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戴燕 | 从吴郡到洛阳——论西晋统一王朝中的陆机、陆云

原标题:戴燕 | 从吴郡到洛阳——论西晋统一王朝中的陆机、陆云

201 |No.

魏晋南北朝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上承周汉,下启唐代,以不断的变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形式,以纳入新的文学内容。戴燕教授的新书《远游越山川: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论集》,选取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几个关键时期,围绕具体的文学作品,从基本文献的解读入手,广泛涉猎绘画、声韵、宗教、思想、制度,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丰富的变化及其价值。本期推文原题《呉郡から洛阳へ》(铃木诗织译),发表于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84册,2014年;《远游越山川》中首次刊发中文本。

《远游越山川: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论集》

戴燕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

引言

关于陆机、陆云,日本学界已经发表过很多研究, 如高桥和巳的《陆机の传记とその文学》、佐藤利行的《陆云研究》、松本幸男的《陆云与平原书译注》,最新一期《东方学》杂志还刊登有岛田悠的文章,谈及陆机。在中国,自然有更多相关的论著,无论是对这两位作家的个人经历,还是对他们的文学成就,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我在这里要借助对他们的两篇作品的解读,讨论他们与统一的西晋王朝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一直关心的士人与政治的关系。

这两篇作品,一是陆机的《五等诸侯论》,一是陆云的《逸民赋》,它们都写在晋惠帝(290—306年在位)时代、二陆到达洛阳以后。自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天下率土分崩,22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秦汉以来形成的中国版图四分五裂,一直要到263年蜀亡、280年吴灭,南北中国才结束长达七十多年的分裂,重新恢复统一。《晋书·习凿齿传》载习凿齿临终上疏即称晋宜越魏继汉,是晋武帝“混一宇宙,乂清四海,同轨二汉。除三国之大害,静汉末之交争,开九域之蒙晦,定千载之盛功”。陆机、陆云兄弟就是在晋武帝统一中国之后,由旧吴之地、他们的家乡吴郡,来到洛阳的。

陆机的《五等诸侯论》最早收在《文选》和《晋书·陆机传》里面,从文章写作的角度,清代学者储大文对它有过很高的评价,视之为与韩愈《进学解》、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论》等齐名的作品,而清水凯夫也指出,《晋书》以它和《辩亡论》《豪士赋》为核心,加上前后任官的经历,构成陆机的传记,足以证明它在陆机一生中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它所论述的“封建”问题,实在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陆云的《逸民赋》是他自己比较看重的作品,在写给陆机的信中,他曾谈到:这篇赋是在读过皇甫谧的《高士传》后写下的,虽然还很粗糙,可是如果陆机愿意帮他润色,一定会成为佳作。赋一出手,在当时果然引起反响,何道彦当即写下与之相左的《反逸民赋》,为回应何道彦,陆云又写《逸民箴》,枣嵩再写反驳《逸民箴》的《官人赋》(枣嵩,据《晋书·枣据传》,才艺尤美,为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为石勒所杀。其父叔祎,魏钜鹿太守,枣据是其兄)。而像《逸民赋序》开篇所言“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而古之逸民,或轻天下,细万物,而欲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岂不以身胜于宇宙,而恬贵于纷华者哉”,后来则成了名句,王安石有“我亦暮年专一壑,忽逢车马便惊猜”(《偶书》)的诗句,宋代吴曾就说是由它而来。

陆云书法《春节帖》

在进入作品之前,还要简单交代一下当时的政治情势。

二陆入晋,在武帝与惠帝之交、290年前后,这正是西晋短暂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段。一般的历史叙述,多认为武帝在“天人之功成”、“霸王之业大”之后,滋生了“骄泰之心”,加上后事安排不当,遂导致“曾未数年,纲纪大乱,海内板荡,宗庙播迁”。这无疑是一种事后总结,以为惠帝亡国,导火索在武帝时早已埋下。然而,如果回到太康(280—289)、元康(291—299)之年,当时人的看法却未必如是。以干宝的《晋纪总论》为例,干宝是生活在西晋后期到东晋的人,在他的记忆中,刚刚实现了天下一统的西晋王朝,就是那样的繁荣:

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虽太平未洽,亦足以明吏奉其法、民乐其生,百代之一时矣。

这番话虽有溢美的成分,抑此扬彼,不过“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的描述,还是反映出他对西晋那一段最美好时光的基本认知,这也就是包括二陆在内的当时很多人的认知。

这个认知,首先来自于西晋的建国及其所完成统一的大业。

一、禅让、贤人政治

西晋的建国,是以接受魏帝禅让的方式。

当泰始元年(265),晋武帝司马炎“升坛受禅,告类上帝,永答众望”,说到“昔者唐尧,熙隆大道,禅位虞舜,舜又以禅禹”时,他的意思,就是说汉魏晋的政权交替,就像唐虞之世尧舜禹的禅让一样,他从魏元帝手里接过政权,也像是魏文帝从汉献帝手里接过政权。据《晋书·武帝纪》,泰始元年冬十二月,设坛于南郊,告类于上帝,曰:

昔者唐尧,熙隆大道,禅位虞舜,舜又以禅禹,迈德垂训,多历年载。暨汉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拨乱济时,扶翼刘氏,又用受命于汉。粤在魏室,仍世多故,几于颠坠,实赖有晋匡拯之德,用获保厥肆祀,弘济于艰难,此则晋之有大造于魏也。

这个说法并不新鲜,早在延康元年(220),汉献帝册命魏王曹丕,说的就是“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当时晋武帝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不但见证了这一过程,还递上过写着“有唐世衰,天命在虞,虞氏世衰,天命在夏”,“去就之符,惟德所在”,“殿下践祚,至德广被”,“未有若今日之盛”等等的劝进书。

清《历代帝王像》之伏羲像

我们今天都知道尧舜禹的禅让,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闻而非实事。这个传说流播极广,见于《尚书》等,也见于新发现的战国简如《唐虞之道》、《子羔》残篇。白鸟库吉最早指出尧舜禹是儒教的传说,表达了主导上层思想的儒教之理想。白鸟库吉在《支那古传说の研究》(1910)中说:“尧舜禹是儒教的传说,三皇五帝是易及老庄的传说,后者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尧舜禹表达了主导中国上层思想的儒教之理想,三皇五帝主要体现的是作为民间思想主流的道教崇拜。”他在《支那古代史の批判》(1930)里又进一步指出: 就社会进步程度而言,中国远古时代不可能有如今天施行宪法政治的共和国,这是必须有赖于国家公德进步才能有的。后来,顾颉刚分析这个“伪故事竟成了真古史”的过程,说尧、舜禅让是墨子的创造,舜、禹禅让是儒家所续添,许由甚至尧、舜让天下是道家加入其中,到汉武帝时写定的《尧典》和魏晋时的《古文尚书·大禹谟》,则是为禅让说做了定稿。而嵇康的因“非尧、舜,薄汤、武”送命、刘知幾的斥责“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语耳”,也都是受到曹丕、司马炎等现实政治的刺激,因而对禅让说加以彻底的怀疑。

禅让代表了古代人理想中的一种政治形式。赵翼说“古来只有禅让、征诛两局”,历史上,真正以禅让而非征伐完成政权更替,最早的就是魏晋,因此魏晋的建国都依赖于禅让模式,而与秦汉的建国不同。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说:“尧舜内禅,体文德也。汉魏外禅,顺大名也。”魏晋的建国,也是因禅让之名而获得正当性,并由此开启了一种新的政治模式。宫川尚志说得很对,他说魏晋以至于宋的十几次禅让,“这种以禅让为借口的方式,比尧舜禹所施行的更为重要,此亦为中世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魏晋既以禅让的方式建国,在政治生活中,人们也会按照理想中的尧舜禹之世来塑造、衡量和要求魏晋政权。就以改正朔这件事为例,曹魏时,辛毗提出反对的理由,是“以魏氏遵舜、禹之统,应天顺民;至于汤、武,以战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到了西晋初年,官方给出的还是这一理由。甚至于蜀国的谯周在说服后主降晋时,讲的是同样的道理,即“故尧、舜以子不善,知天有授,而求授人;子虽不肖,祸尚未萌,而迎授与人,况祸以至乎?”虞翻上书孙权,也还是“陛下膺明圣之德,体舜、禹之孝,历运当期,顺天济物”这一套语言。

晋武帝受禅登基之后,一方面,是他自己继续制造着这样的神话,例如,他令傅玄制乐以宣扬司马氏的“以功德代魏”,其中像《灵之祥》写有“继大舜,佐陶唐”,说的是“宣帝之佐魏,犹虞舜之事尧”,像《钓竿》,也写有“我皇盛德配尧舜,受禅即祚享天祥”这样的颂词。而另一方面,在西晋许多人的认知里面,也仿佛真的生活在尧舜之世。如以“执德清劭”闻名的羊祜在留给张华的遗言中力主伐吴,说的就是:“今主上有禅代之美,而功德未著。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混一六合,以兴文教,则主齐尧舜,臣同稷契,为百代之盛轨。”而著作郎孙楚写信给在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的董京,也是劝他“以今尧舜之世,胡为怀道迷邦”。到了惠帝太安二年,也即二陆将死之年,长沙王乂与成都王颖相攻,司马颖写信给司马乂,还是以“文景受图,武皇乘运,庶几尧舜,共康政道,恩隆洪业,本枝百世”为理由,对兄弟间骨肉相残,表达自己很深的遗憾。直到后来刘琨等一批大臣上疏晋元帝,说出来的还是“愿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狭由、巢抗矫之节”这样一套语言。

由于在尧舜禹禅让的传说中,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公天下和贤人政治,所以, 与禅让相关的求贤,也是这一时期极为重要的政治议题。魏文帝时,司马孚反对他任用左右旧部,就曾说:“虽有尧舜,必有稷契。今嗣君新立,当进用海内英贤,犹患不得,如何因际会自相荐举焉!”晋武帝即位之初,傅玄也马上拿“陛下圣德,龙兴受禅,弘尧舜之化,开正直之路,体夏禹之至俭,综殷周之典文”,“惟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来提醒他。以后武帝向裴楷等询问:“朕应天顺时,海内更始,天下风声,何得何失?”裴楷的回答,也是说:“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晋武帝对傅玄和裴楷的话,都能够听得进去。

二、大一统、皇甫谧《高士传》

魏晋时期对贤人的重视,过去已有很多研究,我在这里特别想要强调的是西晋与曹魏的不同。不同在哪里?

西晋有一位官至司空的“当世名公”裴秀,在晋武帝受禅过程中,“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起到过总执行长的作用。他在“大晋龙兴,混一六合”以后,“上考《禹贡》山川河流,原隰陂泽,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陬,及古今盟会旧名,水路径路,为地图十八篇”,编撰了《禹贡地域十八篇》。这十八篇,据说就是晋初十六州加上蜀、吴的地图,可以说是反映了当时人成就大一统国家的梦想。自从晋武帝禅代,君臣上下,心里面似乎都怀有这一宏愿,因此当武帝登祚,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武帝面露不快,群臣顿时失色,这时候,裴秀从弟裴楷从容解释道:“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立刻让武帝龙颜大悦,群臣称万岁。这一记载,如《孟子·梁惠王上》所记孟子见梁襄王,襄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可见得统一天下,不仅是晋武帝的心结,也是士人奉承上意而念兹在兹的事情。

而事实上,实现了大一统之后,所谓贤人政治的内容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据韩愈说,古代士人本可以周游列国,可是一旦变成“天下一君,四海一国”,士人再要不肯同政权合作,就只剩下悠游山林一途,只得去当隐士,做逸民。

说到逸民,近年如富士正晴、小林昇、王仁祥、艾兰、文青云等都有极充分的研究,他们都谈到隐逸有儒家和道家思想两个来源。 (参见富士正晴《中国の隐者》(岩波书店1979年)、小林昇《中国、日本における历史观と隐逸思想》(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83年)、王仁祥《先秦两汉的隐逸》(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95年)、艾兰(Sarah Allna)《世袭与禅让——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传说》(The Hen and Sage:  Dynastic Legend in Early China,孙心菲、周言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文青云(Aat Vervoorn)《岩穴之士——中国早期隐逸传统》(Men of the Cliffs and Caves,徐克谦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这里面,小林昇通过对曹魏以来巢父在许由故事中渐成主角的敏锐观察,又指出了随着禅让的传说变成现实,选择逃隐的思想再度被强化,艾兰通过对许由、善卷在尧舜禹禅让传说中的角色分析,包括对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历史记载的分析,也指出了这一类避世贤人在禅让的政治愿景中,往往起到一种道德示范作用。而依照儒家学说,贤君需要得到贤人辅政,君主的责任便在于任用贤人。

(五代)《卫贤高士图》局部

尽管逸民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但据统计,实际上西汉时的逸民仅二十人左右,要到东汉才忽然增至百余人。而值得注意的是, 逸民的历史,最初是由皇甫谧“创造”出来的。皇甫谧长期居住在洛阳附近的新安,身历魏晋两代,晋武帝屡次征召,都被他拒绝,他还写了《玄守论》《释劝论》,以表达不肯出仕的心迹。《释劝论》中说:“故尧舜之世,士或收迹林泽,或过门不敢入,咎繇之徒,两遂其愿者,遇时也。故朝贵致功之臣,野美全志之士。”意思是当尧舜之世,理应有朝、野之分,这样就要容得下遁迹山林的士人。

皇甫谧在西晋的威望很高,当时人形容他是“将迈卜商于洙泗之上,超董生于儒林之首”,辛旷因此还说自己“感佩厚惠,愿附骥尾,抚尘而游”。他的门下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等人,都是一代名臣。到了东晋末的元兴二年(403),桓玄欲谋大位,还曾召令他的后代配合自己的政治表演:“玄以历代咸有肥遁之士,而己世独无,乃征皇甫谧六世孙希之为著作,并给其资用,皆令让而不受,号曰高士,时人名为‘充隐’。” 隐士、逸民的存在,恰是一种政治清明、体制富有包容性的象征,而刘寔作《崇让论》,主张推贤让能,其理论的和历史的依据,就是在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无为而化者其舜也欤”。

皇甫谧著述颇多,其中有《帝王世纪》《高士传》。《帝王世纪》记述自太昊帝庖犧氏到曹魏“禅晋之岁”的历史,既讲到尧禅舜、舜禅禹,也讲到“汉出自帝尧”、魏文帝“受汉禅”以及陈留王“禅晋”的过程。《高士传》则是选取了自尧至魏的九十多个逸民,为他们作传,以表彰他们“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的事迹,据《高士传序》说,这也是补历来史传之缺。这两部书的编撰,恰好反映了皇甫谧对时代的认知,或者可以说是他内心的期待,那就是置身于“合天地之中和,经日月之重光”的“大晋”,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一个禅让的政治体制内,现在最急需的,就是高士、逸民这一类不可或缺的角色。

正是皇甫谧的《高士传》,触发了陆云写作《逸民赋》的灵感。

三、陆云《逸民赋》

禅让,作为一种政治话语,本来就是二陆熟知的。如前所述,吴国的虞翻曾表扬孙权“体舜禹之孝”,也曾以尧舜禹的禅让来解释吴的建国。虞翻的儿子虞忠,“造吴郡陆机于童齓”,而与陆晏、陆景同时战死。据此可以推断,在到达洛阳以前,二陆已经有机会接触到禅让的话题,这是其一。其二,在《逸民赋》写作前后,据说陆机为赵王伦自导自演的禅让写过九锡文。九锡文的写作,赵翼说是在禅代之前必有的仪式,“总叙其人之功绩”。而九锡文的传统,从王莽受九锡起,到晋宋齐梁以后,“其文皆铺张典丽,为一时大著作”,撰写九锡文的,不少是有名的作家,如袁宏、傅亮、王俭、任昉、沈约、邱迟等。阮籍曾为司马昭写过让九锡表,陆机也被怀疑过为赵王伦作禅让表,所以,从吴郡来到洛阳的陆云,对于禅让这一政治模式,是相当清楚的。

与禅让相配合的,当然就是逸民的话题。而当二陆到达洛阳的时候,关于贤士、逸民的话题也正在发酵。与二陆相识的,张华有《归田赋》,写“时逍遥于洛滨,聊相佯以纵意”,枣据有《逸民赋》,写“沐甘露兮余滋,握春兰兮遗芳”。同为“二十四友”的,挚虞既写过歌唱“洋洋四海,率礼和乐”的《太康颂》,也写有“乐自然兮识穷达,淡无思兮心恒娱”的《思游赋》。潘岳既写过《籍田赋》盛赞武帝“躬耕籍田”,也写有《闲居赋》,讲述自己退居洛阳郊外,“身齐逸民,名缀下士”的生活,他还写过《许由颂》,表彰许由“辞尧天下,抱朴隐形”的精神潘岳。而与潘岳在洛阳有“连璧”之称的夏侯湛,则写有《抵疑》,宣称:“若乃季札抗节于延陵,扬雄覃思于《太玄》,伯玉和柔于人怀,柳惠三绌于士官,仆虽不敏,窃颇仿佛其清尘。”潘岳的侄子潘尼,也写有“归幽岩之潜穴”的《怀退赋》与“美明哲之保身”的《东武馆赋》,还写有“寻渭滨之远迹,且游钓以自娱”的《钓赋》。而石崇不但写有《思归叹》,讲自己去官后,“肥遁于河阳别业”,“吹长笛兮弹五弦,高歌凌云兮乐余年”,又还写有《许巢论》,针对“许由、巢父距尧之让”乃是“假托之言”的质疑,严正指出:“

圣人在位,则群材必举,官才任能,轻重允宜”,“巢、许则元凯之俦,大位已充,则宜敦廉让以励俗,崇无为以化世,然后动静之教备,隐显之功著,故能成巍巍之化,民莫能名,将何疑焉?

王瑶早已觉察到隐逸思想在魏晋诗文中大量出现,他认为这是与汉末以来社会的动荡不安和道家思想的抬头有关的。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 隐逸之所以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显要话题,还不仅仅是它为老庄的信徒所谈论, 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由于西晋终于实现了天下一统,只有在大一统的版图上面,逸民才被当作一种政治符号,镶嵌在如唐虞盛世那样的世界当中,象征着天下为公和举贤任能的清明政治。

就是在这样一个气氛之下,陆云受到皇甫谧的启发,撰写了《逸民赋》。《逸民赋序》中的名句:“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即是套用了皇甫谧《玄守论》开头一句:“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而《逸民赋·乱曰》的“玄微载晏,何思何欲”,大概是从皇甫谧之号“玄晏先生”而来,《逸民赋》最后的“乘白驹兮皎皎,近穹谷兮蔼蔼”与“瞻洪崖兮清辉”,恐怕逃不出皇甫谧《高士传序》“诗人发白驹之歌”“洪崖先生创高道于上皇之世”等等的影响。

与此同时,陆机也写下了《幽人赋》,还有应和友人《嘉遁赋》的《应嘉赋》。

(唐)孙位《高逸图》

小嶋明纪子对陆云的《逸民赋》曾有相当细致的分析,认为这篇围绕“仕与隐”的思辨性极强的作品,其宗旨是要在官僚生活和逸民生活之间取得平衡,表现出一种折中的态度。的确,在陆云看来,“并家与国,等朝与野”,家国、朝野本来就是价值相等,只有当朝臣与逸民各安其本分,才能达到一种理想的政治秩序,即所谓“朝有俊弼,野有逸民,各有攸届,而后品物有伦”。

凭着《逸民赋》的写作,陆云在洛阳,为大一统的西晋王朝,描绘出以天下为公与贤人政治的图景,也借此发出自己的声音。

四、五等爵制、曹冏《六代论》

还在汉末建安二十二年(217)以前,司马朗就提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蒐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于策为长。又以为宜复井田。”到了司马氏掌权的魏咸熙元年(264),“相国晋王奏复五等爵”,用史家的话,便是“用旧的五等封建制作为外衣来披在新的封建制之上”(王仲荦)。

五等爵制,最早见于《孟子》《左传》《周礼》等典籍的记载,傅斯年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论所谓“五等爵”》,指出:

五等爵之说旧矣,春秋孟子周官皆为此说作扶持矣。然孟子所记史实无不颠倒。周官集于西汉末,而春秋之为如何书至今犹无定论。故此三书所陈五等爵之说,果足为西周之旧典否,诚未可遽断。

他说五等爵的传说来源颇早,可是罅漏也多,与《尚书》、《诗经》、金文等史料的记载不合,由此可知它是“本由后人拼凑而成,古时无此整齐之制”。一句话,是后人的“创造”。最近,中国的王世民和日本的石黑ひさ子在傅斯年、贝塚茂树以来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参见王世民的《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石黑ひさ子的《“五等爵制”再考》(《骏台史学》129号,2006年12月),但就像王安泰近期的研究指出的: 对上古“封建”的描述,有相当程度是为战国时人规划未来政治体制而建构的论述,历朝知识分子往往凭据这一传说中的“封建”,来推动复古的政治改革。

对于受禅而建的魏晋政权来说,如何从制度上避免秦汉灭亡的教训,总结封建制与郡县制的成败、利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曹魏正始年间(240—249),曹冏作《六代论》,论说夏、殷、周、秦、汉衰亡的缘由,向曹爽提出警告时,就特别谈到: 秦的亡国,根源就在“秦观周之弊,以为以弱见夺,于是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官”,结果使“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内无宗子以自毗,外无诸侯以为蕃卫”,“郡国离心,众庶溃叛”,而让汉高祖在短短五年之内,便得以成就帝业。汉初虽曾有过“高祖封建”,可是七国之乱以后也逐渐凌迟,使“子弟微弱”,令异性的王莽也能够趁虚而入。到了东汉,还是没有做到“鉴秦之失策,袭周之旧制”,以致落得“居九州之地而身无所安处”的悲惨结局。曹冏最后总结说: 建国二十四年以来,“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因此到现在也没能培养出“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磐石宗盟之助”,这不是一个根本的办法,“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代之业也”。

据《文选》注引《魏氏春秋》说,曹冏作《六代论》,本来是要说服曹爽,可惜曹爽不曾感悟。文章曾以曹植作品的名义流传,在西晋咸宁年间(275—280),也就是三十多年后,晋武帝读到它,问及它的作者,曹志回答:“是臣族父冏所作。”武帝于是给出定论:“父子证明,足以为审。自今已后,可无复疑。”

五、分封宗室、陆机《五等诸侯论》

晋武帝在泰始元年(265)建国之初,就已经采取了“革魏余弊,遵周旧典,并建宗室,以为藩翰”的措施,分封二十七位宗王,并派遣他们都督重镇。关于西晋的分封诸王以及分派诸王出镇,唐长孺早已有过考论,安田二郎的近作《六朝政治史の研究》第二章《西晋武帝好色考》四《“封王”制の基本性格》也有所补充。由他们的论述来看,晋武帝在分封宗室之后,仍对《六代论》发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是因为一直到泰始(265—274)末年,事实上,这些分封的王国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甚至到武帝晚年,出于对惠帝弗克负荷的顾虑,依然要靠调动诸王“镇守要害,以强帝室”。而伴随着对于曹魏在政治上失败的一再反思,有关分封制及其落实情况的观察和讨论,也就不曾中止。

如唐长孺指出的,在“世为西土著姓”的段灼于泰始初年的上疏中,是可以看到当时诸王并未就国,而王国机构也并不完善、缺兵少马的境况的,由此,段灼提出了“太宰、司徒、卫将军三王宜留洛中镇守,其余诸王自州征足任者,年十五以上悉遣之国”等主张,同时,他也建议设计一些制度来防止诸王越来越强大。而之所以要做这样一套安排,就是因为“魏法禁锢诸王,亲戚隔绝,不祥莫大焉”。

段灼的担心不是没有来由,他说“今之言世者,皆曰尧舜复兴,天下已太平矣,臣独以为未”。为什么他独以为并没有实现所谓“尧舜复兴”?因为当魏文帝受禅时,也曾“以为汉献即是古之尧,自谓即是古之舜”,想象之中,似乎已达到了“唐虞之盛”,可实际情况如何?实际是“忽骨肉之恩,忘藩屏之固,竟不能使四海宾服,混一皇化!”所以,他说“今诸王有立国之名,而无襟带之实”,使他感到非常忧虑,担心不能够“尽除魏世之弊法,绥以新政之大化”。他因此提议增强诸王的实力,以实现皇室对各地的掌控:“诸王宜大其国,增益其兵,悉遣守藩,使形势足以相接,则陛下可高枕而卧耳。”而他结合历史教训发表的这一番“居安思危”的惊悚言论,果然触动了晋武帝的神经。

进入太康之年,晋武帝关注的焦点,在他亲自策问“以才学为东土所推”的广陵人士华谭时,表露无遗。 武帝所问第一个问题就是:“今四海一统,万里同风,天下有道,莫斯之盛。然北有未羁之虏,西有丑施之氐,故谋夫未得高枕,边人未或晏然,将何以长弭斯患,混清六合?”在自认成就已经“超秦汉魏氏之局节,绍五帝三代之绝迹”的这样一个时代,他最急于听到的,是可以令西晋王朝长治久安的策略。所谓“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六代论》)的话题,自然要被一再提起。

什么是长治久安之策?从秦汉乃至于曹魏的历史来看,认认真真落实诸王的分封,最为关键。恰如王夫之所说,西晋选择恢复“周制”,“授兵宗室以制天下”,与曹魏削弱宗室的做法,出于不同的动机。曹魏削弱宗室,是由于“疑诸侯”,而西晋授兵宗室,是由于“疑天下”。“疑天下”的前提,当然是有天下,有天下,便是大一统。

但实际上,根据祝总斌的研究,西晋诸王不过更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特殊的地方机构,从始至终,他们的财政军权都掌握在皇室亦即中央王朝的手里。因此当武帝末年,刘颂在上疏里面,仍然强调的是如何“树不拔之势”,而令“天下无遗忧”。他说:“善为天下者,任势而不任人。任势者,诸侯是也;任人者,郡县是也。”将分封制视为时代大趋势,而对“今诸王裂土皆兼古之诸侯,而君贱其爵,臣耻其位,莫有安志。其故何也?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也”,亦即封建其表、郡县其里的现实,忧心忡忡。等到惠帝继位,按照唐长孺的说法,这一政策及其实行的情况,还要更加混乱。

陆机书法《平复帖》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与华谭一样来自东土的陆机,沿着曹冏《六代论》的思路,写下了《五等诸侯论》。文章大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夫体国经野,先王所慎”,至“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讲述“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自秦汉”的历史过程,指出五等诸侯制是“三代所以直道,四王所以垂业”的根本原因,“借使秦人因循周制,虽则无道,有与共弊,覆灭之祸,岂在曩日”,汉代的七国之乱,“是盖过正之灾,而非诸侯之累也”,光武中兴,“犹遵覆车之遗辙”,所以仅及数世,“一夫纵衡,则城池自夷”。第二部分自“在周之衰,难兴王室”,至“民望未改,而已见大汉之灭矣”,说明五等诸侯制与郡县制相比,它的优越性在什么地方。第三部分自“或以诸侯世位,不必常全”,至“秦汉之典,可以一言蔽矣”,比较这两种制度带来的不同社会风气,孰优孰劣。

从文章中可以看到,两汉的“王莽篡逆”和“董卓擅权”,所谓“民望未改,而已见大汉之灭矣”,在陆机心中造成了很大的刺激,他痛心疾首地发问道:“汉以之亡,夫何故哉?岂世乏曩时之臣,士无匡合之志欤?”而之所以高度赞扬五等诸侯制,也似乎同这惨痛的历史记忆有关。 但如果说文章的前两部分,还都是在曹冏《六代论》的思路上延伸、拓展的话,那么第三部分,便是基于现实的发言,这个现实,就是从晋武帝时期就开始有的对于统一的西晋能够长久、稳定发展的期待。所以文章的最后,反反复复所讲都是“五等之君,为己思治,郡县之长,为利图物”以及“进取之情锐,而安民之誉迟”一类的道理,特别强调只有五等诸侯制,才能养成“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的良好政治风气。

结语

魏晋禅代,帝王常以传说尧舜禹的禅让自况,“公天下”和“贤人政治”,因此成了他们追求的政治目标。而在大一统的西晋,隐居山林的逸民,也就作为天下为公时代最清明的贤人,成了西晋王朝堪比唐虞盛世的象征。

同时,魏晋禅代,造成魏晋在制度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是由于西晋实现了大一统,它比魏更加重视周何以能持久而秦汉何以会灭亡的问题,并且也考虑魏何以不能统一天下的问题。所以,西晋是非常自觉地避开郡县制,而采取传说中周的封建制的。

由此,逸民和五等诸侯制,在统一的西晋王朝,都是最为人关注并持续谈论的话题。二陆从吴郡到达洛阳以后,他们敏感地意识到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因此自觉改变原本“靖居海隅”(陆机《诣吴王表》)的吴人视野,迅速撰写相关文章,以融入西晋思想的主流,努力推动一统天下的西晋王朝成为历史上伟大的王朝。

有意思的是,在陆云之后,逸民这个题目,果然成为很多人的书写对象。而西晋的分封,这一萌芽于曹魏、显著于西晋的形式,也果然延续到南北朝以迄唐初。当然,这未必能全部归功于二陆,但是,“出自敌国”(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的先天不利,转化为他们对洛阳政治体制特别敏锐的观察与加倍热切的拥护,比西晋王朝的主流士人更加主流,却于此可见一斑。

2013年5月26日草成,6月22日定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两个鬼故事怎么给自己起名免费的怎样按生辰八字给宝宝起名金木水火土起名大全免费久久久这里有的精品10惠姓起名宝宝起名朱奕赵 男孩起名蛋壳公寓事件贾姓女孩起名 大全杯水车薪的意思起名要素留言条浮光跃金男宝金姓起名物联网公司起名字的思路易经与起名在线阅读告白小说应橙无纺布起名双胎起名大全男孩吗大明海寇cf起名大全行将就木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起名笔画13画的字 起名本地连接不见了懒人畅听刻舟求剑文言文怎么起公司名生态木墙板pipi.cn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