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语言文化
人文abc
考古
历史知识

结绳记事到底是如何记事的?

如题,很是好奇。
关注者
74
被浏览
98,285

17 个回答

目前唯一已知的结绳记事体系是美洲印加文明的奇普,如图

奇普由一条粗绳和系在粗绳上的细绳组成,细绳通常在不同的位置打着结,结形多种多样,细绳也有不同的颜色,从而构成一套文字系统。

发布于 2017-03-17 23:52

Atitit 结绳记事规范指南attilax总结




1.1. 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事情分类 1

1.2. 目前唯一已知的结绳记事体系是美洲印加文明的奇普 1

2. 其他辅助表意法 2

2.1. 从材质上,绳子可以用动物毛线绳,树皮绳,草绳,麻绳等等,各种材质的绳子,有几十种类别。 2

2.2. 粗细法 2

2.3. 大事大结,小事小结 2

2.4. 使用不同的绳结样式记录事情大概有20中绳结类型 2

3. 最理想的结绳记事法 2

3.1. 基于奇普由一条粗绳和系在粗绳上的细绳组成 。。 2

3.2. 每根细绳代表一个因素,在不同的位置打劫来区分 2

3.3. 辅音因素计录法 大概有28个辅音。。 3

3.4. 分为上中下三个区位,每个区位绳结数量3-5个以内。。 3

4. 结绳记事法的精确性完全可以达到文字的精度而且实用与渔猎社会。。 3

4.1. 绳子材料随处可见,动物毛发,植物纤维很容易搓成绳子。。 3

4.2. 轻便,相比竹简 ,,方便携带 3

4.3. 多用途,绳子作用非常多用 3

4.4. 缺点是编织麻烦些 3


1.1. 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事情分类


1.2. 目前唯一已知的结绳记事体系是美洲印加文明的奇普

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

。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

奇普由一条粗绳和系在粗绳上的细绳组成,细绳通常在不同的位置打着结,结形多种多样,细绳也有不同的颜色,从而构成一套文字系统。

2. 其他辅助表意法

2.1. 从材质上,绳子可以用动物毛线绳,树皮绳,草绳,麻绳等等,各种材质的绳子,有几十种类别。

2.2. 粗细法

2.3. 大事大结,小事小结

2.4. 使用不同的绳结样式记录事情大概有20中绳结类型


1.1.同心结

1.2.中国结中,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长结、藻井结、双联结、锦囊结等多种结式。

1.3.秘鲁结 祥云街

1.4.所罗门王结

1.5.金刚结

1.6.水手结等各种神界

1.7.结绳记事


比较大的问题是,不同的结难度比较大,估计只是属于辅助手段

3. 最理想的结绳记事法

3.1. 基于奇普由一条粗绳和系在粗绳上的细绳组成 。。

粗身代表事件段落。。


3.2. 每根细绳代表一个因素,在不同的位置打劫来区分


3.3. 辅音因素计录法 大概有28个辅音。。

辅音有绳子的打劫不同位置,以及打劫数量来区分即可。


3.4. 分为上中下三个区位,每个区位绳结数量3-5个以内。。

3**3=27个辅音,差不多可以了。。



4. 结绳记事法的精确性完全可以达到文字的精度而且实用与渔猎社会。。


4.1. 绳子材料随处可见,动物毛发,植物纤维很容易搓成绳子。。

相比之下,木简和笔就不那么随处可见。。

4.2. 轻便,相比竹简 ,,方便携带

4.3. 多用途,绳子作用非常多用

4.4. 缺点是编织麻烦些



作者:: 绰号:老哇的爪子claw of Eagle 偶像破坏者Iconoclast image-smasher

捕鸟王"Bird Catcher kok 虔诚者Pious 宗教信仰捍卫者 Defender Of the Faith. 卡拉卡拉红斗篷 Caracalla red cloak 万兽之王 纵火者

简称:: Emir Attilax Akbar 埃米尔 阿提拉克斯 阿克巴

全名::Emir Attilax Akbar bin Mahmud bin attila bin Solomon bin adam Al Rapanui 埃米尔 阿提拉克斯 阿克巴 本 马哈茂德 本 阿提拉 本 所罗门 本亚当 阿尔 拉帕努伊

常用名:艾提拉(艾龙), EMAIL:1466519819@qq.com



头衔:uke总部o2o负责人,全球网格化项目创始人,

uke交友协会会长 uke捕猎协会会长 Emir Uke部落首席大酋长,



uke宗教与文化融合事务部部长, uke制度与重大会议委员会委员长,uke保安部首席大队长,uke制度检查委员会副会长, uke机车协会主任 uke纹身协会


uec学院校长, uecip图像处理机器视觉专业系主任 uke文档检索专业系主任

Uke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学院首席院长

Uke 户外运动协会理事长 度假村首席大村长 uke出版社编辑总编



UTSC uke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长 uke 首席cto 软件部门总监 技术部副总监 研发部门总监主管 产品部副经理 项目部副经理 uke科技研究院院长 uke软件培训大师


uke波利尼西亚区大区连锁负责人 汤加王国区域负责人 uke克尔格伦群岛区连锁负责人,莱恩群岛区连锁负责人,uke布维岛和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大区连锁负责人

Uke软件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理事长 Uke 数据库与存储标准化协会副会长


uke终身教育学校副校长 Uke医院 与医学院方面的创始人

直达巴士西北区负责人 直达巴士长沙与西安分部部长

润昌通讯软件事业部总裁 执行长 分部负责人 执行委员会主席


转载请注明来源:attilax的专栏 blog.csdn.net/attilax

cnblogs.com/attilax/

Microblog

weibo.com/u/5941179815 (common attilax)

weibo.com/p/10050559411 (attilax201707,bek weibo)

weibo.com/u/5487832265 (tech,for blog auto gene)

知乎空间

zhihu.com/people/ati-at

Qq 1466519819 小号112237553

微信attilax 小号attilax201708

微博 attilax2016 小号attilax201707



--Atiend v15


h_t�M�

编辑于 2017-09-23 01:14


结绳记事的说法源自孔子易传《易·系辞下》。《易·系辞下》第二章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後人据此认定,结绳是文字的滥觞,是上古之人记事的方式。网传《易九家言》中提到结绳记事时就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意思就是说,结绳记事是原始社会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事的一种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表示要记住的事情。绳子上打了多少个结,就表示有多少件事情要记住。另外,原始人还以绳结的大小来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其实,《易·系辞下》第二章中提到了“结绳”,但并未说“结绳记事”,而是说“结绳而治”,后面接着又进一步说“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可见,无论是上古之人用“结绳”,还是後世之人改用“书契”,其目的都不是个人用来记事的,而是圣贤们用来治世的。把“结绳治世”理解为个人“结绳记事”,以为上古之人用“结绳”的方式记录那些生活琐事,那是十分肤浅、可笑的!那么上古圣贤是如何利用“结绳”的方式来治世的?子夏故坛有独家之言,大家不妨一听。



大家知道,华夏民族自古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华夏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而农业最讲究农时,不误农时是农业的最高准则,故把握农时,适时稼穑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指导农业生产,上古圣贤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纪时方法,用以明天时,察地理。所以“结绳治世”最主要的也就是“结绳纪时”。



华夏民族的先贤们很早之前就懂得测日影而明天时。“卜”字的本义就是通过测日影而占知天时。古人测日影的仪器叫圭表,“表”就是指竖立的标杆,“圭”就是记录标杆正午投影长度的刻度。通过长期的占卜实践,上古先贤最先测定了冬至(子正)、夏至(午正)、春分(卯正)、秋分(酉正)日,并把这“二分二至”日确定为四季的中正之日。根据日影的变化规律,上古先贤们把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每个月或为30天或为31天。



古圣先贤们需要系统地记录每天的日影长度等数据,但起初没有文字符号,于是就用结绳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古人所结之绳,每串绳结就代表一个月,结与结之间的距离就代表每天正午日影的长度,而每个结都代表具体的某一天,称为“结绳纪时”。所以,古人所结之绳其实就是古代的“日历”。有了这个“日历”,就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不误农时,从而获得更好的收成,从而促进部落的发展壮大,故曰“结绳而治”。



结绳纪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当时的高科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结绳纪时就越来越落后了,华夏民族的先贤们又发明了文字,可以更准确明白地纪时了,故曰“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最初用于纪时的文字就是天干和地支。到了夏代,用干支纪时的历法已经成熟了,于是产生了《夏历》。《夏历》把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和亥月,并规定寅月为正月,以建寅(寅月之初)为岁首。《夏历》还进一步把十二个月细化为建寅、寅正,建卯、卯正,建辰、辰正,建巳、巳正,建午、午正,建未、未正,建申、申正,建酉、酉正,建戌、戌正,建亥、亥正,建子、子正,建丑、丑正等二十四个节气,这就是现代二十四节气的雏形。




《夏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的官方历法,是我国传统历法之根,对后世的历法及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夏历》属阳历性质,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有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及至于今,《夏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仍起着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无论官民皆奉之为圭臬,故曰“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文字取代了结绳,使纪时变得更加简单明了,为成文历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淮南子》中说:“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就是,先贤仓颉发明创造出文字后,天上降下了粟米雨,鬼神在夜间不停哭泣。文字发明后,为什么天会降粟雨而鬼神会在夜间哭泣呢?子夏故坛认为,这是因为文字发明后,最初用于纪时,为成文历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成文历法的产生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了成文历法的指导,农业收成大大地提高了,多增的收成不啻于天降粟雨,赏赐万民,故曰“天雨粟”。而成文历法的产生,科学地揭示了天道运行的规律,使鬼神再无神秘可言,没有了神秘,鬼神则无所遁形,故在夜间不断哭泣。“天雨粟,鬼夜哭”这两句归根到底还是在强调纪时和历法的重要性和先进性。



另外说明一点,结绳有纪时的作用,但结绳的作用不仅仅是纪时,比如还有渔猎的作用。《易·系辞下》第二章中说:“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所以不要一看到古人的结绳,就条件反射地说是“结绳纪时”,而是要看结绳的具体模式从而分析其具体作用。



总上所述,子夏故坛认为,“结绳记事”多半是“结绳治世”或“结绳纪时”的讹误,更是不重稽考、一味以讹传讹者的自以为是和牵强附会。试想,没有规律可言的日常琐事,如何靠结绳就能记忆并流传下去呢?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而且我们也因此小看了古圣先贤的格局,日常琐事为什么还要费功把夫地用结绳之法记忆呢?这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有那功夫不如出去狩猎,多抓一只野猪来得实惠。其实,古人结绳纪时就是先贤治世的一种方式和举措,古人所结之绳就相当于现在的日历,是用来纪时并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告诉人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的。结绳纪时作为古圣先贤治世的一项举措,在孔子所谓的“上古”时期的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故曰“上古结绳而治”。



(本文约2300字,子夏故坛原创,带你一起在国学领域正本清源,正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撰于2024年元月22日

发布于 2024-01-23 18:38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第安人皆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记载信息。



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不可靠。




其实结绳记事是一种相对于那个时代,非常先进的记录方式,配合语言使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绳记事一旦掌握方法,实际上是终生不忘,不会像上述所说情况,时间久了就会忘记某一个绳结的意义。结绳记事实际上非常复杂,甚至比现代的一门文字更加繁琐。


从颜色上,人类至少可以用七种色彩以及黑白两色,共九种颜色赋予其涵义。


从材质上,绳子可以用动物毛线绳,树皮绳,草绳,麻绳等等,各种材质的绳子,有几十种类别。


从粗细上,最少能够分成粗,中,细,三种不同规格的绳子。


从经纬上,有横向绳子,也有纵向绳子,有主绳,也有支绳。




上述,就能构成最基本的几百个绳结词汇,组合起来能够进行完整有效的记载。现在假设一下,某个部落打败了另一个部落,这个部落获得了三十只羊,四十只鸡,二十个男性俘虏,三十个女性奴隶,怎么记载?


用一根横向的粗绳,上面涂成红色(假设这里红色表示成功,表示喜庆的意思),下面是四根绳子。第一根是用羊毛编制的绳子,绳子上段打上三个小结代表“三”,末尾打上一个大结代表“十”。第二根绳子用麻绳编制,编制的时候把鸡毛绑在一起,然后上段打上“四”,末尾打上一个大结。第三根绳子,用男人的头发混合麻绳,编织成“中等粗细”的绳子象征男人,上段打“二”,末尾打大结“一”。第四根线,用女人的头发混合麻绳编织成“细”绳象征女人更加柔弱,上段打“三”,末尾打大结“一”。


大家看,多么具体有效,一根红色(胜利)的粗绳下面四根绳子,第一根是羊毛,上面打着“三”“十”,第二根是麻绳套着鸡毛,上面打着“四”“十”。第三根,是麻绳和人黑黝黝的头发,比较粗(男人),打着“二”“十”。第四根是麻绳和头发比较细的绳子(女人),上面打着“三”“十”。


如果这部落把这些被俘虏的男人杀死,只要在那第三根代表二十个男人的绳子上,用鲜血涂上,就代表这“二”“十”个“男人”被“流血”(意指死亡)了。




结绳记事最大的问题,就是表达繁琐和麻烦,编制需要时间,而保存也非常困难,能够表达的意思又实在有限,相对于甲骨文都显得过于臃肿繁琐,所以最终被淘汰掉。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这一种古老的记录方式毫无用处,甚至有可能所谓的“八卦”就是结绳记事演变而来,一个结代表“阳”,两个靠近的结代表“阴”,摒弃繁琐的各种材料和颜色,单纯只用绳结来表达意思。不过这种方式或许的确不如甲骨文之类实用,最终演变成一门玄学。


微信回复公众号“远古”,立即获取更多结绳密语

阅读原文

发布于 2016-12-16 12:00
baike.baidu.com/view/12
发布于 2014-11-04 22:37

从结绳记事考察人类语言与文字的变迁

摘要:语言先于文字,文字表达了语言的逻辑关系。初始的文字印证着当时语言的形态和逻辑,也跨时空的向后人昭示着社会群体关系的形态。

结绳记事被认为是原始的文字,是出于其对事物的记事功能对应于今天的文字功能,有不少记载表明它的存在和在当时社会的功能。如,“上古结绳而治”(周易·系辞下),印证了结绳记事“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的社会功能。

简单的个人之间的单个事物可以用信物为证,群体社会间或者部落间的,就应该有复杂记录方法。原始的结绳记事若仅用现在人理解的计数或“大事大结,小事小结”难以承担起 “上古结绳而治……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周易·系辞下)的社会责任。本文结合《易传》所叙,探索周易与结绳记事存在的某种联系,探讨结绳记事期间结绳手法表示出的先民语言特征。

周易成书较早,相传伏羲氏上观天象,下察地理而成,而结绳记事则更早于周易成书,《庄子·胠箧》言:“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由此可推断,在伏羲氏等圣人生存的年代,其结绳记事与其整理周易是有重叠的,并且排序上已经到了结绳记事的晚期,属于一个文化表达技术交替的时代,也属于一个历史文化的挽救时代。

本文从文字记录语言入手,结合所强调的结绳记事的社会功能,延伸到周易继承的结绳记事文化,试图推断古人类语言表达方式,尝试解释结绳记事与《周易》卦象表达方法相关的联系。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系辞上)个人之见,以饕读者。

1. 结绳记事的研究现状与自我认识

近世以来,文字学界、史学界、考古学界、民族学界、语言学界和传播学界等从不同角度对结绳记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有关结绳记事产生的历史和技术条件、作用和意义,分布地区等方面成果累累。但是对于结绳记事所承载的社会功能被简单化了,因此,对结绳记事所能涉及人类语言的影子却没有被发掘。之所以结绳记事的功能被后人认为是如此微不足道,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现存的一些少数民族或土著居民他们使用的结绳记事所呈现的传播交流功能很微弱(陈含章《结绳记事的终结》)另一原因则是,今天的人习惯低估古人的智慧,把“结”同“记号”混为一谈,然而,记号一般是附带场景才能让记号有特定的意义,而结绳记事已经脱离了场景,单独成为了记事的“篇章”。从文字学角度看,“结”有名词性,呈现和动词性“编织”的含义。编织包含了手法,故,结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号。

“结”在结绳上体现的是一种手法,用在记事上则是包含有内容的称谓,所以结不是一个孤立的实物结。简单的结与节(结与结之间谓之节)组成了结绳记事的记录整体,“结”是后人对结绳记事的概括称谓。如果我们忽视了结的内涵,只能用今天所能目及的视觉来看待古代人的生活。现在遗存的古老文字为象形文字,那么研究结绳记事就多从象形字入手,“比如, 将绳结为状表牛; 结为状表羊; 结为状表猪。” (刘志远《关于我国古代结绳记事的探讨》)但是我们忽视了文字的功能是为了取代原来口口相传的不确定因素而建立的,口口相传是人类高智慧所能承载信息量的杰出体现。现在的某些无文字的土著人仍然可以用几天时间复述他们古老的传说而无差错。但是在那些生产技术发展快的部落,随着社会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就需要一个记录语言的技术来表达这一复杂传说。那么最先能被社会认同的恰恰就是能够与语言相对应的记录形式。

将结绳艺术化,形象的表示自然界的事物,已经脱离了文字记录语音的基本特点,形象化不是语音的一维化推进,而是形象化对思维的解释,用各种形而上的思维描述思想,是从多角度注释思维的变化。从当前记录声音的拼音文字我们看到: “事实上,拼音文字只是延伸视觉的技术。与此对比而言,一切非拼音的文字却是艺术形态,它们保留着许多感知和谐的因素。唯有拼音文字,才具有分离和切割感官的力量,才具有蜕尽语意复杂性的力量。”(《论人的延伸》 31电视—羞怯的巨人--为什么电视时代的儿童不能向前看?--马歇尔·麦克卢汉)。这是对语音记录和形象艺术表达的理性区分。

开始的象形文字并不是记录语言的,而只是某件事物情形再现,与其说其是文字不如说是绘画。而象形文字归化到语言需要从形象描述的场景提炼到与语言的统一,也就是去掉象形文字的场景化多端口入手解释多语言描述功能,使之归化为语言多语意单一语音元素组成的部分。使用汉字为本民族文字的日本、近代朝鲜就经历了这样一个字义归化到语意,语意归化到语言的过程。因为已经采用了原汉字字义,就减少了多重场景描述原始提炼的过程。即使如此也不能完全表达本民族语言,仍然需要创造缺失的部分。

文字来自于语言,可以有没有文字的民族,但是没有有文字没有语言的部落。大多数动物可以没有文字,但是所有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一种信息流,可以是物理的(光、声音、形体变化),也可以是化学的(可排出体外挥发的化学物质)。语言是作为物种传承繁衍的基本要素。但是,能够长时间跨空间的传播复杂信息的就是人类发明的文字,他让人类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借鉴,可以打包的传播给隔世跨区域的后代,这一技术成就,使得人类超越其他生物的生存本能而跨越了遗传繁衍的瓶颈。

今天的人们把结绳记事认为主要是计数,是因为今天的人习惯用今天观察的经验来看待古代人的生活,他们会认为,远古人的语言和今天的人一样丰富,而远古人的智慧大不如今天的人。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如果今天的人们肯放下自负的架子,就会发现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的体质、智商都基本上与今人无异,其基本社会关系(配偶关系、血缘关系、分工协作中产生的生产关系等)的复杂程度,也基本上类于今人”。(陈含章《结绳记事的终结》)以今天的例子可以看出,生活在文化落后地区的人虽然知识没有正规学校出来的人丰富,但是智商并不低,他们的后代从小接受现代教育后,一样可以胜任今天的现代生活。也就是说他们的智慧根底和我们一样,只是需要把今天生活的技术学到手。如果比较远古人也可以如此认为,虽然那个时代知识上没有丰富的积累,但是人已经具备了创造知识的智慧根底。如同一台高速CPU和高容量的存储器配置的计算机,后续需要填充的就是程序开发和程序技术更新积累的内容,幸运的是人类具备了自我开发的能力,语言和文字就是一个随着生活丰富而形成的技术开发过程。

人类的社会生活较之为生活产生的技术发展的更早,更完善。因为这是任何动物生存下来的首要问题。因此,人的社会知识,也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智慧形成的更早。结绳记事就是为了让这种智慧呈现在社会发展之中的技术革命。

2. 结绳记事是能够用语言复述的原始记录

结绳记事是原始记录人类生产和文化活动的一种方法,人类在没有发明文字之前,结绳记事成了那个时代普遍使用的一种记载事务与思想的形式,可以说它是文字的先驱,也就是语言能够跨时空跨地域传播与表达的重复再现手段。“因此与之相应的,结绳记事也绝非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计量工具,事实上,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远远超出今天人们的估计”(陈含章《结绳记事的终结》)

语言本身就是一个生物种群社会化的产物,无论是动物还是动物的高级形式—人类。因此,语言本身必须具备社会认同的必要充分条件,社会化的语言是让一个种群能够生存与繁衍的必备条件。出现于语言之后的文字更是一种跨时代(同一个部落的公约)甚至跨区域(不同部落之间的契约)的社会化语言。文字的社会化功能胜于语言,如同今天分布各地的汉人操着不同的方言,但所有的语言都可归化到汉文字上。

语言的记录最直接的就是语音的表达的再现。这就是如今仍然沿用的拼音字母记录的语言。“在部落文化中,经验由占主导地位的听觉生活来安排,听觉生活压制着视觉价值。听觉与低清晰度的、中性的视觉不同,它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它是精微细腻的无所不包的。口头文化在行动的同时要做出反应”(《论人的延伸》9.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马歇尔·麦克卢汉)。

语言和文字必然有相互支撑的语意联系,原始的语言文字发展到今天如此的灵活与丰富,如同今天使用的电脑高级程序能够直接表达现代思维,让机器能够理解一样,已经附带了很多解释当今语意的子程序。今天丰富的语言文化必定也是古语言文化充当着今天灵活丰富语言的“子程序”。文字记录语言,语言解释文字,在语言发展到文字记录的开始,语音记录则是最先能够被接受和传播的方法。

社会活动和相处的和睦,就是语言的功能,因此让语言再现就是作为初始记录语言的结绳记事的基本功能,它必须记录人们相互之间言语和谐的关键点。既然语言是相处的媒介或者润滑剂,那么记录的语言也是一个公众的技术。任何一个群类必然有其公众语言。就如同猫鼬警戒的鸣叫,印第安人冲锋时的呼号。

在语言之后的人类语言记录是人类社会扩展后的结构复杂化和社会集权管理的需要,语言记录除了事物上的,就是思想上的,然而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记录的语言就是为了能够让事后群体能够再次认可记录的思想内容,因此语言记录的准确性致关重要,也就是不能在记录上产生严重分歧。也就是说,所谓的“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的记录方式,仅靠绳结大小记录大小事,而无关事件的内容,而且事件的大小量级很难有确切的界限。这种随意性将有违文字记录语言“其为誓约之事……各执以相考”(《易九家言》)的目的。随意性就意味着怀疑和思想上的混乱,社会的稳定就会出现问题。因此诸如用绳结大小和象形式的编织绳结不仅手法复杂,其一致性也难以统一。这种方式肯定得不到认可和推广。

然而仅仅靠“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这样解释, 有些语焉不详, 失之笼统。因为事物是复杂的, 只打大小结, 并不能表明所打之结是记的何事。或许短时间内还能想起所打之结是记的什么事, 而时间一长, 所打之结增多, 就很难记清若干大小不等的结各记的是什么事了。(刘志远《关于我国古代结绳记事的探讨》)

现代大部分学者是从象形文字的基础上研究结绳记事的,力图强加于结绳技术的表意功能,纠结结绳记事缺乏广泛的如象形文字丰富的表意特性,而忽视了文字首先是记录声音的原始功能。人类具备了发声的先天性基因,而发展出能够与他人相互交流的语言则是后天练就的技术活。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石器时代人类的语言如现在一样丰富多彩。但是这一点并不能小看古人的智商,古人需要用简单的记录技术表达丰富的智慧与经验。古文中的精炼语句在当时也是大众语言,较之现在语言的精炼也不过是不如现在表达的词汇更丰富(比如副词介词的增加),现在的语言可以借助过去的语言表达,过去则没有现在更多可借鉴的语言。

纵观今天文字的发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声音记录型的拼音文字;一个是形象记录型的象形文字。在有了初始的记录模型后,就会有后来的会意字,两种记录方式都产生了大量的会意字。人类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也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从声音到记录声音的文字也会有此过程,也就是声音的记录,一定表现了声音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传达相互意识和传承生活技能和生活经验的一定是语言,而人类有了记录口述传承内容的想法时,也一定是从记录声音开始。到目前,“口口相传”的声音传达仍然在没有文字的民族中使用,仍然可以见到语言传播的巨大力量,它不妨碍没有文字的民族制作壁画表达发生的故事,但是壁画不是文字。

人类用声音表达和传播信息,声音直接从人类发出是人类首先最可信任的部分,如同气息,是人类首先相互认同的标志,这起源于婴儿对母亲的认同。因此代表声音的标志记录,一定表示的是声音的再现,不论是今天复杂的文字记录还是远古人结绳的记录。

声音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样子的呢,从文字记录的方法和人类近亲的交流方式可以透露出这一过程。长臂猿有一个特殊的交流方法,就是用高亢的长短不一的叫声传递信息,在其长短不一的声音中表达了不同的意思.这在其他动物也有所表现,比如警戒中的獴,就可以长短不一的叫声表明危险种类和来自的方向。那么人类是否也会用同样的声音模式表达呢?用简单声音表达作为语言的发展的开始是无疑的。而结绳记事的看似简单的方法可能向我们透露了人类语言发展的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扩大和人类智慧的发展,活动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信息交流更为广泛和深远,为了让意识(此时还不能说是思想)能够被跨时间或者跨空间的人了解,就有了信息记录的必要,可能最原始的,就是有一个记号.如同采猎的人在树林中记录的表示地盘或者路线的符号。(这在有些民族文字中仍然有所保留,比如蒙古文字,主体就是粗的一竖,其他看过的人为了表示更多的内容,比如谁浏览过或者说谁来过或者看到过什么留下什么等,就会在此一竖中添加特别的”树枝”)。

自然事物用统一的语言表述是集体活动产物,而借一种自然界的实物表达抽象思维的语言是一个绝对的技术工作。这种技术在据农耕形式的古老民族得以形成,在那些分散的游牧民族中很难有具象统一的实物,那种得到广泛认知的象形文字—特别是形成抽象的符号—就得不到普遍认可。事实上,从事物或者意识的记录来看,记录声音是最直接的方法,而用象形字记录,则需要让语音与字义统一协调,古埃及和玛雅文字的一个象形字内,代表的不是一个词汇,而是一段故事,这个象形字就不能很好的与语言统一起来,那个表示故事的象形字,更像一个事物的场景,需要用语言解释,这个解释并不是文字与语言的结合,而是一个场景的解说。很多象形字记录的文字之所以消亡,就是因为没有达到语言与文字的和谐统一。“事实上,拼音文字只是延伸视觉的技术。与此对比而言,一切非拼音的文字却是艺术形态,它们保留着许多感知和谐的因素。唯有拼音文字,才具有分离和切割感官的力量,才具有蜕尽语意复杂性的力量。”(31电视—羞怯的巨人--为什么电视时代的儿童不能向前看?--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谓的拼音文字,就是记录声音顺序的文字

可以看出,只能代之以声音记录的文字,记录声音的文字在口口相传中容易得到认同。同样在人类智慧发达且仍处于分散状态的部落之间,用记录声音的记事方法将会得到部落间的最先认可。

在树林中让其他人阅览的就是为了跨地域,那么在本部落群体中,为了让后人看到先人的智慧所产生的记录,就是跨时间.这样的跨越,超出了口口相传的能力,文字记录就成了最有效的工具。 以“结”为象征作为记录事物最早的方式就是传说中的结绳记事,因此后人就把结作为事物的概括总称。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此处连接在心网处的众多结汇编的是多片段的思念情绪。在汉语中,许多群体合作事物几乎都用“结”字作定语,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还有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建立在“结”前提下的义、社、盟等,表示的结是对义、社、盟等约束的契约。即使是男女两个人的定情物“同心结”,此处的结也包含着两个人的盟约,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实物,而是一个某种特定盟约序列的“集合”。于是也就有了在契约约束下的“结果”、“结局”、“结束”和爱情的“结晶”等等,这个“果、局、束和晶”绝不是随随便便形成的。"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可见绳“结”作为契约存在比简单计数具有更复杂的社会意义。

显然仅有实物结,不能表达事物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因此,“结”不过是结绳记事的一种概括称谓。结绳记事的语言表述组成就如同语言由元音和辅音组成一样,有了“结”这个元音,加以辅音“节”,模拟了声音的长短不同,在结绳记事中进行表现,也就是说结绳记事有结也有节。从而可以形成在一段绳子上“结、节”的组合。这一组合就使得简单的结在节的调节下出现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复杂变化。只有具备了这样功能的结绳记事手段,才能完整表述语言,才会有管理社会化部落的能力,让治理部落的诺言可考和可重复验证的契约成为可能。从而达到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

继续推测,结绳作为一种可以跨时间甚至跨地域的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可信度(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和具有一定的变化才能有效记录思想。可以推测,结绳一定具有比绳结大小更多的方法, 绳结的大小并不能表示事件不同的“果”,更难以准确无疑的表示相互沟通后认同的“约”。如果绳结都是一样或者是以大小来区分的,就很难让其他人再重复浏览绳结时,再一次的表达出契约的准确性以及生活语言的丰富性,也就难以分辨出事物间的差别和社会内部契约的认同。当再次印证当初的诺言时,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龃龉。因此,结绳记录就需要用差别化来表达语言的复杂性,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根据语言的特点,在一个一维的尺度上可以很方便的标识语言出口的顺序性,那么只要在每个绳结的间隔的距离上做出差别就可以生出不同的意义,如同长臂猿的长短声。从语言的发展来看,绳结间隔(节)的变化不会发生更复杂的错乱,只要有相同有序的间隔就可区分,也就是那时候的语言就是一个长短声的组合,其结绳记录的形式如同现代社会的摩尔斯电码,由“结、节”不同的组合表达了当时的语言。

由于结绳记事首先是反映想表达事物,而人类表达事务的手法除了身体语言就是声音,声音的传送在时间尺度上是在一维结构上的,那么作为结绳就可以用一维的线性来顺序表达。随着结绳顺序来表达声音的传输过程,如同模拟留声机唱片(数字声音记录0和1更可以看作是“结、节”表达形式),再次看过结绳记录的人,也就是浏览结绳的过程也是顺序浏览,那么就可以根据结绳地顺序和节的间隔发出声音,再次复读了前人的记录。让浏览结绳的人,如同看乐谱,跟随着乐谱的记录顺序重复演唱,就还原了记录的内容。爱迪生在摆弄打着摩尔斯电码的点线符号的电报纸时,注意到一种现象:电报纸快速传送时,产生了一种类似“听不清楚的说话声”。他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在有印痕的线带可以用来记录电话。电报将文字转换成声音,这一事实与电话和唱机的起源直接相关,由于电报的问世,剩下的围墙唯有口语的围墙,而口语的围墙又很容易被唱机、电影和传真照片越过。(《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28,唱机----使国民胸腔缩小的玩具)》马歇尔·麦克卢汉)今天的电报用点和横两个元素四种组合表达了语言;计算机用0和1两个元素四种组合的8421码建成了计算机基本信息;古汉语更是习惯用四字成语这种节奏表述语意。所有这些古今语言的巧合,都说明从科学到习惯,结绳记事用“结—节”两个元素的四种组合表达了当时公众语言的结构。也许今天的人无法理解这种两元素的语言,但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电报员可以从发报的滴答声中,翻译出现代的语言。

虽然语音是串口通讯模式进入到听者大脑,但是人对声音的解释却可以让一段声音暂留在脑海空间进行平面化的处理。能力越强的人,他的语言暂留空间越大,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语音的内容。暂存空间小的的人,可能听不懂长句子表示的内容。

能归纳出连续语音所表达的意思,就会在其脑海里更多的沉淀出理解更复杂语言的“子程序”。“时代把研究对象转向语言,研讨语言媒介如何塑造日常生活,其结果是:社会仿佛成为语言的回声,成为语言规范的复活。”(《论人的延伸》5.杂交能量---危险的关系—马歇尔·麦克卢汉)

由此推断,在结绳记事中“结”是记录技巧,“节”是记录要点。用结和节的组合连接成完整的信息链。重新象留声机一样的唱针划过唱盘上的沟纹一样,用古人类的眼睛划过了结和节通过大脑中的子程序,用嘴巴唱了出来。

记录的每件事物用一段绳子,而不是用一段绳子的很多绳结记录很多事物。每段有结和节的绳子就如同我们书的一卷。所有记载事情的绳结挂在部落聚会的草堂上,对那些需要永远铭记的部落赞歌,人们希望“永垂不朽”。

3. 源自伏羲氏周易进一步透露出了结绳记事古语言的秘密

媒介演进的历史规律—新媒介并不是自发的和独立存在的,它们是从旧媒介形态变化中逐产生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新的媒介形态的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促成的结果,事实上是由众多要素—包括社会需要、社会革新、技术革新、旧有媒介的形态等等汇聚的结果,换言之,新的媒介形态实际上是对旧媒介形态的一个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融进新技术和社会的新需求,从而形成新的媒介特征(陈含章《结绳记事的终结》)。如庄子所述,在《易经》鼻祖伏羲氏生活的年代,依然“结绳而治”。但是随着伏羲氏和神农氏具有现代农耕文明的出现,生活技能和社会结构出现了飞跃式的变革,伏羲氏等后世圣人开始了对先人难以“永垂不朽”的结绳书卷“易以书契”,同时对先人的文化遗存按当时的文化水平进行注释,虽然不可能对先人文化遗存无一遗漏进行“易以书契”,可能舍弃了部分家长里短,但是,先人对自然辩证唯物的认识精髓被记录了下来。后世在研究古周易时也不免惊叹易经符号所“书契”的结绳记事用极简单的结构记载了如此宏大的内容。

易经不但将结绳记事易以书契,刻在了平面媒介上,短横代表“结”,长横代表“节”。而且用当时的文字进行了编纂和注释,使得后来人看懂了易以书契誊写的结绳记事的古文。编纂的过程并不是重复的誊写,而是进行了规律性的概括和总结,编纂者从哲学、美学和艺术方面进行了加工,而今看起来美观和逻辑性更强。

后世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认为表面意思是有长短横表示的卦象可以表达世间万物的运动。个人认为此句话原本应该是讲,易经成书于结绳记事,是由一个基本笔画构成,这个笔画就是一(解释为一横),此为太极(太极意为原本),这一横可以变成两种形式—长横和短横,此为两仪,基本的长横和短横可以组合成“四象”,所谓四象就是两元素的四种组合方式。由这四象可以表达出世间万物的运动规律—八卦形式。后世学者更是将八卦形式演绎出超自然形态。而太极图更是形象的表示出了这种组合的哲学道理,即互动结构(此消彼长,长短横相互随意组合),长横短横的四象(元素的四种组合方式)组合表意的结果与现代摩尔斯电码是一样的

将“一”称为太极,是对一本质的描述,《道德经》更是对这一成果进行了明确阐述,由一可以生成二(辩证观点一分为二),二生三(一长横,二短横的和为数三),三生万物(由长横和短横的四象组合可以表达万物),更是说明当时继承先人的典籍内容丰厚,并且用简单的长短横续写了天地万物。

当后世圣人“易以书契”整理先人结绳记事,记载的媒介发生了变化。从周易卦爻结构看,就是把一维形式长短间隔的结—节—结记录到平面上时,产生了二维的记录形式。爻卦用平面形式记录了结绳记事的一条线所记录的内容,使得结绳记事有了一目了然的视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易·系辞下》)。这段话清楚的记录了后世圣人“易以书契”,将结绳记事改变成刀刻记录的形式,这个形式的代表就是“长短横”爻卦符号。短横和长横形象再现了绳结在一段绳子上“结—节”。“媒介演进的历史规律—新媒介并不是自发的和独立存在的,它们是从旧媒介形态变化中逐产生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新的媒介形态的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促成的结果,事实上是由众多要素—包括社会需要、社会革新、技术革新、就有媒介的形态等等汇聚的结果,换言之,新的媒介形态实际上是对旧媒介形态的一个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融进新技术和社会的新需求,从而形成新的媒介特征”( 陈含章《结绳记事的终结》)

作为上古时代文化集大成的易经,在殷商末年得到了再一次的提高,相传周文王出于政治需要,从结构和美学上对周易进行了重新编纂,成了早期“天惶惶,地惶惶”蛊惑殷商子民的鼻祖。

很显然,当后世圣人编纂先人的典籍时,免不了用“当是时”的语言进行解释,用“当是时”的文字进行注释。结绳记事语言经上千年的发展到伏羲氏时代,民间语言已经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只有伏羲等少数圣人懂得结绳记事文献古语形式。这时候的复诵结绳记事于广大民众已经没有意义,结绳记事也就成了当时的古文献研究内容。圣人们开始了承前启后“抢救式”发掘。因此,当古语在“当是时”接近消亡时,就不可能再使用古语去进行翻译,那么过渡时期最好的文字注释就是场景再现式的,我们可以认为具有和古埃及或玛雅文化类似的图画式文字,或者如果我们的先民更为聪明,从一开始就用了抽象图画更接近文字的表示形式。然而不管怎么样,从这时候起。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时代,也结束了复诵结绳记事语言。开始了二维方式的记录,民间的俗语开始进入到了官方。

4. 平面记录的方式改变了语言发声和结构

穷尽世间的言辞也无法令人满意地描绘一个圆桶之类的东西,虽然可以三言两语说明如何制作一只圆桶。词语不足以传达物体视觉信息的缺陷,有效地阻碍了古希腊罗马学的发展。希腊和罗马植物学家不能用一种手段来传达植物和花卉的信息(《论人的延伸》(16.印刷品---如何理解它)--马歇尔·麦克卢汉)

一般我们看文字发声朗读都会将相邻的字进行连读,发出一个组合的声音,这在字母记录的声音语言里也很明显。那么在周易将结绳记事的顺序记录,放在一个方框里表达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记录的人就会越来越将整个方框进行混读,如同易经中将八个不同占卜的长短方框综合称作“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应该是单音节的发声方法的鼻祖,因为,从此他不需要随着顺序看下去进行复读了,就有了在汉语方框字发声以单音节为主的特点。

由于周易将结绳记事的古老方法进行了方框化处理,那么后来的中华文字就有了方框字的结构,由于方框字的面型结构,就有了象形字创造的空间。

周易的贡献,将原来的八卦演绎成了六十四卦,揭示了八卦方框所能表示的无穷意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在一个方框内,长短横的变化可以记录无穷的事物。由此可见,周易中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是可信的。这种记录方式还可以记录更多的事物,比如现代计算机。“语词是一种信息检索系统,它可以用高速度覆盖整个环境和经验。语词是复杂的比喻系统和符号系统,它们把经验转化成言语说明的、外在的感觉。它们是一种明白显豁的技术。借助语词把直接的感觉经验转换成有声的语言符号……。一切媒介作为人的延伸,都能提供转换事物的新视野和新知觉。”(《论人的延伸》6.作为转换器的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

之所以会将周易结绳记事演化的方框字表达为象形字,除了有方框字形象化处理的空间外,还有文字普及的重要作用。

在古代,由于掌握结绳记事这种语言的人越来越少,开始在统治者周围就有了"贞人,太卜"(这是一个左右部落政治形态走向的受人尊重的职位)。专门用以解释古代人遗留下来的文字知识,在那个时代能够传承先人文化的都会受到尊崇.那么传说中的周文王演周易自然也可以受人尊崇。显然,在东周末年春秋那个时代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读懂结绳记事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源代码"也会由于理解的差异或者为了逢迎统治者的心情进行曲解或者篡改,这就使得后来用以解释古代文化的人成了巫师。

记录声音的文字,需要有严格的紧密的不间断的传承,也就是解释原始声音的根字的意义必须传承,才能使后来的文字真正的传承文化,这如同现在计算机中高级语言,需要有大量的子程序存在,后期子程序大部分是继承了前期的开发成果。如果子程序错乱,那么后来的高级程序也就失去了意义.摩尔斯电码也需要密码本进行伴随,才有某一份摩尔斯电码的意义。

但是文化的发展必须还是要面向大众化服务的,因此在方框化的文字用以世俗化的解释便会出现在难以看懂的长短横的文字中,这个世俗解释就是图画,而这个图画就是现实中被大家普遍观察到和接触到的,如同我们用汉字注释英文一样。久而久之注解用的图画逐渐代替了长短画文字被大众所接受。

用语言可以定义图形的表达,图形又可以解释语言的意义,这就是象形语言文字可以长久传承的原因。

方框字的形式则是利用了自然界不容易消失的现象,也是可以让后来更多的人超出原始声音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记录的方法,可以说是人类脱离原始意识,认识自然,并让自然服务于人类的进步.象形字根据自然现象的恒久的不变,可以让文字更长久的记录思想,并能更少的发生失真.

文字的生命力必须是语言和文字的统一,拼音文字直接的达到了这一点,象形文字的古中国也做到了这一点。由于拼音文字是记录声音的一维结构,它仅需要串口输入。而象形文字,除了具备归化到声音的一维结构外,仍然在形象上给视觉以冲击,因此,需要并行输入才能真正理解声形并茂文字的确切表达。

5. 结论

语言来源于动物生存的需要,维系动物种群社会化秩序则需要契约,动物靠信息素传递契约,人类靠文字记录相互之间的信任,社会稳定要素的契约容不得可能发生多种解释的记录,因此简单可复述再现的契约记录形式,必然能够在初始直接记录语言的广大的人类社会普遍适用。一维的结绳记事和一维的语言体系符合传承本质的结合,可以让人类这一有超前意识,而又没有丰富语言和文字的“结—节—结”记录形式更好地有效的服务于原始社会。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有效而实用的“结绳记事”超越时空,让人类走出了遗传本能传递的瓶颈。

易经是中国古人汇集先人智慧之大成,其原始读本应该是很朴实的实用书籍,如同阿拉伯半岛妇女的头巾,本就是为了防止沙漠中的风沙的科学而简单的行为,与宗教没有关系。然而后人的行为出于各种目的,在本来科学的经验上附加了可很多神秘超自然色彩,脱离了原本的科学价值,给后世的考证带来了困惑。所以,需要在研究中去掉这些伪饰,还原原来宝贵的科学指向。实际上从易经附加的很多后世读本可以看出,越是靠近易经成书年代的越具有朴实的文风。因此,我们剥去易经后来那些玄虚的高调,似乎能够看到靠近那个年代的先人的风貌。

编辑于 2015-02-11 21:16




结绳记事是大数据信息模型的原始雏形



确实,题主问得好

中国人传诵了几千年的“结绳记事”

至今也不搞不清楚祖先是如何结绳记事的

结绳记事就是记数与计数

也只能记数与计数

人类数据信息和数据存贮的雏形





即使是做个陶罐 · 几天能实用 · 也要用结绳来记录时间




中国是天道之国

中国先民最想知晓天道运行的规律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大国

所谓“靠天吃饭”是先人最明白的道理



这些大数据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 就是用超级计算机“计算绳”积累出来的



中国《夏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年历

因为《夏历》之前还有《颛琐历》

也就是天皇五帝中北皇高阳帝创造的年历

夏禹一统九州采用颁布而巳

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结绳量之大

什么叫“大数据”呢

中华先人耗费上五千年

结绳积累出来的一年384天

这就是《夏历》的前身《瑞琐历》

楚人的丰功伟绩啊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 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 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 农历(汉历)。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 古历、汉历、 夏历、 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 夏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 阴阳历。而 伊斯兰历(回历)反而是一种纯粹的阴历。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也被称为" 夏历"、“农历”"旧历"。











................................... 结绳记事之五千年演变 ..................................





五千多年前 · 汁算绳


二千多年前 · 计算盘


二千多年后 · 计算器



二千多年后 · 计算机




数据信息起源于中国

中国复兴大数据科学

将领先全世界

用不着五千年

改革开放五十年就足矣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读者所有

转载无须联系作者


(一己之见 · 仅供笑阅)19,963

编辑于 2024-02-12 20:15

一、结绳记事

在出现语言到出现文字之前人类是采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记录重大事件的。

采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

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 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结绳记事”的历史给我们留下很多词语至今仍在使用:结义、 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

1、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

2、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

3、如此像“同心结”自古以来便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 爱情信物,又如“绣带 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等,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

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二、仓颉造字

1、仓颉简介:

仓颉, 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相传为中国 原始社会后期 黄帝的左史官 ,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

2、造字过程

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史官仓颉、 沮诵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呕心沥血数十载,搜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

仓颉以此造出的形象,遂称为文字。仓颉所创的文字有六类大意:

1、一类是指代事情的字,如“上、下”。

2、二是指形象字,如“日、月”。

3、三是指形声字,如“江、河”。

4、四是指会意字,如“武、信”。

5、五是指转注字,如“老、考”。

6、六是指假借字,如“令、长”。

指事情的文字,在上为上,在下为下。指象形的文字,日满月亏,仿照其形也。形声的文字,以类为形,配以声。会意的文字,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也。转注的文字,以老寿考也。假借的文字,数言同字,其声虽不一样,文意相同。所以自黄帝到夏商周三代,文字一直沿用未曾做改动。

仓颉造字成之日,举国欢腾,感动上苍,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即《淮南子》记载的“天雨粟,鬼夜啼”。

发布于 2023-05-27 08:17

结绳记事是一种在文字产生之前的社会活动中用来记录和记忆的方法。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开始使用象形文字,但在那之前,人们已开始使用结绳记事的方式。

结绳记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条绳子上打结的方式来代表一件需要记住的事情,结的大小可以用来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学,能够直观地记录和展示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结绳记事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古书《易九家言》也有相关记载。这些文献显示古人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事情的大小和发生顺序,以及与事情相关的其他重要信息。

由于结绳记事在历史上非常流行,一些学者认为这种方法为考古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原始社会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绘有网纹和绳纹的图画和陶器,这表明结绳记事在历史上确实发挥过作用。然而,随着记录的事情越来越多,区分不同的结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当文字出现后,结绳记事的方法很快就被淘汰了。尽管如此,结绳记事作为文字产生之前人们记录和记忆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仍然值得重视。

发布于 2023-09-25 12:56

有点像摩尔斯电码。连续两个绳节,表示八卦符号的--,一个绳节,表示八卦符号—。这两个符号再组合成其他有意义的组合。比如阳 ⚊、阴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用结绳符号就是乾- - -,兑-- - -,离- -- -。

发布于 2018-07-31 09:00

个人认为,结绳记事,主要记的是数。

先古人类,还没有发明出数学,没有数字,对某样东西的多少难以表述,结绳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比如易物,那时没有货币,我们两个交换东西,你拿来贝壳,我拿来苹果,等量交换,有结绳就可以比较多少了。

至于不方便携带的东西,就更需要结绳的方法了。

编辑于 2022-06-21 09:25

答案在:河图洛书以及其后世延伸图太极图。

“昔受命之人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

鳞虫→水域里面的龙→在江河流域生活的有鳞甲以及“肢体”的动物,比如鱼、虾、蟹、乌龟、王八、土鳖、鼍龟、鳄鱼这样的。

→水域以外的是昆虫?→蜻蜓、蟋蟀、苍蝇。

毛虫→猫虎。(不知道为什么狗会被排除出这个选项,可能是因为有秃皮狗?)

裸虫→人。

所以才在十二生肖里面龙和蛇是分开的。

竜⇆龍→龙。

(立臼乚)⇆(立乚)⇆(立月匕匕乚)→(龙)。

不画“臼”,表示简写。

代表权力阶级的祭司拿着乌龟壳占卜,然后烧,然后演化到把乌龟壳的回卷花纹画到青铜器上面。

不再烧龟壳了,改在青铜器里面烧纸以告天地——即,回旋花纹的青铜器就是青铜版龟壳。

————

至于“会飞的”乌龟,野外好像有从高处跳跃的“带大壳”的动物,也许指的是飞天的昆虫?

龙龟指的是这些动物当中的龟,发大水逮到的估计。

乘黄→暴涨的黄泥水。

大地上本来好端端的河流变成了暴涨的黄泥水。

洛→路同源,纹路。

龟壳有的是九宫格,有的是螺纹。考古文物,黑白点分布有的是两层的九宫格,有的是三四五六层的螺纹。

河图洛书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是,

按照一群人站在大洪水里围绕着首领转圈圈的图案,在龟壳上刻画人群的样子,分层而且分走向。

————结、点、节————

表示人,首领统领着的手下,意味着这些手下所属团体同属于一个团体。

一个结就是一个人,许许多多条绳子上面的结共同组成一个集体。

————太极图————

看我空间。

编辑于 2023-11-22 01:26
结绳何以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汉语汉字与结绳记事
548 播放 · 1 赞同
据古文献记载,文字起源于八卦和结绳记事。《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根据绳子的材质推测,结绳记事应是利用绳结的大小,按照数量、排列次序组成符号来表达意义。结绳和八卦一样都是一种符号组合方法,很容易相互转换。八卦是由阴爻、阳爻组合而成,结绳是由大结、小结组合而成。如果把绳结排列组合的符号定义为万事万物,就可以结绳记事了。这是一种二进制的符号组合表义方法。按照这样的方法,结绳记事就可以转换为汉字记事。汉字也是使用一种符号组合表义方法。
发布于 2022-07-03 09:57· 114 次播放

结绳记事,如何作用,是否确实存在,在目前一直没有找到实物遗存可供研究。

但是证伪,依旧难办,因为有一些陶器上的图案以及甲骨文可以与地上文献和民族学材料相互串联。

个人主观臆断

结绳记事,属于堆叠而成的历史传说

《庄子》里面说上古之民“结绳而用之”

《系辞》里面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之”

《周易郑康成注》里面说“结绳为约,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周易集成》引《九家易》“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矣相治也”

以上文献,配合顾颉刚看,别有风味

发布于 2014-11-09 00:14

我觉得结绳记事不可能是完善的信息表达,后来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都显得过于牵强。因为如果结绳记事趋于完善,那后来的文字系统就很容易留下印记…

而现在发现的文字体系,要么表音,要么表意,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文字体系是用结绳图案的…

发布于 2019-03-18 03:15

今天吃的啥,往上面抹一抹打个节。

今天吃的啥,打个节抹一抹。

……

发布于 2014-11-08 22:42

《易传·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老子·第六十七章》:“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参照上述古典文本的记载,“结绳”与“书契”似乎可以理解为是人类“记事”工具的两个发展阶段。既然《老子》和《周易》“系辞”都有上古“结绳而治”的说法,想必是真有其事并非臆测杜撰,但“结绳记事”的方法和效果始终令人非常怀疑,我们先看看经典的注释是怎么说再来讨论。《易传·系辞下》中就“结绳记事”一语孔颖达引郑玄注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经学大师郑玄的解释很明确,意思是上古之民遇大事绳上打个大结,小事绳上打个小结。这初看貌似合理,但如果日久年长后只知道曾经有一件事情存在,但究竟是什么事情恐怕早已忘得干干净净。又或者一段时间内事物繁多,要记的事情也多,于是绳上打的结也多,不过几日,面对绳子只看到一大堆“结”,谁知到都是什么事情,反倒增加烦扰!而最麻烦的还不只如此,更麻烦的在于怎么向别人证明、交代和托嘱此事。如果“结绳”的目的只是单纯记录事情的数量而不涉及“内容”的话,那么我认为“结绳记事”纯粹是多此一举,有还不如没有,在地上划道道或者依靠脑子记反倒可靠、简单。因此郑玄这句话纯粹是望文生义的想象之辞,不足为据。就连他自己也不敢确定,于是说:“义或然也”。于此我们若再回顾一下古典文献的记载,就会知道原来古典文本中只是说“结绳而治”或“结绳而用之”,从未有“结绳记事”一说,所谓“记事”二字纯粹是后人想当然的推测和“总结”。

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一则古老的民间故事打开了我的思路,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答案。那就是:“结绳”的作用应该是结绳之人单方面“确权”的表征。即当我对某一无主物企图“先占取得”,取通过最先占有取得“物”的所有权时,则系绳于那个物品之上,以表明这个东西已经有了主人,其他人不得侵占。而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据说过去东北长白山区当地以采集人参为生的采参人,在山林中若发现野生的“人参娃娃”,如果当时不准备挖走,则必须给这个人参的地上茎干部分系上红绳,否则有灵性的人参娃娃就会逃掉,再也找不到了。其实,这个近于神话的民间传说按照当今“人类学”的神话研究方法去破译,其答案不过是说:采参人若发现野生人参,必须当时尽快系(结)红绳于其上,表示我对这棵人参有了所有权,这是一种公示行为,是一种在尚不直接占有某物的情况下,一种公开确权声明。当然这种确权方式是基于一定范围人群或社会共同体约定俗成的默认或习惯,对于这种确权方式大家心知肚明并共同认可、自觉遵守。还有一个例证就是我国古代所谓的“结发夫妻”之说。这亦是一种以结绳(于“发”)行为而进行的确权公示活动,而且是一种更为正式的具有仪式化的“法律”行为。《曲礼》:“女子许嫁,缨。”;又《仪礼·士昏礼》:“主人入,亲脱妇之缨。”这“缨”即结发之丝绳。女子订婚后,已经许嫁他人,故结缨于发,示有所属也。而之后在男方亲迎回家正式结婚礼成时就要亲手把这“确权”的信物——绳缨——解除,表明已经完成实际“占有”的仪式。而文中“主人”二字就揭示出妇女作为“物”的可悲依附地位。

按照上述论说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接近于事实的推测,即“结绳”与“书契”与其理解为是人类“记事”工具的两个发展阶段(古典文献文本中只说“结绳而治”,并未说“结绳记事”,所谓“记事”二字纯粹是后人想当然的推测。),还不如说是其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人类“道德”进程中的两个阶段。所谓“人心不古”,文字是人类“定分止争”的产物,是智识发展和道德“堕落”的产物。“结绳而治”的时代,纯朴的人们通过“习惯法”的共同默认和遵守,对“结绳”这种所有权的确权公示行为皆自觉遵守绝无违犯。人们绝不会对已系绳于物上的有主之物(尽管主人并不在旁边予以照管)心存非分之想或有任何争议。而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生产力的提高,物品的交换和所有权的转移日趋频繁和复杂。“结绳”这种确权方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最明显的缺陷就是“结绳”只能表明该“物”已经有“主”了,但并不能立刻确定其“主人”是谁,这给不知情的“第三人”的确权交易造成很大困难和风险,并且给非“法”占有提供了可乘之机。当然一旦权属存在争议,若要“定分止争”,必须要有确定其权利义务内容的凭证或证明(当然是越详细越明确越好)以作为争议时的评判依据,而文字书契是最好的“立此存照”依据。《左传·襄公二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阙,礼之大者也。”此中所谓的“结信”其最初的观念源头就来自于结绳以为约信。做为信用的凭据和表征,由实物结绳继而逐渐转变为文字契约,手段虽然渐趋完备高明,但其根本性质却迄未改变。但从崇古的人们眼光来看,文字书契正是因为人心不古、夺利而争以后,圣人为了“定分止争”才发明出来的,书契和文字正是人类道德堕落的结果。因此“结绳而治”的时代作为一种“治世”的表征正是与“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乱世相对而言的。

(本文由卜殿东原创,欢迎关注“虚室生白吉祥”并沟通交流。)

发布于 2022-08-16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