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 赞同
43 评论
1011 收藏

Wrote & Edited By 橘皮

欢迎各位关注微信公众号“武毅工作室”;本工作室致力于科普、研究和收藏鉴赏各国勋奖章、军品,争取弥补国内相关方面的知识空白,为爱好圈提供资料支持。欢迎各位朋友们关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在系统介绍军装前,笔者将对1914年的德国陆军编制做一定的介绍。本文仅为一篇对德意志帝国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穿军服的综述性介绍,主要内容讲述该时期军服的种类等,日后还将会用大量篇幅讲解各种不同兵种的军服搭配和装备细节。有关步兵类头盔、头饰疑问的话请各位读者参考之前的文章,骑兵头饰和一些特殊的例子有空再码字讲解。有关军队行政部门、军事医疗单位、参谋部、技术部队、宪兵队、军乐队等等一些特殊服役单位和类型,以及战时大动员新组织起来的大量后备军团、国土防卫团和国土突击队相关的制服徽章笔者将在专门的文章中详解。

本文分为多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战前和战时德皇陆军的基本知识诸如服役类别、军服条例、军服基本元素和版本、军衔等做了简述;第二部分则对军服的不同版本和类型展开进行叙述;文末介绍了基础的军衔识别标识和制造商标记等等。每一部分均贯穿了大量图片和表格以便于理解,全文包含超过两百张清晰的实物相片和老照片等资料图。由于帝德军装体系过于复杂,大部分相关条例和命令在1907至1918年的实际情况中全部杂糅在一起,因此笔者尝试以上的分类方式进行介绍,然而还是避免不了部分内容重复讲述的情况,望读者予以理解。

本文约2w5k字,纯科普。


德意志帝国下分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四大王国和其他二十一个邦国:六个大公国巴登、黑森、梅克伦堡-什末林,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奥尔登堡、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五个公国不伦瑞克、安哈尔特、萨克森-阿尔滕堡、萨克森-科堡-哥达、萨克森-迈宁根;七个侯国/亲王国利珀、绍姆堡-利珀、瓦尔德克-皮尔蒙特、施瓦茨堡-鲁道尔施塔特、施瓦茨堡-桑德斯豪森、罗伊斯长系和罗伊斯幼系封邑;以及不来梅、汉堡和吕贝克三个自由市。这里还要加上1871年普法战争后法国割让的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

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的版图
极富特色且美观的彩色军服始终作为德意志帝国引以为豪的军事传统之一

德意志帝国于1871年成立之后,开始了针对德意志诸邦军事统一的系列政策,包括军事组织和军服的统一性等等。普鲁士王国在统一德意志的大业中占主导地位,贡献也最大,因此普鲁士军事架构也一并安排到了其他邦国的军队中。德皇陆军的的主题由四个王国的军队组成,其他邦国、封邑和城邦则直接向普鲁士陆军提供兵力。统一之后这些邦国皆使用与普鲁士相同的军服,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在军服细节上保留自己传统的空间。原野灰色军服和装备的诞生,不仅仅标志着德国在军事现代化上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更是后期辣脆德国军服的始祖。没有德意志帝国军服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作基础,更不可能有后世第三帝国的各类所谓“美观、足具设计感”的制服出现。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帝德军队统一穿着原野灰色军服;武器装备和战争方式的改变意味着19世纪晚期的欧洲军事强国逐渐开始转离以前色彩斑斓的和平时期军服,寻求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隐蔽性效果的军装,帝德也不例外;经过多年(尤其在殖民地)的试验,帝德军队在1907年推出了一套实用的原野灰色军服,并于1915和1916年军服重新设计,这几次革新彻底改变了德皇陆军的面貌。

穿着各式原野灰色军服的兴登堡、德皇威廉二世和鲁登道夫;摄于一战末期“皇帝攻势”前夕
一战期间德国艺术杂志“Jugend”部分封面,反映身着各式原野灰色军服的士兵
1916至17年左右,一名将官与其幕僚围坐在皇帝肖像下;他们穿着各式灰色军服
德国画家、新即物主义代表人物奥托·迪克斯的作品《战争瘸子》(Kriegskrüppel)

招募

战前德国军队有四种不同的兵役:现役军/常备军(Active),后备军(Reserve),国土防卫军(Landwehr)和国土突击队(Landsturm,国民军/民兵)德军服役时长为29年,从17岁至45岁;战时延长。

17-20岁进入国土突击队服役

21-22岁的青年大部分进入现役军,部分进入预备役(“Ersatzreserve”作为随时替补现役军的服役单位)

23-27岁进入后备军服役

28-38岁进入国土防卫军服役

39-45岁(或更高龄)进入或返回国土突击队服役

战争爆发后军队总动员改变了以上的规则,17-22岁的人员全部加入现役军,后备军也被调入了前线,国土防卫军和国土突击队仍负责驻守后方。

德意志帝国一战时期的军服体系异常复杂,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军服条例复杂性仅仅是一个方面;与此同时,一战时期的德军军服由于条例规定变更、经济、监管不力和各地制造商不同等原因不仅在军服面料、版型和剪裁方面差别很大,军官更是自行购买和定制军服,因此不同裁缝所制的军服也都各不相同。因德军着装条例复杂,导致战时多有出现军官和士兵不按规矩、受时尚影响自行搭配军服的情况而加强了辨识难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服差别最明显的属普鲁士和巴伐利亚两个王国;其他邦国如萨克森、符腾堡和梅克伦堡等等虽然会各自颁布内阁令但军服很大程度上与普鲁士条例相似,因此巴伐利亚陆军军服形成了一些比较独特的特征,具体区别将在下文讲解。本文以下一些简述将从条例角度出发普及一些辨认一战德军军服的基本常识。


一战德国军衔

以下表格所示的德军军衔为1914年颁布的版本,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如下但与各种不同时期的军衔都稍有不同。以下表格中的军衔及军衔变种中呈现陆军兵种,因此骑兵也包含在内;军衔在军服上直观的体现标识也一同列出。以下表格适用于普遍军衔的识别,帝徳时期出现的各种特例或未按规定而穿用的情况无法通过此表辨识。

军装类型简述

军服条例

之前的文章中均有提到过“最高内阁令”,德文简称AKO,德皇签发并由普鲁士战争部颁布命令。关于军服/装具条例和相关修订均由AKO发出,其他三个王国相同的命令则通过其国王和他们各自的战争部下达,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王国的条例颁布时间和命令生效日期之差(短到几周长至一年,新军服配发到军队同样产生延迟,尤其体现于巴伐利亚陆军)。以下的表格为1914年8月1日颁布的战时服制条例,条例每年都在更新因此下表仅供参考。此时M1907/10式原野灰色军服被作为德军主要的装束,军官的M1910式野战服只需要在战斗中穿用,其他场合则仍然穿用自1842年引入的彩色军服(表格中出现的“常服”即代指老式军服)。士兵和士官需要在战斗和训练时穿用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其他情况下则继续穿用老式普鲁士蓝军服(部分随原野灰色军服同时引入的新装备和军服配件此时需要在不同着装要求下配合旧军服使用)。值得一提的是,1914条例中提到的便装军服仍然是老式的蓝色Litewka,1915年之后才引入灰色的Kleiner Dienstanzug取代之。当然,条例如废纸的帝德,未按条例着装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随着在战争中期新式军服的引入,士兵在很多时候更倾向于使用老式的军服和用具,主要因为战前生产的质量更好,着用起来较新式军服要更舒适。

二十世纪初期显示步兵各种军服和装备穿用规范的插图(与表格非同一时期固稍有不同)
1914年一名军官向柏林民众通告宣战时的场面;此时旧式普鲁士蓝军服仍作为主要制服使用

一战德国军服款式繁杂易混淆,因此笔者特将一战德国军服的十多个版本、定义和一些基础的军服元素列出:

条例和各种军服类别/版本的区分表格

(未标黄的单元格非本文重点内容;以下表格中还囊括了军帽和尖顶盔的版本,具体内容请参考之前的多篇科普文章)

军装元素 br/>A. 袖口样式:

  1. 勃兰登堡袖口
  2. 瑞典袖口
  3. 萨克森袖口
  4. 法式袖口
图中M1907式军服线图的袖口样式分别为勃兰登堡袖口、瑞典袖口、萨克森袖口和法式袖口
由左至右为勃兰登堡袖口、瑞典袖口、勃兰登堡袖口、法式袖口(忽略军衔和军团区别)
勃兰登堡袖口实例(巴登国土突击队士兵)
瑞典袖口实例(普鲁士步兵少尉)
萨克森袖口实例(王家萨克森第22工兵营的两名士兵)
法式袖口实例(1916年左右,普鲁士步兵少将阿尔佛雷德·冯·贝塞尔)

B. 特殊领口和袖口样式

帝德陆军原野灰色时期,该线图仅适用于军官的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

领口和相应袖口刺绣-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依次为(不包含军事行政部门等特殊单位):普鲁士和各其他邦国将官(矢车菊图案)、巴伐利亚将官、梅克伦堡将官、参谋部/战争部/工兵军官、第一禁卫步兵团军官、1-4禁卫掷弹兵团军官、第五禁卫步兵团/第五禁卫掷弹兵团军官、第一掷弹兵团军官、第二掷弹兵团军官、第三掷弹兵团军官、第四掷弹兵团军官、第五掷弹兵团军官、第六掷弹兵团/第11掷弹兵团军官、第七掷弹兵团军官、第八掷弹兵团军官、第80燧发枪团军官、第89掷弹兵团第1和3营军官、第115近卫步兵团军官。

除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以外,穿用其他的各式原野灰色军服及野战服时,各禁卫/近卫军军官(不包含掷弹兵团军官)的军服领口上设有长方形罗马柱领章以示区别。

一、M1907式步兵原野灰色军服(M1907 Feldrock)
1907年德意志帝国陆军引入了一种翻领的野战用军服(野战常服),最初只配发给了步兵(相比于之前的在任何场合下均可使用的普鲁士蓝军服,1907年引入的原野灰色军服仅限于战地使用);在此之前普鲁士军部对该款原野灰色军服的样式作了长时间的决议,因为保留传统军服元素和提供有效的伪装作用同等重要。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与之前的普鲁士蓝军服版型相似,但是设计受到了此前配发给东亚远征军的军服版型的影响,因此剪裁更宽松。制服腰间设抽绳,翻领;这一设计提高了穿着时的活动自由性。除此之外上衣下摆处还加上了两个兜,传统多样的袖口也在M1907式军服上得到了保留。1908年时(及后两年),给骑兵部队引入一种相同理念但按照各骑兵传统军服剪裁、设立领的原野灰色军服。

1914年冲锋的德军士兵,身着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

M1907式军服引入到不同兵种的时间如下(样式如图例所示):

1907年四月AKO:配发步兵和炮兵

1908年五月AKO:配发枪骑兵、龙骑兵和胸甲骑兵

1909年七月AKO:配发骠骑兵

1909年十一月AKO:配发轻骑兵

身着M1908式原野灰色军服的枪骑兵
图一为身着M1909式骠骑兵军服的约阿希姆王子;图二的巴伐利亚轻骑兵身着M1909式军服

军服由一种原野灰色的重脂含杂毛布料制成,上衣的领子、袖口、开襟和背面下部等边缘均有相同颜色的滚边。旧军服士兵用肩章是彩色的,这一传统在原野灰色军服出现后未做变更而是通过肩章外缘的彩色滚边来体现:针对步兵和炮兵肩章边缘的滚边颜色根据穿着者所属第几军,其他的兵种则是具体根据服役类型或所属军团而定(见下表)。军服背面有两个可拆卸的纽扣形状的支撑钩,在背面偏外侧的地方也有两个铜锌合金的侧钩,这四个配件均用于承载皮带以及其他战时使用装具的额外重量。军服袖口内侧设有一颗纽扣用来调整松紧度。除猎兵和步枪兵的同式军服为灰绿色之外,其他服役类型的M1907式野战常服通体为原野灰色。

佩戴二级射击饰绪和二铁绶带的步兵M1907式军服,萨克森袖口;注意腰部的松紧抽绳
M1907式军服的肩章和纽扣细节;注意固定肩章的纽扣上的连号
M1907式步兵原野灰色军服所配用的带有Armee Korps颜色滚边的肩章
一名身着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的第101(王家萨克森第二)掷弹兵团的士兵
第23步兵团的一名士官长,身穿M1907式军服,手持军官佩剑
一战时期一名帝德海军营列兵穿着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
身着M1907式军服佩戴一级射击饰绪和二铁的第119(符腾堡第一)掷弹兵团士官
身穿战争中晚期制造M1907式军服的一名上士;领口、袖口的饰带用节省材料的方式缝制
灰绿色布料制造的M1907式猎兵军服,属于普鲁士第九猎兵营的一名士兵
身着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的后备猎兵营的一名豁免兵(同时注意他的纯墨绿色刀绪)

M1907式军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经历了数次更改和简化,但军部并没有将改进的版本列为新式军服,因此它们被理解为M1907式的变种;后世藏家为便于区分这些版本曾将它们列为“M1913式”、“M1915式”原野灰色军服等,笔者日后做详解时也将采用类似的称谓进行区分。最早对M1907式军服的简化是在1913年,普鲁士战争部给国土突击队配发的M1907式军服取消了腰部抽绳,减少了起褶,腰背部剪裁更紧;军服背面的支撑扣的固定方式同样被简化为直接缝在上面(不可拆卸),取消了之前略复杂的结构。军服袖口处松紧的调节方式也有所改变,内侧的纽扣被移到外侧,加用一根额外的布条来开合。M1913式原野灰色军服在1914年九月之后开始配发给全军。1915年由于军服需求量增加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再度进行了简化,形成了短命的M1915式原野灰色简化军服(Vereinfachte Feldrock):完全取消了袖口装饰并改为16厘米长的上翻袖口,这一改变迅速提升了生产速度并在几个月内就满足了军需量。1915年七月需求达标后弃用这一改版,回归M1913式版型。

M1913式原野灰色军服(内衬腰部处的抽绳取消)
一件猜测为战争晚期制造、装配给国土突击队的M1913式军服,去掉了所有带颜色的滚边
巴伐利亚王国一名身穿M1913式军服的国土突击队老兵
一件德国战俘的M1915式简化军服(Vereinfachte Feldrock),油漆字样为战俘标识
穿简化军服的国土突击队成员;请注意在该军服和M1913式军服上应用的袖口松紧布条
一名巴伐利亚国土突击队的代理军官穿着M1915式简化军服,佩戴二铁和战功勋章
采用上翻袖口的M1915式简化原野灰色军服,着用实例


二、M1910式军官原野灰色军服(M1910 Feldrock)

1910年为军官引入的原野灰色军服总体来讲与士兵的差异并不大,主要区别在于更精细的定制版型和剪裁,以及军官制服使用的高质量料子,使用驼丝绵和灯芯绒制作的军服非常常见。M1910式军官军服同样是通体原野灰色,除了使用灰绿色的猎兵和步枪兵;M1910式军服设立式翻领,条例规定领高最高可达6厘米,但这并没有妨碍一些军官做更高的领子。军服内腰间设抽绳、设一到两个内兜,袖口内侧设有一颗纽扣用来调整松紧度;背面偏外侧的地方也也有两个红黄铜制的侧钩,正背面是两颗支撑扣(这里也出现只有支撑扣的军服版本)。M1910式军服使用的肩章与军官在和平时代使用的一致(后期M1915式和平时期原野灰色军服和M1915式野战服出现后一同设立了相配用的新肩章,这种肩章也被很多军官用在M1910式军服上在战地穿用);军官军服各部位的滚边颜色区分方法与M1907式相同,请参考上面一节的表格。因为军官需要自己定制和购买军服,因此M1910式军官原野灰色军服没有像M1907式一样历经改版。

一件1915年后用条绒布料制作的禁卫工兵中尉(瑞典袖口)的M1910式军服,配用M1915式野战用新肩章
裁缝定制,前襟加兜的一件巴伐利亚少将M1910式原野灰色军服;佩戴将官饰绪
身着M1910式军服,佩戴副官斜挎的一名来自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的少尉
德皇威廉二世为不遵守条例规定的军官之典范,图中他穿着的M1910式军服也在前襟加兜
身着M1910式军服的利珀公爵利奥波德四世,中将军衔。佩戴普鲁士圣约翰骑士团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黑鹰星芒和利珀荣誉勋章大星芒
按条例规范裁缝的M1910式将官军服,照片中的符腾堡少将还佩戴了包括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勋赏在内的大量勋奖章
担任荣誉军团团长的普鲁士少将,M1907式军服领口佩戴禁卫军罗马柱领章
作为出行服穿着裁缝制造(加兜加扣)M1910式军服的符腾堡炮兵少将,佩戴球顶盔和各类勋奖章
规范穿用M1910式军服的一名军医上校,佩戴联排和符腾堡无剑王冠荣誉十字勋章

~补充:M1907/10式原野灰色军服纽扣

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的原野灰色军服,它们都采用相同的几种扣子;这些扣子均为哑光处理的黄铜制,纽扣外缘有环形边缘,分为银灰色和黄铜原色两种颜色,共有两个尺寸:直径17毫米和直径22毫米;两种图案:最常见的王冠图案和巴伐利亚陆军专用的狮子图案。银灰色和黄铜色的扣子与尖顶盔上的金属配件颜色相匹配,军服上金属配件具体用铜色还是银色根据穿着者所属的军团而定。17毫米纽扣仅用于军服下摆的口袋上,22毫米纽扣用作前系扣和袖口处的装饰扣。

还用一种单独用于士兵军服肩部用于固定肩章的扣子,同样分两种颜色,直径17毫米(还有近似尺寸的版本),纽扣上是士兵所属的连号。

用于M1907/10式原野灰色军服的各种纽扣、固定扣的样板
显示连号的纽扣,用于固定士兵的肩章


三、M1915式原野灰色野战服(M1915 Feldbluse)

1915年引入的野战服代表了彻底简化军队战斗用军服的第一步,几乎取消了原军服上所有的装饰元素。这是继开战后累积经验的结果,新野战服和常服(见下一节)的配发使用彻底改变了徳皇陆军之面貌。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演习中就历经测试,证明过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士兵曾抱怨过军服内侧腰部的抽绳作用堪忧,时常起褶不舒服;同时军服纽扣穿不久就被磨光,因此将纽扣做哑光处理也无济于事。骑兵则建议军服设更宽大的上翻袖口用于塞作战地图。这些建议均被记下,1914年夏新军服设计出炉时在这些方面作出了相应的改进;同年出产了一批试验用军服下发军队着用并再次作出了一些修改。到1915年9月21日最高内阁令颁布时,这种毫无装饰、实用性极强的野战服正式配发给官兵,记为M1915式原野灰色野战服。

M1915式野战服是一款各兵种(包括骑兵)和各军衔皆可穿用的通用军服,将以往的数种设计、兵种/军团划分、领袖口区别等等传统几乎全部弃用,这也意味着官、兵穿用同款式的军服使供应变得越发简单。M1915式野战服虽然取消了以上这些元素,但不影响旗手佩戴胸牌,步枪兵、猎兵、机枪手和信号兵等等的徽章。里程碑式的简化举措标志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装配供应数种军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全军穿用一种军服大大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军需部门的负担。剪裁宽松的M1915式野战服由更偏暗色相的原野灰色的毛料制成(猎兵和步枪兵为灰绿色),唯一的布料颜色区别体现在翻领上,形成了美观的相近色差:领子由细纺织的灰绿色羊绒制成。更宽松的剪裁使士兵可以在里面穿更多保暖的内衣。此前军服上的彩色滚边全部在M1915野战服上被淘汰,只有肩章滚边保留下来;滚边颜色弃用了此前按军区分的方法,在德国陆军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兵种色(见下表)。野战服还采用了隐扣设计,内侧设六个扣(或钩);军服下摆设两个兜,并根据提议设置上翻袖口。两种新纽扣随M1915式野战服引入,去掉了之前M1907/10式纽扣的装饰边环,直径23毫米的扣子用于下摆的衣兜,18毫米的用于肩章固定处。

此前M1910式军官原野灰色军服装配的还是旧式银金属线编织的肩章,在战地易被发现,因此一种新的糙砂面肩章诞生应用在军官的M1915式野战服上。至此旧式肩章只被允许在常服上配用,以及同时出现的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上(部分特例)。

巴伐利亚王国在引入这款野战服上晚了数个月,直到次年三月份才迟迟颁令配发,因此巴伐利亚的同款军服也被称为“M1916式原野灰色野战服”,除了领子等部分细节以外本质上没多大区别。M1916式野战服甚至连区别化的狮子图案纽扣都弃用了,转而使用普鲁士的版本;另外的区别体现在领口(鉴于巴伐利亚是帝国境内的第二大王国,其从来不错过任何搞特殊的机会):巴伐利亚的野战服翻领没有采用原野灰色-灰绿色的毛料色差设计,其翻领布料与军服其他部分使用的原野灰色的毛料无异;另在翻领外缘加上了蓝白相间的布制领线“Kennzeichenborte”以示区别。

军官依旧被允许自行购买和定制用料更高级的军服,也包括M1915式野战服。战时军官定制的野战服具有四个兜的情况屡见不鲜,主要方便军官们装文件和个人物品;这招来军部的不满因此他们不断下达命令禁止这种浪费布料的行为,但很明显加兜过于流行并且越来越常见,禁令只得停留在纸上。

左为普鲁士条例的M1915式野战服,采用豆绿色领口;右为通体原野灰色的巴伐利亚版本野战服
巴伐利亚M1915式野战服,注意此时士官饰带的材质已经用哑光的布条代替了金属编织带(这件野战服蓝白相间的织带缺失)
士兵的M1915式原野灰色野战服配用的肩章,取消了之前的彩色滚
一件按条例制作的巴伐利亚航空队中尉M1915式野战服,原主人战后加入了埃普自由军团(请注意左臂的菱形狮头臂章)
前襟加兜的M1915式野战服,属于一位符腾堡掷弹兵团的上尉,版型没有严格按照条例制作因此没有使用豆绿色布料做领子
一件按照M1910式军服版型制造的M1915式普鲁士少将野战服,佩戴一铁(注意野战服上缝制用于佩戴勋章的线绊)
炮兵少尉的M1915式野战服,前襟加兜
着用M1915式野战服的士兵和一名中士
严格按条例穿M1915式野战服的一名航空兵上士,佩戴加里波利之星和帝德、奥匈的飞行员证章等
穿用M1915式野战服的一名中校,佩戴勋略
穿M1915式野战服的普鲁士奥斯卡亲王,军衔为少校;佩戴黑鹰勋章大星芒、普鲁士圣约翰骑士团布章、一级铁十字勋章、霍亨索伦国王家族大军官级勋章和霍亨索伦亲王家族指挥官二级佩剑荣誉勋章等
将官M1915式野战服的穿用实例
穿用裁缝定制款M1915式野战服的鲁登道夫


四、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M1915 Friedensuniform)

M1915式军服的出现是徳皇陆军在和平时期面貌的转折点,常服主体由原野灰色面料制成,直接继承了旧军服上传统的军服元素。M1915式军服自引入起直到德国战败只允许在阅兵式上和非执勤时段穿用。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的条例紧随AKO由普鲁士战争部于六天后的9月27日下发,与往常一样这一命令和相似的条例分别通过其他邦国颁至整个徳皇陆军(巴伐利亚王国于次年三月引入原野灰色常服)。1915年9月21日一纸最高内阁令下发做出了两个艰难的决定:第一是严格区分开常服与野战服,第二就是用原野灰色取代了普鲁士蓝色作为德军和平时期军服的主色调。弃用普鲁士蓝对于普鲁士军队传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牺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战争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使得原野灰色普及并越来越受欢迎。自此一改之后,原野灰色成为了德军的代名词直到当今。事实上这一改变迟早要促成,即使对于最保守的人来说,改变普鲁士蓝传统的观点是有相当一部分对经济原因的考虑在内的。开战一年后,蓝色和其他有色面料迅速耗尽,面对面料短缺问题而再从国外订购大量有色面料的做法显然不明智(加上英国对德实施海上封锁);不仅因为耗时耗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未来可能根本不会再用到。由此可见引入原野灰色常服的改变不可避免。

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只改变了衣服主体的颜色,其他部分与旧军装几乎并无差别。具有特殊制服的骑兵也相应推出了符合其原始版型和设计的原野灰色军服,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相详解。M1915式常服保留了有颜色的袖口和领口、抛光纽扣、金属丝编织饰带和刺绣;只更改了一部分军服上的辨识性颜色(猎兵军服原红色的部分替换为绿色)。巴伐利亚M1916式和平时期军服的领口上都加上了蓝白色相间的“Kennzeichenborte”饰线以作区别,彰显其自治权;军官用为银线制,士兵用为线缝。军官的新常服配用新式的肩章,至此旧军服所用的盘式肩章和固定环全部废除;士兵新肩章(军官肩章底版)的颜色与M1915式野战服的用法相同,按照兵种色区分,请参考下面的表格(一部分军团的士兵肩章外围有滚边,特例表中没有提到军团的士兵肩章不设区分颜色的滚边)。一部分新军服在袖口上部增加一条有色滚边,一部分则没有;原来用于表示所属军Armee Korps的颜色重新调整后由这一条滚边体现(见下表)。由于经济原因,此时指挥部勤务兵和机枪营士兵的特殊军服和标识被取消,需要穿回他们本身隶属的服役单位的军服。普鲁士战争部原本的计划是将新式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装配给全军,但生产还没多久就因为战事吃紧而停滞,导致当时外出着用者的实例比较稀少,如今存世原品数量就更稀少。该军服有一大部分是军官和士官自行消费定制的,士兵的M1915式常服则少之又少。

德皇威廉二世的M1915式和平时期原野灰色常服;因为皇帝的身体缺陷,在这件军服上可以明显看到左肩的厚肩垫和左臂短袖子
一件工兵中尉的M1915式和平时期常服
步兵士官的M1915式和平时期常服,扣眼处佩戴有二铁绶带
第80(黑森)“冯·戈斯多夫”燧发枪团少校M1915式和平时期常服,注意该团具特色的刺绣
一件肩章丢失的禁卫辎重营军官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
身着工兵M1915式和平时期军服的飞行员少尉和工程师沃尔特·霍恩多夫


五、Litewka & Kleiner Rock (便服性质的军装)

Litewka为一种受军官喜爱的双襟非正式制服,具有便装性质,主要在非执勤时段或室内办公时穿用;军官的M1903式Litewka的后期原野灰色版本(一战时期)被称为Kleiner Rock。虽然条例中写明士兵可以继续穿他们的Litewka,但开战以后就秒变一纸空文;因此本节的重点是战时军官的Litewka。Litewka为穿着起比普通军装来更舒适而出现,条例允许在很多场合穿着:在指挥部、办公室、训练场、射击场或者当值时间骑自行车时均可以,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营房值班、非执勤时段骑自行车和到军官餐厅用餐时穿。自1907年原野灰色的军服引入以来,军官需要在以上的场合搭配原野灰色军裤穿用Litewka;制服由浅灰色的高级羊绒布料制成,具有反光效果;采用双排扣和闭领设计,光面扣子有铜色和银色两种,应用方法与军服同理。Litewka的领子、袖口、开襟和背面等边缘均有相同颜色的滚边,领子上的布片颜色则与肩章底版颜色相同;这些颜色具体参考在1915年以前的区别方法请参考下面的表格。巴伐利亚陆军的Litewka与普鲁士和其他邦国版型不同,并非双排扣且采用隐扣设计,与M1915式野战服样子相似;Litewka的制服颜色也根据军官军服的颜色分为浅蓝色、深蓝色和青灰色。

旧式巴伐利亚隐扣Litewka的穿着实例
旧式普鲁士(和除巴伐利亚以外的其他邦国)版型的Litewka,浅灰色,下摆较短
1906年的一个国土防卫军军官团,他们均穿着普鲁士版型浅灰色的Litewka

一战时军官主要在前线后方或是参谋职务时搭配原野灰色军裤穿Litewka。自1915年新军服条例出台后以上的Litewka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款型基本相同但称为“Kleiner Rock”的原野灰色便装制服(分M1915式和巴伐利亚的M1916式Kleiner Rock),Kleiner Rock的设计基于浅灰色Litewka,但衣长要长出一截且下摆衣兜有倾斜角度。领章颜色依旧与肩章底版颜色相同,但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在1915年有所改变,具体请参考下面列出的表格(注意M1915/16式Kleiner Rock在肩、领章以外的滚边的颜色上没有随条例变更,因此保持的是M1907/10式军服开襟、领和袖部滚边的颜色)。将官Kleiner Rock配用的依旧是金线刺绣而成的矢车菊领章,用灰绿色毛料代替传统罂粟红作领章底版的情况在这个时期较为常见;担任侍从武官,General à la suite和在参谋部任职的将官的矢车菊纹样需要使用银线刺绣。军医官的领章为深蓝色,环缝有红色滚边;兽医则是用深红色滚边的黑色领章。旧式Litewka并没有强令弃用,但如果要继续穿用的话军官必须换掉之前的肩章底版和衣领布片并与新条例相吻合。这一点极其蛋疼的指令使得如今辨认这些军服又难了好几个维度,判断一件原品看需要从最原始的滚边颜色表开始查起,盯对条例变更时间的同时还需考虑版型和面料作出勉强判断。普鲁士条例中给出的Kleiner Rock样板显示新版军服领口用料是深色偏灰绿色的羊绒,而1916年巴伐利亚条例中则还是普通的原野灰色;普鲁士战争部的这一细节化规定很明显地被忽略,当然也有原品显示有严格按照规定剪裁制作的Kleiner Rock。

步兵团少尉的M1915式Kleiner Rock
一件属于巴伐利亚工兵少尉的M1915式Kleiner Rock
王家巴伐利亚第22步兵团少尉的M1915式Kleiner Rock,注意翻领下围蓝白相间的布条
巴伐利亚王国事务类将官的M1915式Kleiner Rock;领口为原野灰色,领章底版采用豆绿色
普鲁士元帅的M1915式Kleiner Rock,使用了旧式的罂粟红色领章,矢车菊纹用金线刺绣而成
穿着M1915式Kleiner Rock的步兵少尉
一战时期穿着Kleiner Rock的赫尔曼·戈林少尉;佩戴飞行员证章和蓝马克斯勋章等
一名野战炮兵军官,注意他的Kleiner Rock的领章为罂粟红色
比较少见的随军牧师穿Kleiner Rock的实例(不设肩章);他在胸前佩戴了十字架,牧师袖标戴在左臂
巴伐利亚王牌飞行员奥托·基森伯斯少尉,穿着航空兵灰色领章的Kleiner Rock
1915年穿Kleiner Rock与兴登堡交谈的德皇,注意他制服领章的弧形收尾


六、军裤

所有原野灰色军服包括野战服配套的的军裤剪裁和设计均相同,需要配用背带;骑兵军裤和步兵军官的马裤则是另一种版型。陆军步兵装配的羊绒制长裤名为“Tuchhosen”,骑兵装配的则是“Reithosen”;军裤穿用时需置于军靴内。随1907年原野灰色军服一同引入的军裤由原野灰色布料制成,猎兵和步枪兵用的是灰绿色布料;M1907式军裤与旧军裤差别不大,剪裁更宽松方便运动,两侧设斜兜,背面设一根可调松紧的调整绊。步兵军裤在接缝处均有一条罂粟红色的滚边。

保持上衣与军裤面料颜色相同一直是德军面临的严重问题,每一批染料以及复杂化的军服导致了各种原野灰色版本的出现,其中存在各式各样的色差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统一性。1914年八月引入了新式的灰色面料用于制造军裤并与原野灰色军服形成了一定的色彩对比。这一款灰色军裤不仅是专门为原野灰色野战常服而设,同时也作为旧军裤的替换品搭配旧式有色军服穿用。

在1915年9月21日颁布的有关1915式军服的AKO中授权了一种通用灰色军裤,可搭配同时引入的M1915式平时期军服和野战服。在各个邦国中唯有巴伐利亚出现了特例,巴伐利亚陆军不满于通用军裤的颜色,因此1916年条例颁布时仅仅允许军人在搭配野战服时穿用通用灰色军裤,着用M1915式平时期军服时则搭配旧的原野灰色军裤,也就是1907年引入的款式。随着战争延续,德皇陆军经历过一段时间对现条例的执行后终发觉供货商无法提供足够的灰色羊绒布料;因此结果便是在1917年末又做了一次改变,放弃了对维持军容的努力,又将军裤改回1907年最早的原野灰色/灰绿色版本;与此同时规定通用灰色军裤将搭配和平时期军服。

步兵军官所穿的军裤名为“Stiefehosen”(可认为是马裤的一类),而不是其他衔级穿用的长裤。“Stiefehosen”也由原野灰色和灰绿色两种颜色的布料制成,品质更高,裁剪与旧式的非常相似:军官军裤上部宽大,膝盖下以下紧且细并不再向下延伸,与马裤有相似之处。对于军裤而言,条例明确规定不得有任何特殊剪裁和版本出现。鉴于步兵军官同样骑马,军官军裤允许在臀部和膝盖内侧加上加厚的绒面革或皮料。自1914年八月起军官军裤改由灰色布料制成,除了巴伐利亚王国以外都允许新式军裤同时搭配野战服和和平时期军服。军官也有版型与士兵军裤类似的长裤,一般情况下都是私人订制。

依照1908年出台的骑兵类原野灰色军服条例,所有骑马步兵兵种(以及骑兵)都着用马裤;它们的款式类似步兵长裤,但在膝下收紧并带有原野灰色的加厚皮料。接近脚踝处有开缝和一条长约23厘米的固定带,与其他军裤相同骑兵马裤在1914年八月后也改成灰色面料制并成为和平时期军服的一个组成部分。1916年十二月之后皮革出现严重短缺,马裤加厚部分不得不使用双层毛料来取代皮料,用羊绒料子和斜纹布做的加厚片都较常见。骑兵军官的马裤并未像步兵那样官、兵作区分,毕竟他们可以自行定制马裤。


七、士兵大衣

1907年原野灰色军服引入时并没有配套相同颜色的大衣,因此军队士兵的旧式浅灰色大衣依然在使用,搭配原野灰色军服;旧式大衣并不适合堑壕战因为其防寒效果不大。大衣由灰色羊绒面料制成,除了肩章、领章以外的部分通体为灰色,隐蔽效果较好。士兵大衣前部六颗由红黄铜/白铜制抛光扣子,背面收腰带正中一颗纽扣。领口处设领章两片,肩章为嵌入式;领章颜色对应军服领、袖口滚边颜色,肩章颜色对应军服肩章滚边(请参考M1907/10式原野灰色军服两节中的表格,部分特例请参考以下表格)。士官领章靠外侧边缘处设一条带有邦国色丝线的编织带,士官长为两条;禁卫军领章还要加上罗马柱图案的编织带。大衣领子可以上翻,领内侧设有一根系带和一颗扣用于在极寒天气时系紧保暖脖颈。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陆军进行的各种军事演习就已经证明大衣色彩鲜艳的领章和肩章、抛光纽扣即使在战场相隔很远距离也会影响隐蔽效果,因此1908年,萨克森王国自行引入了新款式大衣,领章改为带有彩色滚边的原野灰色布片,肩章也是与M1907式相同的原野灰色,扣子改用哑光面。由于经济原因其他的邦国并没有引入这一版本;但1909年版本的士兵大衣均取消了有色肩章改用原野灰色肩章。

一部分士官的私人订制大衣还有与军官大衣相似的双襟版型,使用隐扣,而中间的一排扣子完全为装饰作用表明它还属于士兵大衣;士官成功晋升后将中间的装饰扣去掉并换上双排扣继续作为军官大衣穿用。类似的奇特版型在战时非常常见,种类繁多。

M1909式的士官大衣,私自取掉了领章
大衣彩色领章样板:左上为带有罗马柱的禁卫军领章样式,中间两片分别为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的士官领章,最下面为符腾堡禁卫军士官的领章
战前穿着士兵大衣的一名符腾堡陆军一年期志愿兵
1915年穿着大衣的一名炮兵
双襟版型使用隐扣的士兵大衣,中间是用来表明大衣为士兵类型的一排装饰扣,无实际作用


八、军官大衣

军官大衣采用双排扣设计带有色领口,未引入新版本,至大战爆发军官们依旧在原野灰色军服外穿和平时期的浅灰色大衣。具体的大衣版本等笔者将其划分为德皇陆军的旧式普鲁士蓝军服体系的一部分,将不会在本文中详述。

军官大衣德语名为“Paletot”,由浅灰色羊绒面料和其他相似的高级面料制成,设两排抛光银色(或金色)的金属无图案纽扣,大衣领子的颜色一般为旧式军服的普鲁士蓝色,大翻领内的颜色则是旧军服领、袖口处的罂粟红色(或不同兵种的其他颜色);大衣领子同样可上翻用来保暖。大衣背面收腰带为两段式,设三颗纽扣(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的版本为设两颗扣的一段式收腰带),大衣下摆处开缝一般由五颗灰色牛角扣固定;军官大衣采用嵌入式肩章。与此同时,一种灰色军官斗篷被允许穿在大衣外面,或代替大衣穿用。

旧式军官大衣“Paletot”,图中所示这一件属于一位步兵上校
臭名昭著冒充“科佩尼克上尉”的威廉·沃伊特,当年就是身着制服和军官大衣敲诈小镇政府
威廉皇储与两名普鲁士禁卫军军官身着军官大衣合影
一名穿着军官大衣的符腾堡少将,图中还可以观察到大衣的罂粟红色内衬
一战时期穿着用原野灰色糙毛料制成的大衣的陆军军官
前排的巴伐利亚军官穿着旧式军官大衣,靠右侧的军官还自行将翻领改成了更保暖的羊毛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兴登堡总统依然穿着旧式军官大衣、佩戴尖顶盔出行
军官可定制的防水披风和斗篷广告,取自莱比锡城军服供应商Matthias Müller的宣传册
应用原野灰色面料制作的军官斗篷


九、M1915式通用大衣

随着战争进入冬季得出的经验,前线的士兵和军官都急需一种充分具备保暖效果的大衣,因此通用大衣由此跟随着新军服条例诞生。M1915式通用大衣制造比较粗糙,采用含35%左右人造纤维的“战时材料”制造,没有任何额外的装饰(取消领章和有色肩章),不分衔级同时装配士兵和军官(这不影响军官购买高级料子制作相同版型的大衣)。无衬里大衣的保暖效果在战争的第一个冬天被证明在极寒情况下是不佳的,而且不论是之前的军官还是士兵大衣都是浅灰色的,这也不利于军队的隐蔽效果,浅灰色易暴露目标。综合以上暴露出的几种问题,1915年上半年给旧式大衣加上了衬里,但没有解决颜色的问题;因此同年秋季引入了新式的更耐用、具备良好保暖效果的通用大衣。M1915式通用大衣是1915年新军服条例的一部分。

M1915式通用大衣剪裁极其宽松,留出的活动空间非常大,并给军人在大衣内穿着多层衣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通用大衣还可以直接作为被褥使用。前襟设六颗扣(如前文所述,巴伐利亚在1916年推出与M1915相同款式军服时弃用了原来狮子图案的纽扣而改用皇冠,在大衣上有相同的体现),大衣背面为褶状设计,改变了旧式大衣很紧的贴身剪裁样式,更加适用于野战。背面收腰带为两段式,常见两颗扣固定,军官使用的有出现单扣固定。大衣背后下摆的开缝也被加长因此再次加大了活动自由性;下摆在骑马或行军时可以上翻以便于行动。大衣翻领的尺寸为增加保暖效果而再度加大,上翻时可以达到嘴以上的高度;普鲁士和其他邦国的翻领正面均使用灰绿色布料制成,巴伐利亚王国则保持大衣通体原野灰色,这一点与M1915式野战服相同(除此之外巴伐利亚也在大衣翻领外围设置了一圈蓝白相间的织带以作区别,1917年十二月由于织线短缺改成了只在领口边缘处加垂直的一条短织带)。区分士官的短编织带依旧保留并直接缝在翻领上。大衣其他部分诸如口袋、嵌入式肩章、袖口等处都保留了原来士兵大衣的设计,未作变动。

军官的M1915式通用大衣通常由高级料子制成,但在版型上不得滥加更改(但这却造成了面料颜色不符合条例的情况出现,比如用与原野灰色色差较大的灰色面料);这一强制令来源自战场上穿用军官大衣出现的严重弊端,极为显眼的双排扣明显是为敌人的火力设置目标。虽然如此,军官还是被允许继续在战线后方穿用旧式的“Paletot”,但需要将领子更换为原野灰色以及需要将扣子更换成通用大衣所用的哑光纽扣。

M1915式通用大衣线图,4为配发给军官的大衣背部样式
除巴伐利亚王国外其他各邦国配发的,普鲁士版型的M1915式通用大衣
一名穿着M1915式通用大衣在前线服役的步兵,尖顶盔去掉了尖顶
一名穿着M1915式通用大衣的符腾堡步兵少尉
一名萨克森医疗兵;军事医疗部门军人的大衣上需要使用1915年新条例规定的领章
五位穿着大衣的普鲁士军官,其中左侧的三名穿着M1915式通用大衣


十、鞋类

士兵军靴(Marschstiefel)需要与原野灰色军服/野战服搭配,骑马步兵类别的军种使用马靴。战争时期也有士兵穿搭配绑腿的更舒服的系带式短靴。战前装配给军队的鞋类不加任何上漆,保留皮革原色-灰褐色,与其他军用皮革制品相同。事实证明常穿之后靴子的皮革会变暗,因此1915年新军服条例中规定包括军靴在内的所有皮革用具均需要漆成黑色。

步兵士官和士兵所穿的军靴靴筒高约31-35厘米,底部均有靴钉以增强耐用性;军官军靴的靴筒则更窄更高直到膝盖处,骑马行军和步行时均穿用。每名士兵拿到军靴的同时都会同时得到一双系带短靴(Schnürschuhe),这类短靴实际上要比士兵的军靴方便很多而且着用舒适,战时很快流行起来,从大量老照片中可以看出这种情况的确如此。军中短靴配绑腿的搭配使军部很不满意,因为行军过程中趟水打湿的绑腿布不仅会收缩而且不快干,非常容易给士兵造成健康问题。因此1915年军部没有批准继续大量配发绑腿布条的请求,并且将绑腿布条的使用限制在诸如山地部队、风暴突击队和航空队等服役类型中。虽然如此,这种搭配方法依旧在陆军中常见,在军官中也是如此。绑腿布条在后期1917年左右由于材料短缺甚至出现了用纸线制造的。自1912年起允许军官们在穿长筒靴以外,还可以穿用短靴并配用皮革制长筒护腿(Gamasche);给军官配发的皮制护腿没有太多特殊设计,都是由系带或带扣扣紧。1915年的新军服条例将短靴配长筒护腿正式列为正规着装的一类并另加了多条着用规范。

1915年之前穿皮革棕色行军靴的士兵(左图),1915后则统一被漆成黑色(右图/战后拍摄的老兵)
穿用系带短靴打绑腿的两名士兵
普鲁士禁卫步兵团少尉所穿的长筒马靴
战争期间系带短靴配合皮革长筒护腿穿用的一名步兵少尉(这种搭配最为常见)


十一、勤杂服

亚麻斜纹布制成的白色勤杂服为和平时期(大战前)由士兵和士官穿用的一款工作制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勤杂服依旧保持了曾经的作用,但不久之后军部引入新版本取代了旧式的白色勤杂服。为了减少军服在不必要时刻和非军事性工作中消耗磨损,每个士兵都配发了这一款工作服;在干各种重活、营房内勤务时必不可少。

诚实来讲勤杂服本不是白色的,而是偏米黄的灰色亚麻斜纹布制成;因为需要经常清洗的原因,布料掉色非常严重,因此如今可以找到的原品基本都偏向于白色。在当时对于士兵来说极易掉色变白的勤杂服在战场上是非常亮的,他们极易被敌人发现,因此军部在1915年要求之后生产的勤杂服均需染成偏深的原野灰色,诞生了M1915式原野灰色勤杂服。1915年式还面临了缺乏斜纹布的情况,因此勤杂服逐步被一种称为“夏服”的新制服替代,后期又屡经变更,包括用帆布制成的勤杂服也一同出现。勤杂服的版型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士兵穿着的短款制服,前襟六颗扣无下摆;第二种士官穿的勤杂服版型与军服相似,具有收腰和下摆。勤杂服的军衔表示方法较为简易,仅分为士兵、豁免兵、各级士官(NCOs)和士官长四种:其中士兵勤杂服无标示,豁免兵的勤杂服领口下部带有一圈滚边,各级士官围绕领口上部有一圈细饰带,士官长在饰带围绕领口的同时两袖口处还各有一圈细饰带。

普鲁士士官的早期白色勤杂服
战时穿着白色勤杂服清理武器的士兵;图中可以观察到短款的士兵勤杂服与士官勤杂服下摆长度之区别
图中的士兵均穿着M1915式原野灰色勤杂服


十二、夏服

前一节提到勤杂服在1915年因为面料短缺而遇到生产停滞,因此这种棉线制造的夏服在1915年春季出现来替代勤杂服。引入夏服的本意是取代所有帝国士兵的勤杂服,与此同时还作为原野灰色军服的替代品装配给在乡军人;但好景不长不久之后也因为材料短缺而弃用。夏服通体为浅原野灰色,有多个版型,第一种与士兵短款勤杂服相同,第二种则是简化M1907/10式原野灰色军服但去掉滚边,比较常见的是按照M1915式野战服版型裁剪的夏服。

夏服的补给没过多久就停产与意大利背叛转而加入协约国有很大关系,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使得棉花的供应瞬间短缺;1916年开年时夏服生产已基本陷入停滞。与此同时人造纤维有效解决了羊毛短缺的问题因此后方在乡的军人不再缺乏制服,军部转而撤销此前的命令,将库存的夏服主要供给到在巴尔干地区作战的德军。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军官应用相同的面料按照军官制服的版型定制了夏服,有一部分军官还公然蔑视条例和材料短缺的情况在上衣胸部加上了额外的兜子。

依照M1915式野战服版型剪裁的航空兵夏服
1916年左右的一件白色夏服,原主人为海军营少尉
大战时期,一名军官穿着一件按照M1910式军服版型剪裁的夏服
一名符腾堡上士穿着自行定做的M1907式版型的白色夏服
一名身着私人定制白色夏服的步兵机枪分遣队豁免兵,注意左臂的机枪部队臂章
一名航空队少尉穿着M1915式野战服版型的夏服

军衔标识

一、士官军衔

士官和豁免兵的军衔由领口处带有图案的扣子,以及领口和袖口处的银色/金色金属丝饰带来体现。士兵中唯一有体现标识来体现军衔的衔级是“Gefreiter”,豁免兵;军服领口左右各有一颗纽扣,扣子上的图案为其所属邦国的相应纹章。与此同时,如上文所述士兵短款勤杂服领口下部的滚边也是豁免兵的识别标志。

士官军衔除饰带和扣子以外,还通过士官刀绪来体现,包括“Vizefeldwebel”上士及以上军衔的士官配用军官剑结(将校用刀绪),这里包括“Degenfähnrich”和“Fähnrich”。除了“Feldwebel”士官长在袖口有两条饰带外,其他各级士官的袖口均只有一条。

军衔用纽扣、饰带

士官领口用的军衔标识纽扣一共分为两种尺寸,直径25毫米和直径29毫米的纽扣,前者为豁免兵(Gefreiter)军衔专用,后者为其他用纽扣的士官军衔所用。这里的纽扣与军服其他部分所用的相似也分两种颜色(金色和银色)和七种图案版本:分别为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黑森、梅克伦堡-什末林,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的相应纹章。其他小邦国则全部使用普鲁士王国的版本。1915年条例将这些扣子做了哑光处理后应用到新野战服上。高级士官领口和袖口会用到的金属丝长饰带仍然保留了旧式军服的用法,变更饰带圈法从立领上围改到了翻领的下围。1915年新军服条例用布条替换了金属丝饰带,布制饰带应用到士官的M1915式野战服上,而金属丝饰带则在M1915式原野灰色和平时期常服上继续使用。士官M1915式野战服上的饰带最初和之前一样围绕衣领缝一圈,后来受条件所限和浪费资源事实的体现,饰带改为只在领口前部成“L”字型缝上一段来节省用料。M1915式通用大衣取消了之前大衣上的领章,因此原来在领章上表示士官军衔的饰带被直接缝在了大衣翻领上。

大战爆发后的大批动员和伤亡导致军官缺乏,因此德意志帝国重新启用了“Offizierstellvertreter”代理军官这个新军衔,士官长和上士军衔的士官有机会被提拔为代理军官并担任相关职责,在战争结束后他们则需要退回至原本的军衔。代理军官在其士兵肩章不包括底部的一周加上金属丝饰带(1915年后改为布条)以作区别。另外一个相似性质的军衔是“Feldwebelleutnant”准尉,在国土防卫军和后备军服役多年具备充足经验的士官有机会被提拔为准尉。这是一个介于士官长和少尉之间的军衔,因此在军服标识上也体现的恰到好处,充分表明了这一“介于中间”的军衔:佩戴尉官(少尉)肩章和士官长衣领饰带+纽扣。这一军衔与代理军官的区别为准尉是一个正式的军衔,他们有权利在和平时期保持此军衔。

士官和豁免兵领口所用的标识扣,分为七种图案


二、军官及将官军衔

军官军衔的识别主要体现在金属线绳制的肩章上,相比于繁复的各级士官来说,军官的衔级可以通过肩章非常容易地识别出来。条例规定尉官肩章宽应在4.2厘米左右,校官肩章宽5.5厘米左右;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并未被遵守因为军官需要自行定制或购买军服,肩章宽度受身材和裁衣的影响很大。从1871年帝国建立以来陆军军官肩章一直使用金属线绳制作,但在一战中证明金属丝的反光不利于战地隐蔽,因此开战不久后一部分军官肩章改用哑光处理的灰色金属丝混纺线制造,有所改进隐蔽效果。1915年新军服条例出台之前,军官肩章的金属线绳中穿插有邦国色的细线,肩章底版则采用与士兵肩章相同的按照第几军的颜色作为区分方法,具体可参考上文M1907/10式军服一节中的表格。军官肩章上不同数量的金色四角星用于表示具体的军衔,开战后与金属线绳一同被认为在野外战场是“易暴露的”,因此1914年八月后在没有官方条例出台的情况下,各制造商都推出了用哑光材料(包括哑光灰色金属丝和粗棉线)制作的军官肩章,也包括四角星(其材质和质感与同期哑光处理的纽扣相同)。

官方的野战用军官肩章于1915年秋季引入,肩章宽度不分官衔全部为4.5厘米,主体由染成灰色的粗棉线和金属丝混织而成,一条白线加进邦国色丝线以使其更加显眼;四角星用哑光金属制成。此时的将官肩章宽度缩短也为4.5厘米,使用哑光金灰色线绳因此看起来颜色略偏脏。配和M1915/16式原野灰色和平时期军服的新肩章在造型上作了细微改变,宽度统一为5.5厘米,给一部分服役单位加入了双兵种色,其余的部分与旧式军官肩章无异,依旧使用发亮的金属线绳制成。将官肩章比尉官和校官肩章的宽度更宽,有将近6.2厘米宽,由三股金属线绳编成:外侧的两股为金色,中间为串入邦国色丝线的银色线绳;将官肩章的底版未延伸至编织线绳的外侧。这时的盘式大肩章已经彻底废除,因此M1915/16式军官肩章也一同配发给了已退休的军官(这里包括正式退休的军官“Ausser Dienst=a.D”和待復役军官“Zur Disposition=z.D”)。配发给正式退休军官的常服肩章中间的邦国色丝线有3毫米宽,易于辨识;退休将官的肩章由三股金属线绳编成,最外侧为金线而最内侧用银线。配发给待復役军官的肩章只在肩章外侧的两股金属线绳上设3毫米宽的邦国色丝线缠绕其中;待復役将官肩章每股线绳中均有3毫米邦国色丝线,区别是最内侧的一股金属线绳是金色的,这是与正式退休将官肩章的唯一区别。总体来讲用于常服的肩章要比野战服用的肩章更大更宽。

由左至右分别为:普鲁士少将、巴伐利亚元帅、普鲁士z.D少将和普鲁士a.D步兵上将的肩章
多个M1915式军官肩章;两种材质的丝线制成的肩章分别用在野战服和原野灰色常服上


三、士兵/下士官刀绪

士兵和下士官刀绪分为两种:分别是步兵用刀绪和骑兵用刀绪;而这两种刀绪却同时被炮兵使用,因此笔者会将炮兵单提出来介绍。德皇陆军步兵刀绪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识别团内士兵所属的营和连,系在士兵/下士官的腰带上。刀绪由拴在饰绳下部的三节饰扣组成,最下部有短流苏;中间起连接作用的饰扣颜色共用白、红、黄三种,分别代表一个团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营。每个营下分四个连,因此步兵刀绪的颜色排列总共有十二种,每个连一种。1913年机枪部队新增两个连的兵力,到1914年又增加了两个连因此出现了第13、14、15、16连;刀绪也新加入了两个配色种类用以识别这四个连。猎兵和步枪兵不佩戴和步兵类似的区分性刀绪,他们统一佩戴墨绿色的刀绪。士兵刀绪与M1907式原野灰色军服肩章固定纽扣上的连号相呼应用以识别士兵,然而这一方式显然过于复杂,不仅给制服部门带来繁重的工作,还导致在战时士兵在不断被整编期间出现了不计其数的佩戴错误。1915年新引入的野战服废除了肩章纽扣上的连号,因此至那时起识别士兵归属的方法只能通过刀绪来看。1916年三月后由于棉材料短缺,刀绪的饰绳和流苏改用早期方法使用灰色的棉线制作。1917年时步兵刀绪彻底停产,只留下部分库存继续配发。骑兵和骑马步兵类的兵种用另一种样式的刀绪,佩戴时直接拴在军刀柄上。骑兵刀绪的饰绳为红色莫斯科夫皮革制,共有两节饰扣,第一节不代表任何含义由皮革缠绕系成,第二节的不同颜色则代表各个骑兵中队(骑兵连)。1916年时骑兵刀绪的皮革部分也改用灰色棉线制作。

下士官的刀绪配色与士兵不同,其三节饰扣不用来表示营或连号,而是直接采用邦国色棉线编织而成;饰绳左右两边缘也各有邦国色的细线。四个王国以及黑森、梅克伦堡和布伦瑞克拥有各自的下士官刀绪,其他邦国全部采用普鲁士的版本。

士兵刀绪辨识插图:步兵用刀绪和骑兵用刀绪
步炮兵士兵刀绪辨识插图
步兵和骑兵(以及野战炮兵)下士官刀绪辨识插图
佩戴步兵用刀绪的一名士兵

野战炮兵比较特殊其使用骑兵刀绪,其中第一节饰扣用带颜色的皮革编织而成用来代表不同的炮兵营:白、红、黄色分别代表第一、第二和第三营。第二节饰扣的颜色则用来表示营内各炮兵连。步炮兵使用步兵刀绪,识别方式与之相同。

野战炮兵刀绪辨识插图
使用骑兵用刀绪的炮兵士兵


四、军官剑结

军官和高级士官在佩剑上拴军官剑结以表明身份,同时还可以识别他来自哪个邦国。军官剑结由银色/金色的金属丝编织而成,皮革饰绳上缝有邦国色丝线。四个王国及黑森、梅克伦堡和布伦瑞克拥有各自的邦国色丝线;巴登、奥尔登堡、安哈特尔、图林根应用普鲁士的版本但在饰绳中间加上一条红线;未提到的小邦国则使用完全与普鲁士剑结相同的版本。

巴伐利亚王国的剑结是个特例,整体设计与其他邦国完全不同:其形似步兵的刀绪分为三节饰扣,上面是用金属丝编织的饰绳系住,饰绳边缘有两条巴伐利亚淡蓝色的丝线。巴伐利亚骑马步兵类军官配发的剑结饰带使用皮革制作。

军官剑结辨识插图:注意巴伐利亚的特殊版本
缠绕有剑结的普鲁士军官佩剑
佩戴军官剑结的符腾堡后备军少尉
佩戴军官剑结的一名普鲁士电报营士官长
缠绕有巴伐利亚式剑结的军官佩剑,赠予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
配用巴伐利亚式剑结的一名代理军官
刺杀巴伐利亚州首任州长库尔特·艾斯纳的陆军少尉安东·冯·阿尔科·瓦利伯爵,配用巴伐利亚式剑结

军服生产和配发

面对整个德皇陆军庞大复杂的制服体系,在军需后勤服役的军人可谓是苦不堪言。每个军(Armee Korps)都有相应独立的制服部门负责生产供应、修补军服以及其他装具;该部门名为“Bekleidungsamt(BK)”。战时因为经济原因和统一提高速度的需求制服部门开始转向集中化管理。

制服部 Bekleidungsamt(BK),图中士兵和士官军均穿着相应的白色勤杂服
制服部办公日常;右侧的储物柜皆有标码,存放不同尺寸的军用服装

“Bekleidungsamt”不仅负责配发和军服监管,同样也负责生产诸如制服上衣、军裤、大衣和鞋类等军用服装,其原料来自于一些指定的公司。还有一部分军用装备和军服则是由一些私人企业/裁缝制作的;制造商标记率先印在这些东西上,然后交给制服部检验,通过军用标准后即再次打标。制服部独立生产的军服和装备也要通过相同的检验流程打标后配发。战争爆发后改变了这种比较自主的工作流程,自1914年末起,在柏林成立了一个名为“Bekleidungs-Beschaffungsamt”的中央制服供应部,该部门同时负责行政和检验,直接将这些军服装备供应给各军制服部并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军官的军服和装备不在中央制服供应部的管辖范围内,他们需要自行购买或定制军服,同时还经常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因此裁缝制作的各种版型和面料的军官制服种类非常繁多;军官制服是条例当废纸的重灾区。与此同时,军官也可以直接从制服部购买面料和制作军装,因此战时佩戴军官军衔、而军服是用士兵料子制作的例子也颇为常见。

上文中有所提到,基本所有的军服改革均是由普鲁士王国发起的,其他邦国必需效仿并各自颁令配发新式军服。虽然如此,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腾堡王国还是花费很长时间考虑这些重大的变动,并用尽办法在军服上继续维持自主权。一些军服上的元素正是体现王国自主权的重要部分,其中巴伐利亚王国对此是最为看重的。所有军服改革的命令均是由德文简称AKO的“最高内阁令”发出,由德皇签发;巴伐利亚国王签发的王家法令简称“AE”。随后各个王国的战争部会将这些命令整编成为正式的条例下发军队,这也就产生了之前文中提到的时间差情况。

为衡量和监管制服装备的质量和保证生产遵循条例进行,制服部设置多个检验环节,每个环节检查后都需要打标。如前文提到的,第一个标通常是制造商标记(制服部生产的军用物品没有该标记),然后是制服部门检验通过的标记(带有年份和军服尺寸);例如“B.A.I”代表“Bekleidungsamt Armee Korps I”第一军制服部(在前面加“RIR+数字”代表该军的某后备团)。这里的特例是第十八军、第二十军、第二十一军和巴伐利亚第三军没有制服部,因此其军服装备来源于其他制服部的供应。战时还出现了一些新设的部门例如战时制服部“Kriegsbekleidungsamt(K.B.A)”和制服修理部“Bekleidungs-Instandsetzungsamt(K.B.J.A)”等等。配发给不同服役类型和军团的军服还需要打上军团番号/首字母(花押)、营号和连号。这里的军服不乏换发给其他的团,因此还需要进行新一轮操作,去掉之前的标并打上新标。在这之后还要按照军服的磨损程度分级别打标:最新用“I”表示,每差一个级别多加一个“I”。战争期间打标的版本变化多样,经常出现更加缩短的简称和版本不同的缩写,因此增加了辨识难度。

军服内衬的标记实例


感谢阅读!请读者们积极勘误

参考文献

  • Baldwin, Michael. Feldzug 1914. Military Mode Publishing.
  • Baldwin, Michael. Feldzug 1915. Military Mode Publishing.
  • Bull, Stephen. Brassey’s History of Uniforms World War One German Army. Brassey’s, N.d.
  • D.S.V. Foster and R.J. Marrion. The German Army 1914-1918. Osprey Publishing Ltd, 1978.
  • Knötel. Herbert. Pietsch, Paul and Collas, Baron. Uniformenkunde - Das Deutsche Heer. Friedensuniformen bei Ausbruch des Weltkrieges. 3 vols. Stuttgart, Spemann, 1982.
  • Kraus, Jürgen. Dr. The German Army in the First World War Uniforms und Equipment – 1914 to 1918. Verlag Militaria GmbH, 2004.
  • Oberstleutnant a. D. Freiherr v. d. Osten-Sacken, et al. Deutschlands Armee in feldgrauer Kriegs- und Friedens-Uniform. P. M. Weber, Verlag, Berlin SW. 68, Oct 1916.
  • Thomas, Nigel PhD. The German Army in World War I. Osprey Publishing Ltd, 2003.
  • Woolley, Charles. editor. Feldgrau 1915-16 The War and Peace Time Uniforms of the German Army The Official Regulations of 1915-1916. Schiffer Publishing Ltd, 2011.
  • Knötel. Herbert. Pietsch, Paul and Collas, Baron. Abzeichen der Offiziers-Schulterstücke.
  • Metzger, Bernd. Deutsches Heer Die ersten feldgrauen Uniformen von 1910.
  • Ruhl, Moritz. Achselklappen. Die graue Felduniform der deutschen Armee. 1915. Verlag Weber.
  • Ruhl, Moritz. Kokarden der Deutschen Staaten. Die graue Felduniform der deutschen Armee, vol. 2. 1910. Verlag Weber.

武毅工作室®️

系一群志同道合的世界勋赏、军品爱好者的小天地

收藏、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文字原创不易,转载需申请授权

扫描以下二维码与我们联系/投稿,或通过微博@威廉三橘

Bilibili:武毅工作室

编辑于 2019-07-07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两个鬼故事晓起名超级神掠夺合肥起名丁令如fbi是什么cctv5节目表预告生源地是什么意思?医术善林金融起名 易经还是八字李晋苏晚晴韩翃的简介茶几起名字奇迹小子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在线观看根据法人八字起名字11月21日是什么星座怪鸭历险记钟姓牛年宝宝起名大全标准件公司起名大全集公司起名免费 四个字欲望号列车硕起名好吗女孩起名字用诗经男孩起名字用什么世界第五大洋暴君的游戏洗涤公司起什么名字好11画的字起名用久久小说阅读网蚂蚁的作文渗透定价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