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紫

编辑链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紫
2013年在 德国 瓦肯音乐祭现场表演的深紫
乐队
英文名Deep Purple
音乐类型 迷幻摇滚(早期)
前卫摇滚
蓝调摇滚
硬式摇滚
重金属音乐
演奏乐器 吉他、 贝斯、 鼓、 键盘
出道地点  英国· 哈特福
活跃年代1968年 - 1976年,1984年 - 至今
唱片公司
  • 四字神名唱片英语 Tetragrammaton Records
  • 华纳兄弟唱片公司
  • 宝丽多唱片
  • 贝塔斯曼音乐集团
  • EMI唱片
  • Edel公司英语 Edel AG
  • 史诗唱片
网站
  • 深紫官方网站与乐迷社群
  • 深紫官方网站
相关团体
  • 迷宫
  • 第六集英语 Episode Six
  • 彩虹乐团英语 Rainbow (rock band)
  • 布莱克摩尔之夜英语 Blackmore's Night
  • 佩斯阿斯顿之王英语 Paice Ashton Lord
  • 白蛇
  • 黑色安息日
  • 吉兰与格洛弗英语 Gillan & Glover
  • 休斯特纳组合英语 Hughes Turner Project
  • 活出自我英语 Living Loud
  • 用摇滚援助亚美尼亚英语 Rock Aid Armenia
  • 无人在意英语 WhoCares
  • 空中飞人英语 Trapeze (band)
  • 休斯与萨尔英语 Hughes/Thrall
  • 黑郡圣餐英语 Black Country Communion
  • 吉兰英语 Gillan (band)
  • 奥兹·奥斯本
  • 齐柏林飞船
现任成员
伊恩·佩斯英语 Ian Paice(鼓手)
罗杰·格洛弗英语 Roger Glover(贝斯手)
伊恩·吉兰英语 Ian Gillan(主唱)
史提夫·莫尔斯英语 Steve Morse(吉他手)
唐·艾瑞英语 Don Airey(键盘手)
已离开成员
离任成员

深紫(英语:Deep Purple)是 英国的 硬式摇滚/ 重金属乐团,1968年成立于英国 哈特福 [1]。乐团被认为是重金属音乐和现代硬式摇滚的开拓者之一 [2] [3]。乐团的风格曾几次的异动过 [4],成立之初是 前卫摇滚,在1970年转向重金属风格 [5]。深紫与 黑色安息日、 齐柏林飞船被视为“重金属音乐的三大元老” [6]。根据1975年《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深紫于1972年在 伦敦 彩虹剧院的演出创下“ 世界上音量最大声的乐团英语 Loudest band”纪录 [7] [8]。他们在全球销售了超过一亿张唱片 [9] [10] [11]

深紫的阵容经历过多次改变,并且在1976年解散(成员阵容普遍被分为Mark I、II、III、IV、V、VI、VII和VIII),中断了八年后在1984年重组 [12]。他们在商业上最成功的阵容是“Mark II”时, 伊恩·吉兰英语 Ian Gillan(主唱), 琼·洛德(键盘手), 罗杰·格洛弗英语 Roger Glover(贝斯手), 伊恩·佩斯英语 Ian Paice(鼓手)和 瑞奇·布莱克摩尔(吉他手)。这个阵容活跃于1969年至1973年、并从1984年重组到1989年、以及1992年到1993年间。目前的阵容是伊恩·佩斯(鼓手),罗杰·格洛弗(贝斯手),伊恩·吉兰(主唱), 史提夫·莫尔斯英语 Steve Morse(吉他手)和 唐·艾瑞英语 Don Airey(键盘手)。其中伊恩·佩斯是唯一一位乐团的创始成员。

美国 VH1将深紫列为“百大优秀硬摇滚乐团”第22名 [13]。在英国广播电台 摇滚星球英语 Planet Rock (radio station)的调查中,他们在“历来最有影响力的乐团”排行第5位 [14]。深紫在2005年获得 世界音乐奖“传奇奖” [15]、2011年获 经典摇滚奖英语 Classic Rock Roll of Honour Awards“创新奖” [16],并且在2016年入选 摇滚名人堂 [17]

历史[ 编辑]

组建(1967 - 1968年)[ 编辑]

1967年,前摇滚乐团 搜索者英语 The Searchers (band)的鼓手 克里斯·柯提斯英语 Chris Curtis找上伦敦的服饰商人 东尼·爱德华英语 Tony Edwards,说服他资助自己要组的新乐团“圆环”(意即成员可自由加入或退出),他的想法类似 超级乐团,这让爱德华决定为他筹措资金,并另外找来两位生意伙伴 约翰·科莱塔英语 John Coletta 朗·海尔英语 Ron Hire合资成立了HEC企业 [18]

第一位招募的成员是键盘手 琼·洛德,他擅长钢琴、 管风琴和 电子琴,以及 古典音乐、 巴洛克音乐、 爵士乐和 蓝调,当时因为与 滚石乐队吉他手的弟弟 亚特·伍德英语 Art Wood玩团而颇有名气 [19]。接着加入的是著名摇滚乐团 强尼·基德与海盗英语 Johnny Kidd and The Pirates的前成员:贝斯手 尼克·辛博英语 Nick Simper和鼓手 卡罗·雷托英语 Carlo Little。之后辛博提议招揽在英 德两地名声鹤立的优秀吉他手 瑞奇·布莱克摩尔 [20]。因为辛博很早以前就和布莱克摩尔的乐团共演过 [21]

1967年12月,爱德华说服布莱克摩尔同意加入“圆环”。然而这时柯提斯却因为 LSD成瘾,导致行为及情绪不稳定,他逐渐失去了组建乐团的兴趣,于是HEC企业将他解雇。三位股东对乐团的巨大潜力和未来非常乐观,并未撤资。而且洛德和布莱克摩尔两人一拍即合,也希望继续合作 [22]。雷托在此时退出,洛德提议让 巴比·伍德曼英语 Bobby Woodman接任鼓手 [20]

1968年3月,四位成员(洛德、布莱克摩尔、辛博、伍德曼)搬到 赫特福郡的一栋乡间别墅 [23] [24]。乐团在此生活、写歌与练团。他们整装待发,使用 马歇尔音箱公司最新型的设备、还有全新的乐器 [25]。根据辛博回忆,当时试音了“数十位”候选人,包括当时23岁的 洛·史都华和 麦可·哈里森英语 Mike Harrison (musician)都去试过。但一直到听见“迷宫”前主唱 罗德·艾文斯英语 Rod Evans的歌声、才认为找到一个风格比较适合乐团的主唱。陪艾文斯一起来面试的还有他乐团的鼓手 伊恩·佩斯英语 Ian Paice,布莱克摩尔1966年在德国时见过“迷宫”演出,当年18岁的佩斯给他留下过深刻印象。碰巧当时伍德曼对音乐风格上的不满意,于是乐团仓促的为佩斯安排一个鼓试音 [20]。最终,乐团录取了艾文斯和佩斯,完成五人编制的阵容,日后被乐界称为“Mark I” [26]

1968年4月,“圆环”到 丹麦和 瑞典进行短暂巡演的途中,布莱克摩尔以一首奶奶最喜欢的歌曲名字为灵感,提议将团名“圆环”改成“深紫” [22] [25]。经过全体投票后,乐团正式改名 [27] [28]

早期(1968 - 1970年)[ 编辑]

1970年在 德国 汉诺威演出的 瑞奇·布莱克摩尔

1968年5月,乐团到伦敦的 徒步录音室英语 Pye Studios录制第一张专辑,只花费两天,制作人 德瑞克·劳伦斯英语 Derek Lawrence也帮他们找到唱片公司签约。7月,透过 四字神名唱片英语 Tetragrammaton Records在美国发行《 深紫色调英语 Shades of Deep Purple》,9月透过 EMI唱片在英国发行 [29]。乐团翻唱自 美国歌手 乔·萨夫英语 Joe South的〈 安静英语 Hush (Billy Joe Royal song)〉在 北美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登上美国 告示牌百强单曲榜第4名、 加拿大单曲榜第2名,专辑也登上 告示牌流行音乐专辑排行榜第24名 [30] [31]。美国市场赞誉深紫是“英式 香草软糖乐团英语 Vanilla Fudge [32],他们也被英国当红的蓝调摇滚乐团 鲜奶油选上,担任他们告别巡回的暖场乐团。然而在美国火红的深紫回到英国举行 深紫色调巡回演出英语 Shades of Deep Purple Tour时,英国民众以为他们只是不起眼的美国流行乐团。辛博回忆表示:“我们得到适当的曝光,美国人真的很会宣传唱片” [33]、“我们当初在美国很成功,但是英国这边.. EMI唱片啥都不做,他们是愚蠢的老家伙” [34]

在深紫展开第一次北美巡演之际,1968年10月发行第二张专辑《 塔利埃辛之书英语 The Book of Taliesyn》,这次收录翻唱自美国歌手 尼尔·戴门的〈 肯塔基女子英语 Kentucky Woman〉登上美国单曲榜第38名、加拿大单曲榜第21名 [35] [36]。EMI唱片延迟了在英国的发布,一直等到1969年6月。和第一张专辑相同,深紫在北美较受欢迎。而在家乡英国,无论是专辑和单曲几乎都完全被忽视,这个现象令美国记者和乐评人十分困惑 [37]

由于在北美举行的 塔利埃辛之书巡演英语 塔利埃辛之書巡演非常成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乐迷,巡演规模甚至可在大型场馆进行,如 洛杉矶的 论坛体育馆,因此深紫在英国的声誉大大增加 [28]。同时乐团内部也出现裂痕,辛博表示:“一旦我们开始赚钱,友谊就消失了,这让布莱克摩尔对艾文斯和我非常火大” [28]。回到英国后,他们在1969年1月开始录音。5月底时,布莱克摩尔、佩斯和洛德开会讨论乐团的音乐方向,佩斯说:“我们觉得艾文斯和辛博离乐团越来越远,辛博的传统摇滚演奏风格、艾文斯的民谣歌声都局限了发展性,我们想要做更重的音乐” [28]。洛德回忆说:“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艾文斯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这是个艰难的决定” [28]。6月21日,发行第三张专辑《 深紫英语 Deep Purple (album)》,这张专辑加入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展现了洛德的古典乐涵养,他明显受到 巴哈和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以及香草软糖乐团的影响 [38]。这也将是创始阵容的最后一张专辑。

由于四字神名唱片陷入财务危机,欠下超过两百万 英镑的债务,公司暂缓支付乐团所急需的版税。也由于缺乏宣传经费,新专辑销量不佳,在美国榜的成绩是第162名 [39]。最终四字神名唱片仍宣布 破产,公司和旗下音乐人全部由 华纳兄弟唱片公司买断。在决定开除主唱艾文斯和贝斯手辛博之后,乐团开始寻找接替人选。布莱克摩尔最初想招募 泰瑞·里德英语 Terry Reid担任主唱,但他受到录音合约的约束,并且对单飞比较有兴趣而作罢 [40]。之后,布莱克摩尔和洛德到 伍德福德去考察默默无名的 第六集英语 Episode Six。其主唱 伊恩·吉兰英语 Ian Gillan接受邀请加入深紫 [41]。第六集的鼓手 麦克·安德伍德英语 Mick Underwood以前和布莱克摩尔玩过团,因此介绍第六集的贝斯手 罗杰·格洛弗英语 Roger Glover给他们,洛德和佩斯非常赞同格洛弗的音乐理念,也邀请他加入深紫,造成第六集解散,也让安德伍德产生和深紫长达近十年的心结(直到70年代末吉兰招揽他加入个人乐团) [28]。这次招揽成员的事情是秘密进行的,艾文斯和辛博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28]

第一张现场专辑《 深紫与管弦乐团协奏曲英语 Concerto for Group and Orchestra》,该专辑成为 新古典金属的先例,影响深远

1969年7月,主唱和贝斯手正式换人,这个新阵容就是最为经典的“Mark II”,也是深紫历史上最稳定的一个阵容,未来将带给乐团巨大财富、不朽传奇和珍贵遗产。他们开始在伦敦市中心排练 [42]。唱片公司聘请 奥斯卡金像奖作曲家 马尔康·亚诺来协助深紫。9月时,由于 英国狮子影业英语 British Lion Films和《 每日快报》赞助,乐团获得一次珍贵的机会,他们将在 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与和 皇家爱乐乐团进行 协奏曲演出 [30]。这次摇滚乐团和管弦乐团合奏的首例,被发行为深紫第一张现场专辑《 深紫与管弦乐团协奏曲英语 Concerto for Group and Orchestra》,成为他们在英国成功打响名号的作品 [43]。但当时吉兰和布莱克摩尔对媒体形容的“和管弦乐团一起演奏的乐团”感到不开心。布莱克摩尔原本只期望录制和发行更精致、更硬式摇滚的作品,他觉得这会妨碍乐团的路线。佩斯说:“它混淆了观众和乐团内的焦点”,格洛弗也认为:“我觉得这让乐团身份有点混乱”。但负责演出编制的洛德却非常高兴可以将古典音乐融入到摇滚乐 [28]。事实上,这张现场专辑获得热烈回响、深紫大幅度的增加曝光率,这成功抬高了深紫在英国乐迷心目中的地位,并且也摆脱了流行翻唱乐团的标签(日后还成为 新古典金属的显著先例)。后来又发行由洛德创作、另一张和管弦乐团合作的现场专辑《 双子现场英语 Gemini Suite Live》。1975年,布莱克摩尔表示,他认为乐团搞协奏曲不是坏事,但是《双子现场》脱节到有点可怕的程度 [44],格洛弗后来也宣称,早年乐团的领导者似乎是洛德 [45]

成功(1970 - 1973年)[ 编辑]

1971年,深紫的“Mark II”阵容。由左至右是洛德、格洛弗、吉兰、布莱克摩尔、佩斯
1972年,在美国表演的吉兰

在《深紫与管弦乐团协奏曲》发行后,乐团展开新的漫长巡演和录音行程。1970年6月3日,发行第四张专辑《 摇滚的深紫英语 Deep Purple in Rock》,终于使深紫登上 英国专辑排行榜前十强(第4名) [46]。专辑中呈现布莱克摩尔的吉他、洛德歪曲的电子琴、吉兰咆哮哭啼的嗓音,加上格洛弗与佩斯的音韵节奏,已经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立即受到全欧洲的摇滚乐迷认可 [5]。深紫《摇滚的深紫》、 齐柏林飞船《 齐柏林飞船II》和 黑色安息日《 偏执狂英语 Paranoid (album)》,这三张几乎同期发行的“重金属音乐三大元老”经典专辑,令 摇滚乐发展出新的重大流派 重金属音乐,在音乐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布莱克摩尔表示:“我厌倦了和古典乐团一起演奏,我想,该我上场了。洛德越来越古典,那我就要更加摇滚。如果这张专辑失败了,那我就和管弦乐团一起弹到死为止” [47]。《摇滚的深紫》表现亮眼,而单曲〈 黑夜英语 Black Night〉也登上 英国单曲排行榜第2名。乐团随后首次登上 英国广播公司的指标性节目“ 流行之巅”演出 [48] [49]。1971年7月,发行第五张专辑《 火球英语 Fireball (album)》,它更加圆润老练,也更有前卫创造性,荣登英国专辑排行榜第1名,在德国、瑞典、 比利时和丹麦也都是冠军。单曲〈 奇怪的女人英语 Strange Kind of Woman〉也登上英国单曲排行榜第8名 [49]

几周内,乐团就开始为下一张专辑创作歌曲。其中〈 公路之星英语 Highway Star (song)〉是在巡回巴士上完成的,创作灵感源自一位记者的问题:“你们如何着手写歌?”。该曲也在《火球》专辑巡回的第一场被演唱。1971年12月,深紫巡演来到 瑞士 日内瓦的渡假胜地 蒙特勒,同时他们租用了 滚石行动录音室英语 Rolling Stones Mobile Studio录制新专辑。当时 弗兰克·扎帕在乐团对面的 蒙特勒赌场酒店英语 Montreux Casino内开唱,观众发射 信号枪助兴而引发火灾,最后酒店被烧毁。第二天,深紫成员看到整个 日内瓦湖上空弥漫着大火的烟雾。该事件成为伟大名曲〈 水上烟英语 Smoke on the Water〉的创作由来。酒店重建后,深紫当时制作的这张专辑也陈列在走廊里 [50] [51]

1972年3月25日,发行第六张专辑《 机械头英语 Machine Head (album)》,它成为深紫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专辑之一,也是他们的第二张英国排行榜冠军专辑。同时也席卷欧美日的唱片市场,登上美国 告示牌二百强专辑榜第7名、 日本 公信榜第6名,以及加拿大、德国、 奥地利、 澳大利亚、丹麦、 芬兰、 法国、 南斯拉夫、 意大利等国的专辑排行榜第1名 [49]。其中收录许多经典名曲,如〈水上烟〉、〈公路之星〉、〈 迷幻太空英语 Space Truckin'〉和〈 悠闲英语 Lazy (Deep Purple song) [46] [52]。乐团接着巡回并继续录制专辑,这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快的速度:录制《机械头》时他们只成军三年半,而录音室专辑已经推出了六张。

“当我九岁那年,深紫就是我的全部。我最爱的专辑一直是《 日本现场英语 Made in Japan (Deep Purple album)》。”
—— 金属制品的鼓手 拉尔斯·乌尔里希 [53]

深紫在1972年进行了第四次北美巡演之旅,以及第一次日本巡演之旅。他们原本预计只在日本发行现场专辑《 日本现场英语 Made in Japan (Deep Purple album)》,但销售至全世界后立刻热卖,获得 美国唱片业协会2× 白金唱片认证 [54],成为摇滚乐最受欢迎、销售量最高的演唱会现场专辑之一 [55]

经典的深紫“Mark II”阵容持续活跃,在1973年1月13日发行第七张专辑《 自以为是英语 Who Do We Think We Are》,以〈东京之女〉为主打单曲。专辑登上美国榜第15名、英国榜第4名,同时是深紫成军后最快达成 金唱片销量的专辑 [56] [57]。但乐团内部的紧张与疲惫也逐渐升高,布莱克摩尔认为吉兰不够专业,演唱会上经常忘词,却一直不以为意。他表示:“乐迷花钱来看演唱会,结果底下的观众歌词却唱的比他还熟,真是可笑”。随着《机械头》、《日本现场》与《自以为是》的商业成功表现,深紫成为1973年度最畅销的音乐艺术家 [58] [59]

新阵容和争执(1973 - 1976年)[ 编辑]

大卫·科弗代尔是1973年至1976年期间的深紫主唱

主唱吉兰在1984年的采访中回忆说:“虽然我们急需休息,但公司依然要我们在巡演的同时,完成《自以为是》的录制” [60]。另一位对乐团活动感到不适的成员是贝斯手格洛弗。1973年夏天,在第二次日本巡演后,吉兰和布莱克摩尔决裂,退出深紫,而格洛弗也因受不了这种长期不和谐的气氛,同时离团 [61] [62] [63]。在多年后的采访中,洛德表示:“吉兰和格洛弗双双在乐团的巅峰时期离开,真是摇滚乐界最大的耻辱,天知道我们在未来三四年内会有什么成就” [64]

为了填补乐团中的空缺,深紫开始试听甄选,最终乐团选定的新成员是主唱 大卫·科弗代尔,以及贝斯手兼主唱 葛伦·休斯英语 Glenn Hughes,形成“Mark III”阵容 [65]。据休斯表示,原先预计要与 保罗·罗杰斯英语 Paul Rodgers形成双主唱,但后来罗杰斯决定自组乐团而作罢 [66]。选择科弗代尔的主因是布莱克摩尔喜欢他阳刚的蓝调嗓音 [65]

新阵容在1974年开始活动,1974年2月15日发行第八张专辑《 烈火英语 Burn (Deep Purple album)》,它非常成功的登上美国榜第9名、英国榜第3名 [49]。专辑名称象征乐团的斗志,并加入当时由 温柔的巨人英语 Gentle Giant、 创世纪乐团、 是的以及 爱默生、雷克与帕玛等乐团掀起的前卫摇滚运动。《烈火》是一张复杂的作品,每位成员都展现出各自的音乐精神,特别是布莱克摩尔的吉他实力。科弗代尔和休斯也令深紫加进蓝调合声以及更多稀奇古怪的元素 [65]。乐团也展开新的世界巡演,包括3月13日在 纽约 麦迪逊广场花园和连续四天 拿骚老兵纪念体育馆英语 Nassau Veterans Memorial Coliseum的演出 [67]。4月6日在 加州 安大略的 加州音乐节英语 California Jam上,吸引超过二十五万名观众聚集 [68]。这次盛会同时还有 黑色安息日、 老鹰乐团、 爱默生、雷克与帕玛、 大地风火等流行乐团参与,部分演出并由 美国广播公司播出,让乐团接触到更广泛的美国观众。

11月,发行第九张专辑《 风雨欲来英语 Stormbringer (album)》,“Mark III”阵容的特色更加鲜明 [65]。除了主打歌以外,其他几首如〈花心女子〉、〈吉普赛人〉和〈命运的斗士〉都是当时的电台热门歌曲。该专辑登上美国榜第20名、英国榜第6名 [49]。然而,布莱克摩尔不喜欢这张专辑有时髦的灵魂乐元素,甚至把它称为“擦皮鞋的音乐” [69] [70] [71]。因此,他于1975年6月21日离开了深紫,与前 精灵英语 Elf (band)的主唱 罗尼·詹姆斯·迪欧共同组成了新乐团 彩虹英语 Rainbow (rock band) [72]

布莱克摩尔的离开,让失去核心人物与吉他手的深紫出现巨大缺陷,成员不肯就此停住他们的摇滚之路。他们考虑了 克莱姆·克莱姆普森英语 Clem Clempson 佐·克莱门森英语 Zal Cleminson 麦克・朗森英语 Mick Ronson 洛瑞・盖勒许英语 Rory Gallagher等人,最后宣布取代布莱克摩尔的是美国吉他手 汤米·波林英语 Tommy Bolin [73]。选择波林的原因有两种版本说法:科弗代尔表示自己是建议选择波林的人:“他走进来,瘦的像根棍子、头发染得五颜六色。他带着一个令人目不转睛的夏威夷女孩,穿着针织连衣裙,底下啥都没穿。他把插头插进马歇尔100瓦音箱里...吉他手这个位子就是他的了” [74]。但是在1975年6月由音乐周刊《 作曲家英语 Melody Maker》最初发表的一次采访中,波林自称他是根据布莱克摩尔的推荐来参加试音的 [75]。当波林加入深紫时,还正忙于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预告英语 Teaser (Tommy Bolin album) [76]

在新吉他手波林的个人专辑《预告》发表前一个月,新的深紫阵容“Mark IV”于1975年10月10日发行第十张专辑《 品尝深紫色英语 Come Taste the Band》,获得褒贬不一的评价,在美国榜第43名、英国榜第19名 [77] [78]。它更加新颖、有大量的 放克元素,使深紫的硬式摇滚风格更为锋利 [79]。波林的影响十分重要,负责人声的科弗代尔和休斯鼓励他多加创作,因此是由吉他手酝酿出大部分内容。尽管波林的才华洋溢,他随后的个人吸毒问题慢慢显露出来。在之后宣传新专辑的世界巡回之旅中,许多观众也对波林报以嘘声,认为他无法胜任瑞奇·布莱克摩尔的位置。在经过许多水准滑落的演唱会后,深紫迅速面临成军以来最大的危机。

解散(1976 - 1984年)[ 编辑]

1976年,深紫解散前的英国巡回宣传照

1976年3月15日,在英国 利物浦帝国剧场的演唱会是深紫解散前的最后一次演出 [80]。随后,主唱科弗代尔递出辞呈含泪离开乐团。剩下的创团成员洛德和佩斯,于1976年7月宣布深紫解散。当时的乐团经纪人 罗柏·库克西英语 Rob Cooksey发表了一个简单声明:“乐团不会再以深紫的名义一起录音或举行活动” [81]

五个月后,前吉他手波林发行第二张个人专辑《 私家侦探英语 Private Eyes (Tommy Bolin album)》,随后跟随英国知名吉他手 杰夫·贝克( 雏鸟乐团前成员,早期与 艾瑞克·克莱普顿、 吉米·佩奇一起组过团)巡回 [76]。12月4日,在美国 迈阿密演出当晚,波林被女友发现不省人事,医护人员迅速前来但还是晚了一步,官方宣布的死因是多重的药物中毒,当时他才25岁 [76]

深紫解散后,其他历任团员则各自在许多乐团中获得很好的音乐成绩,这些乐团包括彩虹乐团、 吉兰英语 Gillan (band)、 白蛇乐团。然而在80年代初,发生了 英国重金属新浪潮,以及 硬式摇滚的市场复苏,也有一些成员试着重组深紫。1980年,未经授权也不受公认的深紫乐团由第一任主唱罗德·艾文斯重组,成员中只有他自己曾经待过深紫,最后被乐团的管理层以非法使用深紫名义告到法庭,艾文斯因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团名,被判罚缓672,000美元的损害赔偿,结束了这不被承认的重组 [82]

重组(1984 - 1994年)[ 编辑]

1983年在美国 牛宫表演的深紫

1984年4月、深紫解散过了八年后,完整规模(和合乎法律意义上)的重组由70年代初的经典阵容“Mark II”(主唱伊恩·吉兰、键盘手琼·洛德、贝斯手罗杰·格洛弗、鼓手伊恩·佩斯、吉他手瑞奇·布莱克摩尔)组成 [83] [84]。深紫与 宝丽多唱片签署全球市场合约、与 宝丽多唱片签署英国市场唱片合约、与 水星唱片签署了美国市场唱片合约。1984年10月29日,发行第十一张专辑《 完美陌生人英语 Perfect Strangers (album)》,取得了商业成功,登上美国榜第17名、英国榜第5名 [49] [85]。专辑收录〈敲你后门〉和〈 完美陌生人英语 Perfect Strangers (Deep Purple song)〉等成为演唱会经典的歌曲 [86]。该专辑成为继《机械头》后,深紫在美国的第二张白金唱片认证专辑 [87]

重组后的世界巡回(又名团聚之旅)从澳洲开始,一路横跨世界各地后抵达美国,接着第二年夏天到欧洲。在票房收入上,这次巡回获得惊人的成功。在当时(1985年)是仅次于美国摇滚歌手 布鲁斯·斯普林斯廷的最高收入音乐艺术家 [88]。1985年6月22日,深紫回到英国后,只在 奈柏华兹音乐节英语 Concerts at Knebworth House登场表演,由 天蝎担任暖场团,当时气候恶劣(暴风雨、寒冷加上满地烂泥巴),依然吸引八万多名观众聚集守候 [89]。这场演出被乐迷称为“荣归奈柏华兹” [90]

“Mark II”阵容在1987年1月12日发行第十二张专辑《 浅蓝之屋英语 The House of Blue Light》,吉兰对于这张专辑回忆表示:“这张专辑里有一些好歌,但是好像少了什么,我感受不到这个乐团的精神,我可以看到或听到五个专业音乐人在把工作做到最好,但是它(深紫)就像一支不正常的足球队、就像球场里有十一个超级球星在踢球,各秀各的球技,没有齐心协力的精神” [91]。洛德也说:“我们犯了巨大的错误,试图让我们的音乐流行化。我们发现乐迷不希望我们这样做” [92]。团聚的新专辑发行后,立即展开一场世界巡演(其中止了一段时间,因为布莱克摩尔在舞台上把吉他扔到空中之后,手指骨折受伤)。

1988年6月,发行现场专辑《 没人是完美的英语 Nobody's Perfect (Deep Purple album)》,收录歌曲从这次巡回演出挑选,但绝大部分的歌还是和最成功现场专辑之一的《日本现场》歌单相近。在英国则推出一首新版本的〈安静〉纪念乐团的二十周年。1989年乐团出现裂痕,吉兰与布莱克摩尔因音乐理念相差太远、再度爆发冲突,吉兰被深紫开除。最初,乐团打算招募 生存者主唱 吉米·杰米森英语 Jimi Jamison取代吉兰,但后来因 史考特兄弟唱片英语 Scotti Brothers Records的干预而告吹 [93] [94]。最终,经过试音几位知名歌手后(包括 布莱恩·浩威英语 Brian Howe (singer) 道格·派尼克英语 Doug Pinnick 吉米·巴恩斯英语 Jimmy Barnes 约翰·法纳姆英语 John Farnham 泰瑞·布罗克英语 Terry Brock 卡尔·史旺英语 Kal Swan [95],前彩虹主唱 乔·林·特纳英语 Joe Lynn Turner被选入深紫。“Mark V”阵容只录了一张专辑《 奴隶与主人英语 Slaves and Masters》(1990年10月5日发行),该专辑的销量低于预期,位于美国榜第87名 [85]。虽然布莱克摩尔很满意这张专辑,但许多乐迷嘲弄这是“深彩虹专辑” [96]

这张专辑的巡回结束后,特纳在1992年开始录制他们的下一张专辑。但是洛德、佩斯、格洛弗和唱片公司希望吉兰回来,因应乐团的25周年纪念。最后收到250,000美元的布莱克摩尔勉强接受了请求 [97],于是特纳被迫离开、吉兰回归,“Mark II”阵容又继续合作。1993年7月2日,发行第十三张专辑《 激战英语 The Battle Rages On...》,这张原本是特纳的专辑,让吉兰不得不进行大幅改编。结果,布莱克摩尔对于非旋律性的元素感到愤怒 [98]。在成功的欧洲巡演途中,布莱克摩尔于1993年11月17日在芬兰 赫尔辛基表演后退出深紫 [99]

美国吉他手 乔·沙翠亚尼被召入支援,形成“Mark VI”阵容。他们完成了12月的日本演出,也持续到1994年的欧洲巡回,后来沙翠亚尼被邀请成为永久团员,但因 史诗唱片拥有他的唱片合约而无法实现。深紫随后一致同意由美国吉他手 史提夫·莫尔斯英语 Steve Morse接任,至此形成“Mark VII”阵容 [100]。吉兰在2007年表示:“深紫在1993年濒临崩塌,观众正在流失。我们在容纳四千人的场地表演,但是只有一千二、或是一千五百多人来看。接着很幸运的、布莱克摩尔离开了,一线曙光又照了进来。我们都想再拼一次看看,感谢能有这个机会” [101]

复兴(1994年 - 至今)[ 编辑]

2004年的深紫
2006年的佩斯
2009年的深紫
2013年的格洛弗和莫尔斯

资历丰富的新任吉他手莫尔斯,使乐团注入新鲜的创造力。1996年2月17日,发行第十五张专辑《 险峻夹角英语 Purpendicular》,展现出多样化的音乐风格,它比以前的专辑更具实验性质,登上英国榜第58名,并未挤入美国榜前二百强 [85]。“Mark VII”阵容于1997年6月9日发行双碟现场专辑《 奥林匹亚演唱会英语 Live at The Olympia '96》。这次巡回更新了演出曲目,乐团在剩下的90年代中享受着成功演出。

1998年6月2日,发行第十六张专辑《 纵情英语 Abandon (album)》后,继续带着热忱四处巡回。因为乐谱遗失(自1970年最后一次演出以来,《深紫与管弦乐团协奏曲》的乐谱就不见了),洛德获得一位同样身为音乐作曲家的荷兰乐迷 马可·德·葛雷英语 Marco de Goeij帮助,两人精心重新创作早期写的协奏曲。1999年9月底,深紫再度于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出重建后的协奏曲,这次是与 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共演两天,指挥家是保罗·曼恩 [102]。音乐会上还演奏了每位成员的独奏生涯歌曲,以及简短的深紫歌曲与特别嘉宾演出。这场盛大的音乐会实况,后来收录在2000年2月8日发行的现场专辑《 与伦敦交响乐团共演实况英语 In Concert with 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中。2001年初,在 东京也举行了两场类似的协奏音乐会,随后被录制成多达十二张CD的套装盒组《 协奏曲系列英语 The Soundboard Series》中 [103]

接着几年的时光,深紫大部分都在巡回演出,他们大多演奏70年代的经典作品。一直持续活动到2002年时,创始成员之一(另一位是鼓手佩斯)的键盘手洛德宣布从深紫退休,去追求他的个人音乐事业(特别是交响乐、管弦乐方面的兴趣),他留下 哈蒙德电子琴英语 Hammond Organ给他的接班人。这个位置由英国摇滚键盘老将 唐·艾瑞英语 Don Airey接任(前彩虹、 奥兹·奥斯本、 盖瑞·摩尔乐团成员,曾支援 黑色安息日、 犹大祭司、白蛇、 卡翠娜与摇摆合唱团、 瘦李奇英语 Thin Lizzy、 杰叟罗图乐团、 幽浮英语 UFO (band)、 布莱恩·梅、 布鲁斯·迪金森、 安德鲁·洛伊·韦伯的录音或演出,也曾经在2001年支援过膝盖受伤的洛德上场),形成“Mark VIII”阵容。

2003年9月9日,发行第十七张专辑《 香蕉天堂英语 Bananas (album)》,因缺乏媒体曝光,该专辑只在欧洲和南美洲卖出好成绩 [104]。乐团继续展开新的巡回演唱。此时,EMI唱片拒绝与深紫延长合约,可能是因为销量低于预期 [105]。2005年7月,乐团在加拿大 安大略省的 公园广场英语 Park Place (Ontario)参加 现场八方摇滚音乐节。同年10月24日发行第十八张专辑《 深紫魔恋英语 Rapture of the Deep》,获得英国《 经典摇滚英语 Classic Rock (magazine)》杂志“2005年经典摇滚专辑奖” [106]。随后乐团举行 深紫魔恋巡回之旅英语 Rapture of the Deep tour。《香蕉天堂》和《深紫魔恋》是由美国贝斯手 麦可·布拉德福德英语 Michael Bradford制作 [107]

2007年2月,吉兰呼吁乐迷不要购买一张由 Sony BMG发行的现场专辑《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英语 Come Hell or High Water》,这是他们1993年在英国 伯明翰 国家展览中心的演出 [99]。这张现场录音曾在1994年发行,虽然当时吉兰和其他成员没有阻止,但是吉兰表示:“那是我生涯的最低点之一。事实上,也是我们所有成员的生涯低点” [99]。同年,乐团的法国巡回总共卖了超过十五万张门票。2009年,吉兰被记者问到关于 经济衰退的影响时表示:“很奇怪,我们现在开唱的人数规模越来越大,比70年代时还大很多,场次也是。现在观众的平均年龄是18岁,我已经很久没看过台下有留长发的乐迷了。即使唱片销量一直在下滑,不过人们更愿意付钱来买演唱会的门票,我们会尽全力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夜晚” [108]

2011年,深紫在48个国家巡回演出 [109],不但在欧洲与 法兰克福新爱乐乐团英语 Neue Philharmonie Frankfurt共演,也在各大巨型场地开唱,如英国的 O2体育馆、 意大利的 维罗纳圆形竞技场等 [110]。2011年5月,乐团成员在是否要制作新的录音室专辑上没有共识,因为现在录制作品已经不再会真的赚钱了。格洛弗表示:“就算我们亏钱,深紫也应该要做新的录音室专辑。像我们这样有悠久历史的乐团,时光就意味着机会” [111]

同时,前成员大卫·科弗代尔和葛伦·休斯向美国 VH1频道透露,希望以当年的“Mark III”阵容和深紫合作,像是 慈善演唱会英语 Benefit concert的形式 [112]。9月,陪伴乐团巡演长达九年的首席音响工程师 莫瑞·麦克米兰英语 Moray McMillin因癌症病逝,享年58岁。他是英国第一个获得V-DOSC认证的工程师,在过去三十年参与许多知名乐团的演出,例如黑色安息日、奥兹·奥斯本、 撒克逊、 摩托头、 迪欧英语 Dio (band)和白蛇 [113]

在欧洲创作许多歌曲之后 [114],乐团终于决定在2012年夏天进录音室,制作下一张新专辑 [109]。莫尔斯向法国杂志《硬式摇滚》表示,新专辑将由德高望重的 鲍伯·艾思林英语 Bob Ezrin担任制作人(他制作过 埃利斯·库珀、 吻、 平克佛洛伊德、 史密斯飞船、 30秒上火星、 彼得·盖布瑞尔和 泰勒丝的专辑) [115]

2012年7月16日,深紫的创始成员 琼·洛德因 胰脏癌在伦敦去世,享寿71岁 [116]。2013年4月26日,发行第十九张专辑《 是怎样?!英语 Now What?!》。2016年6月,佩斯轻微 中风,他的右手和手指受到影响 [117]。也使深紫在 斯堪的纳维亚的一些演出取消 [118]。11月25日,深紫宣布第二十张专辑将取名为《 无限英语 Infinite (Deep Purple album) [114],预计在2017年4月7日发行 [119]。2016年12月,深紫宣布新专辑的宣传巡演也预定名为 久别巡回之旅英语 The Long Goodbye Tour。2017年1月20日,佩斯表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的长时间世界巡演。很明显,现在已经无法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巡回了,它变得越来越困难” [120]

音乐风格[ 编辑]

深紫的音乐由于 电吉他和 电子琴的影响,一般被归类为 硬式摇滚、 前卫摇滚与交响摇滚。键盘手 琼·洛德的音乐风格不仅根植于 蓝调和 爵士乐,而且还拥有深厚的 古典音乐素养。从众多细节中可以发现,深紫的键盘声非常侧重于古典乐惯用的音阶、 终止技巧,例如〈公路之星〉的 三和弦,电子琴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乐团典型的硬式摇滚中,也一再出现蓝调、 放克、 灵魂乐、 当代民谣音乐、 乡村音乐、 摇滚、 迷幻音乐、 抒情民谣英语 Sentimental ballad等各流派的元素。

吉他手 瑞奇·布莱克摩尔则受到 汉克·马尔文英语 Hank Marvin、 杜安·艾迪、 金格·莱恩哈特和 斯科蒂·摩尔英语 Scotty Moore的显著影响 [121]。他的演奏中有大量 五声音阶、 爵士音阶、 古典乐小调音阶、 速弹和 强力和弦,以及引人注目的 重复乐句,例如〈水上烟〉著名的 前奏英语 Introduction (music)。除了时常在演唱会上表演 即兴演奏, 颤音、 琶音也是他的惯用技法。在他成立中世纪摇滚乐团 布莱克摩尔之夜英语 Blackmore's Night后,也展现出源自古典音乐的元素和灵感。在英国吉他杂志《 吉他大全英语 Total Guitar》公布的“史上最伟大的吉他即兴重复段”名单中,便有两首是布莱克摩尔的演奏。除了他在编曲上对情境的完美掌握,也会演奏其他风格在作品中,如乡村音乐和传统摇滚。在他担任深紫的吉他手期间,器材上几乎都是使用 芬达斯特拉型电吉他和 马歇尔扩大器英语 Marshall Amplification,并且以古典吉他的形式来弹奏电吉他。值得一提的是,在70年代初期,洛德的键盘和布莱克摩尔的吉他经常以“对峙”的形式互相压制,制造出十分戏剧性的张力,是日后“ 双吉他对决英语 Guitar battle”概念的雏形。

鼓手 伊恩·佩斯英语 Ian Paice的风格受到爵士乐和摇滚鼓手如 巴迪·瑞奇、 卡明·亚派斯英语 Carmine Appice和 赫里斯合唱团鼓手 鲍比·埃利奥特英语 Bobby Elliott的影响,而 摇摆乐元素显然也对他的摇滚风格具有影响力。他的打击风格包括快速的即兴补音和复杂的 脚踏钹。贝斯手 罗杰·格洛弗英语 Roger Glover的节奏虽简单却又富于变化,他受到 杰可·帕斯透瑞斯、 杰克·布鲁斯和 保罗·麦卡尼的直接影响。吉他手 史提夫·莫尔斯英语 Steve Morse具有明显的 融合爵士乐、爵士乐、当代民谣和乡村音乐风格,莫尔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经常演奏高度复杂的和弦结构、快速交替的琶音。他的常用技法包括 泛音、 抖音、 点弦、 五爪轮指英语 Chicken Pickin 混合拨弦英语 Hybrid picking 连奏英语 Legato技巧,以及小提琴般的音色效果。另外他的颤音也用得非常多,而且相当快速。

影响力、成就与地位[ 编辑]

“在1971年,影响力最大的乐团只有三个:齐柏林飞船、深紫和黑色安息日。”
—— 威豹乐队的主唱 乔·艾略特英语 Joe Elliott [3]

深紫是 硬式摇滚与 重金属音乐的开拓者之一,他们与 黑色安息日、 齐柏林飞船被视为“重金属音乐的三大元老” [2] [122]。该乐团影响了很多著名的摇滚或金属乐团,包括 犹大祭司 [123]、 金属制品 [124]、 皇后合唱团 [125]、 史密斯飞船 [126]、 范海伦 [127]、 爱丽丝囚徒 [128] 潘特拉英语 Pantera [129]、 X JAPAN [130]、 邦乔飞 [131]、 欧洲合唱团 [132]、 匆促乐团 [133]、 摩托头 [134],以及许多 英国重金属新浪潮中的领导乐团,如 铁娘子 [135]和 威豹乐队 [136]。铁娘子的贝斯手和词曲创作者 史提夫·哈里斯英语 Steve Harris (musician)曾表示,铁娘子“沉重”的音乐特质,灵感是来自黑色安息日、深紫和齐柏林飞船 [137]

2000年,美国 VH1频道将深紫列为“百大优秀硬摇滚乐团”第22名 [138]。2005年,获得 世界音乐奖“传奇奖” [15]。2011年,获 经典摇滚奖英语 Classic Rock Roll of Honour Awards“创新奖” [16]。2012年,在一份《 滚石》杂志的读者调查中,深紫的《日本现场》位列“历来最佳的现场专辑”第6名 [55]。2012年9月25日,音乐界为了庆祝深紫的传奇专辑《机械头》四十周年纪念,发行了致敬专辑《 巨星翻唱:向深紫的机械头专辑致敬英语 Re-Machined: A Tribute to Deep Purple's Machine Head [139],参与的乐团与音乐人包括铁娘子、金属制品、 烈酒公社、 烈火红唇合唱团英语 The Flaming Lips、 史提芬·范、 史蒂夫·史蒂文斯、 卡洛斯·山塔那、 吉米·巴恩斯英语 Jimmy Barnes 乔・波纳马沙英语 Joe Bonamassa 布莱德·惠特福德英语 Brad Whitford 吉比·海恩斯英语 Gibby Haynes、前范海伦成员 山米・海格英语 Sammy Hagar 麦可·安东尼英语 Michael Anthony (musician)、 呛辣红椒成员 查德·史密斯、 蟑螂老爹成员 雅各比·沙迪克斯英语 Jacoby Shaddix、威豹乐队成员 乔·艾略特英语 Joe Elliott、 枪与玫瑰成员 达夫·麦卡根和 马特·索兰英语 Matt Sorum [139]

摇滚名人堂[ 编辑]

“在我九岁时,深紫就改变了我的人生。四十年来几乎没有例外,包括我在内的每一支硬式摇滚乐团,只要追溯我们的根源和血统,最终都会导向黑色安息日、齐柏林飞船和深紫。在我长大的地方,或是北美以外的其他地方,所有人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平等的。在我心深处,我知道世界上有数百万个乐迷跟我一样纳闷 — 为什么这么久了,深紫还没有进入摇滚名人堂?”
—— 金属制品的鼓手 拉尔斯·乌尔里希,在2016年引介深紫列名摇滚名人堂时的致词 [140]

在2012年10月之前,深紫从未被提名进入 摇滚名人堂(他们自1993年起便符合被选资格),直到2012年才开始被提名 [141] [142]。第一次的提名落选 [143],吻的贝斯手 吉恩·西蒙斯和匆促乐团的贝斯手 盖迪·李表示,深紫显然应该列入摇滚名人堂 [144] [145]。在此之前,就有许多音乐人抗议深紫没有进入摇滚名人堂。 托托合唱团英语 Toto (band)的吉他手 史蒂夫‧路卡瑟英语 Steve Lukather说:“ 帕蒂·史密斯都列名了,深紫却没有是怎么回事?每个小孩学弹吉他的第一首歌是什么?深紫的〈水上烟〉!这样还进不了?摇滚名人堂已经失去它的格调了,就是因为这种离谱的遗漏” [146]。枪与玫瑰吉他手 史莱许也表达了他的惊讶和异议:“提名的名单令人难以置信,对我来说深紫是非常伟大的,你们怎么能不把深紫列入?” [147] [148]。金属制品成员 詹姆斯·海特菲尔德、 拉尔斯·乌尔里希和 柯克·哈米特也不断游说委员会将深紫列名 [149] [150]。2014年4月9日,在《滚石》杂志的采访中,乌尔里希表示:“我只有两个字要说,‘深紫’。我很认真,各位,‘深紫’这两个简单的英语单字” [151]。2015年, 世界摔角娱乐明星 克里斯·杰利可说:“没有深紫的名人堂就是屁蛋名人堂,显然幕后有令人反感的力量不想让他们进去” [152]

为了回应音乐界的疑虑,摇滚名人堂基金会董事兼首席执行长 乔尔·派瑞斯曼英语 Joel Peresman表示:“摇滚的定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 [144]。深紫的贝斯手罗杰·格洛弗透漏,深紫将来可能会拒绝摇滚名人堂的邀请,这个“美国机构”让乐团成员觉得“有点矛盾”,他说:“有个委员说,深紫当年只不过是好运而已,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过庸俗了” [153]。主唱伊恩·吉兰也回应说:“我这一生都反体制,我知道他们内部说我们只是歪打正著。这(摇滚名人堂)不是为了乐迷而设,而是为了一些嚼 雪茄、谈论利益交换的人准备的” [154]。2013年10月16日,深紫再度被提名进入名人堂,但最终未能入选 [155] [153]

2015年4月29日,深紫在《滚石》杂志读者调查“2016年最应该进入摇滚名人堂的音乐人”中排名第一 [156]。同年10月,深紫第三次获得提名 [157]。同年12月,深紫入围2016年度候选名单,摇滚名人堂发表声明:“没有深紫的名人堂是空洞的,现在是圆满的时刻。在硬式摇滚和重金属音乐中,齐柏林飞船、黑色安息日与深紫是 三位一体的宗师级乐团” [158]。2016年4月8日,深紫当选、正式列入摇滚名人堂,该机构宣布以下成员被列入: 伊恩·佩斯英语 Ian Paice、 琼·洛德、 瑞奇·布莱克摩尔、 罗杰·格洛弗英语 Roger Glover 伊恩·吉兰英语 Ian Gillan 罗德·艾文斯英语 Rod Evans、 大卫·科弗代尔和 葛伦·休斯英语 Glenn Hughes。被排除在外的成员是 尼克·辛博英语 Nick Simper 汤米·波林英语 Tommy Bolin 乔·林·特纳英语 Joe Lynn Turner、 乔·沙翠亚尼、 史提夫·莫尔斯英语 Steve Morse 唐·艾瑞英语 Don Airey [159]。对此结果,吉兰表示名人堂此举非常独断:“我的感激之情已打了折扣,吉他手史提夫·莫尔斯和键盘手唐·艾瑞都已经在深紫待了很久。这样做非常愚蠢,就像有个老朋友邀请你参加婚体,结果却只准你和离婚十年的前妻赴宴,而不准和现任妻子一起去” [159]

在颁奖典礼举行之前,吉兰宣布禁止葛伦·休斯、大卫·科弗代尔、罗德·艾文斯、瑞奇·布莱克摩尔和深紫一起在典礼上登台:“因为这些成员不是当前的乐团阵容。史提夫·莫尔斯和唐·艾瑞将会出席登台,这是对他们俩人的基本尊重” [160]。典礼当天,八位列名成员中,有五位出席。众所瞩目的布莱克摩尔缺席,他在 Facebook粉丝专页上表示:“对于入选感到荣幸,并考虑出席。直到收到来自深紫经纪人 布鲁斯·佩恩英语 Bruce Payne的拒绝信,因此我将不会出席。真诚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乐迷” [161]。然而,在名人堂的采访中,吉兰表示他曾亲自邀请布莱克摩尔出席,但不是在舞台上演出。第一任主唱罗德·艾文斯已经在三十多年前就消失于音乐界,也未出席。而琼·洛德已经逝世,由遗孀代为接受加冕。深紫当前的“Mark VIII”阵容表演了〈公路之星〉,之后洛德的照片出现在大萤幕上,乐团继续演奏〈安静〉和传奇名曲〈水上烟〉。

作品列表[ 编辑]

成员列表[ 编辑]



现任成员[ 编辑]

2011年,深紫成员与 俄罗斯总统 迪米悌·梅德维杰夫合影
  • 伊恩·吉兰英语 Ian Gillan – 主唱、 口琴(1969 - 1973年,1984 - 1989年,1992年 - 至今)
  • 史提夫·莫尔斯英语 Steve Morse – 吉他(1994年 - 至今)
  • 罗杰·格洛弗英语 Roger Glover – 贝斯、 和声(1969 - 1973年,1984年 - 至今)
  • 伊恩·佩斯英语 Ian Paice – 爵士鼓、 打击乐器(1968 - 1976年,1984年 - 至今)
  • 唐·艾瑞英语 Don Airey – 键盘乐器(2001年 - 至今)

离任成员[ 编辑]

  • 琼·洛德 – 键盘乐器、和声(1968 - 1976年,1984 - 2002年)
  • 瑞奇·布莱克摩尔 – 吉他(1968 - 1975年,1984 - 1993年)
  • 罗德·艾文斯英语 Rod Evans – 主唱(1968 - 1969年)
  • 尼克·辛博英语 Nick Simper – 贝斯、和声(1968 - 1969年)
  • 葛伦·休斯英语 Glenn Hughes – 贝斯、主唱(1973 - 1976年)
  • 大卫·科弗代尔 – 主唱(1973 - 1976年)
  • 汤米·波林英语 Tommy Bolin – 吉他、主唱(1975 - 1976年)
  • 乔·林·特纳英语 Joe Lynn Turner – 主唱(1989 - 1992年)

演唱会支援乐手[ 编辑]

  • 乔·沙翠亚尼 – 吉他(1993 - 1994年)

各代阵容[ 编辑]

阵容 时间 成员 录音室专辑 阵容结束原因
Mark I 1968 - 1969年

主唱 – 罗德·艾文斯
吉他 – 瑞奇·布莱克摩尔
贝斯 – 尼克·辛博
键盘 – 琼·洛德
鼓手 – 伊恩·佩斯

深紫色调(1968年7月)
塔利埃辛之书(1968年10月)
深紫(1969年6月21日)

主唱与贝斯手因音乐风格差异遭开除
Mark II 1969 - 1973年
(经典阵容)

主唱 – 伊恩·吉兰
吉他 – 瑞奇·布莱克摩尔
贝斯 – 罗杰·格洛弗
键盘 – 琼·洛德
鼓手 – 伊恩·佩斯

摇滚的深紫(1970年6月3日)
火球(1971年7月)
机械头(1972年3月25日)
自以为是(1973年1月13日)

主唱与贝斯手因乐团内部冲突退出
Mark III 1973 - 1975年

主唱 – 大卫·科弗代尔
吉他 – 瑞奇·布莱克摩尔
贝斯 – 葛伦·休斯
键盘 – 琼·洛德
鼓手 – 伊恩·佩斯

烈火(1974年2月15日)
风雨欲来(1974年11月16日)

吉他手不满新专辑风格而退出
Mark IV 1975 - 1976年

主唱 – 大卫·科弗代尔
吉他 – 汤米·波林
贝斯 – 葛伦·休斯
键盘 – 琼·洛德
鼓手 – 伊恩·佩斯

品尝深紫色(1975年10月10日)

演出水准滑落,乐团解散
深紫于1976至1984年间解散
Mark II 1984 - 1989年

主唱 – 伊恩·吉兰
吉他 – 瑞奇·布莱克摩尔
贝斯 – 罗杰·格洛弗
键盘 – 琼·洛德
鼓手 – 伊恩·佩斯

完美陌生人(1984年10月29日)
浅蓝之屋(1987年1月12日)

主唱因乐团内部冲突遭开除
Mark V 1989 - 1992年

主唱 – 乔·林·特纳
吉他 – 瑞奇·布莱克摩尔
贝斯 – 罗杰·格洛弗
键盘 – 琼·洛德
鼓手 – 伊恩·佩斯

奴隶与主人(1990年10月5日)

主唱被迫离开
Mark II 1992 - 1993年

主唱 – 伊恩·吉兰
吉他 – 瑞奇·布莱克摩尔
贝斯 – 罗杰·格洛弗
键盘 – 琼·洛德
鼓手 – 伊恩·佩斯

激战(1993年7月2日)

吉他手不满新专辑风格而退出
Mark VI 1993 - 1994年

主唱 – 伊恩·吉兰
吉他 – 乔·沙翠亚尼
贝斯 – 罗杰·格洛弗
键盘 – 琼·洛德
鼓手 – 伊恩·佩斯

无作品 支援吉他手因唱片合约无法正式入籍
Mark VII 1994 - 2002年

主唱 – 伊恩·吉兰
吉他 – 史提夫·莫尔斯
贝斯 – 罗杰·格洛弗
键盘 – 琼·洛德
鼓手 – 伊恩·佩斯

险峻夹角(1996年2月17日)
纵情(1998年6月2日)

键盘手退休
Mark VIII 2002年 - 至今

主唱 – 伊恩·吉兰
吉他 – 史提夫·莫尔斯
贝斯 – 罗杰·格洛弗
键盘 – 唐·艾瑞
鼓手 – 伊恩·佩斯

香蕉天堂(2003年9月9日)
深紫魔恋(2005年10月24日)
是怎样?!(2013年4月26日)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深紫色调英语 Shades of Deep Purple》专辑手册注记(1968),第4–5页
  2. ^ 2.0 2.1 2.2 Robert Wasler《Running with the Devil: power, gender, and madness in heavy metal music》 卫斯理大学出版社英语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1993) ISBN 0-8195-6260-2,第10页
  3. ^ 3.0 3.1 Michael Campbell、James Brody《Rock and Roll: An Introduction》Schirmer(2008) ISBN 978-0534642952,第213页
  4. ^ Jeb Wright. The Naked Truth: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Deep Purple’s Ian Gillan. Classic Rock Revisited. 2009.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7) (英语). 
  5. ^ 5.0 5.1 Katherine Charlton《Rock Music Styles: A History》 麦格罗-希尔集团(2014) ISBN 978-0078025181,第241页
  6. ^ Joel McIver英语 Joel McIver《Sabbath Bloody Sabbath》 Omnibus Press英语 Omnibus Press(2007) ISBN 978-1844499823,第1页
  7. ^ Ross McWhirter《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Sterling Publishing英语 Sterling Publishing(1975) ISBN 978-0-8069-0012-4,第242页
  8. ^ Jason Ankeny. Deep Purple. Allmusic. [2011-12-24].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9-29) (英语). 
  9. ^ Deep Purple founder who co-wrote classics including Smoke On The Water dies at 71. 每日邮报. [2012-07-2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3-24) (英语). 
  10. ^ Jon Lord, keyboard player with seminal hard rock act Deep Purple, dies. CNN. [2012-07-2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2-10) (英语). 
  11. ^ Deep Purple keyboard player Jon Lord dies aged 71. 每日电讯报. [2012-07-2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02-25) (英语). 
  12. ^ Deep Purple Mark I & Mark II. rock.co. [2017-02-20].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7) (英语). 
  13. ^ VH1 Counts Down the '100 Greatest Artists of Hard Rock' In Five-Hour, Five-Night Special. 美通社. [2015-07-0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英语). 
  14. ^ Planet Rock: Most Influential Band EVER – The Results.. 摇滚星球英语 Planet Rock (radio station). [2013-02-2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1-22) (英语). 
  15. ^ 15.0 15.1 World Music Awards: Legends. 世界音乐奖. [2015-09-09].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8-28) (英语). 
  16. ^ 16.0 16.1 CR AWARDS: The Winners. 经典摇滚英语 Classic Rock (magazine). [2012-06-17].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4-03) (英语). 
  17. ^ Deep Purple Rocks Hall of Fame With Hits-Filled Set. 滚石 (杂志). [2016-10-19].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2-01) (英语). 
  18. ^ Dave Thompson英语 Dave Thompson (author)《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 ECW Press英语 ECW Press(2004) ISBN 978-1-55022-618-8,第27页
  19. ^ Bruce Eder. The Artwoods. Allmusic. [2011-12-1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9-03) (英语). 
  20. ^ 20.0 20.1 20.2 Robinson, Simon. Nick Simper Interview from "Darker than Blue", July 1983. Darker than Blue. Nick Simper official website. 1983-07-02 [2014-01-1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11-20) (英语). 
  21. ^ Dave Thompson《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ECW Press(2004) ISBN 978-1-55022-618-8,第5页
  22. ^ 22.0 22.1 Thompson, Dave. Chris Curtis Biograph. Allmusic. [2014-01-15] (英语). 
  23. ^ Dafydd Rees、Luke Crampton《VH1 Rock Stars Encyclopedia》 多林金德斯利(1999) ISBN 978-0789446138,第279页
  24. ^ Pete Frame《Pete Frame's Rockin' Around Britain: Rock'n'roll Landmarks of the UK and Ireland》Omnibus Press(1999) ISBN 978-0711969735,第54页
  25. ^ 25.0 25.1 Jerry Bloom. Black Knight: Ritchie Blackmore. Omnibus Press 2008. 2006 [2017-02-20].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7-31) (英语). Blackmore has stated; "It was a song my grandmother used to play on the piano." 
  26. ^ Chris Welch《The Story of Deep Purple》(Deep Purple: HM Photo Book)Omnibus Press(1983) ISBN 978-0711902756
  27. ^ Dave Wilson《Rock Formations: Categorical Answers To How Band Names Were Formed》Cidermill Books(2005) ISBN 978-0974848358,第53页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Tyler, Kieron. On The Roundabout With Deep Purple. deep-purple.net. [2017-02-20].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8-22) (英语). 
  29. ^ Dave Thompson《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ECW Press(2004) ISBN 978-1-55022-618-8,第41–42页
  30. ^ 30.0 30.1 Barry Miles《The British Invasion: The Music, the Times, the Era》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Inc.(2009) ISBN 1-4027-6976-8,第264页
  31. ^ The RPM 100: Deep Purple. 加拿大图书和档案系统英语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2017-02-20].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32. ^ Popoff, Martin. DEEP PURPLE – Mk I Bassist Nick Simper: "Would You Give All This Up, All The Money, To Do Your Own Thing?". Bravewords.com. 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英语 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 2008-07-25 [2014-01-1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08-02) (英语). 
  33. ^ Dave Thompson《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ECW Press(2004) ISBN 978-1-55022-618-8,第51页
  34. ^ Tyler, Kieron. On The Roundabout With Deep Purple. Deep Purple.net. [2014-09-21].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8-22) (英语). 
  35. ^ The Book of Taliesyn Billboard Singles. AllMusic. Rovi Corporation英语 Rovi Corporation. [2014-02-0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3-14) (英语). 
  36. ^ Top Singles – Volume 10, No. 16, December 16, 1968. 加拿大图书和档案系统. 1968-12-16 [2014-02-0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37. ^ 塔利埃辛之书英语 The Book of Taliesyn》专辑手册注记(1968),第7页
  38. ^ Ritchie Blackmore, Interviews. Thehighwaystar.com. [2010-11-07].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6-14) (英语). 
  39. ^ Deep Purple Billboard Albums. AllMusic. Rovi Corporation. [2017-02-09].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英语). 
  40. ^ Interview: Singer and guitarist Terry Reid. 独立报 (London). 2007-03-07 [2015-06-2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2) (英语). 
  41. ^ Anasontzis, George. Rockpages.gr interview with Nick Simper. Rockpages英语 Rockpages. [2010-08-2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1) (英语). 
  42. ^ Jerry Bloom《Black Knight: Ritchie Blackmore》Omnibus Press(2008) ISBN 978-0825636042,第128页
  43. ^ Deep Purple UK chart stats. 英国官方排行榜公司. [2011-12-24].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7-23) (英语). 
  44. ^ Steven Rosen. Ritchie Blackmore Interview: Deep Purple, Rainbow and Dio. Guitar International. 197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2) (英语). 
  45. ^ A Highway Star: Deep Purple's Roger Glover Interviewed. The Quietus英语 The Quietus. 2011-01-20 (英语). 
  46. ^ 46.0 46.1 David Roberts《 British Hit Singles & Albums英语 British Hit Singles & Albums》 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2006)
  47. ^ YouTube上的Ritchie Blackmore, Guitar God Part 2/5
  48. ^ Jerry Bloom《Black Knight: Ritchie Blackmore》Omnibus Press(2008) ISBN 978-0825636042,第139页
  49. ^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Deep Purple: UK Charts. 英国官方排行榜公司. [2015-02-27].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21) (英语). 
  50. ^ Matthew Longfellow. Classic Albums: Deep Purple – The Making of Machine Head (纪录片). 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 Eagle Rock Entertainment英语 Eagle Rock Entertainment. 2002-11-27. ASIN B00007DWOT (英语). 
  51. ^ Deep Purple release 'Machine Head'. 英国广播公司. [2011-10-19].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2-05) (英语). 
  52. ^ Billboard – Machine Head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Allmusic. Retrieved 12 November 2011
  53. ^ Mick Wall英语 Mick Wall《Metallica: Enter Night: The Biography》 Orion Publishing Group英语 Orion Publishing Group(2012) ISBN 978-1409121671
  54. ^ Gold & Platinum. 美国唱片业协会. [2017-02-21].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10-01) (英语). 
  55. ^ 55.0 55.1 Readers' Poll: The 10 Best Live Albums of All Time. 滚石 (杂志). 2012-11-21 [2012-11-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2-02) (英语). 
  56. ^ The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 Who Do We Think We Are. 英国官方排行榜公司. 2013-05-05 [2017-02-21] (英语). 
  57. ^ Who Do We Think We Are on Billboard. Rovi Corporation/ 告示牌. [2012-10-2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3-14) (英语). 
  58. ^ Dave Thompson《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ECW Press(2004) ISBN 978-1-55022-618-8,第154页
  59. ^ RIAA Gold & Platinum database. [2009-02-19].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10-18) (英语). 
  60. ^ 《Deep Purple – Interview Picture Disc》 Mercury Records(1984)BAK 2039,“Deep Purple: The Interview”
  61. ^ Jonathan Buckley《The Rough Guide to Rock》 Penguin Books(2003) ISBN 978-1843531050,第279页
  62. ^ Mike Clifford、Pete Frame《The Harmony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Rock》 Harmony Books英语 Harmony Books(1992) ISBN 978-0517590782,第41页
  63. ^ Joel Whitburn《Joel Whitburn's Top Pop Singles 1955–2006》Record Research(2008) ISBN 978-0898201727,第227页
  64. ^ YouTube上的Deep Purple - Documentary - Rare
  65. ^ 65.0 65.1 65.2 65.3 Van der Lee, Matthijs. ''Burn'' review at. Sputnikmusic英语 Sputnikmusic. 2009-10-15 [2010-11-07] (英语). 
  66. ^ The Glenn Hughes Interview. Vintage Rock.com. [2011-10-29].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3) (英语). 
  67. ^ Dave Thompson《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ECW Press(2004) ISBN 978-1-55022-618-8,第158页
  68. ^ About Me. DonBranker.com. 1974-04-06 [2011-10-2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英语). 
  69. ^ "History" track on《 History, Hits & Highlights '68–'76英语 History, Hits & Highlights '68–'76》Eagle Vision(2009)
  70. ^ Mike Jefferson. Deep Purple – Stormbringer. Coffeerooms on Music. 2009-04-01 [2017-02-2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英语). 
  71. ^ Steven Rosen. Ritchie Blackmore Interview. Guitar International. 1975 [2010-09-0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2) (英语). 
  72. ^ Dafydd Rees、Luke Crampton《Rock Movers and Shakers: An A-Z of People Who Made Rock Happen》 ABC-CLIO英语 ABC-CLIO(1991) ISBN 978-0874366617,第419页
  73. ^ Dave Thompson《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ECW Press(2004) ISBN 978-1-55022-618-8,第179–180页
  74. ^ liner notes in the《 Shades 1968-1998英语 Shades 1968-1998 犀牛娱乐英语 Rhino Entertainment(1993)ASIN B00000I5LW
  75. ^ Deep Purple Appreciation Society. 1975 Tommy Bolin interview. Deep-purple.net. 1975-06-28 [2010-11-07].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8-22) (英语). 
  76. ^ 76.0 76.1 76.2 Nick Talevski《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Rock Obituaries》Omnibus Press(2006) ISBN 978-1846090912,第42–43页
  77. ^ Come taste the Band on Billboard. =Rovi Corporation/告示牌. [2012-10-24].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1-12) (英语). 
  78. ^ The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 Come Taste the Band. T英国官方排行榜公司. 2013-05-05 [2012-10-24] (英语). 
  79. ^ Moffitt, Greg. BBC - Music - Review of Deep Purple - Come Taste the Band: 35th Anniversary Edition. BBC. [2017-02-21].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3-16) (英语). 
  80. ^ Jerry Bloom《Black Knight: Ritchie Blackmore》Omnibus Press(2008) ISBN 978-0825636042,第198页
  81. ^ Dave Thompson《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ECW Press(2004) ISBN 978-1-55022-618-8,第191页
  82. ^ Hartmut Kreckel. ROD EVANS: The Dark Side of the Music Industry. Captain Beyond website. 199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3) (英语). 
  83. ^ Deep Purple: 'Surprise Of The Year' (PDF). 美国: 告示牌 (杂志). 1985-05-18: 第41页 [2017-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17) (英语). 
  84. ^ Pete Prown、H. P.Newquist、Jon F.Eiche《Legends of Rock Guitar: The Essential Reference of Rock's Greatest Guitarists》 Hal Leonard Corporation英语 Hal Leonard Corporation(1997) ISBN 0-7935-4042-9,第65页
  85. ^ 85.0 85.1 85.2 Billboard album listings for Deep Purple. AllMusic.com. [2017-02-21] (英语). 
  86. ^ Deep Purple: Perfect Strangers. Allmusic. [2012-03-0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5-08) (英语). 
  87. ^ Deep Purple & A Momentous Mark II Reunion. uDiscoverMusic. [2014-11-0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11-05) (英语). 
  88. ^ Jon Lord Interview at www.thehighwaystar.com. The Highway Star. 1968-02-12 [2011-10-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09-27) (英语). 
  89. ^ Knebworth House – Rock Concerts. 奈柏华兹音乐节英语 Concerts at Knebworth House. [2011-10-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7-13) (英语). 
  90. ^ Deep Purple – Knebworth 1985. DeepPurple.net. [2011-10-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8-15) (英语). 
  91. ^ Dolas, Yiannis; Anasontzis, George; Nikas, Sakis. Interviews: Deep Purple singer, Ian Gillan. Rockpages英语 Rockpages. 2005 [2017-02-0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8) (英语). 
  92. ^ Lalaina, Joe. Jon Lord's Purple Reign. Modern Keyboard. 1989-01-17 [2017-02-0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09-27) (英语). 
  93. ^ Interview: Jimi Jamison. aor.nu. [2010-12-1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英语). 
  94. ^ 25 Years of Deep Purple The Battle Rages On...:Interview with Jon Lord. pictured within.com. [2010-12-1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5月17日) (英语). 
  95. ^ Dave Thompson《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ECW Press(2004) ISBN 978-1-55022-618-8,第259页
  96. ^ Alex Henderson. Slaves & Masters. Allmusic. [2013-03-07].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3-21) (英语). 
  97. ^ George Anasontzis. Ian Gillan Interview. Rockpages. [2013-04-2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2) (英语). 
  98. ^ Ian Gillan、David Cohen《Child in Time: The Life Story of the Singer from Deep Purple》Smith Gryphon Limited(1993) ISBN 978-1856850483,第14章
  99. ^ 99.0 99.1 99.2 Deep Purple live album withdrawn.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 [2012-03-0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7-10) (英语). 
  100. ^ Daniel Bukszpan《The Encyclopedia of Heavy Metal》Barnes & Noble(2003) ISBN 978-1402792304,第56页
  101. ^ Ian Gillan and Ian Paice Interview with Simon Copeland. 太阳报. 2007-03-01 [2012-08-1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08-13) (英语). 
  102. ^ Jonathan Buckley《The Rough Guide to Rock》Penguin Books(2003) ISBN 978-1843531050,第280页
  103. ^ Soundboard Series: Australian Tour 2001. All music. [2012-11-04].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3-21) (英语). 
  104. ^ Deep Purple: 'Bananas' In The Charts. Blabbermouth.net英语 Blabbermouth.net. 2003-09-06 [2017-02-18].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12-03) (英语). 
  105. ^ GARRY SHARPE-YOUNG. Roger Glover interview. Rockdetector. 2005-11-10.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09) (英语). 
  106. ^ Classic Rock Album of the Year 2005 – April 2006. 经典摇滚. [2009-02-10].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06-25) (英语). 
  107. ^ deep purple michael bradford. Billboard. 2002-06-15: 12 [2012-03-01].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7-31) (英语). 
  108. ^ Mark Anstead. Deep Purple's Ian Gillan talks money. 每日电讯报. 2009-03-12 [2017-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1-26) (英语). 
  109. ^ 109.0 109.1 DEEP PURPLE To Release New Studio Album Next Year. Blabbermouth.net. 2012-01-22 [2017-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1-05) (英语). 
  110. ^ Gig Of The Week: Deep Purple. 经典摇滚. [2014-02-07].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2-22) (英语). 
  111. ^ Matt Wardlaw. Deep Purple's Roger Glover Says Band Disagrees on the Importance of Recording New Albums. Contactmusic.com英语 Contactmusic.com. 2011-06-03 [2017-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2-10) (英语). 
  112. ^ GLENN HUGHES Up For DEEP PURPLE Mk. III Reunion. blabbermouth.net. 2011-05-02 [2014-02-07].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5-08) (英语). 
  113. ^ Lee Baldock. Moray McMillin loses battle with cancer. LSI Online. 2011-09-22 [2015-08-2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英语). 
  114. ^ 114.0 114.1 Deep Purple: New Album Title Revealed. Blabbermouth.net. Roadrunner Records. 2013-02-26 [2013-02-2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2-26) (英语). 
  115. ^ Mathieu Pinard. Album producer chosen?. Darker Than Blue. 2012-04-13 [2017-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7-25) (英语). 
  116. ^ Jon Lord, founder of Deep Purple, dies aged 71.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 2012-07-16 [2012-07-1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7-14) (英语). 
  117. ^ Deep Purple drummer Ian Paice suffers stroke. Team Rock. 2016-06-17 [2016-12-0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03-03) (英语). 
  118. ^ Message from Ian Paice. DeepPurple.com. 2016-06-16 [2016-12-06].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0) (英语). 
  119. ^ DEEP PURPLE Unveils 'InFinite' Album Artwork, Releases 'Time For Bedlam' Single. Blabbermouth.net. 2016-12-14 [2016-12-14].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1-27) (英语). 
  120. ^ IAN PAICE: DEEP PURPLE Hasn't Decided Yet If 'Long Goodbye' Will Be Band's Last Big Tour. Blabbermouth.net. 2017-01-20 [2017-01-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1-25) (英语). 
  121. ^ Ritchie Blackmore and Candice Night Interview. ritchieblackmore.de. [2017-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3-04) (德语). 
  122. ^ Eduardo Rivadavia. Deep Purple: Machine Head. Allmusic. 2017-01-20 [2013-03-0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4-18) (英语). 
  123.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Judas Priest.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6-03) (英语). 
  124.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Metallica.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3-08) (英语). 
  125.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Queen.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2-17) (英语). 
  126.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Aerosmith.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5-18) (英语). 
  127.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Van Halen.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2-11) (英语). 
  128.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Alice in Chains.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2-07) (英语). 
  129. ^ Birchmeier, Jason. Pantera.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5-29) (英语). 
  130. ^ Natasha Scharf. Who the hell are X Japan?. TeamRock. 2014-08-13 [2017-02-2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2-25) (英语). 
  131.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Bon Jovi.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5-27) (英语). 
  132. ^ Europe – Interview with Joey Tempest. metal-rules.com. 2017-01-20 [2014-03-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5-30) (英语). 
  133. ^ Ankeny, Jason. Rush.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12-29) (英语). 
  134.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Motorhead.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5-02) (英语). 
  135.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Iron Maiden.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1-25) (英语). 
  136.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Def Leppard. Allmusic. 2017-01-20 [2012-02-2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5-22) (英语). 
  137. ^ IRON MAIDEN Bassist Talks About His Technique And Influences. Blabbermouth. [2012-02-26].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6) (英语). 
  138. ^ VH1: '100 Greatest Hard Rock Artists': 1–50. Rock on the Ne. [2012-02-2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06-25) (英语). 
  139. ^ 139.0 139.1 Re-Machined Deep Purple Tribute. Eagle Rock Entertainment. [2012-10-1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5) (英语). 
  140. ^ Grow, Kory. Read Lars Ulrich's Passionate Deep Purple Rock Hall Induction. Rolling Stone. 2016-04-08 [2016-05-04].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06-12) (英语). 
  141. ^ Rush, Deep Purple, Public Enemy Nominated for Rock Hall of Fame. Billboard. [2012-10-11].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9-22) (英语). 
  142. ^ Andy Greene. Rush, Public Enemy, Deep Purple Nominated for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Rolling Stone. 2012-10-04 [2012-10-11].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1-24) (英语). 
  143. ^ Rush, Randy Newman, Donna Summer among 2013 Rock Hall inductees. 洛杉矶时报. [2012-12-1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10-25) (英语). 
  144. ^ 144.0 144.1 Martin Kielty. Rush, Deep Purple finally nominated for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Classic Rock. 2012-10-04 [2017-02-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2-23) (英语). 
  145. ^ Geddy Lee on Rush's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Induction: 'We'll Show Up Smiling. Rolling Stone. [2012-12-1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12-11) (英语). 
  146. ^ Toto told Jann Wenner to "stick it up his. Future Rock Legends. [2012-12-12].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11-18) (英语). 
  147. ^ Jane Stevenson. Slash plays to Canadian Crowd. Toronto Sun. 2012-03-23 [2012-04-2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6) (英语). 
  148. ^ Slash on Closing the Book on Guns 'N' Roses at the Hall of Fame. Rolling Stone. [2012-04-27].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0-24) (英语). 
  149. ^ Metallica Want to Avoid "Drama of a Van Halen" at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Induction. Rolling Stone. [2012-02-28].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0-24) (英语). 
  150. ^ Metallica Guitarist: 'Deep Purple Definitely Belongs in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Game'. blabbermouth.net. 2012-10-17 [2016-02-23] (英语). 
  151. ^ Grow, Kory. Metallica's Lars Ulrich on the Rock Hall – 'Two Words: Deep Purple'. Rolling Stone. 2014-04-09 [2015-10-1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6-25) (英语). 
  152. ^ Chris Jericho huge Hall of Fame rant 2015. YouTube. 2015-10-19 [2017-02-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3-02) (英语). 
  153. ^ 153.0 153.1 Sean Michaels. Roger Glover: Deep Purple 'ambivalent' over Hall of Fame call-up. 卫报. 2014-12-04 [2017-02-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7-29) (英语). 
  154. ^ Deep Purple – Ian Gillan: 'I Don't Expect Heavy Rock's Finest To Get Knighthoods'. Contactmusic.com. 2013-05-19 [2017-02-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11-05) (英语). 
  155. ^ Nirvana, Kiss, Hall and Oates Nominated for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Rolling Stone. 2013-10-16 [2017-02-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9-02) (英语). 
  156. ^ Green, Andy. Readers Poll: 10 Acts That Should Enter the Hall of Fame in 2016. Rolling Stone. 2015-04-29 [2015-10-15].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06-14) (英语). 
  157. ^ Vote for the 2016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Inductees. Rolling Stone. 2015-10-18 [2017-02-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8-06-18) (英语). 
  158. ^ NWA, Deep Purple and Chicago enter Hall of Fame. 英国广播公司. 2015-12-17 [2017-02-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1-03-15) (英语). 
  159. ^ 159.0 159.1 Reed, Ryan. Deep Purple Singer: Rock Hall Band Member Exclusions Are 'Very Silly'. Rolling Stone. 2015-12-21 [2017-02-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1-24) (英语). 
  160. ^ Michael Gallucci. Ian Gillan Comments on Deep Purple's Decision to Perform With Current Lineup at Rock Hall Induction. Ultimate Classic Rock. 2016-02-19 [2017-02-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11-14) (英语). 
  161. ^ Greene, Andy. Deep Purple Guitarist Ritchie Blackmore Won't Attend Hall of Fame Ceremony. Rolling Stone. 2016-02-16 [2017-02-2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2-01)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

  • 深紫官方网站与乐迷社群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 深紫官方网站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深紫&oldid=824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