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 南雁斋
【历史】科普一下热播剧《锦衣之下》的明代背景与相关人物原型

【历史】科普一下热播剧《锦衣之下》的明代背景与相关人物原型

在等待《锦衣之下》更新的漫漫长路中,我一咬牙,还是决定来剖析一下此剧所有相关的历史背景、不同人物角色的原型,以及相关角色的细节所见,以表达对此剧之深爱,顺道用文字整理思绪,一解苦闷。如有任何细节错漏,还望指正~

一、历史背景及相关记载

剧中第一集开首明确交代的嘉靖年间背景,便已清晰明确地奠定了整部剧的历史氛围。原著小说作者设定的时间背景,约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而影视化编剧切入的时间点是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这里涉及到的明代历史背景,最重要的有三点:

1)朝中党派争斗帜烈;

2)君主专政致使锦衣卫势力达到巅峰;

3)沿海城市倭寇为乱,民不聊生。

整个故事大概就在这背景中慢慢发酵......

剧一开场便能以三言两语勾勒出整个历史背景,可见编剧功力了!



1)严党叱咤朝堂:毁乱朝纲的党派之争

纵观中国历史,党争在每个朝代都会发生,但至明代年间几乎越演越烈,因为如果说宋朝年间的党争是“废法不废人”,那到了明朝就是“非你死即我活”的程度了。诚然,开篇的描述已经为故事定下了悲壮惨烈的基调。

严嵩构陷夏言(剧中夏然)入狱,其后相继除去裘丞、沈炼、杨其政等政敌,这便是最好的例子。其实后世对于严嵩此人的评价,负面居多,若要摘录一句精警的,就譬如:“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而《明史·严嵩传》中其实还有很多相关记载,经他手陷害弹劾的人可谓不胜枚举,如下:

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张经、李天宠、王忬之死,嵩皆有力焉。前后劾嵩、世蕃者,谢瑜、叶经、童汉臣、赵锦、王宗茂、何维柏、王晔、陈垲、厉汝进、沈练、徐学诗、杨继盛、周鈇、吴时来、张翀、董传策皆被谴。——《明史·严嵩传》

其中因上疏罗列严嵩罪行的沈炼和杨继盛,便是因他而死的。无可否认,历史解读永远是以后世春秋的定论法,但其实一个为官者能坐至内阁首辅之位,我相信多少还是有其真本事可言的。不得不说严嵩确实也是有才的,他流传后世的诗文便累以千余首、百万字数计。可是,他从入职翰林院直到阁至首辅的这一过程,都受了不少夏言的帮助。难怪世人皆言:人心叵测。这几乎是每一个时代,人类都无法猜透的东西。

夏言永远也无法预知,与自己同为江西人的严嵩入阁后发现,自己是他仕途最高点阻碍后所引出的坏心思。严嵩最终用了六年的时间,除去了这位于自己有恩的人,成为当朝无人不给予其尊称的首辅阁老。而关于党争的最核心,其实你细心看的话,便会发现剧中陆绎的一番话,以最好的表达证实了嘉靖皇帝深谋权衡之术的才略。

你想想,严嵩与严世藩之所以能叱咤朝堂二十余载,若非嘉靖有意纵容,根本难以成事,这与乾隆皇帝纵容贪官和珅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清人蔡东藩便曾评价过明世宗与夏言的关系:

世宗与夏言,皆以好刚失之,世宗惟好刚故,几罹弑逆之变,夏言惟好刚故,屡遭构陷之冤,独严嵩阴柔险诈,象恭滔天,世宗不能烛其恶,夏言反欲凌以威,此皆为柔术所牢笼,堕其术中而不之悟,无惑乎为所播弄也。——蔡东藩

夏言是谏官,世人皆知谏者刚直,遇事直言不讳,而夏言我相信与魏征,可能也不相伯仲。以蔡东藩的说法,嘉靖与夏言都是刚故之人,夏言的直谏自然也没少得罪朝中大臣,尤其当世宗宠幸夏言的那段日子,便更不可言语自知。忠言逆耳,朝堂之上波谲云诡,历史皆知。这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挑拨离间也不过常规,名利的兴衰起落终究也是过眼云烟。不然你看这嘉靖仅仅三十年间,内阁首辅就替换了十次之多,其中夏言更是经历了三起三落。无论是夏言、翟銮还是严嵩,他们的起落均是这朝中一种平衡的局面,所以说所谓功名利禄,不过是当下的事情,终会逝去的。而若论权术,嘉靖也是个不可多得的老狐狸。

百度百科:明朝历任内阁首辅任期


剧中徐敬的这番话就挺燃的。

严党势力的倒塌,结束于严世藩被判斩首,与严嵩在隆庆元年(1567年)被削官还乡。或许你会说,严嵩的结局和夏言对比下来,看来也实在算得上好。即便这位扰乱朝纲的被迫返乡的阁老,在两年之后也是死无葬身之地。不过从这个小细节来看,你或许会依稀觉得,其实嘉靖皇帝还是待这位老臣不薄的,然而我能告诉你,事实不然。严嵩于嘉靖在位时的不能死,背后是有更多的考虑,因为他的死会印证嘉靖的“昏聩”,所以手刃严嵩的事情还是得他的儿子来。你瞧瞧,这不跟嘉庆帝处死和珅是异曲同工吗?

剧里还有个小细节,或许大家都没有发现:

当年嘉靖帝下达至夏府的圣旨,根本就没有提及要对夏家满门抄灭,虽然历史上若真的通敌叛国,确实是该诛九族。但就这个小细节,你可以深入地想想,或许嘉靖帝本就对夏然念及恩情,因而只是削了他一人之官职,欲保他全家安好。可谁想到,真正导致夏家灭门的,是这位宣旨太监的一声令下。若你结合严府一直都在皇帝身旁安插耳目的举措,你便可知此人定是受了严家的指使。而且这一个指令的发生,已经是严嵩胁迫当年的陆廷要挟裘丞捏造构陷夏然的口供后发生的事情了,由此你便可想而知,严党势力之深,以及严嵩是无论如何都一定要致夏然于死地的。

其实严家与夏家为仇,与明代的历史大背景也是细细相关,众所周知,明代实施海禁,严嵩与夏言的分岐便在此点之上。严嵩主张解除海禁,允许四海商人,各国间来往贸易,但夏言反对,说此举有违祖训,更可能卖国,使边疆不得安宁。他们的分歧早已注定了两家的纷争与命运了。但无论是历史的哪个朝代,只要奸佞横行,始终敌不过世间的道德评价,以至于后世严嵩作为奸臣的形象,便一直存在于民间的各种戏曲剧目中,遗臭至今。

对了,还有我们的小阁老。

关于严嵩试药一幕

严嵩替嘉靖皇帝试药这幕,还确实部分还原了史实。众所周知嘉靖崇尚道教,到处求仙问药,丹青阁为圣上贡献丹药的描述便是最好的佐证,传言嘉靖皇帝便经常让严嵩替自己试药,每次吃的是让严嵩痛苦难熬。这到了剧中,反而成了严嵩主动要求试药,也算得上是体现严嵩深谋远虑的人物形象刻画,编剧之思,好不妙哉。



啧啧啧,这老狐狸......

2)锦衣屠刀千万户:权势的巅峰

再说说明朝的厂卫制度,锦衣卫是这个朝代独有的特务机关,很多人容易搅混以为锦衣卫与宦官有必定的联系,其实锦衣卫里面是没有由宦官担任的,反而“东厂”的厂公就确实是由太监担任。但必须有所区分,因为明朝的特务机关一共就只出现过“东厂”、“西厂”及“锦衣卫”,这三者虽同样是特务机构,却并非都在同一个时期并存,比如只有“东厂”和“西厂”在成化年间同时存在过。稍微提及的话,“东厂”的巅峰时期,也有过锦衣卫必须向“东厂”厂公下跪的情况,可见这三者的权力地位也是随不同时间有所转变的。

而针对嘉靖年间不得不提的是,这时期是整个明朝,锦衣卫势力达到巅峰的状态,剧中陆廷作为嘉靖身边的锦衣卫千户使,其所拥有的官场震慑力便是最好的证据。以陆家为代表的锦衣卫势力,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陆廷的原型是陆炳,历史上的陆家三代为官,备受天子宠爱不是没有原因的。陆炳的母亲是嘉靖皇帝的乳娘,陆绎的父亲青年时就曾救过困于大火中的嘉靖帝,皇上感念陆炳的这份兄弟恩情,自是对陆家赖之以信。加上锦衣卫这个官职其实是世袭而来的,所以就有了陆绎这“官三代”依然如旧的威风凛凛了。

锦衣血屠九千万,只因此命奉皇天。

因明朝皇帝专政设立的各种特务机关,后世人尽皆知,不少以厂卫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在反复的描写这段历史,以至于锦衣卫的心狠手辣及满腹城府,都使得许多人对他们望而却步。其实作为当今天子身边的特务使者,“尽忠取义”也是应该的,只不过锦衣卫多的是一份身不由己,皆因他们“尽忠取义”的对象只是天下一人而已。因而无怪陆廷生性“凉薄”,不似陆绎胸怀天下苍生。其实以陆绎的博爱天下,或许如他爹所言,更适合为官。锦衣卫于他而言确实屈才,也不能自由地一展抱负,奈何血缘所限,自是孽缘无解。

其实若你真的去看历史,陆廷或许并不如剧中所描述表现的那么置身事外,在党争中游刃有余。历史上的陆炳因受恩宠,骤然显贵,因而仗着权势逐渐除去轻视自己的人,更曾勾结侯崔元增加盐税,收受贿赂,这都是真实存在的。而勾结边将一事便被夏言上疏至嘉靖,当时陆炳得知后,便携三千黄金下跪夏言恳求他不要揭发他。虽然夏言最终同意,但此事在陆炳心中也从此成了一根尖刺,以至于在面对后来的朝堂党争,陆家决定靠拢严家,剧中就完美地还原了史实,只是剧中的陆廷因为陆绎的原因,算是洗了半白吧……

这一段和历史记载就完全一样。
《明史》有记: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

我想过编剧改编的时候定也参考过历史的,陆炳后期面对嘉靖皇帝制造的多宗大案,也在不尽其本分之下保全受陷害的士大夫,因此才有了士大夫对陆炳的称赞。或许吧,世人皆言锦衣无情,却也忽略了他们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同样是人。陆绎虽作为陆炳的儿子,却不同于父亲,在他的性格中或许更倾向于母亲。

陆绎应该是肖似其母,威武不足而俊秀有余,唯独那双眸子酷似其父,神色间波澜不惊,与年纪不大相称的沉稳,又多了几分清冷。——出自原著。
这对父子,怎么道呢?只能说是缘深情薄喽……

3)明代倭寇肆虐沿海城镇

明代倭寇为患,是这个朝代的历史问题,也几乎是串连起整个故事最重要的背景线索。从一开始的兵部布防图失窃一案,至龙胆村锁龙井下的倭人制毒工坊,到最后的岑港之战,无不是贴合当下倭寇祸患的时代缩影书写。作为一部以言情为主的剧目来说,已经算是尽了最大努力的用心良苦了。

倭寇祸乱的背景主要是当时的日本国内纷争不断,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迫使倭人资助中国沿海的商人与国内的武士进行走私与掠夺。而当时明代中后期就有不少昏庸君主,官僚体制中更出现了勾结倭寇的腐败风气。无论是东南一带倭寇之源的汪直,或是走私集团伙头目,汪直的义子毛海峰,均是在这个背景中出现。

我特别想提提剧中一场真实存在的战役——岑港之战。

未曾与君战沙场,怎知君可为卿挡刀刃。

关于岑港之战

此战发生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次的战役历史上记载是,明军以上万大军击退东南千人走私团伙的情形,从人数去看这是明朝代价颇重的一场战役。这一场由春二月战至冬十一月的仗,你从时间上去数,可想而知究竟有多难打。

历史记载,岑港位于舟山之西,其地山岭逶迤,山径崎岖狭隘,岙口众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倭寇居高临下,据险死守,因而大明军久攻不下。在剧中,对这场战役久战不克的描写,还在牵涉朝堂党争之上画下浓重一笔,使得这场战役背后的含义更为复杂矛盾。我们先勿论军事与朝堂在此间是否确实有所牵连,但这无疑在剧情推进与人物刻画之上来说是更为精彩了。

看看这巾帼英雄守城的帅气~


小夏披上戎装简直帅爆~!

这场战役中登场的许多人物,都在历史上真有其人,而且整个剧情章节上的起承转合,某程度上与历史事件的贴合度极高并和谐。先列举一下所有人物对应的历史原型,如下:

祁卫纲——戚继光

祁夫人——戚继光妻子王氏

于大勇——俞大猷

吴守绪——胡宗宪

许 为——徐渭

汪 直——汪直

毛海峰——毛海峰

其实我也不太懂为什么有些名字不可以照搬历史,而有些则可以直接用原名。反倒是我发现了这部剧改名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点,就是反派角色比正派来说,较多是直接用原名,感觉这似乎是要让观众记住他们骂名的节奏。不过也罢,能从各种蛛丝马迹挖掘出各个人物的历史原型,也是一件很开心幸福的事情。尤其这些名字,有些改得还挺妙的。比如祁将军与祁夫人的“祁”音与“戚”相近就很用心了,还有“许为”与“徐渭”就几乎要同音了。都不知道当我意识到“许为”是“徐渭”的时候究竟有多兴奋。

《锦衣之下》剧中的许为

这位半身落魄的“明代梵高”,年少时文韬武略,书画、文学、戏剧甚至军事无一不通,可终其一生未能入仕,唯独担任过胡宗宪的幕僚。这位才情横溢的明代画家以他一幅《墨葡萄图》遗芳万世,可谁又真正了解这泼墨自由奔放的画卷中,藏着极致心酸的人生经历?徐文长是江南才子,陆绎也曾赞誉过他,他是一位类同于唐伯虎的全才型文人,陆绎提议让文采非凡之人写进献白鹿文章的就是他,那篇《进白鹿表》便是徐渭替胡宗宪拟的。然而这样的一位才子,却一生坎坷,死时身边仅有一狗与之相伴,被席全无,凄凉十分。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以至于我后来看他画的这幅《墨葡萄图》,每次都会隐隐恻然。

偏心先说了徐渭,还请见谅。说回此战主要的将帅,那可个个都算得上历史里响当当的人物。先说祁卫纲和于大勇,历史上的戚继光与俞大猷是明代的抗倭名将,无论是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还是俞大猷统帅的“俞家军”,都是当年平定沿海倭乱不可多得、当世人人皆知的名号,坊间为此还给予两人“俞龙戚虎”的称呼。剧里的于大勇,诚如历史描述一样,虽战功累累,却常被弹劾,屡次被人冒领军功还遭到免官。可这位只懂行军打仗的战将,却从不计较,一心只为平定沿海倭乱,为东南沿海百姓谋安定。而历史上的戚继光则是一位精通军事工程的专家,他善于改造兵器、火器、战船及战车,有这么一位将军丈夫,也难怪戚夫人即便在家,也是捣腾着军械库中的兵器。若有时间相处,我相信陆绎与祁卫纲也会成为军事上的知己好友。


这最后一幅图中出现的炮筒命为“虎蹲炮”,因其射击样子似猛虎蹲坐而得名,而架在桌子旁的长枪为“鸟铳”,两者皆是戚继光发明的火器,道具组可以说得上是用心良苦了!

岑港一战,剧里剧外都是相差无几,只是剧中为了渲染戏剧气氛,特意调动了克港与守城的同时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剧里祁夫人与今夏守卫的是杭州城,而历史上倭寇真正包围的是台州内的新河城,然而从地图上目测两者距离岑港的路程都是差不多的,改编上的设定可以说很良心。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性,要验证攻克港口马上掉头驰援杭州城的时间就难以计算了,不过如果要一日内从岑港赶回杭州府,还是很困难的,所以祁夫人以拖延时间为上策的“空城计”就显得很重要了,这点大家权当戏剧效果看也无妨。

还是忍不住要多放一张松韵小姐姐的美图~

我顺道将这场战役被收录进剧中的主要场景及情况罗列如下,大家对整场战役也会有全面的概念:

1)三十七年春二月,胡宗宪调兵遣将,令各路兵马围剿岑港倭寇。然而岑港未克,温台又起烽火。从岑港逃走的倭寇转至台州烧杀抢掠。

2)夏四月,倭寇侵温台,戚继光奉命率部于二十三日自舟山渡海,驰援台城。

3)台州一战,王氏与“戚家军”的家眷亲属居新河所城,守军很少,大批日军远程突袭,包围了小小的新河城,城内人人万分惊恐,因为城外的日本人太多太多了,情势危急之下,王氏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女人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大大方方地列于城上。城外倭寇,抬头一看,见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大明军。倭寇匪首以为戚家军的主力部队在城中,立刻后撤。

4)秋七月,为清剿岑港倭寇,戚继光又奉命调至岑港战场。朝延以岑港久困不克,遂将戚继光、俞大猷等革职留用,戴罪杀敌,限期一月内克平岑港,同时命胡宗宪督之。

5)十一月十三日,倭盗出海,俞大猷、戚继光等率舟师自沈家拦击,乘胜追击,直捣其巢,倭盗遂扬帆南去。

6)冬十二月,戚继光“督兵清岑港”,并“获白猿白鹿以献。”表略云:“……联臂仙威,顿使犬孤伏命。犄角制胜,全驱豺虎投荒。”——以上均摘百度百科。
另外值得一提是,剧中谢霄与上官曦带领一众南少林弟子同往参战,也是有根有据的。明朝嘉靖年间由于倭寇猖獗,沿海屯兵的将士无力应对,皇帝便从各地召集乡兵赶往前线抗倭,因而便有了这一幕。


岑港久攻不下,嘉靖帝下旨命于大勇一个月必须攻克,这一幕也是很符合历史所述了。

每次能够从影视剧中挖掘出些许与历史真确相关的线索,理解编剧和作者创作的构思和过程,对我来说还是很兴奋的。

二、剧中其他人物的历史关联

1)关于今夏

夏言死去的那年是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其实我一直比较有兴趣想知道今夏究竟是几岁了,虽然官方在剧中刚给出了十七的说法。但若是按正式史实,夏言死去那年今夏作四岁算,便刚好是“豆蔻年华”,换作现在也就是十三岁。《礼记》有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代女子要到十五岁盘发成髻,才象征成年。显然十三就过于小了,所以就适当地加了五岁。

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夏言于闹市被当众斩首,时年六十七岁。历史上,他的妻子苏氏被流放广西,侄儿、时任礼部主事的夏克承,侄孙、时任尚宝丞的夏朝庆都被削职为民。而剧中为了更好的戏剧效果呈现,夏家一门,则因夏言一人蒙冤,惨死于满门抄斩,独留今夏唯一血脉。但现实的夏言其实并无后代,因此今夏也是原作者空白的填充,若真有今夏,那或许她还是能在广西寻回自己的家人。

今夏是“六扇门”的女捕快,对于“六扇门”我也特意查了些资料,一查倒也发现了颇有意思的地方。剧中今夏所在的“六扇门”,其实与陆绎所在的“北镇抚司”,还是有些相同之处,它的设定是一个独立于三法司的部门,负责执行特殊任务的捕快机构。明代三法司主要指“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主要受理、审判及处理不同案件,换作现在看便是检察院、法院以及相关的犯罪执法部门。独立于三法司的“六扇门”有说主要负责处理江湖道中之纷争,这种说法是起源于唐代,各朝后有不同演变。但总的来说,受理一些大案要案也是肯定的。譬如剧中一开始引入的曹昆一案便是。这宗事关兵部布防图失窃的案子,可是朝廷极其重视的,因此本来是给“六扇门”主理的,只不过此案后来牵涉到“通敌谋反”,嘉靖最后交给了更为心腹的锦衣卫罢了。

另外提一下,“六扇门”其实是古代衙门的最高规格。因为普通的衙门只有两扇门,州府衙门则有四扇,只有中央等级的衙门才有资格配被“六扇”(虽然剧里的“六扇门”也只有两扇门)。所以,“六扇门”中的捕快与一般衙门的捕快是大为不同的,每位捕快都会配备特制的腰牌,这也是杨程万识别今夏腰牌被人掉包的重要依据。

其实要说“六扇门”与“北镇抚司”那个权利较大,两者严格上地位是一样的。因为“六扇门”也是直接受朝廷指挥,除了中央以外,其他地方官员也无权命令“六扇门”。但为何剧中会给人感觉陆绎所在的“北镇抚司”更厉害,其实这在于皇上,明显是嘉靖时期皇帝更宠信锦衣卫。这也使得剧中今夏虽看不过“北镇抚司”夺去自己专责的案子,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没有明文规章,因此作为锦衣卫的陆绎可以大条道理地让今夏听令于己,甚或对自己斟茶递水,甚至……抓蟑螂。嗯,反正就是这样……


虽然松韵小姐姐就曾在访问中提及今夏会的只是一些三脚猫功夫,但是作为中央直接统领的司法部门,能在里头任职的绝对都是能人之士。比如今夏的师傅杨程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曾任锦衣卫,与将领于大勇又是同门师兄弟,极善追踪术与轻功,良师出高徒那可是千年不变的定律,加上从小就聪慧过人的今夏,天赋与领悟能力自是不可一日而言。别忘了,这小姑娘从四岁起可是瞄准了她祖父的手铳,爱不释手的说。再说这从幼儿园就能以一敌三的身手,也是没谁了……

还好这丫头轻功不好,不然你让陆绎情何以堪?


2)关于陆绎

陆绎在了解过后对今夏的情深,我也曾在《锦衣》的回答中涉及,在此便不多言了。反倒我想借此剖析一下这位锦衣卫大人的性子,在整个历史背景下的“忠义”与“胸怀天下”。陆绎所在的“北镇抚司”专理 诏狱,处理皇帝钦定的案件。“北镇抚司”几乎是锦衣卫权力的象征,若大家有听闻过十三太保便可理解锦衣卫实力之极致。在明代,南、北镇府司是统领所有锦衣卫的官署,而其中“北镇抚司”才是权力的核心,所以锦衣卫中谁的权力最大,那便是要看是谁掌管着“北镇抚司”。显然,嘉靖年间,陆绎的父亲陆廷便是这权力最大之人,也是整个历史的大背景之一。

自陆绎母亲死后,整个陆家仅有陆廷与陆绎。而历史上的陆家,三代为官,均任锦衣卫,陆绎实际上是陆家三子,在他之上有两名哥哥,长兄任锦衣卫都指挥使,惜英年早逝;次兄则早夭,因而陆绎可以说是陆炳单传。史实上记载的陆绎,娶的是当时吏部尚书的女儿吴氏,育有一女。历史上对于女性的记述本来就不多,陆炳之妻也没有留下姓氏。陆绎人生中母亲缺失的这个部分,有时候想想也是与历史不尽契合。剧里陆绎年少丧母,使得这位官家子弟少了一份童年的母爱,母亲招人杀害的情景在他内心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

你想想,谋害者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进入陆府行刺,连他父亲如此强大的锦衣卫当时都没能护他母亲周全,只能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魂断。这一幕的悲情渲染毕竟深入人心,却也侧面反映了锦衣卫这个职业结下众多仇家的事实。是谁杀死了陆绎的母亲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这官场背后的波谲云诡。作为官家子弟的陆绎,本便逃不过这血缘生来的牵绊,这一身血缘虽使他不缺荣华富贵,却唯独缺失普通人更轻易拥有的世俗之爱。幼时丧缺母爱,年青时痛失友爱,父爱也因与自己志向不合而无寻,好不容易遇上今夏,却因命运捉弄迫使他选择放弃一生挚爱。但又有谁能来告诉他:君亦无辜?

自古朝堂纷扰,官场斗争,遗害的并不只是为官者本身,更多的是对亲属血缘的连坐。祖上种下的一颗种子,即便多么微小,在适当的土壤里总会肆意生根发芽的,当年陆炳与严嵩构害夏言一事便是如此。如果“北镇抚司”门外确实悬挂着“尽忠取义”四个字,如果锦衣卫的信念真的是惩奸除恶,那么陆廷确实不配。君子以仁为本,坚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本是陆廷教予陆绎的信念,可当父亲都无法守住信念,陆绎的孤独可想而知。想想陆绎为救江浙一带百姓以身犯险,不顾陆家入局也毅然要保于大勇安全,这不是情义,不是胸怀天下,又当如何解释?

然而事情总是有两面,为了陆家陆廷不得不明哲保身,为了儿子他也不得不出手相助。但或许就是这初心的层次本不相同,陆绎的“重情重义”便更显得弥足珍贵。我想,陆炳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或许也只有戮尸仇鸾这么一件: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

作为陆廷之子,我始终找不到更多的原因去解释这位锦衣卫,何以在断情绝爱后重新重视情谊,唯独今夏,是她的出现改变了他。陆绎就曾说过,今夏虽与于将军仅有一面之缘,却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下尽全力帮助他。这位改变陆绎的姑娘,为了青梅竹马谢霄能自伤;为了莫不相识的淳于敏可以拔刀相助;为了杭州百姓安全选择与祁夫人誓死守城。她虽贪财却博爱天下,她的善良是骨子里流淌的血液,正是这样的情谊深深地影响了陆绎,弥补了他命中缺爱的缺陷,所以他愿意为了她重新正视自身。因此,这位京城公子本可岁月无恙渡过余生,却愿意重新秉持初心,为这天下安宁蹚一趟浑水。

《明史·列传》有载:隆庆初,用御史言,追论炳罪,削秩,籍其产,夺绎及弟太常少卿炜官,坐赃数十万,系绎等追偿,久之赀尽。万历三年,绎上章乞免。张居正等言,炳救驾有功,且律非谋反叛逆奸党,无籍没者;况籍没、追赃,二罪并坐,非律意。帝悯之,遂获免。

真实历史上的陆绎,虽经历罪罚,最后由于张居正的求情,也是有所善终的。可当你仔细捋捋这一切的因由起源,肇始者又何尝不是父辈所害?为人父母者,当以身作则,这本该是世间所期盼的美好愿景。可如若父母不正,儿女不东施效颦,便是这世间最好的人性本善了。善良者,自有其上天之眷顾,或许有人不信,但历史总在以它的方式诉说着属于人间永恒不变的道理,委婉而谨慎。

3)关于蓝青玄

还是想把回答过《锦衣》的一个答案内容稍稍搬运过来,毕竟蓝青玄真的是我在剧中除却男女主角最喜欢的角色了,而且难得历史上也真有其人所在。

《明史纪事》便有过他的记载,主要是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 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 燕京,内阁大学士徐阶将蓝道行引荐予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由于当时的嘉靖皇帝笃信道教,蓝道行因而深得皇帝信任,颇有正义之心的他因敢于在皇帝面前指责当时权倾朝野的严嵩,而被后世有所尊称。历史上对于真实的蓝道行也仅有几行记录,相反凭借着极少的记录,《锦衣》给予了蓝青玄这角色更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小蓝认真的样子还是很帅的!

剧中对于蓝青玄一生的描写,可以说是命途多舛。年少时父母双亡,不务正业败光所有祖产,好不容易遇上恩师元明,入了道门潜心修行,下山收了个合缘的徒弟,怎知丹青阁受奸人所害,变得门可罗雀,醉心炼丹的恩师因痴迷长生不老之术沦为了杀人凶手,害死了自己唯一的徒弟小新。这样的境遇,换做普通人,或许早就疯了。可蓝青玄没有。这个今夏口中的骗子,骨子里有一种大志,平日难见,因为它一直深藏在他内心深处。他本性如历史所载:正直有义,连陆绎都能看出他的大智若愚,因而赠他屈子所言: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真正的道门中人,通星象占卜、奇门遁甲都是最基本入门,中国的道教要追根溯源的话,是来自道家,而道家经典的论集便是《道德经》。这老子传下来的经典中,既述天地万物由来,亦言为人处事因缘。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上,关于道教的描述有着太多的跌宕起伏,甚至有不少方士乱借道门沽名钓誉,欺瞒百姓,祸害天下。但当我们回看历史潮流,更多会发现在各个皇朝的兴亡更迭中,几乎每个兴盛皇朝天子的身边,都总有一位能人之士。他们精通道家哲学之思,为乱世匡扶正义,安天下以道。比如刘伯温、郭璞、诸葛亮等。他们虽不至于全为道士,却精通道门之术,辅助命中之人救济天下苍生。

所以当你明白这些真正懂得道门之法的人,是已经掌握世间万物规律者时,你便知道他们并不同于普通的道士。他们心若明镜,能窥透天机,懂得在世处身之法,亦识得自身的天命定数。他们,可以为了道义,付出所有,甚至是自己的性命,而蓝青玄,便是如此。自身命运的巨变使他认清了自己的宿命,也使得他重新寻得自己在当下的存在价值。

我知道原著小说中的蓝道行,最终为了道义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虽不知剧中结局是否也如此,但是无可否认历史上严氏父子的权势倒塌,便是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的,《明史》中的这一句:“帝入方士蓝道行言,有意去嵩。”便是最好的印证。这种匡扶正义的正义之士,确实没有丢道门之颜脸,还为这历史上的小人物渲染上属于他的独特光采。剧中蓝青玄与陆绎惺惺相惜,愿意为陆绎当那“沉底的鱼尸”,助陆绎前行,不得不让人去想这句话可能暗示着小蓝同样于原著的结局,但由陆绎安排徐大人给他在朝中有所谋划,也是符合史实得记载。我知道不可能,但我真的只希望小蓝能有个好结局。

愿你一生笑容如初。

4)关于徐阶

既然都提到了蓝道行,就再说一下徐阶吧。其实前期我对于这个人物的印象一点儿也没有,直到他第一次接见蓝青玄,到后来与陆绎的接触越来越多后,我才发现原来两人同为一人。

原谅我,这叔,我脸盲……

徐阶(剧中徐敬)这人到嘉靖后期也取代了严嵩,官至内阁首辅。历史上记载的他与严嵩在朝十几年间均谨慎以待,又因善于迎合皇上的心思故能够久安于其位。当朝野之上 严嵩专权,徐阶起初是不肯依附严嵩的。于是严嵩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徐阶的处境也一度十分危险,为此他改变策略,事事顺着严嵩。甚至为了得到他的信任,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表面上看是十分恭顺。实则也是忍气吞声。

历史上便是他密奏仇鸾罪状,使嘉靖帝杀掉 仇鸾,因而得到皇上信任,加上太子太师头衔,地位进一步提高,仅次于严嵩。后来嘉靖帝居住的 永寿宫发生火灾,暂时住到了玉熙殿,但由于地方太小,嘉靖欲营建新宫殿。他问及严嵩,严嵩请求他回到大内住,皇帝很不乐意,便转问徐阶,徐阶则猜透了嘉靖的心思,建议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营建新的宫殿,建议得到了嘉靖帝的赞同。是不是感觉这剧情有点儿熟悉?没错,剧中嘉靖欲修瞻星观一事,或许便是以此事作为原型的。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阶继任 首辅之后,大力革除严嵩弊政,十分注重选拔,他先后举荐 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缘分总是如此,多得徐阶推荐的张居正,也算在间接中救了后来入罪的陆绎一命。不是历史的缘分,又能怎么说?

5)关于严世藩

想想还是说说小阁老好了,毕竟这反派确实没有其他影视剧来得让人讨厌。其实由于网友总笑道他是一下夫妇的CP粉头,以及也算得上帅气及事业有成,撇开价值观不说,我也逃不过那句“不怕反派坏,最怕反派长的帅”的“箴言”。以至于我每次看严世蕃的戏份时,都全程带入了这层滤镜。然后,我便默默地去查了一下这位帅气反派的资料。严嵩是江西新余人,他的儿子自然也是江西人,可怜我最喜欢的彭昱畅也是他百年后的同乡。呃……不好意思,稍微离题了。

《明史》将严世藩列入了奸臣传,对于他的容貌及职业描写,历史上的记载是这样的:

严世蕃,短项肥体,眇一目,由父任入仕。以筑京师外城劳,由太常卿进工部左侍郎,仍掌尚宝司事。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

剧中对他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进行了一番苦心的“辟谣”,毕竟正史上记载他的容貌确实是肥胖短颈,不过这奸臣嘛……即便现实中只是长得稍微有一点胖或丑,相信也会被后人大作文章的,后世春秋论嘛,理解。不过我倒愿意相信,这小阁老瞎了一眼是真的。反倒是,相比《锦衣》,并不是每一部影视作品都会刻意去呈现这个外貌特征。

瞧瞧这属于小阁老的出场气势



嘉靖三十六年的严世蕃刚好44岁,诚如今夏所言,若不是历史上所写的那么不堪,也确实是位魅力大叔。毕竟严世蕃也曾自诩为“鬼才”,《明史》有曰他:“尝谓天下才,惟己与 陆炳、 杨博为三。”不得不说,他的自负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严世蕃虽然并非科举入仕,但比起许多状元人才,他的博闻强识绝对也没有多少人可比。

世蕃熟谙中外官饶瘠险易,责贿多寡,毫发不能匿。

作为工部侍郎,属下官员贪污贿赂了多少钱,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要知道他爹任内阁首辅时候已经年近七旬,七十多岁的老人家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处理政务可想而知,因此这位小阁老某程度上,是为他父亲分担了不少政务决定。你不得不佩服,这对父子,二十年来能揣测迎合嘉靖皇帝的心思与智商,便该知有多厉害。其实你说,若这样的“鬼才”能把心思放在天下苍生之上,又何尝不是一代忠臣?可惜啊,兴许人各有志吧?也怪不得。

但重点来了!历史上的严世藩光是妻妾就有27人,更不要说算上那不计其数的侍女和丫鬟了,这一点剧中倒也符合史实。不过吧,他始终不及他爹深情,终身只娶一人为妻。众所周知,剧中的小阁老十几年来心中却独有林菱一人,这设定怎么想也感觉编剧大大是在借他父亲的专情,去重新填补严世蕃这角色立体的一个微妙念想。然而,这世间,不仅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二人确实注定了无法走到一起的结局。

最后总结~

有时候还挺庆幸自己读的是历史,这门“无用”学科,很多时候都能在生活的微小处,起到一种慰藉心灵的作用。不知不觉又扒历史扒了一万多字,走之前若喜欢,不要忘了点个赞哦~笔芯!

写在最后:

这几日因为《锦衣》的回答与文章,南雁斋收获了新增的小可爱们关注,其实我是挺开心的,也非常感谢大家的。但我在此还是想要啰嗦多一句,我这专栏真的是不定期更新,而且题材写得也会比较杂,多是灵感所致,随心而书,比起其他专栏实在做不到任何垂直度。如果大家真的对历史科普文有兴趣,我也会考虑以后多写,但真的不会保证更新速度,也怕日后会令想要关住的你失望。然而,若你真的喜欢我的文字风格与个人思绪,就关注吧!总之,能认识大家我还是很开心~!

贴上另一篇科普:

两个鬼故事带泪梨花演员表劳务建筑公司起名取名宝贝女儿好妈妈大电影二月廿四三字园林绿化公司起名从诗句中给女孩起名字六一儿童节园长致辞动画片大全少儿全部免费轩辕敬城的老婆做炉鼎四大金钗之长生不老丹钻戒起名说寓意儿童成语故事为公司起名字的软件侵害名誉权起诉状卫生值日表男孩起名常用字子衿翻译带启的男孩起名网上婴幼儿起名卧虎藏龙电影免费八字起的姓名测试打分稻香mv16岁的花季1234567.com.cn找春天仿写栖怎么读抗碱封闭底漆生僻字起名好听的night24.com宁起名大全少年生前被连续抽血16次?多部门介入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何赛飞追着代拍打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中国拥有亿元资产的家庭达13.3万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测试车高速逃费 小米:已补缴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今日春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七年后宇文玥被薅头发捞上岸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萧美琴窜访捷克 外交部回应联合利华开始重组专访95后高颜值猪保姆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当地回应沈阳致3死车祸车主疑毒驾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杨倩无缘巴黎奥运校方回应护栏损坏小学生课间坠楼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 师生送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兔狲“狲大娘”因病死亡遭遇山火的松茸之乡“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天水麻辣烫把捣辣椒大爷累坏了

两个鬼故事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