏的那种毁灭来摧毁它了。

阿刻隆河学者

是的,清源,就是这个意思,这其中有一种自己掌控自己命运的强悍意志,也有一种小顽童的轻率和鲁莽,孟德斯鸠的指责捕捉到了这层韵味。小加图自杀前,特意整个晚上阅读柏拉图的《斐多篇》,就是这个意思了,行动生活与沉思生活就是以这种方式合二为一了。

清源

所以怪不得斯多亚主义在个人道德上要强调那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冷静、冷峻。

斌璐

很微妙,很无情。

阿刻隆河学者

这就是“constantia”,恒定,道德的恒定,宇宙的恒定。所以你们看,斯多亚的这个自毁道德,它的代价是极高的,以至于不惜给人一种溃散、瓦解、崩塌的末世论表象,一种消极的、准负典的表象。

凯硕

小宇宙爆發了。

阿刻隆河学者

是的,斌璐,清源,你们如果读罗马史,去共和晚期、或者帝国初期去看看,塔西佗,或者塞涅卡什么的,他们的书籍记述了很多斯多亚罗马精英,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共和阴谋和他们的暴死。

立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碎了还是玉,总比被置换为瓦片好。

阿刻隆河学者

是啊……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两个字眼。来看看孟德斯鸠的讨论,如果我们的世界感、世界图景发生变化了,那么,这种坚持“constantia”的道德就是轻率和愚蠢的了。这就是孟德斯鸠的意思。所以,立业,你说的没有问题,但是,世界感,世界图景啊,这个东西,真的是要命的东西啊,这个东西一旦变化,那么你的道德,你的一系列的东西,你在这个尘世的所有生活,都会被颠覆的。

凯硕

偶像之黃昏的另一種表述。

阿刻隆河学者

我们在之前一节课,第7讲,讨论过罗马史上的几次著名的负典时刻,在那种时刻,天象呈现出的一种坍塌的样子,是一种接近于希伯来末世论图景中的天象,大地震动,太阳变黑,月亮变红,星星被摔倒地上,天球发生剧烈位移,明白吧?一种触目惊心的溃散沦陷状态,在这个时刻,那种来源于美轮美奂的古典宇宙论支撑下的正典道德就变得不再有效力了。

凯硕

圖景崩壞。

阿刻隆河学者

那么,最后呢,这种思想,循着它的逻辑演化,我们得到什么结论呢?大家马上重温孟德斯鸠的文本,重温一下他对罗马斯多亚政治精英的自毁道德的批判,这其中的论证是不是变得豁然开朗了?让我把这个论题再稍微扩展一下,你们会更加明白这里面的逻辑,我们看看霍布斯,看看霍布斯对“殉道”的讨论,“martyr”,“martyrdom”,我们知道,他无情地批判了“殉道”。他提出的问题,我“paraphrase”一下就是,基督徒的殉道,究竟是无畏的牺牲还是无谓的牺牲?他的讨论在《利维坦》第42章“论教权”里面,这是《利维坦》最长篇幅的章节,全书一共50章,500页,这一章占了将近100页。霍布斯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非常粗暴直接:殉道是无谓的牺牲,无意义。我们知道,霍布斯是《圣经》解经大师,超一流圣经学者,他采取的解经思路就是字面释义,“literal meaning”,这个是非常高明的战略动作,其质朴粗暴得宛如流氓无赖的刀锋直指精致扭曲居心叵测的“寓意解经”及其精心铸造的“黑暗王国”。我们来看看他的原话:“就殉道者一词的正确定义来说,这种人就是救主耶稣复活的见证者;然而,除开在地上曾与耶稣面谈、在耶稣被接上天后又曾见过耶稣的人以外,再没有任何人能成为见证人。因为一个见证人必须亲眼见过他作证的事,否则他的证明就不可靠。从圣彼得的下一段话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除开这种人以外,没有人能够正式称为基督的殉道者……”。看到了吗?这就是殉道的字面意义,他是个见证,什么东西的见证呢?救主上十字架的见证,也就是说,殉道士,真正的殉道士,就是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当天,当场,亲眼目睹了那个被钉的场景,并且信任了这个救主、跟从了这个救主的那些人,那些人只有12个,就是耶稣的12门徒,那几个女子不算,这12个人死了以后,殉道士也就绝种了,之后以殉道名义的牺牲都是冒称,没有意义,明白吗?我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御用大主教、教会史之父优西比乌的《教会史》第5卷发现了同样意思的一段话,他引述了一封高卢教会写给小亚细亚教会的原始信件,其中关涉到当地悲惨的殉道情况:“他们热切地想仿效基督,虽已满有荣耀,并且不止一次、两次、而是多次从斗兽场带回满身烙印与累累伤痕,但他们从来不把自己看做殉道者,而且也不允许我么用这样的名称称呼他们,一旦有人想这样称呼他们,就会立刻遭到他们的严厉斥责。他们乐于把殉道者的头衔留给基督,那真正的殉道者、那从死里首先复活的。”我相信这也是霍布斯的意图,他通过用字面解经手段达到了同样的结果。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阿刻隆河学者

霍布斯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当时他面对的是一个混乱的英国,内战,有人以激进神权理由砍了国王的头,议会改革,放逐,流亡,等等,霍布斯着眼于理念层面,着眼于从理念世界清理门户,刀锋所指的就是从欧洲大陆入侵的那种共和风潮及其反叛理论,这种被文艺复兴学究挖掘出来的古罗马共和思想得到了基督新教尤其是加尔文传统中的激进神权理论的加持,因而变得非常危险,我们想想乔治·布坎南的学说就明白了,洛克在他的《政府论》尾章撰写“革命权”的环节小心翼翼地引述过这个人的激进主张。我的意思是,霍布斯所面对的他那个时代的共和思想已经掺杂进了基督教殉道精神,后者极大强化了斯多亚传统古老的自毁机制,使得整个这套思路呈现出激进负典性质,也就是说,那把古典的、保守的斯多亚宇宙大火已经发生质变,朝向激进的大洪水演化,好不夸张地说,这是英国史的最危险时刻。霍布斯认为,这古危险风潮必须从英格兰土地上屏蔽出去。这就是《利维坦》,一部杰出的反革命经典,霍布斯凭着这本书,完全可以被入住“阻挡者”的名人堂。请大家记住这个词,“阻挡者”——Katechon,它来自《圣经·帖撒罗尼迦后书》第2章,当你们深入到西洋政治哲学史的最深层的时候,就会与这个词频繁遭遇。这个就涉及到另外一个更大的一个议题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一个更大的议题,今天就不展开了好吗,没有时间了。

阿刻隆河学者

好了,还有奥古斯丁的一段话,《上帝城》第一卷第24章,关于自杀,我们今天也没有机会处理了。后面我们还有20分钟,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一下。

清源

我现在发觉,我从前好像理解错了这一批共和国晚期自杀的人们,我以为他们是因为共和国晚期发展到那个样子,已经无可救药,为了自己的荣誉感只能一死,也绝对不可能接受自己回去罗马匍匐在暴君的脚下,所以要与共和国一同殉死。

清源

现在觉得这个反而是看轻了他们,或者说这只是最表象的内容,深层次的是他们所理解的世界图景鼓励了他们以这种方式捍卫共和国,也就是老师您所述的作为“阻挡者”的宇宙大火。我可以这样表述吗?

阿刻隆河学者

可以的,清源。

清源

但我其实……还是有些不解,从理论上我可以理解那种这种“宇宙大火作为阻挡者”、“一种溃散反而是对于秩序的维护”的这些奥妙神奇的理念,但是落实在实际历史当中还是困惑的。

阿刻隆河学者

不必去理会实际历史的效用。

阿刻隆河学者

我们要学会活在理念世界中。

清源

理念的传承?

斌璐

不是啊,真是很难解释,或许不是语言能处理的问题吧。

阿刻隆河学者

几个核心理念是永在的,他们即使不自杀也存在,比如自由、荣誉等等。

阿刻隆河学者

清源我这么跟你说吧,即使没有十二门徒,或者即使没有后来的殉道士,耶稣,仍然是耶稣,他仍然是,他的被钉,他的填天国仍然是在的,就是说,它的存在并不依据后面这么多的殉道现象而转移的,明白吗?

阿刻隆河学者

所以,我说罗马的几个核心德性,这几个正典世界的的几个核心德性,这种对自由、荣誉的这种珍爱,小加图,布鲁图斯死与不死,这些东西都是独立在的,就是说,他们的死,几乎是多余的,这些德性是恒定的,而布鲁图斯的死只是偶性,恒定事物的存在与偶性没有本质关系。这是我们学会着眼于理念世界、学会生活在理念世界的根本理由和论证。——施特劳斯说过一句话,不要去搭理凯撒们,他们会自己照顾自己。意思和我这里说的是一样的。

清源

好的,您一说耶稣我就有些明白了。罗马并不依靠他们而成之为罗马,反而是他们依靠罗马而流传后世。

津萌

关于斯多亚的宇宙大火,它作为一种“阻挡者”,我觉得它的威力似乎比不上利维坦。可以这么说吗?

阿刻隆河学者

利维坦议题更复杂了,这个今天真的没有时间去展开了,看看以后再说吧,高度复杂的议题,利维坦。

阿刻隆河学者

十二点整了,没问题的话,就下课吧,下一节讨论第13章,奥古斯都,罗马的转折时刻。

2020.5.18上午,上海

相关阅读

原标题:《林国华 |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研讨课实录 | 第9讲》

阅读原文

    两个鬼故事cf起名字个性三字经全文解释酒店起哪个名字好听读心生辰八字起名工具昆凌整容金姓起名男孩人名风雨如磐黄喉是什么部位免费起女孩小名女孩起漩这个名字好不好奚起名字手机ip写作助手周易八字算命起名赵薇女儿名字阿甘正传简介艺人给孩子起名字平原烽火全集高清翼字起名有什么意义世界十大起重机排名起名大赛给机器人起个名字武汉长宽郭敬明爱情语录取名起名大全姓童男孩华安宏利基金轩辕敬城老婆双修了几次湖北广播电视台地址起店名大全免费起名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