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
太监
中国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形象很正面的「太监」?

关注者
1,313
被浏览
713,215

239 个回答

呵呵,要说形象正面的太监,咱家说一个你们绝对大开眼界的。

错了错了,做太监做到长胡子的是@经略幽燕我童贯 ,咱家要说的是——做太监做到长丁丁

都知道东汉党锢之祸是士大夫与宦官党争的事件。当然,不是所有宦官都是反派,也有中常侍吕强(阉党ID:强项黄门吕汉盛)这样同情士人,最终说服汉灵帝解除党锢之禁的义宦。然而这里要说的,是想当士人想到自己长出丁丁的宦官。

栾巴字叔元,东汉魏郡内黄人也。 好道。顺帝世,以宦者给事掖庭,补黄门令,非其好也。 性质直,学览经典,虽在中官,不与诸常侍交接。 后阳气通畅,白上乞退。

后阳气通畅……

阳气通畅……

气通畅……

通畅……

……

这位栾公公“通畅”到什么地步呢?通畅到出宫之后还生了个儿子栾贺。

栾巴历任桂阳、豫章、沛国、永昌郡国守相。为官之后作风比士大夫还士大夫。

汉顺帝驾崩,营造陵园要侵占到百姓冢墓,栾巴上书苦谏,触怒当权的梁太后,被禁锢二十年。

党人领袖陈蕃窦武被杀,栾巴作为其同党本来只是谪官,可他却积极上书申冤,最后被逼自杀。


栾巴不是奇在多长出几丛胡须、一根丁丁这些小事(并不小……),而是长出丁丁之后,切切实实地以身作则,最后以宦官出身,成为君子士大夫界的楷模。《后汉书》为其作传,没有将其列在《宦者列传》里,而是与反抗邓太后的杜根并列,作为士大夫的优秀代表。

邓不明辟,梁不损陵。慊慊栾、杜,讽辞以兴。
编辑于 2017-02-15 09:32

郑和啊。

发布于 2014-09-14 20:02

唐末的张承业

1.本以为剧本是鹿鼎记

唐僖宗时人,本姓康(这在唐时基本可以看做胡姓),也许是胡商的后代,咸通年间入宫,入宫年龄估计比同一茬的孩子们要晚,被阉时间至少大于14岁。青春期当然年纪大点也有好处,在察言观色上肯定强于小屁孩儿们。于是,张承业像韦小宝投靠海公公那样,被内常侍(上面还好几级)张泰收为养子,也改了姓。假如他要是早生两三百年,还能辅佐个太宗玄宗啥的,顺带抢个镜,提高下出镜率。可惜,他做太监这会儿,大唐中央政府已经缩水成了大唐长安市长,政令难以出长安城。同时这时的市长唐僖宗只有十来岁,还只是个学生。实际控制朝政的是田令孜,被皇帝亲切的称为田叔叔。世家大族为代表的朝臣派根本没机会和皇帝说上话。地方上都是节度使,有人有马还有刀,是阉党和士林争相拉拢的对象。此时的大唐的内部被这几股力量撕扯着。同时边疆还有南诏、党项威胁着帝国仅剩的直属领地。

国家天天闹成这般摸样,最先活不下去的肯定是农民,山东河南一带破产的农民们便只好紧密团结在以落第秀才私盐贩子黄巢为首的起义军周围,期待着干脆改朝换代,使以后不再打仗,能有口饭吃。官军在几年的时间中胜少败多,终于被黄巢打到了潼关。这下可好,僖宗皇帝连西安市长都做不成了,只好学习祖爷爷玄宗跑去四川做物流。

此时的长安文武百官的感觉是这样的

首都长安!首都长安!最大的用人单位倒闭了。王八蛋老板田令孜带着小皇帝跑了

2.本以为是改朝换代

此时30多岁的中低端宦官张承业估计是没有很大机会出逃四川的,被遗弃的人们又在这里见证了所谓“新天子”的到来。然而黄巢是个胆小的人,长安附近最不缺的就是军队,周围的市长县长山头林立,统一号称是官军,于是黄巢在宫里睡的不踏实,成天惦记着逃跑。同时,农民军亦是战斗力堪忧,除了朱温部外没什么拿的出手的队伍。于是,在朱温变节后,李克用这一昔日的帝国叛军的到来成了压垮黄巢的最后一根稻草。黄巢也跑了。天下还是大唐的天下,但昔日的反贼们都成了今日的功臣。僖宗回来了。

黄巢这颗流星划过了,暂停了的无聊的南衙北司和藩镇们的斗争的按钮再一次按下了播放。阉党们的实力大不如前,田叔叔还在卖力折腾,和藩镇的战争还在继续,张承业在宫中的努力也换来了回报,他谋到了在自己老家同州的郃阳带小股部队的职位,不过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阉党们已经无人可用了。皇帝似乎又要到了卷铺盖走人的时候。在四川吃过苦头的小皇帝不愿意再跑了,身体已经吃不消的僖宗不久就去世了,田令孜也被自己的阉党弟兄抛弃了。大家都明白了,咱大唐国药丸。张承业心里受够了这样的乱世,自己在宦官圈里再努力,也不足以改变整个圈子的风气了。他突然希望能遇到明主,自己辅佐明主终结乱世。

3.河的第三条岸

新一代的宦官杨复恭拥立了新皇帝昭宗,昭宗受够了阉党的存在,历尽辛苦扳倒了杨复恭,朝廷中的朝臣终于迎来了春天。甩开阉党包袱没多久的昭宗组建了新军,想要剪除强藩。新军确缺乏训练,连四川的软柿子都打不过,但是,主政的朝臣张濬孔纬竟然作死攻打李克用,结局显而易见,中央连最后的威信也被打没了。张承业的宦官身份始终被外臣忌惮,只是做着昭宗的供奉官。

长安附近的藩镇都希望夺得昭宗,挟天子以令诸侯。昭宗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被迫逃到城南山沟里,张承业被派去和李克用交涉,顺手推舟的被朝廷派做了河东李克用的监军。护唐有功的李克用打败了近敌王行瑜后便被中央以晋王的官爵送回了山西,张承业也继续被朝廷用来监视河东,同去山西。这一年,张承业已年过半百。

4.三十年河东

数年间,昭宗被藩镇李茂贞和朱温抢来抢去。外臣崔胤借朱温之手尽诛宦官,上演了南衙北司间最后的闹剧。最终被朱温掳去的皇帝被弑,朱温也懒得再做表面功夫,匆匆废了自己立的哀帝,自立为后梁天子,三百年的大唐,正式灭亡。

天子没有了,没有人会去拥立新天子,人们都以为会自立为皇帝的李克用忍住了诱惑,而张承业能在李克用庇护下活着已经是奢侈,他只希望能有人能终结这乱世。这个人竟不是李克用,这位在大唐叛贼和功臣间数次转换的晋王在不到一年内紧随唐王朝而去,临终前,张承业被托付辅佐少主李存勖。

5.阉官谋士

而张承业继续着故唐河东监军的身份,成为河东实际的谋主,辅佐着李存勖,一如辅佐刘邦曹操的萧何荀彧。此时的河东只控制着半个山西,李存勖的叔父还在内部伺机夺位,形势十分危急,张承业全力支持李存勖,帮助李存勖剿灭了欲叛乱的其叔李克宁。

此时的后梁在全力进攻潞州,意图北上消灭河东势力。潞州本是在后梁手中新得的,李存勖的部将大多认为不应将有限的兵力再投入潞州送死,张承业分析山西军事地理格局,力劝李存勖亲自增援潞州。同时张承业自离石渡河前往凤翔向歧求援。最终潞州之战,不止达成了防御任务,更重创梁军,山西危机解除。李存勖欲给张承业封官,张承业谢绝不受,仍称唐监军。

后梁在山西受挫后,注意力转向河北,河北的割据小势力向晋求援。李存勖带兵入援,晋军势力进入河北。在战斗中,李存勖刚正面的毛病犯了,不愿听从大将周德威的策略,张承业又劝说李存勖。晋王终于纳良策退守鄗邑,以逸待劳,赢得柏乡之战的大胜。后梁精锐覆灭,河北战场转入被动。

河北粗定后,晋军着手处理大后方的幽州(北京附近)的燕军。周德威打败幽州军后。燕主请降,张承业被派去处理受降。本来接受投降就算了,但张承业从多角度出发,拒绝受降,请来李存勖亲自彻底剿灭燕军残余,既防止了燕军的死灰复燃又杜绝了周德威立功难制,使晋军上下能团结一心完成灭梁大业。

大致兼并了河北之后,李存勖率主力与梁军沿河相持,后方晋阳的军国事物由张承业负责。张承业一方面向北方贸易换取马匹,同时劝课农桑,恢复山西的生产,以地瘠民贫的山西一地供应前线的物资。同时严格法令,打击权贵,稳定山西的经济秩序。当李存勖自己想要拿国家财政赏赐伶官时,张承业也是不畏死亡,据理力争,全力保障前线将士,消灭后梁。

同时在主政期间,他重视人才,尤其是文臣,这在五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提拔保护了冯道卢质等有才干的文臣。

6.永远的监军

就在灭后梁的前夕,志得意满的李存勖终于还是准备称帝了。病中的张承业坐着轿子从太原到了前线,劝说晋王从节省财政、团结诸侯角度出发,希望李存勖能缓称王,这番谏言句句是为李存勖考虑,可惜被胜利冲昏头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再也不听劝谏了。这时的张承业明白了自己尽心辅佐的李存勖已经变了,不可能终结这乱世,他也不愿做后唐的臣子,回到太原后绝食而死。




张承业的前半生颠沛流离,见证了黄巢变乱使国家一步步走向分裂的过程,也见证了朝庭内阉党和士族互相倾轧,皇权不振的场面。他的内心一直期待国家能结束战乱并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他曾对辅佐的李存勖说:“老夫是阉官,不爱大王官职富贵,直以受先王付属之重,欲为大王立万年之基尔。”对李存勖寄以很大的期望。他的行事作风也和五代期间文臣消极保命武将嗜杀贪功的风气格格不入。同时又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五代现实融合在了一起,团结君主武将和文臣,用尽一切手段保证河东政权的基本运转。尽心尽力,在晋军内部展现了难得的战略眼光和经济治理能力。这样的一名经历丰富,才德兼备宦官在中国的历史上应该是绝无仅有的了吧。

至于知名度,北宋的人把他当作了一个传奇

编辑于 2016-08-06 19:30

【想看正题回答,请直接拖到最后】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 @泪痕春雨 怎么就把曹腾树立成宦官中的正面形象了。

虽然泪痕在文中也说出【曹腾被美化是由于子孙的缘故】这样的观点:

曹腾之所以会以这种形象出现,主要原因就是,曹腾有一个好孙子,曹腾的孙子名叫曹操。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曹魏帝国的官方史书中,曹腾自然是一个绝对正面的形象,其形象之高大,只能让我们仰视。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在曹操的政敌笔下,曹腾自然是一个绝对负面的形象; 其形象之差劲,与张让、赵忠等人,实在是难兄难弟了。 从这里,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太监的形象好坏,与他能不能控制话语权,那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他能控制话语权,他的形象自然非常高大上;如果他的政敌控制了话语权,他的形象自然非常差劲。

但是,问题是,泪痕你举例吹捧曹腾的文字是出自《后汉书》吧?

范晔可不是曹腾的子孙吧?范晔怎么可能因为话语权的缘故而去吹捧曹腾?

曹魏政府的史书自然会去吹捧曹腾,这点我承认,但是,现实问题是:《魏书》没流传下来吧?

现存的《后汉书》中,曹腾的形象也不是绝对“高大上”吧?

或者我这样下个结论:泪痕只会看人物本传,而没有通读全书,融会贯通的本领。

曹腾本传存在赞美之词,这也是史书作者要遵守“专美传主”的规矩,根本成不了【曹腾的赞美之词一定是“后世话语权”使然】的逻辑。


同时,泪痕为了证明后世话语权的重要性,便搬出了陈琳的讨曹檄文来。

虽然檄文的立场、目的性很明确,但是总不至于是空穴来风,捏造事实吧?

多年后,曹操对陈琳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显然,曹操对檄文中痛斥祖父、父亲的内容非常不满,而不是痛斥陈琳无中生有吧?


如果泪痕真的愿意去了解一个历史人物,就不是简单的看这个人的本传就马上来下结论!而应该多找一些这个人在其他人传记中的记载,这种读史的方法叫“互文见义”。想必,泪痕欠缺的就是这个本领。

下面,我就献丑教泪痕读书。

真要从《后汉书》中去找曹腾的“负面”记载,我觉得,还是可以找到几条的,足够驳斥泪痕所谓的曹腾是正面形象,其形象为后世子孙的话语权使然的论调。

刘蒜传:初,中常侍曹腾谒蒜,蒜不为礼,宦者由此恶之。及帝崩,公卿皆正议立蒜,而曹腾说梁冀不听,遂立桓帝。

曹腾因为与刘蒜私交不好,于是反对公卿大臣提出的“拥立刘蒜登基”,而有意选择拥立刘志。

中常侍曹腾等闻而夜往说冀曰:“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

梁冀有私心立刘志,不假,曹腾也为了自己的私心,连夜去找梁冀表态,怂恿梁冀坚持立刘志。

曹腾说的最后一句“富贵可长保也”,正面的起来?

范晔在《宦者列传》开篇就喷曹腾: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谓立桓帝也。】。魏武因之,遂迁龟鼎。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信乎其然矣!

——这段话简直是把曹腾都抹黑成了亡汉罪人之一了吧?这还正面?

蔡衍传: 又劾奏河间相曹鼎臧罪千万。鼎者,中常侍腾之弟也。腾使大将军梁冀为书请之,衍不荅,鼎竟坐输作左校。

曹家的曹鼎贪污千万,曹腾特意找梁冀写信给蔡衍求情,这是正面形象吗?

讲道理,大义灭亲才是正面形象的写法吧?

梁商传:永和四年,中常侍张逵、蘧政,内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冗从仆射杜永连谋,共谮商及中常侍曹腾、孟贲,云欲征诸王子,图议废立,请收商等案罪。帝曰:“大将军父子我所亲,腾、贲我所爱,必无是,但汝曹共妒之耳。” 孙程传:黄龙、杨佗、孟叔、李建、张贤、史泛、王道、李元、李刚九人与阿母山阳君宋娥更相货赂,求高官增邑,又诬罔中常侍曹腾、孟贲等。

虽然这两处记载是说其他宦官诬陷曹腾如何如何,但是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是双方的争权斗法啊!

《天文志中》:中常侍张逵、蘧政、杨定、内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等与中常侍曹腾、孟贲争权,白帝言腾、贲与商谋反,矫诏命收腾、贲,贲自解说,顺帝寤,解腾、贲缚。

果然,司马彪就直接写出“争权”二字。

十九侯中的这几个人仗着一副老子是功臣的模样,非要去挑战曹腾这个曾经的太子党元老地位,最终顺帝还是给出了自己的选择,让功臣们回家养老去。

曹腾本传那个种暠举报曹腾受贿的事,也不过是顺帝保护曹腾的又一例证罢了。

综合看来:曹腾靠着幸运成为太子党的机遇,又靠着十九侯的奋力一搏,顺利成为顺帝的心腹,其家族也得到提升、壮大。在桓帝刘志登基后,他宣布告老还乡,成功安全着陆。

他的形象本来就是非常丰富的,正面和负面的都有。

例如他在朝廷中结交士人,参与提拔士人,宽待名士,不计前嫌,又与宦官功臣争权,没有种暠举报的话,收点益州土特产也是可以的,家族的人贪污,他也会去想办法拯救。

就这样一个性格丰富的人物,被泪痕忽然拔高成正面典型,又忽然一个耳刮子(后世话语权)打到地上。所以我才忍不住出来说上几句。

回归主题

泪痕也是知道的,我只会三国史。

范书《宦者列传》中有个中常侍吕强,本传有一大半记载都是规劝灵帝的,非常正面,这人还被司马光写进了《资治通鉴》。

除去吕强教育灵帝的内容之外,其正面事迹还有:替蔡邕求情,拒绝封侯,劝灵帝解除党锢。

当然,他死的很蹊跷,他是在执行逮捕阶段选择自杀。

为什么说死的蹊跷呢?因为赵忠,夏恽向灵帝进言内容涉及吕强本人的只有一条:吕强跟党人一起读《霍光传》。

第二条内容是告发吕强家族兄弟在官任上贪污。

同时期被宦官整到差点被处死的王允都坚持不肯自杀,吕强怎么连审判流程都没走就选择自杀了呢?!家族有人贪污,自己引咎辞职就是啊!读《霍光传》就一定会判死刑吗?

所以我说,这事蹊跷!

综合一下:吕强在本传的形象是正面的,就是死的可惜,没有还自己的清白。


在吕强传末,范晔还罗列了当时一些口碑很好的宦官。

时宦者济阴丁肃、下邳徐衍、南阳郭耽、汝阳李巡、北海赵佑等五人称为清忠,皆在里巷,不争威权。 巡以为诸博士试甲乙科,争弟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赂定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与诸儒共刻五经文于石,于是诏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后五经一定,争者用息。赵佑博学多览,著作校书,诸儒称之。 又小黄门甘陵吴伉,善为风角,博达有奉公称。知不得用,常托病还寺舍,从容养志云。

这段文字中,李巡是最出名的,他给《尔雅》作注,【例:旧唐书经籍志:《尔雅》三卷李巡注。】可谓流芳千古。

他还与名士蔡邕一同参与校订五经,最终完成熹平石经的创作。

可以说,李巡就是个有正面形象的宦官了。

编辑于 2017-05-18 00:19

历史最牛太监,大魏高皇帝曹腾: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司马彪续汉书曰: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由是乡党贵叹焉。长子伯兴,次子仲兴,次子叔兴。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官。

永宁元年,邓太后诏黄门令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配皇太子书,腾应其选。太子特亲爱腾,饮食赏赐与众有异。顺帝即位,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在省闼三十馀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

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於腾,益州刺史种暠於函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帝曰:“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乃寝暠奏。

腾不以介意,常称叹暠,以为暠得事上之节。暠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腾之行事,皆此类也。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臣,忠孝彰著,封费亭侯,加位特进。太和三年,追尊腾曰高皇帝。

谁说我大中华太监没出过皇帝?大魏高皇帝啪啪啪打你脸!当然,高皇帝如此好的形象和其养子儿子太牛有很大关系,比如在曹操敌人那里,曹腾就是这副样子: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之前楼上有人说过这位了,之所以我要再次说一下是因为我看介绍这位的居然忽略了这位最牛的地方,他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太监皇帝啊(追尊的也是皇帝!)谁说我阉党无帝了?

论贡献,蔡伦无人能比,论功业,郑和辉煌无比,论武功,秦翰也许可称为第一,但是论地位,我大魏高皇帝可是当了皇帝的!

编辑于 2016-01-28 13:20

富坚义博






—————————————————————————————————

2016/4/12

同一回复评论说“哪里形象正面”的人:

若老贼不归类为太监,形象是不正面的,因为他太监了;

但当老贼归类为太监,他就是正面的。因为他太监的很有技术,是太监中太监能力很强的太监,称职的太监就是好的太监。

另一种意义上说,你们没有人见过他的背面。

编辑于 2016-04-12 14:41

咱家来强答一个:

阉党阉党,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阉党阉党,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

无韵之离骚,字珠句金,蔡伦造纸今受其荫

羊山的铁骑,万夫莫敌,江口宝船天下无争

小可论治河,大可赴朝堂,海纳百川,泰山不拒土壤

出不辱使命,怒目对狄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阉党阉党,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阉党阉党,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

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葵花宝典威震四方

悠久的历史,渊远流长,辟邪剑法美名辉煌

下可至宋明,上可溯汉唐,朝廷心腹,人人都向往

扬威于万里,经略了边疆,国事肱股,万古流芳

编辑于 2016-01-26 14:25

有,张永。

一个,怎么说呢,非常八面玲珑,也很耿直的人。


和刘瑾共过事也打过架,对王守仁怀疑过也力保过。武宗在世时,张永奇怪的内官体系当中一颗长袖善舞的好棋;武宗驾崩后太后、杨廷和清算江彬时张永提督九门镇守京师,也算立了功。世宗即位以后为了加强控制将其与谷大用等前朝内官一道赶出北京,张永去孝陵守了几年坟;仅仅四年时间就得到杨一清的帮助,平反回京掌印,得了善终。

基本上,史书没有张永的坏话。我觉得这算是个形象很正面的宦官吧。

与各位探讨。

编辑于 2017-02-21 21:28

清末的寇连材。

寇连才因家贫,少年净身入宫为慈禧太后梳头,慈禧非常喜爱他。寇历任奏事处太监、会计房太监等内廷要职。

甲午战败、国政艰难,但宫中奢侈腐败不改,寇公公为之反感痛心。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十,他突然哭谏西太后,条陈朝廷积弊、要求改革。西太后大怒,将他囚禁在内务府慎刑司,后又在北京菜市口处斩。

京中士庶皆为之不平,梁启超给他立传《烈宦寇连材传略》。

编辑于 2017-05-04 19:22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说起来也是一位贵公子。他的曾祖冯盎曾任高州总督,受封耿国公;他的父亲冯君衡世袭祖上军功,担任潘州刺史。

  后来,冯君衡因受到一桩谋反案牵连而被抄家。当时年仅十几岁的冯元一被阉割成为太监。他长相清秀,入宫后得到武则天的喜爱,但后来因犯错被逐出宫。这时,太监高延福将他收为养子,从此改名为高力士。在此期间,高力士随高延福经常在武三思家走动,武则天见了,又把他召进宫。高力士二次进宫后,变得非常谨慎,也懂得了察言观色。不过,高力士并没有因为丢失男性特征而变得软弱。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便与高力士结下了友谊。武则天时期,李隆基默默无闻,高力士在此时成为他的心腹。后来,高力士协助李隆基杀死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政变后,高力士得到升迁。后来,高力士升任右监门卫将军,成为当时的 “第一太监”,并开了太监担任军职、掌握兵权的先河。

(直到清朝,朝廷才明文规定,太监一律不得掌兵权)

高力士没有辜负唐玄宗的信任,他忠心耿耿,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屡献奇谋。上元元年,已退位的唐玄宗被逼“迁宫”。高力士挺身而出,指着李辅国大骂。李辅国恼羞成怒,杀了高力士的一个侍从,唐玄宗和侍从们都吓得发抖,只有高力士对挡道的士兵喊道:“太上皇起驾,还不放下手中兵器,高呼万岁! ”

  最后,李辅国跳下马叩拜太上皇。事后,唐玄宗感慨:如果不是高力士,他早已成了兵士的刀下之鬼。唐肃宗时期,高力士被流放。后来,唐玄宗、唐肃宗先后离世,高力士听说后痛哭流涕,吐血而亡。

所以力士脱靴中的高力士并不是奸臣,而是大大的忠臣!

编辑于 2018-03-11 15:43
@不想上吊王承恩
@经略幽燕我童贯
编辑于 2016-02-11 03:34

北宋将军秦翰。

秦翰,十三岁为太监,在宋太宗时期便开始领兵作战,曾两次大败辽国军队,威名甚至传到了辽国的民间,据说辽国的老百姓们往往吓唬自己的孩子说,别哭了,再哭宋朝秦将军就会把你抓去了。宋真宗即位后,辽国再次南侵,一直打到了宋朝境内。宋真宗和宰相寇准亲自带兵北上,抵抗辽军。秦翰作为将军,带兵在淮州一带坚守,打退辽军的三次进攻,有七十多天没有脱下过身上的盔甲。最后辽国见无力攻下宋朝,主动提出议和,双方遂签订了澶渊之盟,和平了近百年的时间。

秦翰性格温良谦谨,诚信待人,他善于作战和带兵,也善于调和同僚关系。轻财好施,善待士卒,士卒亦乐于效死。去世时64岁,辽国君臣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长出了一气,说南方去了一块心腹之患了。而宋朝边境的士兵们都放声大哭。朝廷的大才子、西昆诗派的领袖人物杨亿更是主动给秦翰写传记和墓志铭,并对秦翰的家人说:“我知道秦将军一生清廉,我是不会收取你们的费用了,我是仰慕秦将军的为人,自愿为他立传的。”


《宋史 列传二百二十五 秦翰传》:

秦翰,字仲文,真定获鹿人。十三为黄门,开宝中迁高品。太平兴国四年,崔彦进领众数万击契丹,翰为都监,以善战闻。太宗因加赏异,谓可属任。雍熙中,出为瀛州驻泊,仍管先锋事,迁入内殿头高品、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监。淳化四年,补入内押班。

  赵保忠叛,命李继隆率师问罪,翰监护其军。次延州,翰虑保忠遁逸,即乘驿先往,矫诏安抚以缓其阴计。王师至,翰又讽保忠以地主之礼郊迎,因并驱而出,保忠遂就擒,以功加崇仪副使。至道初,为灵、环、庆州、清远军四路都监。真宗即位,加洛苑使、入内副都知。咸平中,河朔用兵,以为镇、定、高阳关排阵都监,败契丹于莫州东,追斩数万,尽夺所掠老幼。诏褒之,徙定州行营钤辖。

  王均之乱,为川峡招安巡检使。时上官正与石普不协,翰恐生事,为晓譬和解之。亲督众击贼,中流矢不却,五战五捷,遂克益州,上手札劳问。翼日,进至广都,斩首千余级,获马数千匹。归朝,迁内园使,领恩州刺史。

  出为镇、定、高阳关前阵钤辖,又徙后阵。破契丹二万众于威虏军西,俘其铁林大将等十五人。又为邠宁、泾原路钤辖兼安抚都监,率所部按行山外,召戎落酋帅,谕以恩信,凡三千余帐相率内附。未几,康奴族拒命,翰与陈兴、许均深入击之,斩级数千,焚其庐帐,获牛马甚众。复与陈兴、曹玮袭杀童埋军主于武延咸泊川。诏书加奖,赐锦袍、金带、白金五百两、帛五百匹。

  景德初,车驾将北巡,先遣翰乘传往澶、魏裁制兵要,许便宜从事。俄充邢洺路钤辖,与大军会德清军,张掎角之势。又召为驾前西面排阵钤辖,管勾大阵。翰即督众环城浚沟洫以拒契丹。功毕,契丹兵果暴至,翰不脱甲胄七十余日,契丹乞和,凯旋,留泊澶州。月余,令率所部兵还京师,加宫苑使、入内都知。出为泾、原、仪、渭钤辖。先是,西鄙无藩篱之蔽,翰规度要害,凿巨堑,计工三十万,役卒数年而成,不烦于民。就迁皇城使、入内都知。以翰在边久,宣力勤尽,特置是名以宠异焉。翰表让,不听。

  大中祥符初,求从东封,手诏谕以西垂委任之异。改昭宣使,又为群牧副使,祀汾阴。是岁,夏州属户有扰境上者,即日遣翰往脽上按视,遍巡边部。及翰至,事宁,复还扈从,凡行在诸司细务,悉令裁决,不须中覆。礼毕,加领平州团练使,奉祀毫州,掌如汾阴。八年,营葺大内,诏翰参领其事。闰六月,暴卒于内庭之廨,年六十四。上甚悼惜,为之泣下。赠贝州观察使,赙襚加等。修内毕,诏遣使以袭衣、金带赐其家。

  翰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李继迁之未宾也,翰因使常出入其帐中,无疑间,尝白太宗言:"臣一内官不足惜,愿手刺此贼,死无所恨。"太宗深嘉其忠。

  翰性温良谦谨,接人以诚信,群帅有刚狠不和者,翰皆得其欢心。轻财好施,与将士同休戚,能得众心,皆乐为用。其殁也,禁旅有泣下者。

  九年,重赠彰国军节度,诏杨亿撰碑文,亿以其不蓄财,表辞所贽物,虽朝廷不许,而时论美之。子怀志,内殿崇班。
编辑于 2016-01-26 22:40

我的五号男神(呕)阿伽·穆罕默德·汗


出生于没落的土库曼部落军阀家庭,早年被卖为奴隶,并xx。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官至太傅。大权在握,黄天当立。建立了伊朗最后的封建王朝———卡扎尔王朝。

一日深夜,其护卫发生口角,惊醒了他。他一怒之下判两个护卫死刑,白天执行,(估计是想吓唬他们,醒来之后再赦免,以显示皇恩)判完便回房了。

然而两护卫寻思这坐以待毙也是个死,举大计亦死,便在睡梦中将大汗杀害了…………

ps前四号是,伊斯玛仪,纳迪尔沙,卡里姆汗,帖木儿

编辑于 2017-05-04 23:33

算上生理问题的话,我投千古完人蒋志清一票

发布于 2016-03-17 13:25

烽火戏诸侯

发布于 2016-04-12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