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的直过故事:千百年来靠山吃山,如今有了“新吃法”

微信图片_20200902145646.png

1.png

2.webp.jpg

3.webp.jpg

图片 | 过去因所穿麻布衣服的颜色不同,傈僳族又曾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聚居在如今怒江州福贡、贡山一带的主要是白、黑傈僳族。

在中国西南地区,有一片云集着名山大川的神奇土地,这里有巍峨高耸的高黎贡山,有举世闻名的怒江大峡谷,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一个以歌为伴,“盐,可以一天不吃;歌,不能一天不唱”的古老民族——傈僳族就主要聚居在这里。

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

4.webp.jpg

5.webp.jpg

图片 | 傈僳族的传统民居很讲究“依山而居”。

历史上,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受自然地理环境和其他民族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居住在云南丽江、永胜、华坪等内地的傈僳族,在19世纪20年代的“改土归流”后,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农业生产占据主要地位;政治上出现了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封建头目如伙头、闾长、排首、保董等。

居住在四川大小凉山周围的傈僳族,由于受彝族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影响,民族内部已出现一些中小奴隶主。

居住在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直至20世纪初还处于家长奴隶制阶段,由纳西族、藏族、白族土司委派的头人管理;经济上,则以游耕和狩猎为主要方式,“喜居悬岩绝顶,垦山而种,地瘠则去之,迁徙不常。刈获则多酿为酒,昼夜沉酣,数夜尽之,粒食馨,遂执劲弩药矢猎,登危峰石壁,疾走如狡兔,妇从之亦然。……不敬佛而信鬼,借贷,刻木为契,负约,则延巫祝”。至20世纪40年代,这一地区的傈僳族还保持着这种原始的、简单的生产生活状态。

16世纪中叶,大部分傈僳族仍然过着狩猎和采集生活,居住在金沙江两岸,受丽江土知府木氏的统治。据《南诏野史》下卷“南诏各种蛮夷”记载,这时的傈僳族仍“衣麻披毡,岩居穴处,利刃毒矢,刻不离身,登山捷若猿猱。以土和蜜充饥,得野兽即生食。尤善弩,每令其妇负小木盾前行,自后射之,中盾而不伤妇,从此制服西番”。

19世纪20年代,清朝在靠近内地傈僳族分布的丽江、永胜、华坪等地,实行“改土归流”。一些世袭的纳西族和白族土司为流官所取代。改土归流的结果,进一步促使这些地区的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转化。

1912年,云南军都督府组织殖边队进驻怒江地区,抵御了英国殖民势力的入侵。并实行"开笼放雀",用武力强制释放奴隶,使怒江傈僳族的家长奴隶制基本上被摧毁。1928年,云南地方政府开始在怒江地区设立设治局,以加强对当地各族人民的统治。

长期以来,广大傈僳族人民受着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地主、土司、头人和国民党以及帝国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原碧江县俄夺罗这个不到1000人的山村,新中国成立前10年,就有237个贫苦农民被官府、土司、头人和地主折磨而死。当时苛捐杂税繁多,仅门户捐一项,这个县平均每人负担玉米42.5斤,占全年粮食总收入的21%。此外还要受奸商、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侵入怒江地区,给傈僳族人民带来了新的苦难。

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和经济盘剥,激起了傈僳族人民的不断反抗。18至19世纪,傈僳族人民掀起了多次抗清斗争。主要有: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泸水弄更扒、祝老四、枝花扒领导的抗清起义;嘉庆六年(1801年)至嘉庆八年(1803年),维西恒乍绷领导的以傈僳族农民为主体,包括有怒、白、汉、纳西、藏等族人民参加的抗清武装起义;道光元年(1821年),永北(今永胜)唐贵领导的武装起义;光绪十九年(1893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永北(今永胜)丁洪贵、谷老四等领导的反土司武装抗清起义等。其中,以1801年恒乍绷领导的起义斗争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由于傈僳族自身的社会经济条件,使这次起义突出地具有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的特点,即他们充分利用社会制度中所保有的原始宗教和氏族关系来发动和组织起义。然而氏族经济的原始落后性,使他们的眼界较之封建社会下的农民具有更多的狭隘性,也决定了这次起义只能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这次起义先后消灭了康普土司等大小头目及清朝官兵数千人,迫使清政府查办了维西厅守备及其他贪官污吏,取消了维西各土司的一些封建特权,减免了33个府厅州县的3年赋税和铜课。

进入20世纪,傈僳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从未间断。特别是1941年至1943年,傈僳族人民和汉、傣、景颇等族人民,英勇地抗击了侵入云南西部的日本军队,迫使侵略军不敢越过怒江。他们为捍卫祖国边疆的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8年,中国共产党派遣部分党员到滇西北开展地下活动,发展地下党组织,建立了滇西北工作委员会。积极争取傈僳族头人上层,得到了碧江、福贡傈僳族上层裴阿欠、霜耐冬等的支持。1950年初,党分别在四个县建立了临时政务委员会及党的工作委员会。随后,人民解放军先后进驻兰坪、碧江、福贡、贡山、泸水,怒江地区获得解放。

6.webp.jpg

图片 | 龙陵县碧寨乡梨树坪社区大松坡寨举行大松坡是个傈僳族聚居的山寨,100多名傈僳族群众常常聚在一起听宣讲团用农家话、家乡话宣讲中央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在旧中国,“苦傈僳,遍山跑”;“尖屁股篮子歇不稳”。傈僳族的农业曾经就只是耕陡坡山地,不薅、不施肥,所以种出的苞谷、荞子、稗子以及水稻产量很低,每人一年的口粮还不到200斤,吃半年,粮食就没有了,以后只能靠采集野菜和狩猎来充饥。1949年以后,傈僳族农业发展得到很大的推动,在不断改进传统耕作方式的基础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机械,采用科学种田的施肥方法,虽然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只能保证人的生活基本必需。

“包谷饭配烧洋芋,苦荞疙瘩下野菜,三年不买新衣服,半月不识肉滋味;两个’杈杈’搭间房,三捆茅草作瓦片,砍来木头垛成墙……”这些话语曾流传于一个名叫阿细地的傈僳族“资深”贫困村落,“唱”出了他们过去的生活。过去村民出行,全靠走路,即使你有钱,也没车可搭,因为没有公路。无论下雪下雨还是烈日炎炎,进城添置生活用品都得靠人背马驮,有时往返县城得走两天。而如今,在政府的帮扶下,当地傈僳族群众既能享受相关政策给予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倾斜式帮扶,还在扶贫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更注重被扶志和被扶智,以解除自己思想上的“封印”,促进自己观念行动的转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尽快实现“弯道超车”。现在,在傈僳族等直过民族区域内,乡乡通柏油路,村村有水泥路,户户有卫生路,进城赶集半天就可以来回。并且因为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补偿、低保、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等政策,惠及傈僳族人民,傈僳族人民的生活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伙告别了封闭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迎来了新的生活。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在实施精准扶贫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智,科学筹划,随着综合扶贫开发项目的稳步推进,曾经阻碍傈僳族民众发展的贫困"堡垒"被一一攻克,”产业兴百业旺”成为产业扶贫的生动实践。千百年来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如今有了“新吃法”,依山而居,依山而兴。各村村民们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山药、小麦、红豆、豌豆、核桃等农产品,扶贫工作从过去的输血式扶贫变为现在的造血式扶贫,以特色林业产业、生态旅游业为发展思路,坚持生态、产业、商贸、旅游、文化多元发展,初步形成“县有主导产业、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致力于把荒山荒坡变成绿水青山,再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傈僳族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他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通讯、交通设施日新月异,广播电视进寨入户,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傈僳族人民又将迎来新跨越:告别绝对贫困!

7.webp.jpg

8.webp.jpg

9.webp.jpg

10.webp.jpg

图片 | 怒江一带的原始森林保护良好,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珍贵野生动物麝獐、香獐、黑熊行迹可见。

傈僳族崇拜自然,认为万物有灵。傈僳族有句老话,三月不捕鱼,四月不捕猎。就是让动物休养生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于是,傈僳族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正在变成吸引游人的“亮点”;他们居住的地方正在变成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生态得到保护,加上当地特有的丹霞地貌,傈僳族聚居区之一的老君山旅游近年来成为与玉龙雪山、泸沽湖、大研古城相互配合的丽江全域旅游景点。老君山景区白天举办“上刀山下火海”表演,晚间还有傈僳族篝火打跳,表演者均是当地傈僳族人。大家还参与景区里的工作,服务、票务、餐饮、安保、卫生等等,每月的工资都是一笔劳动的收入。

云南9个“直过民族”中,已有7个实现整族脱贫。如何确保剩余的怒族和傈僳族2个“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在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宣布,云南将通过“输入式”和“开发式”相结合的扶贫模式,确保怒族和傈僳族如期实现整族脱贫,并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和质量,确保脱贫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傈僳族人民必将在歌声中迎来更加美好、更加灿烂的明天。

11.webp.jpg

12.webp.jpg

13.webp.jpg

14.webp.jpg

图片 | 傈僳族传统服饰极具特色,是傈僳族文化发展历史的象征,具有很高的保护和传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