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冬奥会中国惊艳世界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2022-02-10 12: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读者朋友们新年好呀!先在这里祝大家开工大吉!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春节期间最难忘的,要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了。而中国文化再次用它的极致浪漫,惊艳了世界。

不知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样,对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印象深刻,千年历史的文化元素的呈现处处戳在现代人的审美上。

图片引用自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谈及创意来源,总导演张艺谋说,二十四节气凝聚着中国人观察自然的古老智慧,展现春夏秋冬时节更替中的如画江山,饱含冬去春来、欣欣向荣的诗意气韵,蕴含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宇宙观。

图片截取自BiliBili独播纪录片《盛会》

提及中国人的美感美学,那就不得不提到节气,它起源于自然,跟随着宇宙的律动和节奏,显现生命的盎然生机、生活的灿然活力。

而我们今天就想来谈谈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美学,以及又是如何影响整个东亚文化的。

四时的美感,

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最为充盈

春秋冬夏,四时的变化与轮回,如环之循,如轮之转,组成了中国人的四时之美!

有趣的是,春秋观念乃是早于四时观念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春种秋收嘛,春种是新年的开始,秋收是旧年的结束。商代与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两时,后来衍生出夏冬,说一个春秋即一年。

古书当中常说春秋冬夏,所谓“制为四时,春秋冬夏”(《墨子·天志中》),而不是按时节顺序的“春夏秋冬”,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因此,春秋并不是春夏秋冬的节略,因为春秋本身就代表一年两时而非四时,汉族关于四时的明确划分,大约就是在西周末期,此后形成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时节节奏,诸如春夏秋“三时”说,也是指其中的一种过渡状态而已。

世界上最主要的时间观,大致两种,一种是线性时间(时间延展而勇往直前),另一种则是轮回时间(轮回往复而永无休止)。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皇皇巨著的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时间观仍以广义的线性为主、循环为辅,但其实二者仍是结合的。

从古至今,四季变换,中国人都在发出两种时间感喟:一面是对春秋冬夏循环不已的感喟,另一面则是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喟。这是由于,“古代中国一方面存在循环史观,另一方面存在天地间万物去来、光阴一去不复返这种直线性时间的概念。天地(自然)是永远的,一直存在于那里。时间无始无终。

中国人的诗词歌赋当中,充满了这种时间性的感叹,也就是一种中国人都懂的“春江花月夜”的存在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四时的美感,大概在中国人的审美世界里最为充盈。较早给四季赋诗的,有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收录在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里,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为“子夜”的女子所创制。现存75首,其中春歌20首、夏歌20首、秋歌18首、冬歌17首。

我们各举一例,以春、暑、秋、冬四字各为开头。

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夏歌:

暑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

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

秋歌: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

兰房竞妆饰,绮帐待双情。

冬歌:

冬林叶落尽,逢春已复曜。

葵藿生谷底,倾心不蒙照。

这种四时模式,不仅囿于中土,还在整个东亚文化圈中皆有回响。最具美感的,我以为是日本女子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的开篇:

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夏则夜。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无月的暗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秋则黄昏。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返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感伤。又有时见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入以后,尚有风声虫鸣。冬则晨朝。降雪时不消说,有时霜色皑皑,即使无雪亦无霜,寒气凛冽,连忙生一盆火,搬运炭火跑过走廊,也挺合时宜;只可惜晌午时分,火盆里头炭木渐蒙白灰,便无甚可赏了。

这番美的描述,将四季与一天的天气结合了起来,说春天曙时为最,夏天夜色最佳,秋天黄昏好,冬日则是晨朝为妙,并将欣赏天气的感受一并写出,微妙而准确。

四季不仅是属于自然的,在东亚已经被生活化了,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四季文化。

在日本的城市社会中,四季的这类“生活形式”至少出现在三个基本的半仪式化层面上:首先,以一年一次的仪式的形式出现。这些仪式经常有诸如辟邪、长寿、好运等护身的目的,在日本,很多谷物和动物都与神相关,被视为会给人带来福祉。其次,对自然的文化利用在人际层面上起着向客人、朋友或社会上层人士打招呼的作用,在插花活动形成的交往里,会插上季节性的花或植物,并附上必要的诗歌、纸张和花朵,所有这些都与季节性的场合相匹配。

最后,自然作为一个公共的、社会认可的娱乐对象,在观赏樱花、秋月、秋叶和下雪的行为中得到了体现。比如著名的观赏樱花活动,在日本最早开始于奈良时期的贵族圈,在室町时期逐渐蔓延到平民社会,后来成为江户时期城市平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总之,对于四季的审美感受,在整个东亚都是相当发达的。这种四季美学发源于华夏大地,并影响到周边地区,三种文明在四季审美气质上基本是一致的。

中国人的四时审美观

在中国文明内部,这种四时审美积淀到了明代,明代生活美学家高濂在《遵生八笺》当中所说的四时幽赏,集大成地总结了国人的四时审美观。其中的春时幽赏十二条,以杭州生活之美为最,包括: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保俶塔看晓山、西溪楼啖煨笋、登东城望桑麦、三塔基看春草、初阳台望春树、山满楼观柳、苏堤看桃花、西泠桥玩落花与天然阁上看雨。这种幽赏不仅仅是游玩观景,还有品茗美食,其实是极其生活化的。试举其中的“苏堤看桃花”:

六桥桃花,人争艳赏,其幽趣数种,赏或未尽得也。若桃花妙观,其趣有六:其一,在晓烟初破,霞彩影红,微露轻匀,风姿潇洒,若美人初起,娇怯新妆。其二,明月浮花,影笼香雾,色态嫣然,夜容芳润,若美人步月,风致幽闲。其三,夕阳在山,红影花艳,酣春力倦,妩媚不胜,若美人微醉,风度羞涩。其四,细雨湿花,粉溶红腻,鲜洁华滋,色更烟润,若美人浴罢,暖艳融酥。其五,高烧庭燎,把酒看花,瓣影红绡,争妍弄色,若美人晚妆,容冶波俏。其六,花事将阑,残红零落,辞条未脱,半落半留。兼之封家姨无情,高下陡作,使万点残红,纷纷飘泊,或扑面撩人,或浮樽沾席,意恍萧骚,若美人病怯,铅华销减。六者惟真赏者得之。又若芳草留春,翠裀堆锦,我当醉眠席地,放歌咏怀,使花片历乱,满衣残香,隐隐扑鼻,梦与花神,携手巫阳,思逐彩云飞动,幽欢流畅,此乐何极。

这里仅仅所写的春桃的审美,就与天气的变化节奏相配了。

从大的天气来讲,春桃只能春看,花都是有花季的,“花事将阑,残红零落”就是桃花开败的四月了。这是大节气,而具体赏玩春桃,那就关乎小天气了,高濂居然都以美人之态来比拟。晓烟初破,霞彩影红,那是朝观桃花;明月浮花,影笼香雾,那是夜观桃花;夕阳在山,红影花艳,那是暮观桃花;细雨湿花,粉溶红腻,那是雨观桃花;高烧庭燎,把酒看花则最独特,那是火中看花了,在庭中照明的火炬下边喝酒边赏桃花。

当今中国人在微博与微信当中伤春悲秋,其实也是继承了古人四时模式。他们在微博和微信上进行日常写作,也好似传统文人进行书法日课一样,融入了许许多多微公民的日常生活程序之中。你会发现,圈内的女性微用户更能敏感地感受到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那一幅幅花开花落的图像与所配的心情文字,也好似传统水墨画里面的书画合一。

写微博、晒心情如采取了文学的各种春秋笔法,实际上更接近古代文人撰写日常性的诗歌来抒怀。不是踏花伤春,就是夏日消暑,不是远足悲秋,就是冬日幽居,这亦是古诗中最常见的题材,中国人的四时审美传统其实从未中断过,难道不是这样吗?!

中国式的宇宙观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呈现出宇宙的生命节奏。这种中国式的宇宙观,其实是来自中国人早期的关联性思想,认定天地万物与人都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关联性宇宙观影响了日常活动,如准备食物与药物,对未来的占卜,婚姻的契约,敬神、鬼和祖先,还有凭吊”。中国古人极其敏感地在其中发现了律动感,这就是中国文化生命的美丽精神。

于是乎,“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古人拿音乐里的五声配合四时五行,拿十二律分配于十二月(《汉书·律历志》),使我们一岁中的生活融化在音乐的节奏中,从容不迫而感到内部有意义有价值,充实而美……中国古代哲人是‘本能地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而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这就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活美化的千载智慧。

中国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早就曾追问——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

宗先生认为,中华民族很早就发现了宇宙旋律、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去爱护现实与美化现实,相对而言,那就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这也从美学角度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所谓“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中国古代经验科学曾领先世界千年,却未能产生近代实验科学,也是因审美—经验精神的强大,也使得科学—实验精神相对被忽视了。

中国化的审美,皆要显现生命的盎然生机、生活的灿然活力。无论是审美创造还是审美欣赏,须先与生命的普遍流行浩然同流,据以展露相同的创造机趣。那就要找到宇宙间生生不息的节奏,此乃中国美学形而上道之大问题也,这种浸渍在形下之器当中的道,就是生命的旋律。实际上,复兴生活美学,也就是在重寻中国天地间的这种美丽精神吧。

从时间的生生之妙观之,一方面,中国传统审美生活重在变与易的生生不息,亦即生命的变化无穷。阴阳互动,就形成这样一种变化的基本模式,中国古典美学的时空观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所以,《易经·革卦》观四时之变,“治历明时”;《易经·鼎卦》有观空间鼎象,“正位凝命”。这两卦分别象征时境一空境,并阴与阳相推而变“生生之谓易”,共同构起宗白华所谓的“时空合体境”。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生活审美的“变”还重在“变化于无为”,并在“虚”的层面直接与道、气和空的宇宙本体贯通。钱钟书先生曾论:“老子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按‘因应’者,因物而应之也。”虚无因应(时)意指道家虚无也是因时为业,顺应自然无为而行的。确实,老子贵因时,庄子更以顺邃时宜为美,这就为空间的随时而化、须臾变幻因素之倾注提供了空场,而儒家动而健的生生创化正是其中的另一种内驱力。

于是乎,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特别体贴于传统审美的生生之妙,其实就是在谱写一篇天地大作,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生活与时间》。然而,本章所言说的天,乃是“自然之天”,本书末章所言说的天,则为“天命之天”,这两种天在中国人的宇宙观当中乃是合一的。

这就形成了两种“合天人”。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中,中国人侧重审美性享受,在对天命的顺应应对之中,中国人侧重宗教般的信仰,但二者又是彼此交织的,都指向了境界性的自由与自由性的境界。这才是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为大德的“天地境界”也。

人美化天,天美化人,生生美意,美美与共!

(本文节选自《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小标题系编者自拟)

原标题:《冬奥会中国惊艳世界的美,到底美在哪里?》

阅读原文

    两个鬼故事小孩起名字的应用银店起名吉林新增6例本地确诊均在舒兰市最强国防生孩子的名字怎么起名字35岁的高中生泳池砖李起名字大全小看影广州同志桑拿囚禁之时空气能热水器十大品牌排名迪丽热巴微博起个好听的网名www.baihe.com江苏启动幽门螺杆菌筛查项目五行缺木咋起名字天蝎座运势女人越喊痛男人越猛烈新尚网日杂百货店起名大全三人组合起个幽默名字寅吃卯粮是什么意思冰封世界猪宝宝起名宜忌常用字大全姓吕女孩起什么名字画笔素材男孩起名的字给男孩起个有诗意好名字大全麻辣烫的起名字大全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