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全攻略

考点一 概括说明对象特征

1. 看标题,抓说明对象修饰语。

以标题直接为说明对象的,标题中的修饰语往往具有暗示或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以引导考生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 抓关键句和中心句。

① 文段的首句或末尾句或者文章的开头段,往往点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因此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细读段首和段尾,找出与题目中修饰性的词语相似的内容、总结性的句子,整合概括。

② 划分段落层次,抓中心句。从材料入手,一般说明内容是按照说明对象的特征依次展开,考生需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层层揭示,然后归纳总结,即可得出说明对象的全部特征。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经在文中明确指出来了,阅读时找出关键句即可。注意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此外等。

考点二 说明文语言

考向1 准确严密性

通常从以下角度设问:

①“××”一词好在哪里?

答题规范:词义(是否含修辞)+生动形象地…… + 事物特征。

②“××”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步骤:
A. 表态:一般是不能删去;
B. 解释词语本义以及语境义,词语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对句子进行的修饰或限定作用;
C. 比较:比较删去这个词语和不删的区别,结合具体内容说明不能删去的原因;
D.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与科学性的特点。
答题规范:
不能删+解释词(句)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若删去,……不符合实际(太绝对化)。

③“××”一词能否替换为“××”,为什么?

答题步骤:
A.表态(不能);
B.分别解释原词和替换词的意思;
C.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替换后句意发生的变化(与实际不符);
D.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答题规范:
不能。原文“××”词语是…… 的 意思,而替换的“××”只有……的意思,如换成“××”,就与原文内容不相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考向2 生动形象性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是指说明文语言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特点,一般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或字词、短语、句子描写生动、优美之类。作答时,结合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回答句子是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进行生动、形象地说明即可。

考点三 文意转述

此类题常用解题步骤:一了解、二标记、三比较、四判断。

(1)一了解: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说明内容、各段之间的联系等。

(2)二标记: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句、段(一般是句),并且给这些重要句子和关键词做上记号。

(3)三比较:比较原文句、段文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一致。

(4)四判断:根据比对结果最终确定答案,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

注意:正确解答这类题还需要培养细心的审题意识。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比较异同时,要特别注意,看似相同的说法可能相去甚远,貌似无关的说法可能本质相同。

考点四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一步:锁定题干要求的句子或段落,根据判定的标志性语言( 词语) 判断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第二步:要体现出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词,如打比方形象生动;作比较是突出强调 ×× 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具体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见下表:

考点五 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案需要“提取”还是“概括”。

第二步: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做好标记。

第三步:把握文章内容,整理有用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

“概括”时,具体可用以下方法:
① 摘抄缩写法。对有关内容、段落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言简意赅。
② 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意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③ 提取中心法。在文(段)首或文(段)尾,“提取”中心段或中心句,常为概括性的句子,注意力求简洁准确。
④ 树立“答案就在文中”的理念。

第四步: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工整合。

考点六 段落作用

解答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需从内容、结构以及表达效果上考虑:

(1)内容上:需结合文章的说明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什么意思等。

(2)结构上:

① 开头语段的作用:

A.引出(或交代) 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

B.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或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② 中间段落、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总结前文并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③ 结尾段落的作用:一般有总说的作用,或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

(3)表达效果上:

若有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另外,分析句子作用时,需观察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再回答作用。

考点七 标题的作用

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揭示(概括)说明内容。

(2)表达效果上:

①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语等,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② 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 什么”“ 为何”等词语、标点)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③ 话题新鲜奇特,超出人们认知常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④ 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

注意:以上作用,在答题时,切记不要盲目罗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文章具体的内容以及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

答题规范:①直接用说明对象作标题;②主要特征(修饰或含感情色彩的词)+说明对象。

考点八 说明顺序

考向1 辨别说明顺序

(1)明确说明文类别。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也会采用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多采用逻辑顺序。

(2)寻找语言标志。时间顺序一般会有朝代、季节、早晚等标志性的词语;空间顺序一般有方位名词作标志;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为什么”“原来”“ 因此”等标志性词语。一般情况下,如果一篇文章找不出明显的时间、空间顺序的标志词时,便是逻辑顺序。

(3)分清主次,综 合归纳。有时候一篇说明文会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故辨识时,要以主要的说明顺序为主。

考向2 结合说明顺序,概括说明思路

解答此类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选文的说明顺序(或说明结构) (有时题干已给出,有时题干并未明确说明,需要对说明顺序(或说明结构)进行辨析)。

(2)按说明顺序(或说明结构)将原文内容进行概括梳理。答题规范:首先,说明(介绍)……然后(再、其次),介绍……( 再次)……最后,介绍……

考点九 拓展探究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作答要求。弄清是否需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以防答案不全面或脱题。

第二步:分析材料,把握主要内容或者材料的共性(多则材料时)。所给材料一般是列举事实,所以这就需要把握材料所列举的事例说明了什么事理或道理,若是有多则材料则需找出这些材料之间的联系,看共同阐述了什么事理或道理。

第三步:结合全文所说明的事理或对象,找出材料与全文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题干问题准确作答。

(本文首发于万唯中考公众号,欢迎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两个鬼故事2019年张姓起名大全安卓游戏盒子2018宝宝起名大全集景字起名字寓意xhero隐藏英雄岑敖晖孟姓男孩起名凡字辈怡宝桶装水加盟coreldraw下载宫筱轩姓余男人起名字敬老爱老带曦女孩起名好听女子监狱的男狱警公司起名有何讲究起姓名诗意男孩八字测算起名属龙的起名字电脑显卡楚辞姑娘起名起名网免费取名公司香城郦舍新车上牌赣州起名馆哪个好凡尔纳咖啡psp但丁地狱丘姓起什么名姓邓起名字大全男1月12日是什么星座周易生辰八字取名起名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