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影视评论
了不起的盖茨比(书籍)
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

如何评价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想看看知友们的看法。
关注者
2,358
被浏览
2,249,817

324 个回答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小说,曾经在人生的某些时刻,给予我很大的力量,所以我很难掩饰自己对这个故事个人化的喜爱。在看着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作者充满极强的警醒、冷漠与抽离,但却又同时具备极深感情、代入与同情。

这种看似矛盾却交融的感觉,给人如梦似真的体验与感悟。

菲兹杰拉德本人是一个极具热情投入生活的人,但是却有一颗极度审视与思辨的内心。

这两者相互作用,几乎不可避免会走向虚无主义的极端。但是最优秀的文学却最需要的是这两点。

与此同时,他深入人心,却又关心社会,所以他的作品同时具有浓烈的现实感和寓言感。

其实,文学走到终极,总是会或多或少接触到虚无主义的观点,因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的叹息。但是不同于太宰治的沉沦和夏目漱石的冷眼,作者满怀热情的对这种走向幻灭结局的过程报以歌颂,他用尼克的口说,盖茨比比其他所有人加起来都要好。这真的是让人热泪盈眶的地方。

转来说电影,其实任何文学的电影化,都是不可能真正让读者满意的。

就算一点也不动的拍出来,也绝对不能表达原著的感觉。

但是,这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一版改编。电影用浓烈的色彩和让人眩目的奢华打造了一个熠熠生辉的上层社会的纽约,但是淡化的远景呈现出了一种视觉上的舞台感与孤独感。人物和故事又像现实又有一种梦的感觉,相当契合原著。但是最出彩的不得不提那首《Young and Beautiful》的主题曲,把中间盖茨比家中那段短暂狂欢衬托得极其美好,又有种美好即将逝去的纠结感。

关于主题,其实原文的最后已经说的极清楚:盖茨比一生追求的是那盏绿灯,在那里有理想的黛西,他永远的女神,或者说一年一年渐行渐远的极乐未来。

但是黛西并不是女神,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盖茨比所追求的,实际上并不存在。

尼克作为一个旁观者,他清楚的知道奋力前行的小船只会倒回过去,但他在感慨的同时,也对盖茨比这样真诚追求的失败者报以赞许,认为他是了不起的。

当然,从整个社会来看,也可以看作是一代人《美国梦》的破灭,以及对金钱社会的质疑。

不过,作品真正长久的价值是对人性和命运的刻画。命运就是绿灯,我们是小船上的人,我们奋力向前,是否可以到达绿灯,几乎是所有故事的终极主题。

有的故事我们到不了绿灯,成了悲剧,有的故事我们努力最后到达了,成了正剧,甚至有的故事里,我们不用努力,绿灯就到了眼前,搞不好就成为喜剧了。

命运之于努力,如同微观世界里的时空一般,有一种吊诡的特性,可以说二者兼有,或者说彼此交织,关键看自己相信什么。其实不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算同一个人,对于那盏绿灯的态度,也常常变化。此一时,彼一时,来来回回。

编辑于 2016-12-19 17:48

这根本无关于爱情,而只有人性的表达:人与人无仇,与自己的仇不共戴天。(只说对电影内容的理解)

盖茨比所做的一切夸张和不可思议,表面看都是为了Daisy;而事实上,为得是"not empty", 是为了“full himself". 再阴暗一点,恐怕是为了对抗自己的内心根深蒂固的自卑。

1. 电影的尾声,尼克完成了这部小说,用钢笔填上了题目《The Great Gatsby》。这个举动富含深意,Great在英文中的含义远多于“了不起”,而隐含了尼克对盖茨比深深的认同。而如果用Gatsby 作为书名,简直可以看成一本自传体小说。所以,加The great 有一种欲盖弥彰的深意。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推论,其实尼克就是盖茨比呢?而他的这种认同其实是对自己的认同呢?打酱油心理医生恐怕是个更好的证据,他的出现,除了证明尼克的存在外没有其他任何作用;再联想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的生平,恐怕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尼克就是菲茨杰拉德,而盖茨比也是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的投射。简单点,菲茨杰拉德,尼克和盖茨比根本就是一个人

2. 作者菲茨杰拉德是一个从普通中产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创作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前经历乏善可陈;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成功后来自于富裕家庭的女朋友才答应了他的求婚;他甚至请求出版商提前出版这本书来对女朋友展现他的能力。而在婚后,妻子疯狂的占有欲毁了他;在海明威的书里提到,他的妻子甚至让他相信,他有性障碍,除了她没有别的女人会接受他。所以,尼克在医院的心理障碍就有了很好的解释。

3. 表面上看盖茨比是为了黛茜才做了一切的夸张和不合理。可是当黛茜在花园要求盖茨比私奔,盖茨比却非常气愤,他说:“我为了她建造了这一切,她却只想run away." 在酒店里,他反复的要求黛茜告诉TOM她从来没有爱过TOM;而不满足于黛茜说,“我曾经爱过他,可是现在爱的是你啊。”为什么呢?

4. 电影开头,盖茨比就给自己贴了很多标签:牛津,二战,勋章,贵族,甚至刺客和间谍等;而且随身带着勋章和照片。他完全不在乎别人是否真的相信,是因为他对自己过去完全否定。第一,他否定自己的出身,不承认自己是农夫的儿子。第二,他否定自己希望继承富翁的遗产而跟随他航海了5年,这5年改变了他和黛茜原本规划的生活。 第三,他也否定自己后来的成功是靠卖私酒和操纵债券。这就是为什么,他对TOM说我和你一样有钱,我和你平等。TOM揭穿他的时候,他是那么的没有底气和愤怒,因为只有被人揭穿内心时,人才会恼羞成怒

5. 所以,黛茜的存在,就成了他不否定以前的自己的唯一武器; 这个武器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他不能承受任何一点点的瑕疵。比如他不能接受黛茜也爱过TOM。而不私奔也就有了解释,因为他建造房子,做私酒操纵债券都是为了黛茜啊,如果黛茜不要,那么曾经的奋斗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再推一步,自己的存在有什么价值呢?

6. 盖茨比为了黛茜做了很多很多,他和尼克说,他再有成就也觉得“empty", 而只有黛茜和他回到原点才可以“full him". 为什么? 因为他的一切成就都有着不正当性;都可能会不被认同。而只有当年穷困潦倒时和黛茜相爱,这一件事可以支持他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或者说,是最大的,支持他不自卑的理由。

所以,“人与人无仇,与自己的仇不共戴天”。 “放下”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而盖茨比不放过自己,把自己作为自己的敌人,恐怕是他成就一切的最大原因;可惜的是,这个成就他的原因恐怕也是他痛苦的根源,也是他悲剧的主因

发布于 2013-09-17 02:21

盖茨比伪造一战,勋章,牛津。

他出身卑微,父母只是某个州贫困的农民。清贫生活了几年后压抑在内心的不满足与野心终于迸发,决定远离故土寻找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他是个幸运的孩子,上帝让他遇见了黛西,以一个军官的身份。

他身上的军服隐藏了他一无所有的身份。

酒会上

盖茨比爱上了黛西

看着黛西,他深深地吻了下去。

但相差悬殊的阶级,阻隔了他们的爱情。


从这时开始,盖茨比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黛西。

漂泊的日子里他抓住机遇,遇见富翁和船长。盖茨比跟随他们5年,希望继承财富。然而五年后,留给盖茨比的只有绅士的言谈举止。

他依然穷困潦倒,依然自卑。黛西,他依然不能直视

一战后美国飞快发展颁布禁酒令,盖茨比做酒精贩卖与沃山姆合作。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富有的人。他买下了黛西对面的官邸,安排无数的宴会派对吸引官员贵族与富豪,希望黛西某一天也会来到这里

​他终于与黛西再次相遇。他纯真,幻想着美好的爱情,黛西真正爱的人应该是自己,黛西应该从未爱过汤姆,他认为可以重新开始,他认为可以回到五年前。


黛西放不下。这五年确确实实存在过。

汤姆暴躁,行为肮脏。

盖茨比更爱她,更富有​,更真诚。​

可是黛西放不下汤姆

黛西已不似从前,盖茨心里清楚。他感受到了困惑,但他选择自我欺骗。


一切是因为那个做了五年的梦,他放不下这个梦,这个在他大脑里,最最美丽的梦。他相信这些幻想会变成现实。


尼克在一旁静静倾听,心里也做出了评价

黛西欺骗了盖茨比。

黛西根本做不到就这样远走高飞。

黛西出身名门贵族,每天享受着娇奢的日子。

黛西想要的是像以前一样稳定,富裕,无顾虑的生活。

与汤姆结婚的五年生活已经沉淀,她没有办法放下现在周围稳定,富裕,无顾虑的生活。跟着一个赚着黑钱的罪人,背负骂名的人在一起。


黛西举起电话,因为她真正爱的人是盖茨比。

黛西放下电话,因为她无法接受那样的生活。







了不起的

盖茨比


编辑于 2020-04-22 11:00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经典程度不用多说,昨天晚上我又重温了一遍电影内容,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茨比为什么最后那么富有,那么痴情,但是还是挽回曾经的爱人失败了?

不仅是失败,甚至还被曾经的爱人出卖,当上了替罪羊。

这样的剧情按理来说不奇怪,可考虑到盖茨比的设定,就变得诡异了起来——一个年少有为的富豪,一个逆袭之后的穷小子,一个专一的痴情人......

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他完全能够满足黛西的需求。

反观他的对手,黛西的老公汤姆——作风不检点,性格古怪,脾气暴躁,甚至黛西一开始根本就不爱这样的人,一想到要嫁给他就忍不住的哭闹。

一切的迹象都表明这样的挽回好像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可言。

直到我看到黛西的一句话,我才突然明白:

盖茨比的挽回虽然声势浩大,也似乎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他始终都没有抓住核心问题——黛西本身的内心。


黛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其实她对于自己女儿的期待,就是她自身的写照:little beautiful fool

一个漂亮的小傻瓜,这就是黛西的人设,这个人设其实早就在黛西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小家境优渥,长得好看又性格活泼,自然而然的就过上了体面的生活,注定不会有很强的进取心和什么坚定的内心。

因此,她对待世界的态度还是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一旦面临什么麻烦本能的就会本能的崩溃,选择逃避和求助。


她对盖茨比有爱吗?一定是有的,但是那种爱可能最早的根源仅仅是来自于从小养尊处优之后对于另一种生活的新鲜感,一旦真正面临那种境遇的时候,她就会开始接受不了,变得焦虑和充满怨气。

因此,黛西在盖茨比缺席的时候,理所应当的嫁给了汤姆——虽然不爱,虽然一想到要嫁给他就忍不住哭泣,但是她清楚的知道这个人能够提供给自己稳定的生活,能够持续让自己做那个little beautiful fool。

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本身就不善于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甚至对于这样的问题一看到就想逃避,你可以看到当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对她不忠诚的时候,她虽然不满和悲伤,但是依旧是逆来顺受——因为在她看来,自己除了这样做,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

因此我们来推断一下,这样的人心中渴望什么样的感情呢?


她渴望的是优渥的环境,稳定的生活,永远不需要她去面对什么困难和麻烦的环境,一直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关系。

但是盖茨比并不是这样的人,他靠着非法手段一夜暴富,难免会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与其说他是一个成功的投机者,不如说他是一个还没有被送进监狱的犯人

——他对自己的身份处处隐瞒,对自己的巨额财富避而不谈......即使一直可以隐瞒,这种不稳定和不安全感,也很容易被人察觉出来。

一方面是已经习惯了的,稳定的优渥生活;一方面是突如其来的,不止何时结束的旧爱。

再加上一旦选择盖茨比,就意味着斩断过去的婚姻......这些对于黛西这个从小养尊处优没经历过风浪的little beautiful fool来说,未必有些太沉重了。


也就是说,盖茨比虽然看似表面上做的面面俱到,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满足黛西最核心的一个诉求,他仅仅是往他想要的方向在努力,并且还觉得让黛西头疼的问题完全不是个问题。


挽回最后的本质是什么?

是攻心,你必须让对方从心底里接纳你,满足对方内心最核心的诉求,对方才会真正的愿意和你重归于好。

盖茨比的问题,其实在很多男生身上也有体现:一旦被分手之后,他们总是习惯性的归因于外在的条件——我不够帅,我没有钱,我买不起房子......

但是一旦有朝一日这些问题都被他们改善了之后,他们会惊讶的发现:这个人还是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

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想过对方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个稳定的环境,一个成熟的你,你上进的心态......

如果最后解决不了对方的核心需求,那么不管你其他地方怎么改变,在对方眼中你还是老样子。


所以挽回前期,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通过对方的生活状态,倒推出来对方在感情当中的诉求是什么:

家境优渥没经历过风浪的人安于现状想要稳定不费心的感情;

从小缺乏关爱和父母陪伴的人渴望长期的陪伴;从小受过穷吃过苦的人希望优越的物质条件;

懵懂无知初入社会的人希望前辈的引导和照顾......


你的价值只有契合对方观念的时候才叫价值,你的长处只有正好满足对方需求的时候才有意义。

人际相处的高手虽然和别人的相处方式不同性格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会看人下菜,抓住对方想要的点进行集中突破。

在挽回当中,切不可使用蛮力,不然你就会像盖茨比一样,纵使用尽了浑身解数也没找对方向,反而在深陷感情沼泽的挽回过程中,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以上,我是能靠颜值非要靠才华的 国士九颜,我想用我的文字让每个人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我的其他高赞优质回答推荐:

1. 女生有男朋友之后才知道的事情有哪些?

2. 怎样确定你的女朋友(男朋友)是适合的结婚对象?

3. 异地恋如何维持长久?

编辑于 2019-10-16 12:25
发布于 2013-08-30 18:17

写了篇文章,用最肤浅的角度。不请自答一下。


爱TA不如爱自己

文 | 悟恩 图 | 网络





01


有一部小说,也被拍成了电影,叫《了不起的盖茨比》。


名字很励志,然而不是。


故事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痴心汉盖茨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遇上令他神魂颠倒的女人黛西,为之死心塌地,不惜包庇她犯下的错误,最后被人误杀,死在枪口下。


当然,名著背后必有深义,解读不能这般肤浅。


应该说,作者是藉由盖茨比和黛西的故事,来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不堪,抨击资产阶级的纸醉金迷,放浪形骸,以及上流社会的贪婪和虚伪。





不过,对我等P民而言,现实意义总比思想意义来得重要。


我想说的是,单就人物而言,盖茨比这个悲剧人物悲剧得有点冤。


黛西是爱他的,爱他与她周遭的人与众不同,爱他的帅气和深情——但终究,她没有选择他做她的丈夫,而是选择了富豪Tom。


她的爱相较于他的而言,过于弱小了。


上流社会是一个漩涡,她难以摆脱。所以宁愿忍受丈夫的风流和控制欲,忍受情感空洞的婚姻生活带来的空虚与寂寥,她也要待在漩涡里。


那时不时抬头的不甘心?随它去吧!


顶多小心翼翼地按捺一下,它就偃旗息鼓了。





直到盖茨比一番逆袭,摇身一变,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并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且对她初心不改。她的情感,才再次心荡神摇起来。


挣扎当然是有的。


但这一次的挣扎,比上一次则明显羸弱得多。毕竟,如今,他和她在社会上,已经可以平起平坐了。


只是,再微弱的挣扎,也终于付出了代价。


情绪失控下,黛西驾驶着盖茨比的车,撞死了飞奔而来的丈夫的情人。


盖茨比二话不说,一力承担。


然而,就在他与幸福只有一步之遥时,却遭遇黛西丈夫的借刀杀人


——他在等待黛西的电话时遭到误杀,在枪口下,无比遗憾和惊愕地死去。



02


盖茨比是幸运的,他以爱情为动力,通过一段颇具戏剧色彩的经历跻身名流。


盖茨比又是不幸的:尽管他已腰缠万贯,依然未能赢得他向往的爱情。


而且,这不幸,还被上苍硬生生地,排演成自带黑色幽默属性的悲剧。


那个他用一生时间去爱的女人,那个成为他奋斗的决心与航向的女人,那个他尽一切努力去博取她一笑的佳人……在他为她揽下一切时,她却依然选择了退缩。


更悲哀的是:


他死去后,她一句问候也没有,也没有出席他的葬礼。


她还理所当然地取走了一切,然后与丈夫和好如初,一家人重回阳光灿烂的日子,重回幸福、明媚的轨道。





对盖茨比来说,黛西是他的绿光,是海湾对岸他极力靠近的灯火。


但是于黛西而言,他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客,激情来时可以纵情欢愉,但当遭遇试炼,所谓的爱,也不过尔尔。



03


现实生活中,类似盖茨比这种痴男怨女也是有的,如《 关于爱情的残酷真相》里写过的阿黛尔•雨果。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换来的不只是唏嘘和感慨,更有恨铁不成钢的怒其不争。


感情是交换不来的,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就能收获多少。


感情不讲道理。你的眼泪,你的付出在错误的人面前,一文不值。也总有人,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你梦寐以求的东西。


所以,不要奢望公平。





你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的事,碰到过的人不少吧?


其实这还算好的,顶多算是时运不济。


但是固执地爱着一个不爱你的,或不那么爱你的人,对方稍微厚道一点,会当你是疯子,TA自己则装傻子:不对你说爱,也不对你说不爱;


不厚道的,更把你的感情当作筹码,在你的世界肆意践踏,给你带来的只有累累伤痕。


你呢,心伤透,眼哭肿,却依然狠不下心离开。


之后,开始把自己的欲求不满发泄到对方身上,说对方没良心,不负责任。


这话对了一半。


因为良心、责任感这个东西也讲究个相对论。


不是TA没有良心,不负责任,只是TA没有把良心用在你的身上,没有把责任感体现在你身上而已


——TA在你面前是渣男/biao子,但在TA爱的那个人面前,自然会俯首称臣,义无反顾地付出所有。


TA是那一个人的活路,但于你,则是死路。


说白了,紫霞的悲哀还带着点凄美,毕竟她和至尊宝是彼此相爱,只是碍于客观条件,不能携手,而你这种,则不是凄美,而是悲哀了。


你不是“那个人”,时也,运也,命也。



04


爱情,得两情相悦。


她是你的紫霞仙子,那你得是她的至尊宝,如果你只是在城墙下负责热泪盈眶的路人甲乙丙丁,那在眼泪淌干前,自己擦了,然后放手。


遇上不爱你的人,自认倒霉,及时止损,是唯一选择。


正面一点去看,就是消业障:与TA缘浅,爱情经不住挥霍,一会儿就没了。


如此而已。


对自己下手狠点,说的不只是购物,还有当断则断。




何必像盖茨那样,隔着河岸,凝视那一束不属于你的绿光,用痴情酿成的陈年老酒来自我迷醉?


你应该留下的,是你决绝的背影。


爱时,不保留;


发现爱错了,离开。因为爱TA,还不如爱自己。


我是悟恩(公号kokyo98),祝幸福。



编辑于 2018-01-05 19:42

大款装修教科书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场景展示电影

其他电影也经常有很美的场景,但是那么多那么细的分类的仅此一个

盖茨比情敌的家是欧洲绅士在美国别墅的代表

女主的老家是另外一种老欧洲贵族家

而盖茨比的家明显就暴发户的多

但是却不是没文化的暴发户家

只是在细节上展示了出身的不同,比如花园

但是又有很多他渴望伪装身份的细节,比如明明是新房子,却很多细节故意做旧,装作好像是爷爷传下来的房子,自己又修整的,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房子最近才盖好

他们的炮房是贵族气息最浓的房子

因为老百姓不会搞一个这种颜色的房子

如果你想知道欧洲的大款怎么装修

这个电影可以说是最好的启蒙教材

因为它不光有美丽的场景

而且还有主人的描述

在书上网上看再多的漂亮房子的照片都像看挂在衣柜里的订制时装一样无趣

而了不起的盖茨比是那个模特穿着时装的秀场

而且每个模特的气质和背景都有介绍喔……

编辑于 2018-02-15 19:11


多年以后,走上孤独旅程的我重温《了不起的盖茨比》,感觉远比当年要真切和心疼,看到结尾处更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今天在中国不甘于平庸和安稳,在夹缝中努力向上的正在老去的年轻人,特别能够理解个中滋味和辛酸吧。

这百年前的纽约,纸醉金迷繁花似锦却又残酷无情,这样的场景和人群在今天中国的一线城市随处可见,每个投身其中的人都能体味到各种熟悉。

只可惜百年之后,和美国梦一样耀眼的中国梦,却也和美国梦一样无力,而百年后大洋彼岸的中国人们,总是一边缅怀着了不起的盖茨比,一边努力成为黛西汤姆那样的人。

而大萧条即将到来的经济长明灯,正如当空划过的流星一般熄灭,什么时候会像潘多拉的魔盒,或像小说中的隔岸绿灯被浓雾笼罩,熄灭人们希望的火焰呢?这是诸神的黄昏,还是血红色的黎明?

即便跨越百年,灵魂的碰撞却是依旧真切。

发布于 2016-08-22 18:34

一念繁华一念灰

电影采用的是倒叙中有插叙的叙事手法,这点我一直比较喜欢的。巴兹·鲁曼选角真的是太赞了——盖茨比这个角色对于演技日渐精湛的小李来说没有任何挑战,卖力的皱眉+咆哮这可是小李的特长呐;而凯芮这个当初《傲慢与偏见》里不大起眼的Kitty,经过《成长教育》、《别让我走》和《羞耻》等一系列片子气质大爆发;托比·马奎尔,凭着他与小李多年的基友身份,还有谁比他戏内戏外更“尼克”么;至于饰演贝克小姐的伊丽莎白·德比齐,全片最具那个年代感的人非她莫属的,另外一米九的身高吓煞我等……巴兹·鲁曼的的确确再现了“爵士时代”的奢靡和纸醉金迷,但确实太过浮华以致流于形而内在气质不足。至于配乐,最爱的还是“打雷姐”的<young and beautiful>,配着影片有一种冷峻的浮华感,也有着一种繁华落尽终成灰的意味。而那场party里,改编后的<young and beautiful>又尽是繁华至极的欢快。影片的名字叫做《了不起的盖茨比》,然而纵观全片,我们只见“盖茨比”不见“了不起”,这亦是原著党的一大缺憾。所以,如果你是原著死忠粉,建议你不要抱太高的期望。

当我少不更事,涉世未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念念不忘。他说:“看人要看其最好的一面。”在厌世者尼克的叙述中,乔伊·盖茨比的故事开始了。尼克说,盖茨比是他在纽约遇到的最有前途的人。纽约的上流社会,灯红酒绿,人们在意的只是一己私欲。汤姆对妻子与盖茨比的私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妻子与情人都不再受其控制时,他才开始向盖茨比反击;黛西贪婪地享受着盖茨比毫无保留的爱意,在盖茨比为其死后甚至不愿去参加他的葬礼,毅然离开;贝克小姐只关心自己,她的身上体现着冷漠与自私,却也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缩影,只要不影响自己其他人怎么样、做什么都没有关系,她身上的那份孤傲又何尝不是自私的另一种表现……之于汤姆,之于黛西,之于贝克小姐,他们都是传统的贵族,保留着传统的观念,也一致有着贵族的自私与冷酷。而盖茨比出生贫寒,他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回来的,姑且不论他的钱是否合法正当。正如书中盖茨比的父亲所言,盖茨比是一个实现美国梦的典范,他是每一个追梦人的楷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盖茨比的身上没有老贵族式的虚伪做作。一开始“old sport”听着绅士感十足,到后来却越来越显得故作姿态,是一个极其刻意、可以到让人反感的口头禅。盖茨比开着黄金跑车载尼克去城里吃午饭的那一段,他对自己身世经历的陈述,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他在说谎。这里尼克的旁白也充斥着“荒诞”一类的字眼。盖茨比的的确确从老科迪身上学到了贵族的绅士做派,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老派贵族的虚伪。

影片之所以被认为只见“盖茨比”不见“了不起”,一大原因就是片子的重心在盖茨比的爱情。盖茨比重遇黛西的场景,看着他局促不安的模样,不禁在想一个人得有多喜欢另一个人,才会有盖茨比见到黛西时手足无措的表现。盖茨比伸手想去抓住拿到绿光,感觉这里的盖茨比最让人心疼,那种极力想抓住却又怎么也抓不住,而他极力想抓住的也是虚无飘渺的。“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划,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那道绿光,对于盖茨比而言,是黛西,是梦想,是属于他的美国梦。盖茨比离他的美国梦曾一度只有一步之遥,然而,他不懂得放手,不懂得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本来,盖茨比可以重新找一个像曾经的黛西一样美丽单纯的女孩。可是他没有,于是连他费尽心思得到的繁华也离他而去,留下的只有冷漠与孤独。盖茨比的葬礼,他的热闹只在记者的闪光灯中,除了尼克,他的爱人、朋友、伙伴没一个前来。而随着盖茨比的死去,属于盖茨比的神话也落寞收场。一如黛西所说“All the bright precious things fade so fast…and they don’t come back.”的确,一切光鲜靓丽都会消失殆尽,并且一去不返。

很多人批判黛西,认为她极度自私,背叛了盖茨比。其实,盖茨比又何尝不自私呢?他希望黛西放弃一切跟他在一起,可当黛西希望他们一起远走高飞时,他却迟疑了。盖茨比让黛西放弃家庭、声誉、地位,可是他却不愿放弃自己所取得社会地位和财富。这样看来,我不禁要质疑,盖茨比是否真的爱黛西呢,又或者黛西只是他美国梦的一部分,他不愿为了一小部分放弃几乎已经全部实现的美国梦,而同时他连这一小部分也不愿放弃。所以,在盖茨比的爱情里,充斥着的也是自私。

故事开始的时候,尼克站在城市的上空俯瞰楼下,街上往来路人仰望天空并思忖着。我们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而这一切都在T·J·埃克伯格医生的注视之下,他的眼睛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这一切,如同上帝之眼。一念繁华一念灰,繁华落尽终成灰。

编辑于 2018-02-16 15:22

盖茨比,为何你要放弃治疗

爱情即治疗(love is therapy)

盖茨比爱戴茜,究竟爱的是什么?她当然是个人,但也更是一个象征——圣杯的象征。JAY-Z在他的新单《圣杯》中阐述的观点是:圣杯即女人,爱情即虚荣,而他正是电影版盖茨比的音乐总监。

我们可以先从小说同时也是电影的第一个主线情节开始:“办公室里一个年轻人提议我们俩到近郊合租一所房子的时候,我觉得那是个很妙的主意。他找到了房子,那是一座风雨剥蚀的木板平房,月租八十美元,可是在最后一分钟公司把他调到华盛顿去了,我也就只好一个人搬到郊外去住”。一个穷小子突然住到了一个近乎万能的大富豪隔壁,两人当邻居,而穷小子又正好是大富豪前女友的亲戚,这难道会是个巧合?

盖茨比迫切的对主角表达了好感,送请柬,晚会上接近他,请他吃饭和坐水上飞机,表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是谎言。战争的经历也许是真的,但出身是谎言。小说中主角立刻就看穿了,而电影中的主角还(因为某种特殊的安排)愚蠢的相信了。而盖茨比说他的目的是:“不希望你认为我是个不三不四的人。”这点我倒相信是百分百的实话,因为主角与他的关系对于他接近戴茜太重要了。接着盖茨比带主角去到那个隐秘和高档,充满了达官显贵的场所并且非常刻意的强调了自己与他们的亲密关系。这是为什么?他等待了5年,买下房子,夜夜笙歌,当然是在等待机会和集聚力量,从车水马龙到门可罗雀,这固然令那些派对动物们空虚伤感,但当他一旦与戴茜睡了之后,他的宴会就取消了。因为宴会会带来荣誉和名望,这也是一种替代治疗,治标不治本。跟真正想要征服的圣杯比,那真是微不足道。所以当他在楼上的小窗户后撩开窗帘俯视着楼下的原始狂欢时,他在黑暗中体会到的是一种忐忑不安的满足,一种令人战栗的喜悦,一种被治疗之后的忧伤与平静。“因为我觉得随着沆瀣一气的欢闹的高涨,他却变得越发端庄了”。他一边想象着他的这一切财富与金黄色的冰冷会在戴茜心中引起多么大的崇拜与爱慕,一边不停地在刺耳的音乐与尖叫中自己向自己证明,我终于配得上这一切圣杯了。然后像一个婴儿般在黑暗的空无一人的大床上安全的做梦:“他起初很可能打算及时行乐,然后一走了之--但是现在他发现他已经把自己献身于追求一种理想。他知道黛西不同寻常,但是他并没认识到一位'大家闺秀'究竟有多少不同寻常。盖茨比深切地体会到财富怎样禁甸和保存青春与神秘,体会到一套套衣装怎样使人保持清析,体会到黛西像白银一样皎皎发光,安然高踞于穷苦人激烈的生存斗争上。”

如果涉世未深,就带她看尽世间繁华,如果心已沧桑,就带她去坐旋转木马。盖茨比在物质的丰富与快乐上,他超越了汤姆。他一定要戴茜承认从未爱过自己的丈夫,这不是出于情夫或者前男友的怨念与嫉妒,这是更深层的,潜意识的欲望,那是要证明一个毫无血统与家世的穷鬼也可以实现对圣杯的完全占有的那种权力欲望:'不,我们见不了面。可是我们俩在那整个期间彼此相爱”。这也是他绝不愿意与戴茜私奔的原因,他的原话是:“私奔?不不这太不名誉了”这句台词是电影中增加而原著没有的。这个女人只是欲望的容器,就像获得圣杯是为了杯中的圣水。而他要获得的就是对于圣杯的令人尊敬的占有与复仇。“那支歌曲里面有什么东西仿佛在呼唤她回到里面去呢?现在在这幽暗的、难以预测的时辰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也许会光临一位令人难以置信的客人,一位世上少有的令人惊异不已的佳人,一位真正艳丽夺目的少女,只要对盖茨比看上一眼,只要一刹那魔术般的、相逢,他就可以把五年来坚贞不移的爱情一笔勾销。”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情节,因为盖茨比要的根本不是爱情,准确的说,不是对于这个人的爱情。

JAY-Z作为了盖茨比电影版的音乐总监一定也看到了这一点,《圣杯》这首单曲当然不便用在电影当中,但这凝聚的是电影的精神:爱情是贪婪与权力的面具,就像道德是欲望与野心的面具。追求圣杯就是盖茨比对自己的治疗,就像rose bud雪橇是对公民凯恩的治疗,凯恩从小被父母抛弃,被大富豪收养,成长过程受尽折磨,因此凯恩十分习惯于金钱和权力,渴望的倒是简单的纯真:那个雪橇车是他最后的快乐——他最欲求的倒不是权势与爱情,而是回到无忧无虑的乡愁中。盖茨比也是一个单纯的人,因此他博得了一代又一代女人的泪水与同情,可是他追求的根本不是爱情。在完全抛弃了童年后,电影中他指着绿光说:我的快乐在于不断向上,不断飞升“——不断接近天堂成为神的意志。

性格即命运(Personality is fate)

有一个不合理之处一直让我很介意:以盖茨比的地位与权势,他已经得到了戴茜,如果他只是想征服这个女人和让他的老公不爽,那他完全可以超然物外,隐藏在幕后解决整件事,让戴茜自己去跟老公吵闹,甚至连汤姆的面也不用见,更不用说一起愚蠢在广场酒店的套房中起冲突了。唯一的(弗洛伊德式的)解释是,他的力比多太强大,压抑的又太久,他不但要得到圣杯,还要正面击倒对手。

在套房中的这场高潮戏大概说明了这么几点:戴茜因为汤姆对她的欺骗与忽视而投向了盖茨比,因此这是一个逃避,逃避不足以让她否定过去。汤姆知道这点之后知道自己有胜算了,于是(当然是残忍的)镇定了,盖茨比在戴茜说过去爱汤姆时恐慌了,但在汤姆讽刺他的挣钱方式时镇定了。而最重大的细节是:原著中,盖茨比这场戏从始至终完全没有发怒,而在电影中,他大发雷霆,差点大打出手。导火线是汤姆鄙视了他的出身,宣称即使再有钱,他也不可能改变他的血统。

汤姆与盖茨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他们是情敌,这让无数观众把他们简单作为了情敌对立起来,并且暗暗的盼望盖茨比大获全胜。但我并不这么看,他们俩的相似之处远远多于不同点:他们有相同的剑和铠甲,都跟男主角交朋友,都信任他,都带她见自己的情妇甚至跟他一起约会,都对于社会舆论满不在乎,这是强者的共性。好像汤姆更加粗鲁强势而盖茨比温文尔雅(电影中两位演员的形象反差更是故意衬托了汤姆的面目可憎),但这并非事实。盖茨比会强烈的令人感到他说话字斟句酌,以及这种精心刻意的表演背后的巨大阴影“ 他面对--或者似乎面对--整个永恒的世界一刹那,然后就凝注在你身上,对你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偏爱。他了解你恰恰到你本人希望被了解的程度,相信你如同你乐于相信你自己那样,并且教你放心他对你的印象正是你最得意时希望给予别人的印象。”对了,他俩还同样的动了手:汤姆因为叫她老婆的名字而打了情妇,情妇只是一个粗俗的小市民,她叫圣杯的名字也不配。而盖茨比想打人,是因为汤姆告诉他,他即使再挣扎,也不可能配上圣杯,因为血统永远不可改变。

戴茜与盖茨比的爱情大概是这样的:停战以后盖茨比急得发疯地要求回国,但是由于混乱或者误会,他却被送到了牛津,在这整个期间戴茜内心深处渴望做出一个决定。她现在就要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刻不容缓--而且这个决定必须由一股近在眼前的力量来做出--爱情啦、金钱啦、实实在在的东西。结婚前收到盖茨比的信,她大哭一场,说自己改变主意了,不过第二天立刻跟没事人一样跟汤姆结了婚。女人总会觉得,男人为了配得上自己而去拼搏去奋斗,这是一件好事,甚至大加宣传这是爱情的积极功能。但她们期待的只是自己是这个男人的起点,同时又是终点,他奋斗的一切都只是向自己奉献,自己是他世界山峰的顶端,可是生命是值得超越的东西,当这座山峰被征服了,那么就失去了魅力,他会立刻移开目光,去追寻新的高峰,毫不留情的离开这个世界。

同时看过原著与电影的人一定会发现这个有趣的区别:相比原著,盖茨比在电影中更自私,而汤姆在电影中更残忍。而原著的主角是贵族之后,也上过战场,更加桀骜不驯与游刃有余,电影中分明是个乡下来的小菜鸟。在原著中主角以一种更超然更冷静的视角旁观着盖茨比的大戏,而在电影中他已然成为了一个小粉丝,一个崇拜者,一个精神的继承人。电影中男主角一开始就在接受心理治疗,最后靠写完盖茨比的故事完成了自己的治疗,他亲眼凝视了深渊,然后把从抑郁与疯狂的阴影中爬了回来,所以他才在小说原名《盖茨比》前边加上了Great——伟大,这才是美国梦:停止即死亡,荒唐即力量,疯狂即伟大。

盖茨比的经典台词是“我当然可以回到过去”,这句话是一个骗局,但他并非故意,因为他首先骗了自己并且信以为真。“要先勇于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不相信自己的人永远在说谎。”回到过去,那为什么不回到贫穷朴实的乡下去当一个农夫?不必太多的谈论心理学知识,我们只知道知道一个人要回到过去,他不会愿意回到过去的任意一个时间点,他只盼望某个特定时刻,而这个时刻,一定是给他带来了最大的喜悦与欢乐。为什么要回到追求戴茜的时刻。残忍一点说,是因为戴茜拒绝了他,而拒绝的理由就是地位和金钱。如今他有了,他要向那曾经拒绝与鄙视他的一切复仇。用罗素的话说,这是权利的欲望。就像拿破仑成为帝国皇帝的动力,就是让那些曾经因为他是个科西嘉穷小子而嘲笑奚落他的贵族同学,在他的面前俯首称臣。这就是为什么当汤姆说再有钱你却改变不了你的血统和出身时,他勃然大怒的原因,这相当于在宣称现代医学对你的绝症已经无能为力,你唯一的结局就是软弱,崩溃,放弃治疗并且哭泣。

“他的父母是碌碌无为的庄稼人--他的想象力根本从来没有真正承认他们是自己的父母。实际上长岛西卵的杰伊·盖茨比来自他对自己的柏拉图式的理念。他是上帝的儿子,--这个称号,如果有什么意义的话,就是字面的意思--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华而不实的美。但是他的内心却经常处于激荡不安之中。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各种离奇怪诞的幻想纷至沓来。一个绚丽得无法形容的宇宙展现在他脑海里,这时小钟在洗脸架上滴答滴答地响着,月亮用水一般的光浸泡着他乱七八糟扔在地上的衣服。每夜他都给他那些幻想的图案添枝加叶,一直等到昏沉的睡意降落在一个生动的场面之上,使他忘记了一切。有一阵子这些幻梦为他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发泄的途径:它们令人满意地暗示现实是不真实的,它们表明世界的磐石是牢牢地建立在仙女的翅膀上的。”这是一张美国式迷梦的灵魂的最美照片,一段最美旋律,而这个幻梦的内容就是:“我是被选中的,与众不同的,最特殊的人,普通人的规则对我来说是无效的”,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说,这是妄想狂,自恋型人格与精神分裂的症状,就跟玛丽贝克(基督教科学派创始人)或者乔布斯在年轻时所想的一模一样,但有趣的是,他们都改变了世界.

发布于 2015-03-25 15:00

高中的时候吧,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对女主很不满:要多么冷漠的人才能拒绝盖茨比这样的一片真心啊。

很多年后,再看这部电影,有了不一样的感想。

小时候,羡慕极了得一所爱之人,并为其等待一生的故事。故事甚至都不需要有一个结尾,单是等待两个字本身,就已经足够的动人。就好像,伫立在山顶经历着风吹日晒的望夫石一样,不需要故事细节,单是那等待的背影,就足够让人们想象出一个痴心人与负心汉的狗血故事。

以后才慢慢明白,这人世间的故事,又哪里有那么简单。或者说,爱情两个字又哪里这么简单。

“我为你付出了所有”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的自我感动;“我不再等你了”的背后,又有多少的失望与心碎。

人是会变的,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

长大了怀念少年时的爱情,究竟有多少是怀念爱情本身?多少是怀念那时候的自己呢?

====================(前边是瞎感想)

在电影里,盖茨比与黛西两个人,毫无疑问曾经是相爱的。但是因为盖茨比对于自身地位的自卑,他选择了消失。五年的时间里,盖茨比为了心中出人头地后去找黛西的执念,做着肮脏的生意,赚着罪恶的钱。而执念,很多时候,会异化一个人。

在院子的小树林里,黛西与盖茨比激吻后问他:我们私奔吧?

在那一刻,黛西心里一定充满了希望,希望抛开这肮脏的一切,与盖茨比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有一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未来

但盖茨比,这时已经离不开他身后那座熠熠生辉、歌舞升平的大宅子与其所代表的身份与地位了。于是,他说:这太不体面了。

当黛西想要为爱情抛开一切的时候,盖茨比心中想的是体面。所以,当尼克来到后花园询问他们在聊什么时,黛西才会说:“我们在吵架,关于未来。”我想,在那天晚上,盖茨比去处理纠纷事故,而黛西再也没有等到他回来,失望离开的时候,整个故事就已经注定了会是一个悲剧。

其实,在我的理解里,从一开始起,盖茨比对于黛西的爱就掺夹了太多的杂质:在那个除了梦想一无所有的小男孩儿心中,对于黛西的爱从诞生时起就与他对于社会地位的向往是一体的。

或许,在最开始的时候,尚且是爱情更多一些。但是,5年的时间里,执念似乎慢慢的让天平发生了倾斜。我猜,当盖茨比说出:“这样太不体面了”这句话的时候,黛西的心中就已经意识到了,有些事情不太一样了。

这样的变化,盖茨比自己意识不到吗?我觉得也未必。他心里也一定是明白的,但他在自我逃避,因为他已经无法舍弃如今的这一切了。

所以,他才会对尼克说:“她不喜欢这一切,我觉得她现在离我很远。”

盖茨比赚到了大把大把的钱,拥有了富丽堂皇的大房子,举办了极尽奢华的宴会,并且说:“我这一切都是为她准备的。”

但是,黛西真的想要这一切吗?盖茨比所做的这些,真的都是为了心中的爱情吗?我承认,这有一定的成分,但在这时候,对于名利的渴望已经超过了爱情本身。

影片接下来的篇幅,几乎都在讲盖茨比如何试图让黛西承认:她从未爱过汤姆。在我看来,其实,在此时盖茨比心中,一方面是他想要借由黛西的未变初心,来证明自己从没有改变梦想;另一方面,其实,盖茨比想要借汤姆在黛西的爱情这件事上彻底且全面的失败,来满足自己对于打败以汤姆为代表的血统贵族而带来的成就感。

爱情本身,在此时,似乎已经与黛西没有了关系。

所以,当黛西哭着承认自己曾经爱过汤姆,并问:“我现在爱你,这还不够吗?”

当汤姆说:“我们出生不同,这是流在血脉里的。”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所有的所有,都在诉说着盖茨比的失败,于盖茨比而言:这五年来支撑着自己的世界观崩塌了。于是才有了接下来他的情绪大崩溃。

其实,影片到这里为止,抛开了小李子的美颜来看,盖茨比都是一个负面的形象。他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是个罪犯,更是个自我逃避的懦夫。

但是,突然之间,在大破之后,有了大立。导演用一场车祸之后盖茨比的表现,来展现了他的‘了不起’。

当黛西因为撞了人而可能坐牢的时候。盖茨比站了出来,承担了所有的责任。

甚至,担心因为白天的事情汤姆也黛西吵架,而打算在黛西家的花园守上一晚上。

盖茨比的转变,从这时候起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对于黛西的爱终于不再是因为执念、名利与地位等等的杂质了,爱情回到了爱情本身。

当盖茨比第二天终于能够敞开心扉,对于尼克诉说自己所有的故事与真相的时候。其实也代表着,盖茨比终于撕下了伪装,直视了自己的内心。生命也已经回到了生命本身。

在那样一个纸醉金迷、肮脏腐臭的纽约,尼克看到了太多人性的恶,而如今的盖茨比的内心却又是如此的纯净。所以,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电影里的盖茨比,才真的当得起‘了不起’这个词语。

其实,我始终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已经给了盖茨比他所能够拥有的最好结局。

盖茨比同意了先前黛西私奔的要求,并约定了早晨通电话。但他不知道,一晚上过去,黛西其实已经转变了心意。在他从泳池里出来,满怀着对于未来的希望拿起电话的时候,枪响了。所有盖茨比在得知了黛西的改变之后有可能出现的失望、无助、痛苦等等情绪都没有出现。所有的一切都随着盖茨比的倒下,而留在了可能之中。故事到这里其实已经结束了。

盖茨比终究是怀着满满的爱与希望而死去的。

编辑于 2020-03-05 00:08

看了,不做各种技术分析,只单纯说感官体验,如果不先入为主,不扮演影评人角色,不带“非说点什么专业分析才显得我牛逼”的心理,而带着投入专注外加小兴奋的心情去看,会收获精彩、感动、回味、度过美妙的晚上。我觉得这就够了,电影也是艺术,是拍出来让人获得愉悦体验的,脑袋瓜子简单一点,按照导演希望的去观赏,爽了自己,不是很好咩。里面的衣服多漂亮华丽啊、男主举手投足多帅多绅士啊、悲剧色彩多让人难过啊、雷姐音乐多动听啊、情绪场景时代背景刻画得多么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渴望啊......没有深度星人就是这么容易满足,吼吼

发布于 2013-09-04 09:47

多情总被无情扰,屌丝遇到绿茶婊。

为博黛西一欢笑,盖茨比就逆袭了。

别墅豪车样样好,趴体天天嗨到吵。

痴心五年不曾少,为把黛西搞一搞。

婊子良心狗吃掉,干完不认你的屌。

可怜痴情盖茨比,冤死异乡没人鸟。

编辑于 2013-10-11 12:42

小李子主演的这部《了不起的盖茨比》在豆瓣上只得7.8的评分。

豆瓣上有37W+的人评论,对于一部13年的电影,这么多的观众评论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



有47.1%的观众都是给了四星,给三星和五星的占比差不多。

对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这部片子,远不止这个评分。

太多的名场面和经典镜头了。



看后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在烟花四射的背景中,纸醉金迷的聚会中,

小李子饰演的男主盖茨比对片中作者举杯的那一刹那。

小李子当场的那一个微笑,让我倾倒,是真的沉醉的那种。

他的这个微笑,给出了我对于成功人士、有魅力的男士、绅士、富豪……所有关于男性美好的词汇汇聚于一身的幻想



似乎时间停驻在这一刻,片中作者,也就是盖茨比后期唯一的一个朋友,他第一次见盖茨比。

他仰望盖茨比的时候,也许,如果盖茨比一直保持着第一次见面的这种自信与风度,就不会发生之后的悲剧。

还是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剧情,再来探讨剧中的一些神秘细节吧。



这部片子根据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而成。

这部小说我看得很早,内心还是非常敬佩像盖比茨那样的人。

一辈子忠诚,坚毅,相信自己的梦想一定会成真,相信自己的爱人还如当初一样。

相信,盖茨比经过五年的逆袭,也是靠着自己的那份坚毅,如果没有这坚毅,他不会“了不起”。



故事讲述一个年轻的少校军官爱上一个上流阶层的女孩儿黛西。

黛西在刚遇到少年军官盖茨比的时候也是一见钟情,因为盖茨比穿着少校的军服,她不明白盖茨比的真实身份。

盖茨比那个时候其实是个穷小子,出于自尊,盖比茨没有说出自己的背景。

后来因为战争等等,两个人就天各一方,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同是上流阶层的山姆追求黛西时,黛西同意了。

黛西嫁给了这个男人。



只是婚后的黛西并不满足,她的精神上还是很空虚的。

这个时候,正好盖茨比出现了!

盖茨比逆袭成富豪出现,他在黛西家的对面买了个城堡,夜夜笙歌,邀请各大上流阶层的人来参加宴会。



久而久之,不论是什么人,都可以来参加盖茨比的宴会。

直到住在盖比茨家旁边的一个作者,作家受邀来到盖茨比家

作家也就是本片中的“作者”,这个作者一直对于盖茨比感兴趣,可是没有收到邀请帖就一直没有参加宴会。



在作家心里,盖茨比一定是一个很神秘,很有魅力的人。

接触盖茨比之后,却发现盖茨比心中一直有一段难忘的情,这个人就是自己的表妹黛西。

所以盖茨比如此铺张,如此大费苦心邀请作家过来,就是希望能够见黛西一面,跟黛西喝杯下午茶。



注意盖茨比想要见黛西的“久别重逢”的那一幕,描述得太经典了!

虽然小李子已然不再年轻,可是那一刻,他像一个要见到自己心爱的女孩的毛头小子,愣头青一样。

甚至显得滑稽可笑,他把要见面的地方布满了鲜花,所有的角角落落都差人布置得妥妥当当,草坪修剪得一丝不苟。

就连自己也打扮得非常“奢华”,他佯装镇定,只是眼神出卖了他。



黛西马上就要来了,他却坐立难安。

外面下雨了,黛西过来了,他却赶紧从外面淋了一身雨才来见黛西。

无他,只是不想让黛西以为他等了她很久,就是这种“可笑”的自尊。



这一幕,我真的久看不厌;就好像看到所有面对爱情,所有春心萌动,初恋的男孩女孩们。

紧张,不知所措,坐立难安……所有的心思在小李子的脸上动作上表现得毫无遗漏

黛西看到如此奢华、如此铺张,如此功成名就的盖茨比,她心动了。

这样的男人,这般为自己,这般温柔细心体贴,哪个女孩子不爱?



况且黛西也一直因为精神上的空虚,因为丈夫的出轨,有情妇小三而觉得苦恼。

黛西与盖茨比相遇,干柴遇烈火,又重新燃烧起来了。

直到事态爆发,盖茨比想要带黛西离开,让黛西跟自己的丈夫离婚。

黛西却当着自己丈夫和盖茨比的面说自己两个都爱?!



这一事件的爆发,让黛西心神不宁,她开车带着盖茨比因为慌张撞死了黛西丈夫的情妇。

黛西丈夫因此嫁祸给盖茨比,盖茨比想要替黛西扛下所有罪责,被情妇的丈夫开枪打死。

盖茨比就这样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至死,他都不知道黛西已经跟她的丈夫去欧洲旅行去了。

至死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爱情早已破灭。

也许这样的盖茨比是幸福的。





也许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讲述方式过于古典,我们观影的过程就好像看一本经典名著古典小说一样。

就像看《安娜卡列尼娜》,像《红与黑》,像《乱世佳人》……

所以给人一种年代久远,隔世的感觉,受众并不是特别广。

可是我认为这真是小李子不可多得的一部好电影,经典程度可以媲美《泰坦尼克号》



其实仔细看,《泰坦尼克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有相似的地方。

小李子在片中都是饰演下层的普通少年,遇到上流人家的好姑娘,有了一次艳遇的机会。

《泰坦尼克号》幸福的地方就在撞上了冰山,毁灭了,杰克也死了,他看不到肉萝丝嫁给别人的时候了。

试想,如果不是因为“世界末日”,他们还敢这么勇敢吗?



这两部电影的共同点都在于男主角最后都死了。

杰克没有看到萝丝嫁给别人,没有看到她服从了上流阶层的安排。

盖茨比没有看到真正背叛他的黛西,他至死都认为黛西对他的爱情是永恒的,是值得一辈子追求的。



真相或许就像那个作家最后离开纽约的原因一样,他看破了上层的虚伪和谎言。

残酷的是“下层”永远别想攀高枝,麻雀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被允许攀上高枝的!

设想盖茨比没有死,他看到的是黛西的离开与背叛;

那么同理而言,如果杰克还活着,那么他看到的就是萝丝的背叛与离开。





最后关于《了不起的盖比茨》片中那段盖茨比跟黛西在一起风流的主题曲的设想。

那一段给人一种“纸醉金迷”的名场面的歌曲——《Young ang beautiful》也是专门为这部影片设计的。

就像《泰坦尼克号》的《My heart will go on》一样。

这首歌后来也经常被用在各种香水广告,和配音中。



这首歌给人一种上层社会的奢靡感,在那一段中运用得非常巧妙。

可是片中关于盖茨比的痴情却缺乏适当的渲染。

最近听皇后乐队的弗雷迪的《Love of my life》特别有感触。



看了看歌词,也觉得特别符合盖茨比对于爱情的追逐,

我认为如果以queen乐队的这首歌在盖茨比被枪杀的那一段加以渲染就更好了。

而且特别深情,符合盖茨比对于黛西那份特殊的执着

(纯属个人意见,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听听)



最后,大赞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演技!

以上。

编辑于 2019-07-28 09:01

刚刚看完就兴冲冲的来看影评,结果那么多的中差评啊。我一直觉得对于翻拍来说没有必要完全忠于原著,不是每个镜头都能让观众大呼“神还原呀!”才叫成功(当然经典的场景还是必要滴)如果一直要求最大限度的还原那为什么不每人抱着原著自己脑内想象啊?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重要的是能否传递出原著所希望的精神意义,而不是拍摄纪录片。所以为此即使加入现在的流行元素也未尝不可。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改编电影,至少在看完以后我没有觉得导演曲解原著(去看看那个越南导演拍的挪威的森林吧,说多了都是泪)。诚然电影里面少了很多场景,像诸位之前提到的盖茨比的爸爸参加他的葬礼;删掉了盖茨比说黛西‘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的镜头等等。但是专注整个盖茨比与黛西的发展线路描述整个电影其他人物出现较少让我觉得很舒服。至少在看完原著一年多以后再看电影时导演所拍的大都是让我记忆深刻的情节。特别是Daisy第一次出场时风吹白纱的那一幕真的太好了。

再说男女主角,个人认为穆里根演出了那种低微而兴奋的,每句话都是只演奏一次的声音。也有那种自私的感觉。而对于那个“一生只可以见到四五次的笑容”小李子多少有些不给力呀。但是在时隔五年再次见到Daisy时,小李子演的好好呀!!

最后说一下电影很多的电音配乐。很多人都说这是该电影的诟病,但是如果真的按照当时那个年代的音乐来设计我相信会有很多人说”红磨坊2“。就好像《活着》的舞台剧,我简直爱死每次他们跳舞时候的那段配乐。不过那是该那个年代有的吗?同样电影中的电音配乐能让我感受到纸醉金迷。再结合后来Daisy的自私冷漠,很好的渲染了情节气氛呀。如果换成与时代相契合的音乐,我不敢肯定我还会有这种感受。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挺不错的!

发布于 2013-09-02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