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他展现独一无二的身体之美,新作唯美震撼

2023-07-30 14: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七月底,

沈伟的新作《诗忆东坡》在上海首演。

这位享誉世界的华人编舞家,

曾获有“舞蹈界奥斯卡”之称的尼金斯基奖,

他最为大众熟知的作品,

是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画卷》。

外媒赞他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诗忆东坡》

为了完成这个作品,

他闭关,每天工作20小时,

通读苏轼存世的3000首诗词,

研究苏轼与宋朝的审美范式,

除了编舞之外,

服装设计、妆发、舞美都由他一手包办。

排练中的沈伟

首演前一天,

一条摄制组在舞台下见到了还在校准灯光的沈伟。

和他聊了聊这个他的创作生涯中

“前所未有的突破”。

编辑:周天澄

责编:倪楚娇

《诗忆东坡》,画面美轮美奂

《诗忆东坡》首演开场前十分钟,一楼观众席已座无虚席。

两年前,沈伟曾经带着他的《融》艺术现场来到上海,刷新了观众对于舞蹈的欣赏体验。接下来的两年,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诗忆东坡》的创作中。

创作期间,沈伟经历了前后10个月几乎是全闭关的状态,“每天四点左右起来工作,工作到凌晨。压力非常大,头发秃了六块。”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每天给自己买花,试图找到某种平衡。

沈伟出生于湖南,9岁便离家,90年代出国闯荡。“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经济条件,在完全陌生的西方世界、在纽约,和不同国籍的人去竞争,最后还获得了成功,所经历的种种,可能别人完全想象不出。”

“这点我跟苏轼是非常像,我也是比较乐观主义,面对困难,一般别人都趴下了,我还可以继续做。”

开场画面,有令人震撼的美感,舞者如在月上

演出以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启幕。开场后,幕上呈现两幅扇面。

右面书“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演员光头、裸身,在中央的小圆之中独舞,视觉上离观众极远,仿佛在天际月上的仙人。

一曲舞毕,左边的扇面现出字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是第一幕。

印章成为舞台,刻了十四个苏轼用过的字、号等等,朱红是这一幕的主色调

第二幕色调转成馥郁的朱红色,十四个篆刻印章成了舞台,演员身穿红衣在印章上齐舞。印章刻的是苏轼的字、号、调侃的自号等等,配合现场的古琴演奏《酒狂》,传达出“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

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感,如泣如诉

第三幕里,女主演吴孟珂以极缓的速度前行,在地上留下墨迹,仔细一看,着墨的笔竟然是拖地的长发。这一幕讲述“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悼亡愁情,舞台上一轮明月,群舞演员在冷调灯光映衬下或坐或卧,真如千里孤坟,有种让人“汗毛竖起”的凄凉感。

为了打造出如此有意象美的舞台,沈伟翻遍了宋画的资料,提炼出了他眼中最能代表宋代美学的颜色和线条,变成了演员的服装和舞台不同幕间的色调,轻微的颜色偏差,他都会反复重来。

全剧共六幕,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男主演苏鹏说,自己在剧中饰演的也只是一个东坡的影子、一个东坡的符号。

苏东坡的诗句被放到了主角的位置,沈伟化用了15句诗词,用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武术……等形式来呈现,让人目不暇接。

一条在首演前一天见到沈伟,他正在台下调校灯光,一坐就是一整天。从灯光、布景、服饰、妆发、音乐,几乎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

以下是沈伟的自述:

但愿人长久的意境

我很小的时候学戏曲,要背很多苏轼的诗词,那时候已经觉得很多句子好美。现在越成熟,越觉得他的东西有深度,会被他感染。

他的诗词里面有很多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明月几时有”,就是他喝醉了看看天空,突然想起了弟弟。这种是很细微的人类共通的情感。

那么好的诗词,有一个人生观和哲学思想在里面,这是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也在想,这和我们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有什么关系?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想从这个角度来做这出舞剧。至于那些琐碎的他经历了什么、去了哪里、吃了什么,那不是我想呈现的东西。

比如说第一幕的主题“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讲的是家人朋友像鸿雁一样,来来去去都有时候,但一切又仿佛一个梦。这里面其实有点佛学意味在里面。

但是苏轼的态度是很积极的,这一幕我还用到了一句诗,“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他并不会因为光阴流逝、人生如梦而伤感,仍然有一种进取心在里面。我觉得这两句合成了一个他的人生哲学。

舞者的身体起伏,象征“千古风流人物”

第二幕是“千古风流人物”,里面有一个今古对话的暗喻在里面。他曾经是站在他的立场,怀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而如今的我们坐在剧场里,他也成了历史风流的一部分。

明月孤坟的舞台效果,“苏轼”与“妻子”擦身而过

第三幕“十年生死两茫茫”,呈现的是一个“情”字。苏轼除了哲学思想,他是个很有“人味”的人。生活中他结过几次婚,有过几位妻子,写出过这样最动人的悼亡句子,真的是非常真挚、催人泪下,是不是?爱情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我是一定要用单独的一幕来呈现。

第四幕也是情,他有感情笃厚的弟弟苏辙,也有很多朋友,这一幕的句子多是因这种兄弟朋友之情所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思念弟弟的作品,但他想得更大一些,他对整个世间都有一种“千里共婵娟”的寄望,多么美好。

四五幕之间的转场很有趣。苏轼苏辙的名字都与车有关,我设置了马车、黄包车、单车、滑板车依次从舞台上穿行而过,喻示着时间来到了今天,他跟今天的我们发生了一场隔空的对话。

于是接下来到了第五幕“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一直都是一个很有怀疑精神的人,我们也应当像他一样,不要只是怀古,而是要建立自己的价值。

最后一幕“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一个大的人生观的总和,结束在“也无风雨也无晴”,我觉得很合适。

我说的这几条,其实我们现代人也都会有同感,是不是?苏轼是很典型的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他的精神对我们这片土地,乃至整个亚洲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但我觉得他其实更像是莎士比亚那样的——超越古今、中外这些限制,成为全人类的一个宝藏。

苏轼的诗词、人生经历、历史背景,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一开始听说这个项目,我觉得太严肃、太不容易,而且他生活的年代距今一千多年,我们毕竟还是有些代沟(笑)。我想我还是不要碰为好。

但后来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通读了他存世的3000多首诗词、关于他的传记、他的史料记载,最后觉得,可能是有一条线可以做。就是通过他的诗词,他的所有的东西,跟我们当代人形成一个对话。

沈伟闭关为这出舞剧所做的大量案头工作,铺满了整个屋子

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个作品是这么大的工作量。

虽然我以前也做过贝克特的《Neither》,但那是有完整的剧本、音乐的,所有东西都现成在那儿了。

《诗忆东坡》完全是从0开始,而且这个东西(苏轼的世界)本身很复杂,它是一个宇宙,要把它浓缩成一个作品。并且,需要把它了解、学习透彻后才能尝试去归纳,才会知道哪些是需要的、不需要的。

诗词实际上是不好分类的,我把自己喜欢的那些诗词的背景资料全找出来,把它的精神内涵和文字解释全部写出来,有厚厚的好几叠,像扑克牌似地在桌子上排开。每首诗下面,除了诗词的内涵之外,我还要让它对应上一些其他的信息,比如色彩、线条、音乐等等。

《诗忆东坡》中的色彩,很多是从宋画审美中提炼而来

苏轼是北宋人,我们国家在宋代的时候,艺术发展得非常鼎盛,形成了一套很独特很完整的美学系统。我翻看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光是“宋画大系”就有30多本,每一本都非常厚,包括了全世界范围内,现存的宋代书画作品。

这套书我特别喜欢,全北京只有三套,我专门跑到中央美院去翻,然后把我认为精华的色彩、线条等等,都提炼出来,配合苏轼的诗词、哲学,一起呈现在舞台之上。

大家对宋代色彩的印象可能就是淡雅,宋代的瓷器釉色就很微妙雅致。但宋代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到位的工笔彩绘,那个颜色是很生动活泼的。

服饰都由沈伟亲自参与设计

在舞台上,你们看到的颜色都有来源。

比如某套服装的色彩,可能就是《瑞鹤图》里的青蓝色。

服装也是我自己设计的,我看了很多古画做参考,希望能还原宋代美学那种简单疏朗的线条。但是同时也不能完全是古装,那样就没法跳舞了嘛,还是需要在仿古和舞蹈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古琴、书法艺术融入了舞台

还有音乐,这次用到了五首的古琴曲。比如“千古风流人物”对应的就是古琴曲《酒狂》。“十年生死两茫茫”对应的就是《阳关三叠》,是关于离情的……所有的音乐和诗句之间,又有一重相互配合、相互喻示的关系。

还有水墨、书法、篆刻等等,都在这出舞台里有呈现。实际上就是把中国最美的东西重新再提炼一遍,把它跟当代艺术、当代文化做一个沟通。这不像去博物馆,看到一个一千多年前的东西,但是隔着一层,没什么感觉。我把这些美的东西和当代性连接在一起,观众会觉得很直观的“好看”。

工作中的沈伟

这是一个结构非常精密的作品,我是非常理性和有逻辑的人,会精准地去对应每一首诗词与诗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音乐的呼应、和服装的统一,以及在当代能够形成对话的那种精神。

这次和我合作的不是之前的团队,我觉得他们可能快要被我逼“疯”了,我是一点点颜色不对都要重新来。而且我没有助理,音乐灯光色彩这些细节,我都要自己来,防止错漏。

追求完美,也是对观众负责任。因为这直接会影响到别人的审美。当你做出一个真正的好东西,是可以提升观众的审美的,这是对社会的一个回馈。

沈伟给演员示范动作

我和东坡有相似的地方,使得我在一些方面很有共情。

我们都是比较有韧性的人。苏轼不断被贬,一生颠沛流离过不少地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但是他仍然爱吃懂吃、富有生活情调。他是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状态。在那个状态下他不会被完全击倒,也不会变得颓废或者消极。

这点我跟他是也非常像,我也是比较乐观主义,面对困难,一般别人都趴下了,我还可以继续做。

沈伟早年获得极大赞誉的作品《声希》

我也是四海为家,从湖南出生,有时候在纽约,有时候在巴黎,有时候在上海,有时候在北京。可能每次创作就要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需要从零开始解决各种各样的生活上的困难。比如我就一直是很会买菜做饭的人,十五分钟一餐饭就出来了,来吃的朋友也都说好。我不能依赖别人,依赖别人,就更加无法面对困难。

当年刚到纽约的时候,精神上各方面都压力很大,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5年之后才有了《天梯》。在获得了一些名和利之后,会反复问自己,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我现在回看自己过往的作品,变化是蛮大的,这跟我的生活、我所处的当下的环境有关。在中国、在纽约的创作方式也不一样,在纽约这么二十几年,也有经历过几个阶层的变化。总是从一个突破,再到下一个突破。

沈伟近年的舞蹈艺术作品《融》

我觉得过了50岁,价值观越来越明显,人生观开始出现和形成,经过那么多年的实践、疑问和尝试,最后会形成一个“我是谁”,并且反映在作品中。

四十七八岁的时候,我也经历了非常困难的一段时间。身体上出现了问题,腰间盘突出,内脏也有问题,这对于舞者的打击是很大的。也是在这个契机下,我搬去了巴黎生活。

我在纽约许多年,总有干不完的事情,偶尔停下来,马上又会给自己找到很多新东西来做,简直是24小时运作的状态。在巴黎的时候就很疗愈,开始看事情有一些历史的视角。每天学习、看书、画画,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

沈伟在住处习练古琴

那种感觉好像生了场大病,好几年才恢复过来,但恢复过来就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我好像是重新发育的感觉。我总说48岁以后人才会真正成熟,不再稀里糊涂地瞎做事情。也是在过了那一个难关之后,接下了《东坡》这个项目。

这些年的成长和感受,也完全反馈在了这个作品里面。现在算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了。我很喜欢画家八大山人,早年因为太喜欢他,把他的作品融入了《声希》这个作品。其实作为艺术家,我也可以像八大山人一样,与世隔绝,只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但是现在觉得自己更像是东坡那样,有这种责任感,希望通过我的能力为这个世界去做一些事情。

剧照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提供,摄影:王徐峰

原标题:《他展现独一无二的身体之美,新作唯美震撼》

阅读原文

    两个鬼故事2015nba总决赛取长补短的近义词38大案公司免费起名网即景作文树大招风电影儿童起名姓郭刘翔女朋友response.end侠行天下以撒的结合图鉴动画网没收地图免费八字取起名打分atcc睿字和什么字配起名cctv17宝宝起名按现在起名最新医疗器械公司起名大全刘王双姓起一个名字四个字名句起名信阳起名2022虎宝宝起名字的牛男宝宝起名起名未B什么金宝宝起名大全软件物流公司起名字重生之神级明星成都起名公司牛年起名用字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