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电影推荐
影视评论
美国电影
此房是我造(电影)

如何评价电影《此房是我造》?

尤其是如何看待最后主角幻想出来的一系列场景,以及最后的结局
关注者
149
被浏览
291,279

50 个回答


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This is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This is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这是杰克建造的房子。

这是杰克建造的房子里的麦芽。
这是杰克建造的房子里的吃麦芽的老鼠。



这是一曲英国童谣《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每句依次叠加新词,以此类推。这首适宜儿童,天真无邪的语言游戏,到了拉斯·冯·提尔手里,却成了一部杀人游戏。


《此房是我造》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该英文原名直接来源于那首童谣,故事也异常简单:杰克造了一所房子



冯提尔最爱干的就是毁灭童话,这次也不然。影片可以说是今年最具争议的作品,在戛纳放映吓跑100多位观众早有耳闻。据说是因为内容过于敏感,情节太过变态导致观众不忍直视。


2011拉斯·冯·提尔在《忧郁症》戛纳发布会的不当言论,被电影节理事会驱逐


这也是拉斯·冯·提尔被戛纳封杀7年后的回归之作,仍语不惊人誓不休地傲视群雄,要不是出于政治原因,这部出格之作应该在主竞赛单元占有一席之地。




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要我说他就是影像界的恐怖分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片中恶心的情节大体为谋杀手段的残忍,连孩子也不放过,更别说是玩弄尸体了,动物保护主义者想必对其中剪掉鸭子后肢的情节充满了愤怒,各中细节容易被和谐,故不再赘述。





虽影片争议不断,但它涵盖的内容实在太过丰富。有人称它为一部艺术论文,有历史,绘画,影像,神话,文学,哲理等元素,糅杂成一部颇具风味的“PPT”电影,更是深度挖掘了一位连环杀手的内心世界。





不管是艺术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颇具价值,从观众“尖叫”逃离的情况便可想象其带来的深层恐惧的情绪。


它可说是冯提尔的集大成之作,延续了其早期作品的所有特性,最明显的则是分章节的故事结构和主人公与其他角色对话为旁白进行叙事。



这个人太调皮了


但今日我们保持中立态度,不聊其是否是部好作品,而是对其进行一次年度总结,并以其PPT的分章节特色聊聊冯提尔到底在电影里引用和“致敬”了多少艺术知识点




导演致敬德莱叶的《吸血鬼》(1932)



第一起事件


01

片名





《This is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专辑封面


文章开头边解释了这首英国民间童谣,冯提尔在处女长片便用过这首歌曲,影片主角更是沿用了JACK的名字,欢快小调变为惊悚悬疑,颇具戏谑感。包括第一起事件的凶器千斤顶的英文也为JACK.





02

格伦·古尔德影像



选段自纪录片《Off The Road》,弹奏巴赫古典乐。




他演奏从不坐钢琴椅,而是癖好一把矮板凳,驼着背忘情弹奏。

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是加拿大最伟大的钢琴家,但他生性怪癖。有人评价其演奏方式,“处于恍惚状态,被众多善灵和恶灵附身”,他自己更是说过,“我讨厌观众 我觉得他们是邪恶势力”

03

死亡的女人




“致敬”胡安·格里斯(Juan Gris)《Why Not Torture Terrorisrs》,还挺像的,借此连接了死亡与艺术。

04

建筑设计影像与画作




片中用建筑设计影像讨论尖型拱结构的教堂建筑的稳定性。



乌里森(Urizen)


《The Book of Urizen》的封面图,也是《光明之书最终卷》。它是英国诗人和艺术家威廉·布鲁克虚构的神话人物,代表传统观念与律法,理性。他有时也会承担建筑师的工作,与主角Jack联系在一起。




05

高更画作



《偶像》1898



《大溪地田園曲》1892



《欢乐的泪水》1898



《海濱兩女人 - 大溪地的女人》1891



《甜美的夢》1894

第二起事件


06

《名利(Fame)》




JACK开车拖尸响起的配乐是大卫·鲍伊(David Bowie)的《Fame》。其中一句词是:“名利,你想要的只在地狱才能休止(Fame,what you like is in the limo)”

07

JACK翻牌




“致敬”鲍勃·迪伦(bob dylan)的《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MV。



08

调皮的导演



左下角,看见了吗?


Jack练习常人情绪时,有一张是冯提尔的照片,还有美国著名连环杀手冰人。

09

羔羊和老虎





《羔羊》,《老虎》诗集


《羔羊》和《老虎》是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一组诗集。他是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图解者、彫刻家、西洋棋师、作家和画家。其生前决定完成但丁《神曲》的插图但未完成。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冯提尔加入了羔羊和老虎的影像,并前后引用了威廉·布莱克的数张《神曲》插画与其画作。




《弥尔顿一首诗》1818



乌里森(Urizen)



《淫荡之环》(神曲插图)

10

黑暗之光




Jack发现的胶卷底片中最暗的点,是现实最亮的光,所谓光线真正邪恶的特质,是黑暗。并以一段酷似“Flash”的动画影像描绘杀手动机和心理。






第三起事件


11

家庭影像




这起事件关乎家庭,因此冯提尔加入了几段古老的家庭记录影像。

12

驱赶式狩猎



《瓦格拉姆王子的狩猎》(1804-1886)



《Still life with game, fruit and viola d'amore》亚历山大·弗朗索瓦·戴斯伯特斯(1661-1743)




人类狩猎行为的本质,从绘画与影像中被解析。冯提尔用狩猎家庭这一最敏感话题批判人类猎杀的行径。




引用猎鹿步骤图像



欧洲狩猎游行影像



战利品展示影像



“人与动物的区别何在?”

13

冰人




人称“冰人”的理查德·库克利斯基是美国20世纪最知名的黑帮连环杀手,38年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杀害了超过近200人。



第四起事件


14

《神曲》插画



《叛逆者的圈子》



《古巴比倫王》



《教皇》

《神曲》的脉络到后面渐渐清晰,威廉·布莱克为《神曲》绘制的插画也被搬上PPT。

15

贵腐(the noble rot)



酿酒影像


酿酒的三种发酵方法,霜冻,脱水和贵腐。贵腐又有三种方式,而“分解”则是将葡萄制酒术提升到艺术品的关键。




“腐烂是一种艺术”


Jack将这一过程与对尸体的冷藏进行连接,也就是他所谓的艺术。


16

爱的艺术



《维纳斯的诞生》桑德罗·波提切利 1487



《睡》古斯塔夫·库尔贝 1866



《犹太新娘》伦勃朗 1665



《吻》古斯塔夫·克林姆 1859



《吻》爱德华•蒙克 版画

维吉尔反驳Jack以没有爱就没有艺术,引用的一系列画作。


17

“遗迹价值理论”



阿尔伯特·斯佩尔(左2)


德国纳粹建筑师阿尔伯特·斯佩尔在调查了古希腊和古罗马遗迹后,提出了遗迹价值理论。




片中引用的影像,被炸毁的纳粹建筑。


这种理论宣称,建筑物始终会倒塌,但倒塌后的废墟会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在会倒塌的前提下,也需要将建筑物设计得更好更宏伟。



希特勒的梦幻之都:日耳曼尼亚模型

“日耳曼尼亚”计划是希特勒想将德国首都柏林重新打造成世界之都而进行的城市重建规划。阿尔伯特·斯佩尔则作为首席建筑师承担重任。


18

崇拜的价值



片中引用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影像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世界上最危险的战斗工具。冯提尔将它发出的警鸣带来的恐惧与圣经中以色列人进攻杰里科时吹的号角声相提并论:以色列人吹了6天6夜,第7天终于攻陷了杰里科。




“杰里科的号角”




而“制造”斯图卡的人们被冯提尔称为偶像,艺术家。在现实中,这些人皆为独裁者。斯大林,波尔布特,希特勒等。







19

歌德树下的残酷影像



歌德画像



《浮士德》(反人类,叙事结构与本片相仿)


世间有利有弊,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歌德树下,歌德造就了许多著作,但同样的,也会有大规模屠杀,种族剔除事件。片中引用了多起屠杀事件的图像与影像。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



卢旺达大屠杀


20

自恋,自负



欧洲特快车(Europa)



女性瘾者(Nymphomaniac)



犯罪元素(Forbrydelsens element)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反基督者(Antichrist)



忧郁症(Melancholia)


冯提尔在片中引用了自己的几部作品,如同与“偶像”对话,也像是对自己的一次年终总结。

第五起事件

21

维吉尔




之前Jack一直与维吉尔是以对话方式叙事,此时维吉尔实体化,不知是否是冯提尔的故意安排,扮演他的布鲁诺·甘茨在《帝国的毁灭》中扮演过希特勒。


《帝国的毁灭》里精湛的表演


而维吉尔在《神曲》中作为但丁的引路人,也预示了Jack即为但丁的实体化。


尾声:大败退

22

大败退(katabasis)





入侵希腊的波斯大军


据《希腊远征波斯记》记载追随波斯王塞鲁士的希腊雇佣军战败后大举向海边撤退, 史称“大败退”。希腊语意为“向下坠落”,间接暗示了Jack的命运。

23

但丁《神曲》



但丁《神曲》插画


《神曲》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利创作的长诗。也是整部电影的内核与脉络,冯提尔像是接替了威廉·布鲁克完成了《神曲》的插画任务,并以影像的形式绘制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地狱之旅。




片中手持摄影,纪录片式的镜头





片中通过万劫不复之人群


从“人造”房子打开了地狱之门,到身着红袍的但丁跟随维吉尔,穿过了女子阴道隐喻的羊水之路,越过冥河,到达炼狱的最底层。


渡河



片中重现了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但丁之舟》1822



24

地狱之门



维吉尔为但丁引路,通过地狱之门,布莱克绘制


现实中的人们也一直在探寻地狱的位置,采集痛苦的声音已找到相同频率的地心。




片中不知名探寻地狱的研究所影像



俄罗斯米科拉超深钻孔

真实的俄罗斯地狱之门——米科拉超深钻孔,深达12262米,据称科研人员在钻孔过程中时常听到不断的哀嚎声和尖叫声。




波提切利描绘的《神曲》中的地狱,1485



米开朗基罗·卡塔尼所绘的地狱横截面图,1855



片中的地狱


25

《Hit the Road Jack》



Ray Charles《Hit the Road Jack》


遁入虚无的Jack即为坏人的自食其果,但冯提尔强大的幽默感在如此应景的片尾曲里释放出来:


Hit the road Jack and don't you come Back no more no more no more no More.
上路吧,杰克,永远都别再回来了,别再,别再,别再,别再。




这一曲Ray Charles的《Hit the Road Jack》,用轻快戏谑的爵士布鲁斯为影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个半小时的电影甚至有些意犹未尽。

当然还有几个未解之谜。

极乐世界?





Jack记忆中的极乐世界


片中对极乐世界的描绘是Jack儿时最爱的“草场的呼吸”,农民用镰刀整齐划一的割草,这个画面总觉得在哪见过,但又不知所终。


羊羔影像?



羊羔影像其中出现的这段动画,不知出处。

文字影像?


第四起事件开始的一段“文字”影像,不知出处。

如果你们碰巧知道,希望各位能给予一些答案或见解,或是知识点有所偏差,也可评论指正,再此谢过。


—End—

作者:矿石镇的小智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或微博:AME影视计划。给你带来更多干货和好的推荐!

编辑于 2019-03-14 10:29

如果有人给予你一个正向的教育,你一定不以为然。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正向教育太多了。几乎是从上学的每一刻开始,正面教育就会生生不息的涌现到你的周围。但是我们愿意接受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正向教育而言,即使是派来最好的老师尊尊教导,你不喜欢依旧是不喜欢,这样老生常谈的事情,你早已经在脑海里厌烦。



但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派来一个犯罪分子给你悉心讲解,你将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是不是还是那么不耐烦?这里恐怕要打上一个问号。因为太多的影视作品带给我们这样一种全新的展现手法了。



黑帮给人的印象肯定是不好的,甚至于有的时候,当你提起黑帮,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来很多恶人形象。那些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大概就是旧社会的土匪化装成西装革履的模样。但是如果让你去看《教父》你会有什么感触呢?你一定会说,这是男人不得不看的几部影片之一吧。当你看完《教父》,当你聆听了那么多从一个黑帮头子口中说出的箴言。你感觉你的人生收到了启示,但是,你可以好好的思考下,这些话,是不是在你人生的求学经历中出现过不止一次吧。当时你听了吗?好像没有,那么这句话变了吗?还是没有。只不过是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你脑海里就会千差万别。



我们认为变态杀人狂就应该处以极刑。一般罪犯并不会获得我们的同情心,因为大家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之自古以来的道理。这个道理在什么时候都受用。但是如果让这个杀人狂说出来某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你感觉会怎样?奥斯卡获奖影片《沉默的羔羊》中刻画了一个变态哲学家的形象。我们在欣赏这部影片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被汉尼拔的学术体系所深深吸引,然而他们却忘记了,这个有着学者气息的人,其实本身是一个罪犯,而且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罪犯。这个时候,似乎他的犯罪行为会得到开脱。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类属于以上这两种体系。这是一部会让人觉得绝望的电影,同时对于那些喜好另类观影角度的人来说,本片就如同《沉默的羔羊》,就如同《教父》那样给予人启示。然而,见仁见智并不能解释主人公可以夺取这么多的生命的事实。算了吧,让我们开始看看这部影片吧。



本片为我们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连环杀人狂杰克的犯罪始末。杰克是一个偏执的人,他每一次杀人之后,总是会不断地确定现场会不会留下血迹,他还会对很多形象进行模仿,以此可以让自己的表演技法得到显著提高,在今后犯罪后可以很坦然的应付多变的情况。每一次的犯罪,杰克都会以自己高超的犯罪智商而逃脱。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厉害的工程师,他最大的喜好就是建一所房子。而使用这些尸体来建造房子,会让他的成就感倍增。但是后来,随着被害的人越来越多,杰克的行为也越来越大胆。最终被警察发现了,而此时的杰克,却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本片非常的让人纠结,如果你是单纯的从艺术的角度去揣摩本片的话,那么你可以了解的方向就有很多了。犯罪人为什么被害,杰克在他偏执的犯罪事实下,是否有着一个哲学化的论据。如果你认为这是一部悬疑片,同样的,你也可以找到很多痕迹。杰克每一次顺利的逃离都离不开他的完美的犯罪智商。每一次看似危机重重,但是最后都能够化险为夷。



但是对于这样的暴力犯罪,我们是否能够进行最简单的分析,杰克就是一个杀人狂,他不是一个哲学教授。他所犯下的罪行值得我们警醒。但是他不应该是一个被我们尊崇的伟人。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很多人如果陷入到导演的角度后,就会有着这样的一种观点,那些被害人都应该死,杰克这样做是会产生快感的,而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如果站在杰克的角度去看,我们也是会有快感的。因此,那些已经死去的人,应该为自己的死负责任。除去倒霉之外,我们正常人是不是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不作死么?



这是一个奇怪的论述,如果你用一种现代社会的理智来看待的话。犯罪就是犯罪,即使是看上去颇具艺术感的犯罪,即使是被美化了的犯罪,他的本质还是犯罪,就像《教父》的本质是黑帮,而汉尼拔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狂一样。如何做到抛开哲学的外衣,看看本片中捷克的本质,这或许才是本片为什么不适合未成年人看的根本原因,因为小孩子只分对错,大人才看利弊。

发布于 2019-06-09 08:29

他是的电影节最不受欢迎的导演,每部作品都饱受争议。


他曾经因为说自己理解希特勒,而被戛纳封杀了7年。


他的电影《狗镇》,在国内外影迷心中都是不得不看的一部电影,只要提起谈论人性黑暗,就免不了提起他。


《狗镇》豆瓣8.4分,8.8万人评分。这部电影第一次送选电影节,恰逢中国导演姜文做评委。姜文说,不是电影不够好,不是导演不厉害,但总觉得这电影耍了舞台剧的小聪明。


《女性瘾者》《忧郁症》《反基督者》只要提起他的作品,争议就没有断过。


他就是拉斯-冯-提尔




今年,拉斯又带着新作品《此房是我造》,重回戛纳。


在放映这部电影时,100多名观众愤怒离场,大骂不已。


而坚持到最后的观众,还有不少给予掌声的。


在电影节上,对一部电影能有如此两个极端的评价,可能只有他了。



此房是我造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这部电影,尺度之大,令人咂舌。


电影讲述一个连环杀手Jack的五个生活片段,而这位杀手12年之内最少杀了60多个人。


在这五个片段中,杰克杀人,藏尸,给尸体拍照。把尸体摆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把女人的乳房割下来做成钱包,并称为艺术品。


手段残忍,花样百出,还骄傲的称自己为诡笑先生。


女人,孩子,老人,通通不放过。



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导演在讽刺这个连环杀手,或是其他的什么。但是同时,他又以第一视角,让观众代入了这个角色。让观众听他讲艺术。


电影里,穿插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和各种自白的台词。画作,古德尔的钢琴(我最爱的古典音乐,以后不敢听了),建筑,摄影等等,而这些都和凶杀联系了起来。





不少影评人,媒体杂志大骂,射杀儿童的举动不能称为艺术品。凶杀和电影里其他艺术没有关系。


还有不少因为电影节没有分级制度,而观看电影的家长,痛批这种电影就不该放出来。


可导演对此不以为然。


电影详尽的描述杰克的杀人过程,同时巧妙的刻画其心理。


比如,当杰克还是个菜鸟杀手时,他有强烈的强迫症。


他一次一次的回到犯罪现场,想要看血迹是否都擦干净了。


一遍遍的擦拭,一直到最后警察都来了,他才侥幸逃离。




他开车遇到行人,忍不住想撞上去——与其说是他自己想撞,不如说是强迫症导致。


他在初期,犯罪方法拙劣,破绽百出,连话都说不清楚。可偏偏,每次都侥幸逃跑,犹如神助。


最后,通过杀人,居然治好了他的强迫症,让他成为了一个冷血杀手。


他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残忍。甚至带着某单亲母亲和两个孩子去打猎,然后射杀两个孩子,又把他们摆成野餐的样子,在母亲面前玩起了过家家。





他当着警察的面杀人,还帮受害者一起大叫救命,并说,没人会来救你,因为这世界就是这样,没人会关心其他人。


最后,他好像发了狂一般,为了做杀人实验,丝毫没有任何顾忌,任由警察上门来抓他。





而就在这时,死神找上了门。


此处的死神,乃是但丁《神曲》里带他游走地狱的维吉。很明显,维吉也要带领杰克去地狱了。


在路上,维吉首先告诉杰克,虽然你是个变态连环杀手,但不要以为我会看高你一眼,因为,我见过的人不要太多。


随后,维吉又想弄清楚,杰克杀人的动机是什么。


而这,也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观察的东西。


在电影里,我看到杰克强迫症,害羞,不满,自卑,自我毁灭,仇女,病态,扭曲,自以为是。。。。。。


我非常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离场,因为这些东西,再加上那些杀人场景,确实让人如坐针毡。





杰克完全有机会,和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可他无法适应,无法接受。他以自己爱上一个女孩为耻,一定要将其杀死才不再感受到痛苦。


他形容自己杀人的欲望,就好像是路灯下的影子,此消彼长,无穷无尽。


这也不由让我想到叔本华所说,你吃到最饱最满足的时候,就是你开始饿的时候。人是欲望的奴隶,永远逃不脱痛苦。


而死神维吉对杰克说,你和我讲的前四个故事,都是讲你杀死女人。似乎你是因为仇视女人,在女人面前自卑才会如此。


你是一个工程师,却想象自己是一个建筑师。


多年来你试图建造一个房子,却推了又建,建了又推倒。


现在,你该知道了,你的生命,你的房子由什么造成?


就由你杀害的那些尸体造成。





最终,死神带着杰克下了地狱。一通参观之后,他们走到地狱深处。


深处有一座断桥,而对面似乎透着天堂的光。地狱和天堂就这样一线之隔。断桥之下,是无尽的深渊。


杰克说,我好像可以爬过去。


死神说,以前也有人这么说,但从来没人成功过。





此处,我个人认为,杰克还是想要得到救赎。尽管他做了那么多恶。可他还以为自己可以攀爬过去,找到自己的光明之路。


又或者,他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没有自己去不到的地方。


总之,他掉了下去。当然,他掉了下去。


而死神默默的离开,看都没看过这个凡人一眼。


自以为是也好,救赎也罢。杀人如麻也好,可怜也罢。


不过又是一个愚蠢的人类,跌入了无尽的黑暗里。






《此房是我造》这部电影,不仅是凶杀和暴力的电影,也是讲自我折磨的电影。


他挑战观众的底线,刺激观众的大脑,映射和暗喻无数,同时也让我感到恶心。只庆幸自己在最黑暗的那些日子里,没有看这电影。


与《幸福的拉扎罗》相反,它像是一部论文作品,来描述人性的黑暗面。


而拉扎罗是完全没有一丝这些黑暗的。拉扎罗是纯粹的善良,是人性中,纯洁的天使。


可社会容不下拉扎罗这么善良纯粹的人,反而打死了他。他只能化成一只狼遁走。


杰克正相反,杰克是纯粹的恶。自卑,偏激,自大,邪恶,暴力,扭曲,所有黑暗面的集合。恶魔般的罪人。


社会同样无法接受这样的存在。





人格,是模糊的,是崎岖的中间地带。



有人说,这部电影,通过极恶和艺术的碰撞,让你思考人生,思考哲学。


也有人说,这根本不算艺术,也不是娱乐,这是自恋,病态,洗白黑暗,以及激励那些杀人犯。


而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有几个镜头还是很震撼的,比如天堂里,童年割草的镰刀,让杰克这个恶魔也流了泪。


当然还有那尸体堆成的房子。


我就觉得,像这样的电影,很难客观评价。





我能看懂导演要讲什么,差不多吧。但我不觉得每个人都适合看,而且也让我恶心。


导演还在采访里直言,并没有仔细查证《神曲》,因为很多地方无法看懂。


如果要夸它的优点,其实它也没有那么那么好,反社会道德倒是其次,尤其是对于不止是盯着黑暗的人来说——可以看懂理解体会回忆,但并不陷于此。

如果要贬它,可它确实说明了很多世上一直都有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恶,不输给恶魔。


也许我们只是不需要被提醒。




像这样的电影,对于我个人来说,就只能是,看过。我没给这部电影评分,也不想争议什么。


看完,我只想说,善恶一念之间,愚蠢永无止境,原来魔鬼,也喜欢听古德尔。

发布于 2018-12-28 21:30
史上最奇葩的变态杀人魔,最后被维吉尔带入到地狱最深处!
1.4 万播放 · 65 赞同

《此房是我造》一部令人非常不适的犯罪题材影片。

气氛渲染到位,演员对变态杀人狂的塑造相当到位。

片中反复出现的极具神秘感的画作,大多来自威廉·布莱克,以及一些以《神曲》为主题的水彩画,充满诡异的气息。

结尾出现的老人其实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中的 地狱导游维吉尔。

他们经历小船的颠覆,这其实是kuso法国浪漫主义画派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之舟》画面上,最后杰克也坠入地狱罪孽最深重的所在

发布于 2021-08-21 19:40· 5946 次播放

可能因为自己就是这个知识系统塑造出来的怪胎,今晚看完疯提的新作《此房是我造》以后,我被一种极致的心情全面覆盖了。这是我近五年来看过的最优秀的电影。用一句话来说,这部电影是一篇视觉论文。这篇文论除了运用视觉元素以外,更重要的是,一切在文字论文里被严格要求的直线逻辑和近年来越来越琐碎的问题意识全部都消失了。相反,这篇视觉论文思路繁杂、半路还不断引入灵感,每条线索浓度极高却无法理顺,化成一句句扣问。所有扣问一齐涌出,如同千万岩浆终汇集一处一般——它们全部导向对基督教化以后的欧洲文明的终极审问。在治学的过程里,难道我没有从心底发出这样的痛苦质问吗?当然有。因此,我竟然和疯提感同身受。在治学的过程里,我永远被所谓的科研体制绑缚、切割,那个最高的终极质问没有办法憋出来,这是知识的反讽,是现代性的噩梦。而在疯提的这部作品里,所有的痛苦都有了出口。他的跳跃性思维和极强的逻辑关联与想象能力,搭配对任何意外灵感的吸纳和建构,最终把这部作品以视觉论文的形式,直捣文明的核心问题本身。观影过程里,我一次一次被一种崇高的力量击打,好像看见升级版的自己在创作。理性的尽头是疯癫,哲学与艺术互为一体,知识在建构,更在解构。也许我内心深处也在期待维吉尔,期待他带我去文明的开头,也带我去文明的结尾。

发布于 2018-12-22 23:20

就像拉丝冯很多电影一样,拍摄手法剪辑手法炫目,题材出格,但故事老套剧情生涩。

如果你和《性瘾者》对比,你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使用的都是倒叙手法,而且使用了大量的旁白。旁白之中,对于主人公本身的心理历程做了详细叙述。在这种叙述中,拉丝努力使主人公的行为达到一种社会层面无法触及的一个高度。

但具体对比后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主人公的任何一阶段行为语言和思想意识,真的和那种超脱于世俗之外的艺术感成就感无一相符。他在本质上还是俗人一个,他行为和意识上表现的,只会越发的癫狂,越发的无法控制自己,越发的懦弱和傻逼。

就像这部电影,主人公杰克努力想造一座漂亮的房子,建了三次都推到了,随着他的行为你会得知,他会用受害人的尸体建一所房子。他房子建成之际就是他身死之时。

如果按照电影的逻辑来讲,杰克是一个高智商的犯罪天才,缘何到了最后,还要别人来提醒?简直傻得厉害。

再说杰克的身世,杰克告诉维吉,他从来就没有享受过家庭的爱,所以他也不知道怎么爱人。看到杰克在镜子前摆弄表情的样子,导演交待的意思很明显,杰克是一个双向情感障碍的重度患者。所以,杰克小的时候就喜欢虐待动物。所以导演用路灯下的人影来告诉大家,杰克这哥们儿控制不住自己,到了焦躁期就得杀人。

所以当第三幕出现的时候,杰克以狩猎的方式,杀掉了一个母亲两个孩子。不得不说,电影带来感官冲击很强烈。特别是,杰克作品完成的时候。但最后杰克在摆弄小孩子尸体的时候,不得不说挑战了大多数观众的底线。你可以说导演敢拍,但放在整部电影之中,却成了最大的败笔。就像流畅音符当中忽然出现了一个尖锐刺耳的音符,超脱于整个电影之外。使得整部轻松愉悦气氛骤然一变,把观众扯入到了另一个境界之中。

最主要的,这个行为脱离了杰克所谓的艺术性。如果说,摆弄乌鸦摆弄母亲和孩子的尸体组成的图画,还算是艺术。但在这里,杰克的行为就显得那么的白痴。仿佛这哥们没有从行为中进化,反而倒退了一样。诚然,电影的效果从这里也开始倒退。

像这种连环杀人犯的题材,从《沉默羔羊》到《连环十二宫》,再到《七宗罪》,都在杀人犯的身上显著刻画了残忍、高智商、心思缜密、谨慎、好胜心等一系列因素。拉丝这哥们儿也强调了杰克的这些素质,可惜到了最后,杰克的行为除了癫狂,结果什么都没有剩下。你说说,这能不让人失望吗?

第四幕的败退,搭建完人体房子之后,身穿红袍的杰克,尾随着维吉穿过下水道,路过天堂,来到了地狱。但是杰克却在试图脱离地狱的时候掉到岩浆中去了。不得不说,这个结尾很让人乏味。拉丝咋了?怎么想出这么一个破结局来。不是说好的神曲吗?神曲呢?

这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展映的时候,毁誉参半。毁是毁的彻底,誉是誉的没变。在豆瓣上也是一样,要不然得不出7.7这个不上不下的分数。可能有人会说7.7分不低了,但是相对于拉丝的《狗镇》《破浪》《欧洲特快车》《黑暗中的舞者》等片,《此屋是我造》确实显得不伦不类。

就像是张艺谋的《影》一样,揭开那些华丽的特效,剩下的灵魂中,还有几丝重量?

就像这部《此屋是我造》中的杰克,本应是一道华丽的身影,却变成了臃肿的乞丐。伴随着行为失真,影片效果处理的越发炫目,到了最后,才更显得更加乏力。强烈的道理和隐喻,就像是硬塞给观众一般,让人实在是不想接受。

想一想,拉丝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年人了。在老年人身上,你想找到激情是很困难的。而且老人们有个习惯,就是不服输。他们喜欢绚丽的衣袍,华贵的冠冕,很难再关注到有趣的灵魂。

编辑于 2018-12-24 02:05
大师级导演拍了部年度最恶心邪作?

谈及今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大多数影迷可能第一时间还是会想到[小偷家族]与[燃烧]。

如今,二者已分别代表本国参选201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但半年前,创下场刊最高分的[燃烧]在主竞赛单元颗粒无收可是引发了不少争论。

不过,若是说到本届戛纳上最大的争议,还要属一部没有出现在竞赛单元的电影——

[此房是我造]

小图看上去莫名神似威廉·达福,但疯提尔这次请来的是马特·狄龙

自从7前年在戛纳上讲出一番被解读为“撑纳粹,反犹太”的言论后,拉斯·冯·提尔就一直为戛纳所驱逐。

2013年的[女性瘾者]自然也没有机会现身戛纳。

综合各大评分网站来看,[女性瘾者]第二部的标记人数跟评分都不如第一部

今年,拉斯·冯·提尔终于获得了戛纳的解禁,却又一次不安分地玩儿起了幺蛾子。

[此房是我造]在戛纳首映时,有100位观众提前退场以示抗议(援引Variety报道)。

他们纷纷评价这部电影“恶心”“可憎”,甚至“不应该被拍出来”

还有人将其与帕索里尼的[索多玛120天]相提并论。

[索多玛120天]是知名禁片,导演帕索里尼在影片公映前的死亡更为这部电影带来一层阴影

但[此房是我造]收到的绝不是一边倒的评论。

遭到咒骂的同时,它也获得了一些肯定。

在戛纳看完全片的观众就为[此房是我造]起立鼓掌10分钟。

《电影手册》将它列入年度十佳

在影迷中,它的评分也不算差。

IMdb评分近期比较稳定,一周前7.2

然而,部分影迷的赞扬同样引起了不小质疑。

一周前,本片在豆瓣的评分还是8.0

这种好评是出于文化猎奇,还是名人刻奇?

[此房是我造]的豆瓣最热短评

喜欢[此房是我造]就是给疯提尔捧臭脚吗?

01

从结构上看,[此房是我造]延续了[女性瘾者]的叙事结构,在两人的对话中,分章节还原了一个连环杀手杰克的成长史

杰克不是那种早出道的连环杀手,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位受害者,是位搭车求助的陌生女性。

第一位受害者是乌玛·瑟曼演的,上次她在[女性瘾者]里就可怜可悲歇斯底里的了,这次的角色也不招人待见

杰克起初一直一副沉默寡言,但乐于助人的模样。可随着陌生女士直言不讳的猜忌与鄙夷,杰克在她的絮叨声中举起了Jack——千斤顶,把她的脑袋砸了个稀巴烂,封上了她那张喋喋不休的嘴。

随着第一次谋杀的迅速完成,杰克没有惊慌失措,他恰巧拥有一处偏僻的冷冻库方便储存尸体。

这表情像是在说,I feel perfect.

在杰克的叙述里,他就这么,合乎情理地被一位女士推上了连环杀手之路。

当然,新手难免有纰漏。

在案件二里,他磕磕绊绊,没有击中痛点的套瓷就险些被受害者识破,清理案发现场准备逃之夭夭后,还遇上了警察盘查。

现场太磨叽,都是强迫症惹的祸

不过,既然能成长为连环杀手,技术是一方面,运气却更重要。

杰克不但侥幸从警察手下逃脱,还承蒙老天爷青睐,借着一场大雨冲走了作案痕迹。

杰克将其视为一种启示

感受到保护神庇佑,杰克接下来的作案显得更加肆无忌惮。

当然,他的受害者也并不局限于女性,也有耐心玩儿起了养成游戏

没错儿,给自己养猎物。

杰克将这个“家庭”的覆灭视为其最得意的作品

影片也迎来了最受诟病的一章。

02

很多人对[此房是我造]最大的关注点可能在于,它恶心吗?

影片对暴力毫不回避的描写,特别是受害者过于真实的垂死挣扎,再配合手持镜头的晃动加持,如果放到大银幕上对晕动病患者极其不友好。

“恶心”可能是部分观众发自肺腑的深切感受。

说回剧情,捕杀幼儿,活切乳房,一个道德上难以忍受,一个体验上容易代入,B级风血浆片看得少的影迷有提前离场的冲动也可以理解。

片中惨遭部分切割的是猫王的外孙女

跟真正的禁片相比,比如豚鼠系列,[此房是我造]在观感上真称不上恶心,但二者的评价体系、受众也大有不同。

不过,影片最新流出的资源是152分钟删减版,据此前观看过155分钟未分级导演剪辑版的编辑表示,新版已经减少了部分遭受道德非议的片段。对此心怀恐惧的影迷可以稍稍放心,却也能窥测下原版骇人的画风。

对于今年又一次引起戛纳风波,导演拉斯·冯·提尔本人倒是云淡风轻:

不被每个人所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那样你就失败了。不过,我不确定他们是否足够讨厌它。如果它变得太受欢迎,说明我有问题。

于是在[此房是我造]里,我们也见到了“自恋”的斯·冯·提尔对自己前作的引入。

影片本身或也可看作是他本人对此前诸多争议做出的回复。

然而本片最大“植入”,还要属《神曲》

上图这一幕是对名画《但丁的渡舟》的戏仿

可以说,[此房是我造]从结构,到人物关系都沿袭了《神曲》的设定。

片中的另一位发声者,维吉,在影片的最后半小时终于现身。

选知名“鬼畜元首”布鲁诺·甘茨演维吉尔,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冯提尔是成心的

他也代替银幕前的观众,发出了质疑:

杰克,你此前一直念叨要造的房子呢?

恍然大悟的杰克,用自己多年积攒下的“艺术品”,终于造出了一所极具震撼性的建筑。

杰克将杀戮视为一种艺术的展现形式

杰克的“艺术生涯”就此登峰造极。

《神曲》结尾,但丁在维吉尔的引导下穿过地狱、炼狱,最终由俾德丽采带领着见到上帝,诗篇也就此戛然而止。

[此房是我造]中,杰克同样跟随维吉的指引,结局会与但丁相同吗?

拉斯·冯·提尔或许还没有彻底疯掉,决心抛弃大多数人类观众。

[此房是我造]中,他一面挑衅观众,从生理感观,从道德价值观;另一方面,他在结局尚留有一丝余地,没有彻底击垮人类社会主流价值基石。

但丁有俾德丽采,杰克呢?

不像很多描写连环杀手的电影,试图在其丑恶中寻找可怜,可爱之处,以获得观众的共情。

[此房是我造]更像是以赤裸的残暴直接说服你理解其中的合理,甚至是美态。

当我们在看[此房是我造]时就是看拉斯·冯·提尔怎么疯的吗?

这又未尝不能看作他对自己做的另一种注脚:

极致的“艺术”到底该如何成就?

拉斯·冯·提尔本人为影片拍摄的海报,152分钟版本1080p资源已出


作者:舒文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电影杂志(moview_weekly)

编辑于 2018-12-27 17:37

可以看看我的《此房是我造》观影感,发布在我的专栏:

编辑于 2019-03-14 14:44

披着___外衣的喜剧片

以下回答是刚看完电影做的一些简短的想法。个人观点,随手笔记,结构可能较乱。


主角让我想到迈克尔法斯宾德,性格特征有点像搏击俱乐部里的爱德华诺顿。

效仿神曲中维吉尔对但丁的引导,主角也有一个叫Verge(或者Vergil)的声音与他对话。电影的结构似乎也参照神曲的叙事,但不是很明显。

受害者1:因啰嗦一语成谶主动申请去世;受害者2:为养老金放松警惕;受害者3:被表面的激情欺骗;受害者4-6:无话可说;受害者7:相信了主角的演技心软了。


乌玛瑟曼老了许多。

我觉得任谁碰上这个不识抬举叽叽歪歪的女人都有拿千斤顶朝她脸上呼的冲动,即使她长了一张乌玛瑟曼的脸,杰克只是把这种冲动变成了行动。

也许第一次冲动杀人使杰克感受到了杀人的快感和自己的“创作”需求,他开始成为Mr.Sophistication。

千斤顶的英文刚好就是主角的名字。

格伦古尔德(片段节选自他的纪录片Off the Record,应该是在弹奏巴赫),古怪的天才,秩序的混乱,压抑的激情,隐秘的疯狂。

教堂的玻璃装饰艺术,知名建筑的建筑师常常不为人知,就如同谋杀背后的凶手,按主角的理解“艺术家。(工程师—>建筑师:从制造到创造。柯布西耶:?)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教堂,更简洁的形式,更少的材料,更合理的传力结构,更大的开窗面积,更多的光。

高更,塔希提岛的女人,为追求自己的艺术放弃家庭财富的同样古怪的天才。

神经质,洁癖,强迫症,完美主义,不断自我分析。


incident2 带上了眼镜,为了更好的寻找猎物。

第二个目标(影片顺序)的家门外是个教堂,十字架很晃眼。

按门铃时的紧张,当场回忆编造好的台词和蹩脚的演技,摇摇晃晃的身体,颤抖的声音似乎是在完成伟大创作前的兴奋的表现。实施犯罪前还要念个台词,俨然一出舞台上的戏剧。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给她吃甜甜圈和水(可能是初次蓄意谋杀的笨拙表现)。在肺上扎了一刀类似打猎时要攻击猎物的肺部,使其快速因窒息而停止活动。

谋杀场景过于真实。作品的摆拍,犯罪后时刻想着现场哪里处理的不完美,并非因犯罪而害怕而是因习惯而焦虑。即使警笛就在附近响也要回去检查现场,拖了尸体一路没被发现还被大雨冲刷了痕迹……由此确信自己的谋杀艺术是被更高的力量支持的。

大卫鲍伊的fame。 “It’s just his line, to bind your time, it drives you to crime”“Fame, bully for you, chilly for me, got to get a rain check on pain”(对应以上)。

割草,感官动物。天生的罪犯,对女人或者人类的厌恶。


第三个受害者,没有花太多笔墨描写。最后成为他的尸体建筑的山花,看着跟异鬼似的。

威廉布莱克,The Lamb—innocence, The Tiger—experience,合理化、艺术化自己的谋杀。电影里还出现了许多威廉布莱克绘制的神曲插图。

路灯和影子的描述非常的精彩,从影子的稠密,长度,方向象征自己创作过程的矛盾,愉悦与痛苦。


第四起事件,受害者变成一个家庭,可见主角并非有偏见的只挑女性下手,他的杀人是无差别的,(受害者应该不是自己的妻儿。否则这一点和许多历史上的变态杀人狂有所不同,要么他们是孑然一人,要么就是在旁人看来正常的父亲和丈夫)可见这个主角是彻底地厌恶所有人类,而非单一类别。

维瓦尔第的四季协奏曲秋的第一乐章,表示丰收与欢乐,没有接下来的第三乐章(猎人捕猎动物逃窜的音乐),但是被狩猎女人和孩子的场景代替。


第五起事件,讽刺了都市社会现代社区的冷漠,癫狂是常态,道德被抛弃。杰克给了受害者大声呼救的机会却无人回应,印证了杰克对人类社会的鄙视与厌恶的理由。这一段虽然是电影的表现手法,但是也足够触目惊心。和拉斯冯提尔另一部电影黑暗中的舞者一样,女性似乎总是受害者,男性有意无意都会成为加害者。比约克的角色为了保护和警察、自己孩子的秘密宁愿自己被处以绞刑也不愿说出真相,我不知道导演是为了表现母性的崇高,人性的险恶,对移民的歧视甚至有可能暗讽女性的愚蠢,可能是为了对比更加鲜明制造更加压抑的气氛,同时使得比约克的角色的精神更加升华而唾弃对比之下残酷的现实。边用类似的方式借用维吉尔的口问出了为什么被害的女人总是如此愚蠢的问题,似乎为了安抚观众的情绪他说他也杀男人,描述的事件全是女性只是随机 ,而选择目标是因为她们更容易下手,更容易接近。但我不是很买他的帐,他的表现手法让我觉得他有厌女情绪,或者干脆讨厌所有人。


开始说葡萄……frost, dehydration, noble rot。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最高的甜度,如果人类也像葡萄那样自然地腐烂也许也能达到最终美好的状态。用这样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美学观念,和道德无关,甚至超越真善美。维吉尔反驳说没有爱就没有艺术,葡萄的例子只是腐烂的自然过程罢了。

这里提到了废墟的艺术,废墟的艺术不在于废墟本身,而在于他所代表的符号,即象征意义;举例德国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象征着descend,decay,坠落,堕落之美。一系列领袖希特勒、斯大林、俾斯麦、伊迪阿明、斯大林…以及战争的残酷的影像闪过,所指被主角形容为noble rot,被维吉尔指责为反基督,并开始以引出歌德来说明icon的价值……


最后一个事件绑了一票男人,要用一颗子弹贯穿所有人的脑袋,因为其完美主义没有成功。在取子弹期间杀了他了一个朋友和一个警察,穿上了朋友的红袍(但丁的意象)。最后用尸体累成了一个房子,被维吉尔带入,象征地狱的入口。之后有一段用了道格马95的拍摄手法。最后在地狱里尝试爬到另一边的过程中的刺耳的地狱之音,也许暗指表明机械文明的罪恶。最后的场景让我有种看极限运动纪录片的感觉。


每一起谋杀案之间不同形象的变化,不仅是服务于犯罪的目的,似乎还暗示着主角的多重性格,甚至可能是导演本身的。电影一定程度上是导演的自白,自己的哲学美学观念的反应。

另外,许多元素源自神曲(Divine Comedy),说是喜剧也算是名字上的巧合。


电影最后的攀岩失败坠落地狱,警诫我们非专业人士不要轻易尝试极限运动;而经过好几次对房子的设计建造推倒重建,最后堆了一个又丑又臭的屋子,这成果提醒我们土木工程师几乎难以成为一个建筑师。

发布于 2019-01-26 07:50

对比《无耻混蛋》,我不喜欢昆汀的切入角度,不喜欢他用反纳粹的外衣来给自己的血腥癖好寻找合法性。而我喜欢的是,恰恰是这部《此房是我造》。

《此房》并没有给自己任何包装,影片的目的很纯粹,就是要为一个杀人魔辩护,就是要为杀人这个暴行赋予合理性。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写给撒旦的《圣经》,它将上帝与耶稣的神迹照搬,挪移到了杀人魔鬼的身上,书写杀戮与脱罪的史诗。

不难看出,影片构建意义的方式是“复述”型的。也就是说,拉斯·冯·提尔并没有试图原创什么新的符号意义,而是将传统的符号进行复述,然后重新构建意义。

通过这个方式,《此房是我造》的文本极具厚度。拉斯·冯·提尔重新定义了一段钢琴演奏,重新定义了葡萄的腐化,他将工厂的噪音称作地狱的尖叫,将地下水道称作通往地狱的道路,他也重构了建筑材料的意义:用肉体堆砌的建筑才是最完美最神圣的。

《此房是我造》反对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的惯性,而拉斯·冯·提尔则试图用它来砸烂被主流话语统治的电影圈——

拉斯·冯·提尔就是Jack,那个杀人魔,那个破坏神。

发布于 2020-02-22 10:22

拉斯·冯·提尔用一部论文式的电影挑战了如今政治正确的底线。很能理解这部电影在戛纳首映之后所引起的两极化反响,因为这朵拉斯·冯·提尔创造的“恶之花”,实在是让人难以评断。


Part.1 JACK的源起

为主角起名为JACK,这本身就有着多重解读的空间(电影名字最初取自一首英国同名摇篮曲)。除了会让人联想到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Jack the Ripper,还有另外一个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指代,在第一个案件中表露无疑。Jack也意为“千斤顶”,那个修了又坏永远“举”不起车的千斤顶是个再巧妙不过的隐喻:Jack很可能是个性无能者。

因此就能解释他为何开始杀人,以及他讲述的四个案件中全为女性受害者的缘由。Jack的第一次杀人完全是冲动性的,而这个杀人的冲动来自嘴碎惹人烦的受害者(这竟然是乌玛·瑟曼演的,看两遍都没认出来……)的激言:“看你那怂样也没胆杀人”。于是,他举起那个坏的千斤顶杀死了她,就像不举的他终于实施了一次强暴一样。他由此获得快感,并开始了他长达20年的杀人历程。

在Jack讲述四个杀人案件之后,维吉尔说了一句非常尖刻的话:“为什么你总挑愚蠢的女人?因为你觉得自己比她们优越。”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因为性无能而因此自卑的Jack,需要通过杀死那些女人,来获得优越感。但显然Jack的自尊与自恋不会承认这一点,于是在随后20年的时间中,他将杀戮艺术化,甚至宗教化。


Part.2 House的建成

无神论者居多的中国观众估计很难想象这部电影对有基督教信仰的西方观众的冲击。事实上我觉得拉斯·冯·提尔在创作时还是有所顾及的,要不然,标题里的就不是House,而是Cathedral了。

从电影一开始Jack开始论述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时,其实拉斯·冯·提尔就已经流露了他的真意:Jack要建的不只是一座房子,更是一座教堂,一座宗教的圣殿,只不过这座圣殿的材料,是一具具的尸体。

先知、神迹、仪式、教义……拉斯·冯·提尔在这部电影里隐含了宗教诞生的全部要素。第1章交代了Jack的源起,那是先知的觉醒;第2章里的那场大雨,是神迹的出现;第3章的家庭狩猎,是献祭牺牲的仪式;第4章对爱的全面否定,代表着对旧价值观的摧毁;最后到第5章,教义终成。

Jack的教义中,很明显有着尼采哲学的影子。他痛斥一般道德,认为那是否定了人类内心的老虎而转而信奉羔羊的道德。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尼采所言的“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上一个如此歪曲尼采的人,是希特勒。

拉斯·冯·提尔因为在戛纳说出“理解并同情希特勒”的言论而引来强烈指责,因此这部电影可以看作他的一个反击。如果说用尸体建造圣殿、用腐化创造艺术还不够惊世骇俗的话,用屠杀制造偶像,则简直可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从希特勒到墨索里尼,从波尔布特到“那谁”,这些“偶像”的制造,全都伴随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但依Jack所言,那只是制造偶像必须的材料,正如酿造葡萄酒必须的贵腐菌。如果你对宗教稍有了解,肯定也会知道葡萄酒在基督教中的意义:那代表着耶稣的血。

基督教信仰的是“道成肉身”,而认为物质超越精神,人死后才拥有价值的Jack,则是反其道而行地追求“肉身成道”。最后那尸体砌成的房子(圣殿),正是他得“道”的象征。Jack 20年来内心的困惑,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难怪维吉尔在电影中会说Jack是反基督者,拉斯·冯·提尔试图创造的,是一个影史最独一无二的反基督者啊!


Part.3 至恶中的至美

如果电影到house建成的一刻为止,《此房是我造》或许真就是一部为纳粹辩护的作品了。但拉斯·冯·提尔在尾声中,却拍了一个超现实版的《神曲》,让维吉尔带着Jack,踏上了前往地狱的不归路。

Jack在地狱里看到了另一边的天堂,奇怪的是那和他幼年最爱的场景如出一辙——那是收割生命的同时又歌颂生命的奇特景象——这让Jack第一次流露出属于正常人类的表情。但这是真正的天堂景色吗?我认为那是Jack想象的天堂,或是维吉尔想让他看见的天国幻象。最后那通往地狱最深处之地,维吉尔真的只想让Jack看一眼?或许他是明知Jack必然会选择自取灭亡,才故意为之。因为他知道,在看过那样的天堂之后,Jack一定会铤而走险。神之罚不至,人之器无能,最终惩恶的,却是罪人自身的孽,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维吉尔在这里有一句意味深长的台词,他指着那断桥说:“这里曾经有一座桥连接两边,但那是我之前时代的事情了。”维吉尔之前的时代是什么?这位历史上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基督教即将对欧洲开始统治的时期,在他之前的时代,自然是曾经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在那时,天堂与地狱只有一线之隔,近乎同为一体,而基督教的到来,彻底分割了天堂和地狱。

我认为这才是拉斯·冯·提尔的最终诘问: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到底在哪里?至恶中是否能生出至美?毁灭是否能创造艺术?

艺术无疑是这部论文电影的重要论据。古尔德的弹奏片段数次出现(或许因为古尔德最爱的巴赫是虔诚的教徒,且巴赫作品中对位法的精妙运用就如完美的建筑一样是艺术与理性结合的极致表现),威廉·布莱克的画作充斥其中(同样是虔诚教徒,但其神秘主义倾向明显的画作中又深藏难以言喻的黑暗),最后渡冥河的一段还重现了德拉克洛瓦名作的场景。最荒唐可怖的是,Jack声称自己也在创造艺术,仿佛世上一切虐杀都是“艺术”。


维吉尔说Jack是一个施虐者,拉斯·冯·提尔何尝不是?他在虐待观众,更是在虐待一切主流价值观。电影里最迷人的概念,无疑是最亮的光到了负片里就变成了最深的黑暗,如果说Jack就是那张负片,而《此房是我造》则是一部用负片拍摄的“启示录”,是拉斯·冯·提尔意图从至恶中创造的至美。

对于这样的作品,轻易下任何价值判断都是愚蠢的,或者应该说对艺术下价值判断本来就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拉斯·冯·提尔没有制造恶,他只是选择直视人性的黑暗,因为地狱一直在那。

发布于 2020-02-22 21:31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狡猾戏谑的连环杀手的故事,夹杂了古典乐、建筑、绘画、宗教、心理等多领域的元素,打造了一个跃然在纸上的主人公形象,但主角的jack是一个极其变态、暴戾的反社会人格,因此观影过程极其压抑;

一些镜头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例如孩童时减掉鸭子的腿,成人后射杀母子,割掉爱人的乳房,极其病态的行为。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戛纳首映日当天会有一百多名观众愤然离席。

它的英文名字是《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他在现实世界中不断地拆毁自己建的房子,可以理解为他有极极严重的强迫症,或者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他无法和这个世界正常相处;更准确地来说,与其说他是和世界对抗,不如说他在和自己的痛苦对抗,因此只能以暴制暴,用血腥和暴力的方式排解痛苦,向自然对抗。

影片中他用尸身打造了一个房子,在心理隐喻中,这是他打造出来的一所保护自我不被这个世界伤害的房子;

故事的表达方式依旧是章节式的形式,还有对话旁白和自然理论,还有影片中向自己以往的作品致敬,都说明了这就是一部导演个人色彩极强的作品。

整部影片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各种艺术的隐喻,如果仔细剖解的话还能得出更多的信息。

在一次又一次的杀戮中寻找内心的平静,用别人的生命来缓解自己的痛苦,并将其称之为自认的颓废之美。

最后将杰克比喻成但丁,最后在维吉尔的引导下葬身于地狱;前面给的信息量太多,导致结尾处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发布于 2019-02-20 00:33

也许这部《此房是我造》已经在一部分人中间或者一些圈子里流行起来,如果你跟那个圈子有关系,那一部分人肯定会带着难以形容的痛苦表情强烈安利你去看这部电影,难以形容是因为他们词穷,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部影片,痛苦也不是对影片感同身受,而是因为莫名其妙的盲目崇拜造成的。

很多年前,在一个私人举办的影视作品交流会上,一位当时在广告圈很火的导演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国外的视频,那是一个及其抽象的视频,那位导演说他没有看懂这个视频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当时只知道那是电脑软件根据音乐本身包含的数字流随机产生的一段抽象视频,不能说这种东西一点意义都没有,至少没那么玄乎。后来这位导演的作品也实锤了他经常看不懂视频的原因,虽然天资有限,但至少还算诚实。

在另一次交流会上,一位更受追捧的艺术家导演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沃尔沃的汽车广告,内容是:辆沃尔沃汽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飞速的奔跑,当车灯直射我们的眼镜时一棵巨大的树影出现在车的正前方,车迅速减速,很平稳地从树影旁开过。就这么一段内容。了解沃尔沃汽车的人都知道,这个品牌早期的宣传就是围绕着安全系数高来做广告,有很多经典的广告案例,但是这位导演带着无比神秘的崇敬告诉我们,他觉得这条广告巨牛逼,理由是因为他没看懂。

费了这么多文字说了上面两个例子,为什么呢?最后再来说为什么。

先说说这个影片本身吧,这是根据美国七十年代一个连环杀手改编的真实故事,就是下面这位衣冠楚楚的家伙,这眼神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因为杀人太多造成的,任何人都得承认这位是个牛鼻的家伙,但你肯定不会喜欢这位仁兄。

好题材肯定的有个好主演,影片的主演就是下面这位。就算擦干净他脸上的血渍,把光影调成晴天白日,你也很难从这样的笑容里感到哪怕一丝的善意,真的是个好演员。

老外的名字都很难记,但是这位导演用《此房是我造》让我深刻地记下了他的名字,不保证以后不会再忘(记性真的没以前好了),《黑暗中的舞者》和《狗镇》大家耳熟能详,其它几部影片也早就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但就像我之前文章里说的,就算用成功把持专业权威,也不代表你永远都是对的。

前些年,这位导演一番关于希特勒的言论就惹了祸,被同行嫌弃,遭影坛封杀,只不过世界是需要天才的,电影界更需要,没过两年就复出了,并重新被认可接受。

有才就是可以为所欲为,今年他带来这部《此房是我造》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度,就算是负面的也是一种影响力。

影片讲故事的方式是大师级的,就算是个人主义的痕迹到处都是,也不能掩盖影片给人带来的那种难以描述的观感。恶心,愤怒,认同,冷漠,一百个人看也许有一百种感受,也就不难理解看这部影片时会有人中途退场了。

回到上面的问题,我为什么费了那么多文字说那两个例子?

刚才我说了这影片那么多好话,你一定以为我对这部影片有着深刻地认识,不好意思,你误会了,我并没有看懂这部影片最终想要表达的思想。

我肯定不是完全看不懂,只是看到最后我对影片产生了一种厌恶感。我也肯定没法完全看懂,因为我并不了解西方宗教故事,以及西方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是如何被宗教影响的,对西方社会的发源和发展只能说是有点了解,但绝对不敢说理解。

如果对这些既不了解也不理解,是不可能从深处领悟这部影片的,所以你会听到很多像我前面例子里那些人说的话:这部电影真牛逼,绝对牛逼;这部电影你都没看过还好意思说你是文艺青年;没看过这部电影就不是真正的影视人;真的非常好看,你看了就知道有多好了。

相信我,说上面这类话的就是一群装逼党。

影片里最后那段关于地狱的演绎真的是多余,那几幅象征意义的油画镜头的表现手法也很Low,早几百年就有人用过了,不要觉得这是一位国外知名导演拍的影片,表现的又是我们严格禁止的内容,就认为这部影片很牛逼,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读是最常见的。

试想一下,这样内容的影片如果是国内导演拍摄,我们周围会是什么样的言论风潮。喜欢可以,但请理性一点,别再吹嘘不在我们理解范围内的影片了。

编辑于 2019-03-06 16:24

其实这种黑暗,病态。嗜血,都是潜藏在人类基因里的。

想想你玩的血腥游戏,是不是很喜欢血浆喷射的画面。

想想你玩的各种沙盒游戏,gta,辐射,上古,正当防卫,你有没有为了自己的趣味杀害街上的路人,然后摆造型?开着车上街撞人?专杀妓女,甚至如果有小孩的npc,你想不想打一发试试?

杀女人,杀老人,杀小孩,虐杀,换着花样的杀人。这不就是大多数人都做过的事吗?披上虚拟的外衣就否认这不是基因里的嗜血?

人类的进化史也是战争史。

一部电影挑战人们心中的底线,去把底线下面的东西扒拉出来给大家看,自然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不认同。

现在的电影,游戏,动漫,电视剧。什么都是杀杀杀,打打打。就算披上非人类的外衣,那也是为了满足人类对杀戮的渴望。

想一想历史上的事件吧,烧死异教徒,菜口杀头,凌迟。任何给大众展示的虐杀。都是群众自己选择的。看看他们的笑容,看看他们眼睛里血红的光芒

我想起了鲁迅,想起了人血馒头。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憎恶这电影了吧。

编辑于 2019-02-08 17:27

论文电影倾向严重…

说服感还是有的…

但和艺术创作间的联系相对比较割裂…

节奏一流…

观影体验并不如之前几作…

个人还是更喜欢反基督者…

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连平庸至极绿皮书都能拿大奖的年代

我们需要更多的拉斯冯提尔…

编辑于 2019-03-19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