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用户体验
设计

用户体验是不是被过度放大了?

用户体验一再一再被各个职位的人提起。 好像不重视用户体验就不配做产品、运营甚至技术。 可是,我们心心念念在乎的用户体验真的能被用户体验到么? 尤其是面…
关注者
3,040
被浏览
407,903

252 个回答

从一点历史来说一下吧

应用心理学有一个分支叫工程心理学,是如今的很火的用户体验说法的理论根源,事实上现代的交互设计在很大一部分是要从工程心理学的理论起步的,而从工程心理学出发研究用户体验的主要目的是让使用者在操作某项产品或者工具时更加得心应手。

工程心理学的早期理论研究和最早的应用大约是二战时期。二战涉及国家众多,而由于二战事关重大,所以这些国家都是卯足了资源投入技术发展,战争机器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迅速。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机器的操作也加速复杂化。为了能使操作机器的军人在操作时遇到更小的阻碍,工程师在设计武器时,就不得不把使用者的体验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不开玩笑的说,这种地方的“糟糕”用户体验可是真的会要人命的。


比如,对于一架飞机来说,战斗力和机动性肯定是首要的衡量标准。但是,在危机时刻,飞行员一次操作失误,可能是再高的战斗力和机动性都挽救不了的。但是真的到危急时刻才去考虑飞行员这位战争机器的使用者的用户体验,就太晚了。飞机设计师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关于用户体验的思考,在此时就是击落敌机或者被敌机击落的区别。因为用户体验而活下来的飞行员肯定感激工程师的设计,让他靠最简单的直觉判断就够到了那个按钮,保住了一命。


当然,现在的产品或者服务同那时的战争机器不同,真的做的不好也不至于伤人性命。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用户体验就是他们对于这个产品的最直观感受,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做出购买或长期购买的选择。我们常说现在是看“脸”的世界,广义的“脸”其实就是用户体验中的一个维度。做出消费决定也是有时间成本的,一个美观和一个丑陋的产品摆在我的面前,肯定是会更本能的偏向美的。


如果非要选择一个丑的话,那么可能是因为丑的那个比美的那个更好用(甚至要好用很多)。这里的好用,实际上是对于用户实际需求的满足,而这其实也是用户体验内容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说来说去,还是跟“用户体验”沾边。


学术上将用户体验定义为用户内心的状况(倾向、期望、需求、动机、心情等)和具有一定特点的系统(复杂性、目的性、可用性、功能性等)在特定交互环境下产生的结果(Hassenzahl & Tractinsky 360doc.com/content/12/0)。根据这一定义,用户、产品或服务、交互环境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三个因素。可以这么说,用户体验涉及到有关产品的可用性、价值等等各个方面


所以,用户体验做不好,用户觉得不满意,从侧面就证明了这个产品自身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很多的方面存在着不足。提升用户体验,其实也是在完善这个产品。


举个例子吧,比如现在的银行,纷纷在做线上金融服务,可是产品一直没有比较好的反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用户体验这方面的考虑不足:视觉设计不够简单好看,支付设计没有考虑到用户使用的场景化等等。我去年的时候甚至因为某四大行之一的网银实在太不好用了(界面反人类、浏览器兼容性差、安全插件版本混乱等等),直接去银行关了户。其实网银体验差是个表面问题,深层次的还是这家传统银行的对于网银用户的需求挖掘不够深入,不够投入。(顺便说一下,国内的网银比很多国外的都好用不少了,但是水平还是层次不齐)


前段时间,看到微众银行联合发起的一个针对银行线上金融的调查。从这份定性调研里边的一些反馈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潜在的用户需求。用户诉求最集中的点,也是目前银行亟待做出一定的调整的点:第一,是银行对用户以及用户体验的认识还不够深;第二,技术方面以及市场营销上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


根据我的糟糕体验,银行对用户认识还不够深入对整个产品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这里的“用户”不是指银行传统意义上的储户,而是指它涉及互联网所要面对的互联网用户。银行对用户不了解,当然无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需求,就无法获得比较好的用户体验。通过一定的调查来认识用户,再根据用户提供服务,是提高用户体验很关键的一步。无论是银行还是别的企业,都缺不了这一步骤。


而这个问题里所说“用户体验”,将用户体验这个词局限在了简单的视觉、直观的体验上了。我觉得谈的有点窄了。广义的用户体验,是由内而外、由产品到用户的整个互动过程,包括产品的技术、包括产品的外观,是使用者对于产品的反馈。像hao123、4399这样的产品,视觉和直观体验在目前看来是不合理的,但是之所以保留着以前设计,其实也是出于用户体验的考虑。知乎上可能hao123、4399的用户不多,但是这两个网站的用户可能更加适应这种有年代感的设计,并且这种设计没有妨害到他们的使用,操作起来仍旧十分顺畅。


对不同的产品,用户不同,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受当然也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用“外观设计不够时尚”而将某些产品的用户体验定义为不好。用户体验到底好不好,主导权不在企业,而是在消费者。


用户体验与用户的购买消费行为有着很强的因果关系,用户体验好了,那么产品的销量按惯例也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即便是对于已经购买了产品的用户来说,好的用户体验还可以增加他的忠诚度,保证长期够买。做产品的,提高销量和忠诚度本就是职责内的事情,而销量和忠诚度是企业的商业底线的问题,所以用户体验这个事情,再怎么放大也不过分

编辑于 2017-10-19 10:56

一般所说的用户体验很多是指可用性问题,感受好不好。就连可用性专家都承认,可用性问题多数情况下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用户体验是应该在产品成功之后补上的东西。成功之前唯一的是行为流、信息流的顺畅程度,即整个系统的运作良好。

发布于 2011-02-17 10:45

如果是出于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怎么”放大“都不过分;但如果是放大、纠结于形式而不重实效,放大、纠结于细节而不重全局,就得不偿失;如果只是口号放大而没有有效的实际行动,反而会害了用户体验行业。比如:

  • 症状1:用户体验工作只依赖用户体验专家做

认为自己没有受过用户体验的专业教育或训练,遇到用户体验相关的问题就停止思考,等用户体验专家解决。其实,以用户体验广受好评的豆瓣直到2008年才有了第一个设计师,后来还转做产品经理了。用户体验专业人员因为接受过专业训练和长期积累,在思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有独特的优势,但如果因此而让企业中的其他人丧失了对用户体验的思考是非常可怕的。

药方:用户体验工作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只要以正确的方式思考,就可以有效的参与用户体验工作。


  • 症状2:囤积用户体验专家,内部纠结多、对外产出少

认为花大钱雇很多高学历精英就能把用户体验做好;标榜在每个项目上都会投入包括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前端工程师、用户体验研究员在内的全套装备。其实,Steve Jobs回到苹果之后没多久就把囤积了众多牛人的苹果研究院(Don Norman是院长)解散,才开始了和Jonathan Ive共同主导的创新复兴之路。另外,在”囤积“的环境中,用户体验人才往往成为成为螺丝钉,反而无法充分发挥能力。

药方:用户体验是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需要研究探索、更要执行力和驱动力。

  • 症状3:用户体验工作必须要高投入

认为必须要花大价钱买昂贵的设备建实验室、必须要获取海量数据才能做用户体验研究和检验设计;不做眼动仪实验就不好意思说用户体验工作是科学严谨的。其实,Google在创立用户体验实验室时,使用的设备都是自己做的,很便宜,直到现在也有不少自己做的实验设备;许多大公司的实验室很高档,却没见产品的用户体验有多好。反而在使用眼动仪这样的设备时,非常需要注意因实验设计、样本采集、模型建立造成的错误解读数据的问题。

药方:重在以正确有效的方式做事,用户体验工作可以很简单。

  • 症状4:最牛的用户体验是要创造需求、创造不同

有人认为苹果的用户体验牛在创造了新的用户需求,其实那些需求一直在那里,但是苹果帮助用户发现了用户自己不曾意识到的需求、引导出来、释放出来,变成无法阻挡的力量。Hao123、天涯单纯从设计的角度上说并不好,但是在用户已经习惯的情况下,大幅改动反而会带来更糟糕的体验——看看咱们正在使用的键盘,这个有意而为之的“差”设计,经历了几百年也没有被更好的设计替代。

药方:顺势而为,让用户可以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延伸到新产品的使用上。小改动也能解决大问题。 zhihu.com/question/1957

  • 症状5:只重视产品用户体验,忽视产品在被消费过程中的其他环节

互联网产品依靠用户体验品质而在用户之中口口相传,从而达到有效的推广效应,看似甜美,却不是人人能吃到。Dropbox推出了有效激励用户“发展下线”的机制,腾讯微博鼓励转发以增加活跃度却不得不面临社区内容水化的危险。在当前,用户体验工作的重点在产品研发,然而,产品在整个被消费的过程当中还有许多环节,包括运营、市场、商务合作、客服等。这些环节和部门之间不应互相压制,哪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到产品的命运。

药方:在产品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社交因素深入产品的今天,需要创造性的全面提升产品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编辑于 2011-03-29 12:05

在我看来,用户体验是一直伴随着整个产品的发展的。

从产品上线用户开始访问时用户体验就需要不断的完善,用户体验不会局限于网站的规划设计、使用便捷视觉享受、内容功能的充实与响应速度都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在产品运营一段时间之后,用户的习惯等等。

“天涯的UI并不见得美观。4399有很炫的设计么?”这些仅仅从外观设计方面来定义用户体验是不够客观的,从产品对用户的定位,以及用户对于产品的印象定位方面来讲,两者应该是一个相互融汇影响的过程。

天涯绝对有足够的能力去做更炫更华丽的界面,但是对于天涯的用户来说,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界面的颜色、按钮的位置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了,天涯社区的界面隔段时间也有些细微的调整,在不刺激到用户习惯的情况下,规划整理页面结构。而熟知的蓝色理想 javaeye等网站,多年来一直持续着“老版”的感觉,这也是一种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不是几个按钮色差,也不是运营的法宝,是对用户的了解与尊重,重视用户体验会促进产品做的更好更完善。

如周中石所说,比如春运,即使反人类也是一直用户体验,只是做的够差或是根本不考虑做,除非铁路瘫痪用户是不会放弃的。如果你所做的产品行业够垄断独一,只要你觉得可以,或许你可以无所顾忌的虐待你的用户吧。

想起昨天看到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互联网本身是美的,只是它需要我们把它更美好的呈现。

发布于 2011-02-17 09:36

看什么阶段啦。

1. 当你没钱的时候,你穿一身破衣服,能保暖就行,这是基本需求(可用性)

2. 当你有些钱了,你就希望穿一身好看衣服,这样能显得整个人更好看,这就是基本体验了(易用性)

3. 当你有闲钱了,你就开始买一些简单的首饰,涂脂抹粉画眼线,这就是增强体验(好用性);

4. 当你非常有钱了,你开始穿金戴银,貂皮大衣,这时候你要彰显的是品位,这就是品牌需求了(品牌价值)

编辑于 2011-02-17 13:14

作为技术,我们想从前端的视角聊聊用户体验这个事儿。毕竟每天搞搞页面性能优化的都是我们。


(欢迎点击头像关注我们,后续持续分享更多阿里工程师的技术干货&成长心得。)

——————————————————————————————————————————

本文尝试从一个前端技术同学的角度,来谈谈对于用户体验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如果文中存在理解有误的地方,还望指正。

什么是用户体验

我们先来看看,维基百科对于用户体验的定义:

用户体验是指一个人使用一个特定产品或系统或服务时的行为、情绪与态度。包括人机交互与拥有产品时的操作面向、体验面向、情感面向、意义面向、与价值面向;还包含用户对于系统的功能、易用、效率的感受,因此用户体验在本质上可以视为一个人对于系统的主观感受与主观想法。

简单来说,用户体验指的是一种在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系统)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纯主观心理感受


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

为了让大家对于用户体验更有体感,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在一个阴雨的秋天傍晚,小丽下班乘坐公交车回家,由于是晚高峰,公交车上十分拥挤,她没有找到座位,只能扶着车门边的把手站着。她突然想到在外出差的丈夫小明,由于今天刚被老板批评了工作不认真,所以想要向丈夫寻求安慰,于是她准备用手机给小明打电话。

提问:在上面的场景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小丽使用手机时的用户体验呢?

在前面我们提到,用户体验指的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心理感受”,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在整个过程中,可能对小丽心理感受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小丽当时自己的情绪状态(被老板批评,心情沮丧),可能会影响到她使用手机打电话时的心理感受。

然后是周围的环境状况,也可能产生影响,例如:

  • 感官因素(下雨,移动的车辆,路过的景物,灯光,噪音──小丽通过感官所感受到的环境)
  • 社会因素(同路的乘客,联系上丈夫的可能性──他人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 时间因素(公交车的行程时间──时间上的限制)
  • 基础成本因素(是否有信号,电话和短信的费用──使用成本的限制)
  • 任务目的因素(打电话是一个双向对话“任务”的一部分,而其它正在进行中的活动可能扰乱或中断这一“任务”,例如:注意自己什么时候该下车──其他活动的限制)
  • ......

最后是手机产品功能本身对小丽的影响,例如:

  • 由于扶着门把手,手机在单手操作时是否方便?
  • 由于戴着口罩,无法人脸识别,手机的其余解锁方式是否足够便捷?
  • 在手机通话的用户界面,是否能快速找到小明的电话并拨通?
  • 手机是否支持语音助手,可以直接拨通电话?
  • .....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并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功能本身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分为三个大类:

  • 使用者状态:动机、期望、情绪、认知、性格...
  • 所处环境状况:感官因素、社会因素、时间因素...
  • 产品功能:功能、交互体验、界面设计...

“使用者状态”和“所处环境状况”这两类因素,其实也就是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经常提到的,产品面向的用户人群和使用场景。在产品设计时,通过对典型用户人群和使用场景的研究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设计和完善产品功能。

用户体验设计

在上面我们介绍了用户体验的定义和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那么站在产品设计者的角度,怎样的产品设计才能够提供好的用户体验呢?

我们首先来看这样一张图:

上面这张图,一方面反映了网站建设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另一方面图中关于网站建设的五个部分,也对应了《用户体验要素》一书中,产品设计影响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从抽象到具象分别为:

  • 战略层:指产品的目标,要解决什么样的用户需求,例如手淘是要帮助用户买到喜欢的商品
  • 范围层:指产品的功能组成,例如手淘需要通过搜索、详情、购物车、支付等完成购买
  • 结构层:指产品的链路设计,例如手淘需要帮助用户在海量商品中快速找到想买的商品并完成下单
  • 框架层:指产品的交互设计,页面结构和布局,行动点的位置等
  • 表现层:指产品的设觉设计

在日常工作中,产品需求的迭代,所经历的也就是这样一个层次渐进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由我们产品经理、运营、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和技术开发同学的共同参与。好的产品体验,离不开每位参与者对这五个层次由浅入深的研究、思考和打磨。

从前端视角来看

通过上面对用户体验要素层次的划分,我们不难看出,前端的范围主要在用户体验的表现层和框架层,是用户体验的第一道把关者,可以说,前端工程师的每一行代码,每一条样式,每一段交互都直接影响着用户最直观的感受。

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表现层和框架层的设计主要由交互和视觉同学负责,前端只是技术实现,表现层和框架层用户体验的好坏是由设计结果来决定的,前端在其中起到的影响很小。不可否认,用户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的确是由视觉同学的设计结果来决定的,但是视觉同学所产出的也仅仅只是一张静态图或有简单交互效果的原型图而已,用户与这张静态图所产生的所有交互体验都是由前端工程师来实现的,这其中对于体验细节的把握和完善也同样重要。

那么从前端开发者的角度来看,有哪些体验细节需要我们关注呢?仅仅是性能优化吗?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可以从页面内容的呈现过程来考虑,例如:

  • 页面的首屏加载性能,白屏时间是否过长?
  • 页面加载时的 Loading 动画,是否需要采用骨架屏?骨架屏消失时是否存在页面抖动?
  • 数据为空时,页面模块的占位方式?数据返回时,是否会出现页面抖动?
  • 页面异常态处理,是否提供了合理的用户反馈?
  • 页面适配,对于不同尺寸的设备,是否都能保证主要内容的首屏透出?
  • 文本超长时是做截断还是省略处理?
  • 图片加载时如何占位,加载失败时如何处理?是否需要做缩放处理?
  • 页面变化是否有合理的过渡和动画?
  • ......

然后再考虑页面交互的体验细节,例如:

  • 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是否过长?
  • 按钮的点击区域是否合理?
  • 文字长按是否可以选中?
  • 页面滚动是否需要显示滚动栏?
  • 页面浮层是否存在点击或滚动穿透?
  • 图片长按是否可以保存?
  • ......

最后,页面的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也被称为 “A11Y”)也同样需要关注。一般我们认为可访问性只与残障人士有关,但提升页面的可访问性也可以让其他特殊场景下的用户群体受益,例如:


在快节奏的日常研发中,的确很难兼顾到页面无障碍设计的方方面面,但是一些低成本的无障碍设计细节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例如页面的色彩对比度是否合理、标签的语义化、元素的焦点响应等等。希望大家可以明白,无障碍设计能够使我们的页面对所有人都更友善

写在最后

  • 从前端领域来看,我们对于用户体验关注最多的就是页面性能,同时做的最多的也是各种性能优化。快即是好的用户体验,也是最好衡量的体验标准,好到我们可能把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都放在了这里。性能优化的确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应该成为我们唯一的手段。用户体验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寻常之处见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只有在不同的体验细节处发力,积少成多,才能产生质变的效果。
  • 从用户体验要素层次的划分来看,前端主要服务于表现层和框架层,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对于用户体验的思考可能就仅局限于这两层。但从用户体验层次的影响权重上来看,越往下权重越高,如果在策略层我们都没有想清楚我们的用户是谁?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的产品很可能连触达用户的机会都没有,就更不需要提表现层和框架层对于用户体验的影响了。作为技术同学,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去打破职能边界,主动以产品设计者的角色去思考,好的产品体验,有时需要的可能就是我们多走那一步的努力。

(本篇内容作者:大淘宝技术前端工程师 晓天)


————————————————————————————————————————

阿里巴巴集团淘系技术部官方账号。

点击下方主页关注我们,你将收获更多来自阿里一线工程师的技术实战技巧&成长经历心得。另,不定期更新最新岗位招聘信息和简历内推通道,欢迎各位以最短路径加入我们。

编辑于 2022-03-17 15:28

不同公司状况不同吧,我觉得在我们公司用户体验,交互设计之类的职能都被不合理的放大了。自己看不惯,或者说不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就能舔着脸说不符合用户体验,或者说我要是用户我就不这么干的白痴话。做一个产品、成立了以项目组动不动就调研啊、市场啊、交互啊、产品啊、前端啊、后端啊、测试啊攒一堆人。兄弟我前几年做产品的时候没那么多细化的职位多余的人,带着1一个靠谱儿的前端和靠谱儿的后端,一切全都搞定。再看看现在,别说干活了,咱就是把这一大帮子不同部门相同项目组里边的大爷抓在一起开个会,不协调3天你都抓不齐人~~~~

发布于 2011-03-28 16:37

我发现很多产品经理对用户体验这个词理解的不够透彻。甚至一些人简单的把用户体验理解成为:UI设计,或者互动设计。其实真正的用户体验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用户感觉这个产品怎么样?它不但包括了设计、也包括了产品本身、运作的性能、甚至包括了内容、服务的质量、品牌的形象。这些全都决定了用户的感受。作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全面的考虑问题,用户会因为任何一个环节超爽而使用你的产品,也会认为任何一个环节不爽而放弃你的产品。做事情要系统化。

发布于 2011-04-09 10:50

推荐一本书吧

《权衡-你的产品要的是体验,还是便利?》

在很多基础问题没有搞明白之前,中国的UCD是有点被过分夸大了

路很长,大家别着急给自己加上什么标签,也别追赶什么流行趋势

发布于 2011-06-10 11:17

顺着问题的思路说,这不仅是一个按钮位置的问题,其实是对细节的底线能不能让步的问题,因此有一处让步,就可以有一百处,那用户体验就别提有多难以保证了。

但是推翻这个问题来看,我们需要探讨一下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产品外观吗?外观呈现代表的底层信息是什么?

其实一个好的用户体验产品的产生远远不只是直观的视觉上的产品外观而已,我们要看到这显现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之下,隐含着怎样的丰富信息:

从具体的交互产品来看,用户体验设计其实是需要经过一整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设计流程,(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最终到能被用户感知到的表现层)。

虽然用户所接触到的只是表现出来的最终界面,导航,美化的视觉信息,但是其实能够呈现出体验极佳的表现层还是要每一阶段的深入设计和完美配合——在最根本的战略层上挖掘用户的痛点,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有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地域用户的不同认知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去做深刻的用户调研分析与洞察,去充分的了解用户,从而进行功能的定义,再进行交互行为的设计,而这一部分就需要设计师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创造用户体验。

从更宏观的服务系统用户体验来看,人、产品、环境也是需要多方考量的因素。因此,一款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好,也可能不仅仅或不是一个按键或者颜色那么简单,以上这些环节都可能是问题所在。

但是我们会追求设计美感,也是有一个人的本性所趋,从设计心理学来看,叫做“好看的设计给人感觉也是好用的”。极简未必是最终归宿,但是从产品落地性和突出功能易用性以及审美普适性来看,确实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选择。

当然,用户体验也包含心理、情怀层面的体验,产品的设计和定位秉承着品牌的一贯风格也是延续用户粘性的一种方法。

设计思维中每每强调“以人为本”,归根结底其实产品的商业属性决定了消费者即是产品服务的核心,好的产品需要用户的认可和喜爱,最终达成对于某个品牌或者产品的“忠诚度”。而对于一个公司的品牌资产来说,品牌忠诚度(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的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而非随意的)的行为反应)正是其核心,它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且依附于消费者,而非依附于产品。

因此,从多个角度来看,用户体验不管怎么放大,都是对于用户、于企业双赢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更多艺术留学、保研、考研、求职、博士申请等问题,欢迎知乎私信康石石获取解答。

发布于 2023-02-07 16:46

我觉得用户体验不是被“放大”而是被误解了。

用户体验不是一个色差,几个按钮的位置甚至用户体验也不是(不等同于)用户好感度 效率 速度等等。

在一切产品环节都存在两个问题“做什么”和“怎么做”,“用户体验”是对“怎么做”问题的总体回答,甚至可以有对“怎么做”问题的一些辐射,是用户中心的经营思路的一个具象。

强调用户体验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如果我们的产品用户用起来很舒服/很满意,那么产品就会成功”

一切满足这个假设前提的部分也就是“如果我们的产品用户用起来很舒服/很满意”的行为和改进都可以是说“提升用户体验”

功能,功能的达成手法,甚至某些非技术的因素(比如说一些很有意思的营销手段)都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天涯对社区气氛的引导,4399小游戏的“堆得满满的小游戏”都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重视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只是“用户体验”概念在开发和改进环节的一个具体化,不能用UID或者UED来替换用户体验的概念,否则确实会造成一些问题。

但同时,重视UID和UED并不于内容和营销的提升矛盾(看豆瓣)。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

发布于 2012-08-03 16:30

楼主的观点倾向于一个比较狭隘的观点:用户体验 == 漂亮的ui。

个人观点:用户体验是你的产品对用户是简单实用。大家推崇的是这个。

发布于 2011-06-13 22:34

别再总提什么用户体验,那更多是青涩阶段的产品设计理论,理论的东西你不去深入思考,机械的实践出来也是没有灵魂的。如果你没有乔布斯那种靠设计可以改变甚至颠覆人们对传统产品认识的能力,不妨换个角度去解读用户体验,其实用户体验就是如何更快更简单的让用户解决问题,让用户达到目的。

发布于 2011-03-23 13:54

套用流行的一句话,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还轮不到拼用户体验的程度

发布于 2014-01-17 17:30

用户体验就是被过度放大了。

用户体验的过度放大体现在什么人都觉得自己对用户体验可以指手画脚,什么人都觉得自己是专业的,什么人都觉得自己认为的那样就是用户想的那样。

我们以前碰到过一个产品leder,喜欢对一切运营弹窗说:no,经常我们出个拉新方案,例如在刚进入应用的时候强制弹出弹窗引导用户去做一些积分活动,并且可以兑换一些小礼品,这个大佬对这样的强制性弹窗一律说不,但团队中其他成员又希望我们能开发一些激发用户主动性的功能出来,为此纠结了很多次,最后的做法往往是折中,让入口浮动在页面右下角,例如这样(不是这个,我只是随便找个例子):

该leader总说我们是个正经的应用,不该让弹窗搞得像牛皮藓一样。虽然当时觉得这样的交互方式也没啥不可以做,毕竟诸如淘宝、京东等各大电商都在这样做,直到最近打开拼多多几次发现拼多多的弹窗真的才叫牛逼,一弹到底,关都关不掉,各种强制用户参与活动,才发现该leader能在这种环境下还坚持自己原则确实很难得。

扯远了,关于用户体验的问题还是能说很多,以前做过一个产品,业务偏传统行业多点,leader总是坚持用一些很老的交互组建,诸如日期选择器,我一直力推这种区间选择组件:

而leader却觉得用户群是传统行业的一定要用以前那种方式,先选择起点,再选择终点,不肯接受这种,为此我还找了几个中年大叔问了下,发现他们并不是如此守旧,这种一看就懂的交互门槛并不高,只不过都过去的事情也不纠结了。

谁都觉得自己懂用户,但很少有站在改变用户习惯和为用户提供更好解决方案的立场,很多时候过度迎合用户,做了一堆垃圾其实也算过度用户体验。

编辑于 2021-04-09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