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风俗文化

元宵节你知道哪些习俗?

肯定不是仅仅吃个汤圆、放个烟火就过去了。
关注者
99
被浏览
143,178

65 个回答

1、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2、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3、舞狮子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 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4、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5、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晚,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6、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7、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也叫“送灯”。在过去农耕社会中,多子才能多福。因为“灯”与“丁”相近。所以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子送灯,希望女儿可以早生贵子。在农业社会中,花灯历来是中国人求子的吉祥物。

8、放烟花

元宵节放烟花是一个习俗,其寓意是为了庆祝团圆,为了和和美美。

9、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侵删
发布于 2023-01-29 17:5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这首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能唤醒很多人对于元宵节的深刻印象。

如果说腊八是年的开始,那么元宵就是年的落幕。其实元宵节也是经过层层演化,才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悉的样子。“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从这些诗句中就能感受到当时的热闹场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是我国重要的民俗节日。民俗学家说,早就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拥有了。司马迁创立《太初历》的时候,将元宵节定为重要的节日。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又推向一个了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本意为“上元节的夜里”,因元宵佳节“上元节”主要活动是夜里的吃汤圆赏月,之后民俗节日名字演变为“元宵佳节”。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虽然风俗习惯早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元宵节的活动仍被流传下来,比如吃汤圆、观花灯、猜灯谜,大家红红火火闹元宵。闹完元宵,春节才真正意义的结束,开启新的一年。




提起元宵节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吃汤圆。俗话说“南汤圆,北元宵”,民间习俗里南方人正月十五吃汤圆,北方人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合家美满!

南方地区的汤圆则需用手心揉团而成。吃汤圆是元宵佳节必不可少的,煮上一锅汤圆,馅料可以自由选择 ,香香甜甜好吃,还有就是象征着合家团圆。

元宵和汤圆有差异,元宵是归于北方地区的特产,是用汤圆馅在笸箩里滚制而成。元宵佳节吃元宵,正是由来已久,元宵旧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美味可口的特色小吃,也是象征意义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北方的一些地区,正月十五既不吃汤圆,也不吃元宵,他们吃饺子。北方地区的很多民俗节日,向来都不会落下饺子,因此才有了“好吃不过饺子”的民间俗语,水饺是北方地区节日期间最不可缺少的种类。元宵佳节吃饺子,包饺子正是象征包住福运,当然了也就拥有了好的象征意义,象征着“财富满门福运到”。



俗话说,过了元宵节才算真正过完年。当然,所有的风俗都代表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期盼着生活越来越顺,日子越来越好。当然了老风俗也需要承传给孩子,生活需要仪式感,你真正做到了吗?

你还记得印象中的元宵佳节是什么样子的吗?

发布于 2023-02-03 16:26
元宵节你知道哪些习俗?
1214 播放 · 2 赞同

元宵节除了看灯会,就是吃汤圆了哦。试试这道烤汤圆,外脆里软一口下去还爆浆。比煮的汤圆好吃多了。

发布于 2023-01-27 10:26· 672 次播放

在家乡庄河(大连下辖一县级市),正月十五有三个习俗:上坟祭祖,吃元宵,点属相灯(庄河方言称“点旬儿”)。

其中最后一项点属相灯,是庄河独有的习俗。

它由“闯关东”的百姓从山东带入庄河,主要原料是玉米面和黄豆面,经过和面、捏属相、风干、上色、刷亮油等步骤手工完成,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晚饭后熄灯点亮。除却家人的十二生肖属相灯,家禽圈舍、水缸水井等都可以点属相灯,比如鲤鱼灯和蛤蟆灯。

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属相灯寄托着人们对粮食的膜拜,对生活的憧憬。他们祈望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红红火火,人畜兴旺。

属相灯是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相关评选中屡夺奖项(2014年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辽宁省仅两项获奖),央视、地方媒体报道不断……但真正起到作用、促进属相灯发展的举措,少之又少。

以前以为,属相灯和元宵一样,是通行全国的正月十五必备环节。直到上了大学,才在民俗学课堂发现,面塑属相灯竟然只有家乡才有,连大连市区的百姓知道的也不多。

2012年的清明节,寻人问路跑到庄河属相灯官方认定手艺传承人陈东柱叔叔家,采访、录音、拍照、记录,在满库房红通通的属相灯中,弄清了这门传承近百年的面塑手艺,完成了万余字的科研报告,更收获了意外之喜——陈叔叔的奶奶唐淑娥,庄河属相灯最年长的手艺人,其娘家与我家仅有一街之隔,而她与我爷爷更是自小相熟的玩伴。虽已不再捏属相灯,但老人家精神矍铄,从属相灯到娘家人,我们更觉亲近。


2015年1月,当我再次去往陈叔叔家时,他一如既往的忙碌,三年来属相灯文化对外仍未有太多输出,但本地的订单已足够他加班加点。96岁高龄的唐奶奶一眼认出我,仍是那般热络,但身体已大不如前(春节前,捏了一辈子属相灯的老人去世,愿她在天堂安好)。而官方认定的属相灯手艺接班人——陈叔叔的女儿,依旧对属相灯不感兴趣。这个即将大学毕业的女生,希望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赚钱养家,“爸妈就不用这么辛苦熬夜捏属相灯了”。

这是一个心疼父母的好孩子,我们希望她接下这门“外内不传外”的手艺,却并没有资格要求她更多。对属相灯、甚至更多的民俗文化而言,民众意识不到位并不是他们的错。

离家在外,属相灯文化无人知晓,属相灯也无处可买。每年的元宵节前夕,妈妈都会在电话里絮絮叨叨,就像今晚的前一刻:今天去给你和你姐买了旬儿,明天晚上给你们点……

回想起小时候,每每吃过晚饭后,便急不可耐又小心翼翼地搬出全家人的属相灯,一字平铺摊开,拆开包装着的小红烛,点燃浇几滴蜡油到花瓣形状的小灯座上,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将小红烛黏上,立在自己的马属相前,这就是自己的属相灯。等到全家人的属相灯全部点上,便关掉电灯,霎时房间便只剩这盈盈烛光,五彩斑斓的属相,还有目不转睛不停“侦查”的我:“哎呀,我的蜡烛燃的最快!不行,一会儿要再点一根!”

在点属相灯的民俗中,灯代表着生命不息,蜡烛燃烧的时间长短意味着这个人的寿命长短,当然这并没有什么根据,大人们不以为意,小孩子却总是深信不疑。

希望有一天,面塑属相灯不再是家乡人民独有的习俗文化,不再只出现在奖项评选新闻报道中,不再只是束之高阁的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而是真真正正走进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你每年正月十五最爱履行的文化仪式,让那一根根细细的小红烛,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属相,传递起现代社会愈加淡薄的珍贵年味,承载起你对生活、对家人的美好祝愿。

发布于 2023-02-05 22:57

春节刚刚过去,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就要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那么元宵有哪些习俗活动呢?今天女子雅学就为你盘点下。

一、吃元宵

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大家都会相聚在一起赏月、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二、灯俗活动

其实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正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生动描绘出元宵节花灯遍地、灿烂如白昼的热闹场景。

1、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在古代,正月十五月晚上,家家户户挂起彩灯,街头巷尾元宵花灯争奇斗艳。人们走上街头,买灯、张灯、赏灯、赛灯,看舞灯、赏明月,感受节日里的喜庆。闹花灯,“闹”的就是这份喜庆和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到现在,全国各地依旧在举办元宵节灯会灯展,如自贡灯会、豫园灯展、西安城墙灯展等,各具特色,美轮美奂,年味十足。大家在灯会中祈求平安团圆,在灯火璀璨中祈祷光明,点燃希望。

2、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人把写谜语的纸条贴在彩灯上供人猜,猜灯谜的习俗就流传下来。灯谜增添节日气氛,通过猜灯谜,人们祈祷来年平安喜乐。

3、赏灯诗

自古以来,便有数不清的诗赋佳作描写元宵节热闹景象。如辛弃疾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生动将元宵佳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还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如欧阳修词中写道:“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发了对眷恋情人的思念之苦。

4、话灯联

在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名句作为门灯联,即: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三、各地的元宵习俗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区的居民欢度元宵节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如舞龙舞狮、踩高跷、走百病等。

1、舞龙舞狮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舞龙舞狮的民俗传统。“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写的正是宋朝民间艺人舞“鱼龙灯”的场景。湖北武昌地区元宵节盛行“弄龙”,即舞龙,元宵节前便开始,要连舞三天。而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当地人称之为“龙换酒”。

2、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元宵节都有踩高跷表演。踩高跷不但扮演的人身着戏装,浓妆艳抹,载歌载舞。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3、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如“走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现在的天津,还保留着走百病的习俗。因为是在农历正月十六进行,当地称作“溜百病”。

多种多样的元宵节习俗,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寄寓了大家美好的愿望。元宵节所承载的文化更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女子雅学提前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发布于 2023-02-03 15:38

元宵节不吃牛排吃元宵汤圆的人素质品味修养一般都很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环节。而且元宵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所以从一个人元宵节吃什么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素质品味修养的高低。

吃元宵的,那玩意儿有什么营养?根本不能提供一个人上午工作所需的热量,这肯定导致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下,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人素质会很高吗?并且汤圆那口感,稀里哗啦的,跟喝稀屎嚼屎干子似的,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品味?

其次元宵和汤圆都是白皮黑心,一点都不符合我们作为中国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无时无刻想得都应该是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个人利益,一丝一毫也不应该在意。而吃元宵就代表你要开始享受不应该有的元宵节假期!你就是个人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毒瘤,是全人类的公敌,是罪恶之源,是迟早要被剿灭、铲除的!一个不为党为国做贡献的人,其素质低下,简直令人咋舌。

而本人,在元宵节当天,端坐于原木餐桌前,看着昨晚看过又录下来的新闻联播,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当新闻联播的简要结束,命运交响曲第一章也接近尾声,我慢条斯理地切下一小块牛排,轻启朱口,缓缓送入嘴中,舌头伸出,舔了一下嘴唇上的油汁,开始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着牛排的清香与细腻口感。

工作时,看着那上一大早就无精打采,拖拖拉拉而被组长责难的同事,反观鄙人,精神焕发,手脚麻利地打着代码,本人不禁感慨,元宵节不吃牛排吃元宵汤圆,难怪素质品味修养那么低。

编辑于 2023-02-04 21:56

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另有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张灯结彩,热热闹闹。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元宵佳节闹元宵,除了吃汤圆,放花灯,以下提到的小活动你可知道?


【煮汤圆】

我们吃的这圆滚滚的小蜜球,究竟是元宵还是汤圆?



【偷偷菜】


民俗专家介绍,在中国古代,元宵节还曾是一年中有情男女“相约灯下”的浪漫节日,一些地区至今仍保有“偷菜传情”的元宵节习俗。

在古代,汉族人还有在元宵节偷菜求子、偷菜求婿的习俗。至今,在贵州省黄平一代的苗族中仍保留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偷菜传情的习俗。这天,姑娘们会去偷非本族人家异性的青菜,希望能“偷”得一段好姻缘。



【放夜灯】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

唐睿宗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火树”。“金吾不禁夜”是说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又称“放灯”。

【结桃花】

月华今夜满,谁解相思情。还记得《大明宫词》里的小太平和薛绍初次见面吗?就是一个元宵佳节,街头偶遇, 那一句“公子,你认错人了”,的清朗男音,掀开了太平公主宿命里缠绕一生的情劫……

所以说,如果还是单身的青年男女们可以趁着和朋友结伴上街赏花灯的时候寻觅一下自己的爱情,说不定就有那个灯火阑珊处的另一半在等着和你擦肩回眸呢!



【猜灯谜】


《武林旧事》等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好谜者更组织有谜社。

谜社在清代亦极为流行。如光绪年间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灯谜组织;其间谜手云集,每以茶馆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场所。或研究探讨;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谜灯有四面,三面贴题签,一面贴壁,此灯又名弹壁灯。猜中者揭签,获小礼品留念。


【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烤百病”“遛百病”“散百病”。旧时,每当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特别是正月十六一整天,妇女们便三五成群,结伴出游,她们一边赏灯散步,一边遛弯儿“走”除百病。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能帮助消化,祛病免疫,所以又叫作“踏太平”。

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中就有“窄窄弓鞋步步娇,银花火树过元宵;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的诗句。这天,妇女们不仅可以回娘家,还可以串门,走亲戚,到各处闲谈玩耍。


【摸门钉】


民间普遍认为,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门钉”,方能求吉除疾。 “摸门钉”,又称“摸钉”。因“钉”与“丁”谐音,而“丁”又象征男子。因此,正月十五这天的夜晚,妇女们出游,到各城门去“摸门钉”,需要在黑暗中摸索,不得有照明设备,一次便摸中者视为生子的吉兆。不去城门摸钉的,要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来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猜灯谜 营活动】

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词语)

元宵节十五的月亮(成语)

婚期定在元宵后(成语)

离别四十年,本聚在元宵(字谜)

不妨走步跳马棋(成语)

长安民俗、美食全纪录 尽在公众平台:【关中客】

发布于 2016-02-22 15:26

现在城市里现在的元宵节节庆的味道越来越少几乎只剩下了吃元宵或者汤圆在以前都有哪些元宵节传统风俗

我想到的便是舞起滚灯闹上元中国历史上的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恰恰是灯节是以各种争奇斗艳的花灯成为一年当中最绚丽最欢腾的节日中国传统的狂欢节从宋代起上元节就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花灯的盛会

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一首咏尚源记无终结物的诗作其中罗列当时江南吴忠地区的各种节日彩灯而且还细心一一做了注释于是我们得已了解到这些花灯包括各个仿相把竹竿加以弯曲扎成牌楼式门洞上挂灯笼有些街巷中会接连设置几十座这样的竹扎洞门让人仿佛行走在翠竹洞里

其中最多见的是莲花灯又让游客仿佛是看到了莲花灯组成的城墙私人船组从自家的桅杆顶上绑一些长杆跟你挂个球灯远望仿佛半空中的孤星而一座座桥梁也挂满灯笼宛如鹊桥忽然降落人间小户人家门前立个狗行灯高门大户则实行数量跟高登杆杆顶称一对路行灯

低温玻璃制作的各式彩灯是宋代上元节的最大亮点其中有玻璃片装面的琉璃扶风灯也有玻璃珠串成的水晶帘灯问阎罗灯是用剪成小片的红白绫罗连成彩色灯球的表面绿红灯所以不同颜色的彩色低温玻璃嵌在灯罩上光的折射原理当人从玻璃灯片的空隙中看去时在每个空隙看到的都是不同的花样魔法花果的以栀子灯和普通灯最受欢迎又胜娟和程大方灯画上著名的历史故事农村人特别喜欢

而月灯是低温玻璃制成的大圆形灯泡宛如圆月很多人家都在门前挂上一盏透明玻璃瓶里盛水养几尾小鱼再在瓶后安置个烛台以烛光映出油洞是有钱人家喜欢的橙色同时自己转个不停的走马灯也随处可见

编辑于 2024-03-11 15:37
元宵节当天,我偷偷赶到女友家打算给她个惊喜。
没想到她看见我却一脸惊恐,反而是她妈妈热情的招待了我,还给我端了一碗汤圆。
我用勺子拨弄了下,却发现里面竟是两颗滚圆的眼珠。

1

我顿时头皮发麻,吓得差点扔掉勺子。

再看向林珑,我发现她也脸色煞白非常紧张。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胃里翻江倒海,正准备起身借故离开,她妈妈却捂着嘴轻笑。

「小陶,这是假的,只是我们当地的风俗,专门用来招待准女婿。」

我听说是假的,总算心里平静了一些。

但看向逼真的人眼,依旧吃不下口。

她妈妈见我神色尴尬,倒也不急。

「你一定很奇怪我们为什么要做这种人眼汤圆吧?这样,你先听我讲一个故事,再决定吃不吃。」

我一听有故事,顿时来了兴致。

她妈妈坐到我对面,她说,很多年以前,这附近有个村子。

村里有个女孩,叫阿香。

阿香长得非常漂亮,村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小伙都暗恋她。

但美中不足的是,她却是个盲女。

而且阿香的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年迈的外婆照顾她。

所以村里的小伙们都只是心中遐想,但谁也不愿真的娶一个盲女回家。

除了阿香的青梅竹马,阿明。

阿明外出打工的时候,有一次听说可以治好阿香的眼睛,只是需要一笔不菲的钱。

于是他很兴奋地赶回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阿香。

并说他一定会攒到足够的钱,让阿香复明,然后娶她为妻。

阿香高兴极了,两人便私定了终身。

又过了几个月,阿明听说阿香的外婆在干活时摔伤了腿,他担心阿香的生活,便回来看阿香。

可是他找遍阿香屋内外,都没有见到她。

问阿香的外婆,也说不出阿香的去处。

阿明心里万分焦急,几乎把整个村子都找遍了,最后,终于在村外的后山,找到了衣衫褴褛的阿香。

阿香当时只是哭,什么都说不出来,阿明追问许久,才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原来阿香为外婆拿药的时候,遇到了村上的恶霸。

村霸觊觎阿香的美貌已久,这次见她外婆不在,便将阿香掳去后山强暴了。

阿香本想一死了之,可是为了外婆,还是苟活了下来。

阿明听后异常愤怒,去找村霸理论。

但村霸非但不承认,还找人把阿明打了一顿。

而且在当时,农村的人都没有报警的意识,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阿明和阿香都非常痛苦,但为了让阿香活下去,阿明表示自己并不嫌弃她,并且从那天起,阿明更加努力地打工挣钱,只想凑够钱后,早日让阿香复明。

他在外起早摸黑,干了整整两年,回到村里,心想着终于能看到心心念念的阿香了。

但等待他的却是一个惊天噩耗。

原来之前那件事发生后不久,阿香的外婆便去世了。

而村霸见即使东窗事发自己也没有什么事,便更加大胆起来。

村霸不但将阿香囚禁起来作为自己的玩物,甚至把她当作妓女一样卖给自己的狐朋狗友。

阿香竟成了村霸赚钱的工具。

阿明得知之后悲愤异常,可自己又打不过村霸和他的手下。

于是他只好装成一个嫖客,从村霸手上买了阿香一夜。

在那一夜,阿香听出这个男人就是阿明。

她羞愤交加,告诉阿明自己一直苟活至今,就是为了等见他最后一面。

如今她已经等到,打算就此了断余生。

阿明却哭着求她不要这样做,他说自己当初不嫌弃她,现在也不会,他要带阿香逃出去,然后两人重新开始。

阿明将自己所有的积蓄交给阿香,然后放了把火。

他本想趁乱与阿香逃走,没想到被村霸发现了。

危急时刻,阿明与阿香约定分头行动,让阿香去城里找他一个可靠的朋友,他先去引开村霸,然后赶到城里与她会合。

阿香虽是盲人,但听觉异常敏锐。

在兵荒马乱的夜晚,她一个人居然真的逃出去了。

可是她在城里找到那个朋友后,他们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阿明回来。

朋友去村子打听才知道,当晚阿明根本没有出来,他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村霸同归于尽了。

所以两人,双双烧死在火场中。

阿香听完后,悲痛欲绝。

她本想自行了断,随着阿明去了。

但朋友劝她,不要辜负了阿明的期望。

于是阿香最后,用阿明的积蓄治好了眼睛,然后离开那里,去了一处无人知道的地方。

「阿香和阿明的事情传开后,因为阿明死的那晚正是元宵节,我们便用这种人眼汤圆招待新女婿,寓意他们会像阿明一样珍爱自己的女儿。怎么样?现在你感觉,还害怕吗?」

2

林珑妈妈望了我许久,我才反应过来。

不得不说,这个故事虽然悲惨,却真的很感人。

我总算放下心,吃了一颗人眼汤圆,汤圆糯糯的,竟有一股特别的香味。

吃完之后,我信誓旦旦地对林珑妈妈说:

「阿姨放心,我一定会对林珑好的,如果有人欺负她,我一定也会挺身而出,用我的性命保护她。」

她妈妈笑了笑,没有说话,收了碗勺便出去了。

我偷偷问林珑,不知道我的表现怎么样,能不能让她妈妈满意。

她满脸无奈:「吃都吃了,还能怎样?快些回去吧。」

我心里又有些奇怪,不知为什么,林珑好像很不想让我待在她家。

但是她妈妈却说,时间不早了,让我今晚留宿一夜,明天再回去。

我连忙点头答应,刚才的紧张与害怕也早抛到了脑后。

林珑妈妈锁了大门后,我本以为可以跟林珑睡一起,可她妈妈说想跟林珑多聊聊,就安排了我到客房。

夜深人静时,我一人躺在床上,又想起林珑妈妈说的故事。

唏嘘的同时,心中却生出一些奇怪的感觉。

虽说这里面阿明对阿香是挺好,最后甚至付出了生命,但它终究是个悲剧故事。

拿这样的悲剧做风俗,不觉得很晦气吗?

而且故事里也有诸多疑点。

比如村霸如果想占有阿香,为什么要等到她的外婆受伤呢?

又偏偏,这么巧是阿明回来的时候?

再比如阿明既然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为什么两年在外挣钱都不回来,难道他一点都不担心吗?

正想着的时候,我听到外面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我以为是林珑偷偷来找我,心里一喜。

果然没多久,房门口传来林珑的声音:「陶白,陶白。」

我立即打开门,林珑闪进我房间。

「听我说,夜里不管你听到什么声音,都不要起身,更不要出门,明早天一亮,你马上离开。」

我非常吃惊,问她到底怎么回事。

她说:「你别问了,我妈现在正洗澡,所以我才偷偷溜出来,一会儿马上要回去。」

我更加好奇,林珑似乎很怕她妈妈,但在我看来,她妈妈却是非常体恤的岳母。

我问她为什么,她缄口不言。

我只好换个话题,把我刚才对故事的疑问告诉她。

林珑望了我一会儿,长长地叹了口气。

「你想得没错,其实人眼汤圆,根本不是什么爱情故事,这只是一个复仇的故事。」

我大吃一惊,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我从林珑嘴里,听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3

故事的主角还是阿香,她也依然是那个貌美如花的女孩。

但是,她的眼睛并没有瞎。

不仅如此,她那双大眼睛,水汪汪的,简直会勾魂摄魄一般,村里每一个小伙,都想娶阿香为妻。

其中,就有她的邻居,阿明。

可是阿明很自卑,因为自己又矮又丑,家境又差,他觉得阿香几乎连正眼都不看她。

他常常偷看村上别的小伙接近阿香,跟她聊天。

每次阿香的笑声,都像插在他心里的刀。

他夜夜躲在阿香家门外偷窥,做梦都想着能一亲芳泽。

终于,被他想到一个办法。

他要让阿香,只属于自己。

于是他偷偷找来一种草药,趁着阿香不注意的时候,倒进了她的杯中。

而这种草药的功效就是,能让人失明。

阿香失明后,虽然其他小伙还是很喜欢她,但谁都不愿娶一个盲女。

渐渐地,阿香身边的男人没有了,只剩阿明。

关键是,阿香反正瞎了,她也根本不记得阿明到底长什么样。

阿明起初对阿香很好,渐渐阿香便依靠上阿明。

两人在一起久了,阿明开始对阿香有了非分之想,可他又没有钱娶她。

终于有一天,他把阿香骗到村子后山,强暴了她。

但是阿明没有说是自己强暴的阿香,而是告诉阿香,自己在路上遇到了村霸,被村霸打晕,是村霸强暴了阿香。

阿明抱着阿香痛哭流涕,说自己不嫌弃她,等攒够了钱,一定会娶她为妻。

阿香失身后,更只能依靠阿明,便与他私定了终身。

他们虽然没有成亲,却已经过上了夫妻的生活。

但是这件事很快被村霸知道了。

村霸早就觊觎阿香,于是找到阿明,威胁他说要占有阿香一晚,否则,就把阿明的事全都抖出去。

阿明吓坏了,只好答应村霸。

当晚,村霸以阿明的身份占有了阿香。

完事之后,村霸给了阿明一点钱作为封口费。

但对阿明来说,却仿佛突然发现了新大陆。

反正事已至此,为什么不用阿香来赚钱呢?

于是,他便将阿香,像妓女一样卖给村里的男人。

次数多了,阿香当然察觉出不对劲。

她以死相逼,问阿明到底怎么回事。

这时候阿明编了个幌子,说自己在城里找到一种治疗阿香眼睛的方法,但是需要很多钱。

他没办法,为了跟阿香双宿双飞,只好出此下策。

那天是元宵节,阿明说完,以为阿香相信了。

但其实阿香自从与村霸那晚后,便知道当初强暴自己的不是村霸,而是阿明。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阿明睡得昏昏沉沉。

但黑暗对阿香来说却不是障碍。

她在睡梦中杀死了阿明,并挖掉了他的眼睛。

然后一把火,将自己与阿明统统付之一炬。

4

我听完之后彻底惊呆了,林珑的故事与她妈妈截然相反。

可是既然如此,她妈妈为什么还要给我吃人眼汤圆呢?

正打算问她的时候,林珑听到楼上走动的声音,匆匆离去。

她嘱咐我,切记她对我说的话,其他任何疑问,都等明天回去后再说。

林珑走后,所有的问题萦绕在我脑袋,变成一个个解不开的结。

褪去最初来林珑家的兴奋,我现在回想起她的紧张和嘱咐,竟生出一些恐惧的情绪。

思来想去都找不到答案,我索性闭眼睡去。

可不知过了多久,门外再次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当是林珑又来找我,心里正纳闷,却听到外面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女婿,是我。」

编辑于 2024-03-19 17:01

每一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唐初受了道教影响,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直到唐末才称为元宵节;在元宵节中都会有哪些传统习俗呢,小途为大家提前做好了攻略!

一、吃元宵

每年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流传已久,在宋代《元宵煮浮圆子》中"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珠即为浮圆子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元宵,也有很多生意人将元宵称之为元宝。

然而在我国南北方我们吃的元宵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所谓南汤圆北元宵,首先从口味上,汤圆口味多种多样,可咸可甜更有荤素之分;而元宵口味单一多数以甜为主,汤圆吃起来软糯可口,元宵吃起来嚼劲十足。

两者烹饪手段也是各有不同,除了可以共同水煮以外,元宵还可以油炸,汤圆则可以进行炒着吃,在元宵节当天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二、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民俗文化娱乐形式,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燃放烟花爆竹,并且把谜语写下来贴在彩灯上,让大家参与解谜,在整个互动中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也更向我们传递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途也为大家准备了几个灯谜,大家快动动小脑瓜,和我们互动起来,我们可以把自己猜到的打在评论区哦~

1、十五天,打一个字 2、背地里得宠,打一首歌 3、把一个巴掌,打一地名 4、北风吹,打一省名 5、心无二用,打一成语

三、划旱船、舞狮子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人们会有很多庆祝的活动,例如划旱船,舞狮子等,古人会用滑旱船闹新春,寓意着以后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同时,古人也将狮子比做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狮子可以保佑一方平安,所以在中国很多地区,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有划旱船舞狮子等民俗活动。

编辑于 2022-02-12 11:40

我们这里元宵节可热闹多了。

元宵节之前的日子,我们称为节前,元宵节过后叫出了节。在我的家乡,尤其是农村,元宵节以及元宵节前几天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因为每个村里的每个组都要组织龙灯(或者狮子灯)队,去周围的组,村里以及自己村里耍龙灯。俗称“滚灯”。

灯分为龙灯和狮子灯,如果组里人数较少,就会选择人数少的狮子灯,但大部分来说都是龙灯。一般来说,一个龙灯队里主要有:三到四个提着传统灯笼的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路线规划于带领,然后有两个人拿“圆灯”,四个人拿“牌灯”,然后是十来个拿布鱼,彩旗,布盆栽的小朋友,接下来是两只小狮子四个人,然后是一大一小两条龙,两条龙加上指挥两条龙的大概二十来个人的样子。除此之外还有打一些响器,吹唢呐的等等。一条龙灯队大概有50人的样子,一个组里每家每户根据自家参加人数去提前抓阄,看看能抓到哪个位置,每个位置根据位置的劳累程度最后分钱。

从正月初十开始,就进入正式“滚灯”的日子了。准备接灯的每家每户在自己家大厅正中间的桌子上放上年货。龙灯队从自己组里的集合中心浩浩荡荡出发,根据时间规划,到自己村以及临近的村,镇挨家挨户进行表演。如果一户人家准备“接灯”的话,当龙灯队快到的时候就要开始放鞭炮,一直要放到灯队离开你家。等灯队到了就要给负责人红包,给几个蜡烛。根据给的红包大小,龙灯队会进行不同的表演,若是只给了一二十块,那么两条龙只会从你家大厅里绕正中间的桌子走一圈就走了;如果你能再多给二十块,那么它就会对着你家的门表演一轮“舞龙”,“舞龙”有对这户人家驱灾辟邪之意;如果你再给20,那么又可以多来一轮……一般来说,如果是自己村里的龙就要多给,如果刚好是自己组里的给的要更多。一般如果只是一户普通人家给几十就行了,如果是给一些商店,公司表演的话,红包给几万的都有。

“滚灯”的最高潮在正月十五的晚上,这个晚上被称为“收灯”。前几天“滚灯”只在白天进行,这一天是特例,晚上将是今年这只龙灯队的最后一次跋涉。早早吃过晚饭后,家家户户开始把自家所有的灯都打开,门口以及窗口摆上蜡烛。待龙灯队成员吃过晚饭后,就开始这最后一轮“滚灯。”在这最后一轮“滚灯”中,各个组里的龙灯队从集合地出发依次走遍本组的每一户人家,而每户人家会提早准备好各种烟花爆竹,待到灯队到来之时“万花齐放”。尽管这次灯队只会草草走过每一户人家,不会有舞龙舞狮的项目,但这却是村民们最为重视的一次,家家户户都会以最隆重,最热闹的方式迎来这最后一次龙灯。等到龙灯完成这最后一轮回到出发地以后,组里的村民们都会到出发地来,灯队领头的会把今年灯队里小孩拿的“彩旗”,“布鱼”,“布盆栽”等拿出来,放在一字排开的稻草上点燃,然后村民们从上面跳过去,称之为“迈火盆”。迈完“火盆”之后活动就正式结束了,在场的要将分发的蜡烛点燃,然后拿着点燃的蜡烛回家插在自家门前,切记一定要保持蜡烛不熄灭,否则今年你都不会有好运气的!

除了以上提到的,“滚灯”还有不从高处往低处去人家家里,不走重复路线等讲究,就不一一列举了

算了算,帮我懂事起看灯也看了快20年了,尽管龙灯的把式仍然是那么几个,但我却永远都不觉得腻味,或许这就是传统习俗的独特魅力吧!

几张图,随便看看……




发布于 2018-03-02 23:10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众里寻她千百度,霍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就是元宵夜的写照。

元宵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真正的『情人节』。

流传千年左右的习俗,年轻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平时是不能轻易离开闺房的。但元宵节除外。

这一天是情人们相聚的日子,相约看花灯,观舞龙舞诗,情意绵绵。

发布于 2023-02-05 09:20

浮光中满城灯火,故事究竟有多浪漫 | 读书漫谈02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在漫长的历史浮光中,它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存在。这一夜,没有宵禁,没有闺门禁忌,只有满城灯火。

1:元宵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有明确记载的元宵节习俗,在唐宋时期,元宵节成为了一个重要节日,大量诗词描绘了这个节日的盛况。

徽宗的《瑞鹤图》巧妙的记录了古人对元宵节的重视

唐代诗人苏味道以《正月十五夜》一诗,出了初唐时期的节日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灯火绚烂,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脍炙人口的《青玉案·元夕》,也展现出了宋代元宵节的盛大与浪漫,“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灯火阑珊,人影幢幢,爱情就在这光与影中酝酿。这一天的夜晚,属于无数年轻的脸庞,和他们萌动的爱情。


2:在经典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与第一任丈夫薛绍的相遇,也是在这个节日。十四岁的太平公主,在上元节的夜晚逃出了宫门。车水马龙的长安城,带给了太平无尽的欣喜。

《大明宫词》中元宵灯会场景

这一夜,与薛绍相遇的那一幕,成为了太平漫长的人生中,最初的也是最动人的星光。当年迈的太平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她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它使我像一个真正的女人那样拥有了那种诱人的被称作藕断丝连的甜蜜心情。我爱这座城市,因为他的存在。我望着窗外长安城的车水马龙,彻底地将灵魂交与了它。

《大明宫词》里的太平和薛绍灯火阑珊中的一瞥

在汤显祖的传奇《紫钗记》中,李益与霍小玉的相遇,也是在元宵佳节。作者也用大量笔墨渲染出了节日的氛围,“天街上长春阆苑。星桥畔长明仙院。畅道是红云拥。翠华偏。欢声好。太平重见。”花灯璀璨,笑声盈盈,衣香鬓影中,一支紫钗,是才子佳人故事的开始。

古往今来,无数的故事都成为了这节日的注解。与其他所有的节日不同,它也因为无数动人的故事而熠熠生辉。


3:今天,有关爱情的故事似乎离元宵已渐远,那些浪漫的故事,都成为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点点亮光,让我们能一窥当年节日的盛况与风采。

但是,做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习俗,依然在民间根深蒂固,成为了我们对元宵佳节的传承与纪念。

在安徽歙县的汪满田村,从正月十三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是这个村落传承了200多年的非遗民俗——“嬉鱼灯会”。村民们以鲤鱼造型的花灯,映衬着绚烂的烟火,祈祷来年的平安顺遂,五谷丰登。在全国各地,灯会往往也在以不同的面貌出现,蕴含在其中的是人们的期盼与祝愿。


4:当然,与隐藏在皖南山水中的小小村落里的灯会相比,一碗热腾香甜的元宵,对大众来说,才是最朴实又不可或缺的存在。中国人的春节,余韵要一直延续到元宵,节日才算有了收尾。

有无数人正是在一碗元宵之后,背负着亲人的牵挂与思念,开始外出求学,工作谋生。元宵节,既是团圆的结束,更是新年希望的启航。


诗词传奇中的浪漫相会,都成为了浮光掠影中惊鸿一瞥。在岁月变迁中,人们不断用更新的习俗,来诠释节日的内涵,而这,正是传统节日不断传承与发展的力量所在。

生命中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因为你读过的书,而变得意味深长,或耐人寻味。

皓月当空,万古长明,惟愿不蹉跎胜事,勿负良宵。

发布于 2021-02-26 10:55

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我国汉代时期,农历正月是元月,那时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火树银花灯如昼,宝马雕车香满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流传的习俗有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走百病,祭门、祭户、逐鼠等等。

吃元宵

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虽然两种做法和口感有所不同,但皆取团圆美满之寓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灯谜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活动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元宵节闹花灯之风盛行,一直延传于后世至今。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总之,一切流传至今的习俗,都是包含着对幸福美好生活向往和期盼,愿在外奔波的你有人挂念;愿与家人吃团圆饭的你心暖情浓;愿人间灾难至此尽,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发布于 2023-02-06 12:26

有些地方是正月十五过元宵节,有些地方是正月十六。元宵节是自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吃,在全世界里,中国的菜式与菜品是最多的,而在传统节日里更是有很多讲究,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又有那些传统美食呢?

1.汤圆



正月十五了,很多朋友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了吧,虽说未能在此时合家团圆,但在不同的地方吃着象征着团圆的汤圆,心里也是暖暖的吧。

2.元宵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则吃元宵。元宵和汤圆长得有点像,但其实它们的工艺不一样,还分有馅和无馅。

3.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北方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4.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除了吃汤圆,他们还吃生菜,生菜名字和"生财"是谐音,过年时候更会用生菜来拜神,讨一些好意头。而一些生意人就更为注重在节日里吃生菜了。
5.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候的"元宵粥"。
6.油茶


油茶是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7.油锤


油锤是元宵节的应节食品,主要用来祭祀。油锤有点类似现在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8.糟羹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9.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以祈求吉利之意,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10.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11.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其味香远,入口丝甜。
12.面灯


面灯从从汉朝就流传下来,在正月十五点豆面灯,老百姓为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都会在这一天点上面灯。
13.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14.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发布于 2021-02-23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